第442章 噩耗急傳社稷危

駱元光整了整衣裳,想到即將要見葉暢,他多少有些心虛。

他本不是唐人,乃是胡商後裔,爲太監駱奉先所收養,這才改姓駱。駱奉先初時在宮中的地位不算太高,不能爲他謀劃太好的出路,只能充任宿衛軍士,此次程千里去平亂,駱奉先將他送入程千里帳下,原是想跟着去混個軍功,好賺一份前程。

此時駱元光心中已經暗生悔意,早知軍情會如此,自己應當來投葉暢,在葉暢手中,軍功如探囊取物,哪裡會象在程千里手下一般,處處憋屈,最後還是難逃一敗。

進入葉暢的中軍大帳時,他有意觀察了一下週圍的軍士。看得出,這些軍士稍年青一些的都只是新近招募的新兵,但他們的精氣神,卻與駱元光見過的別處新兵不同,他們不僅朝氣蓬勃,而且有一股難得的自信。

駱元光暗自猜想,這種自信,恐怕唯有勝利才能帶來。

混在這些新兵中的,有一些年紀四十以上的老兵,外表看來,這些老兵倒沒有什麼剽悍、雄壯之意,倒象是如今各種轍軌站的護衛,或者是各個大城之中的郵丁——專門負責將郵件送到收件人家去的那些人。但他們顧盼之間,那些蓬勃自信的新兵們就老老實實地服從,能壓服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傢伙們,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葉公是從哪裡尋來這樣一些老兵的

駱元光心中暗暗驚歎,雖然葉暢這裡老的老嫩的嫩,可是與程千里身邊那些外表風光的京中禁軍相比,這裡的纔是真正的陣仗之士,而程千里身邊那些人,就象是籠裡的金絲雀兒,一開了籠子,就惶惶不知所措。

邁步進了營帳,駱元光終於看到了葉暢。

這不是駱元光第一次看到葉暢,他爲宿衛軍士之時,曾在皇宮前多次見過葉暢,還與葉暢說過話,有幾次葉暢入宮,甚至是他通稟。

不過他只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葉暢卻是當朝重臣,兩人年紀相差是不大,可身份地位相差得就太遠了。

葉暢端坐在那邊,坐得很正,因爲留了鬍鬚的緣故,葉暢顯得很是沉穩。駱元光自己相貌堂堂,有美髯,可見到葉暢時,還是覺得自慚形穢。這種感覺並不是兩人的身份地位造成的,而是功業氣質造成的。

在駱元光眼中,葉暢象座山,高大雄壯,要觀全貌,唯有仰視。

“卑職見過葉公”他不敢多想,單膝跪下行禮道。

“原來是你,竟是故人,我還道是哪個駱元光。”駱元光恭敬下拜,卻聽得葉暢帶着笑的聲音,然後眼見腳步移動,葉暢親自到了他身邊,將他一把拉起:“既是故人,就用不着這般虛禮了……當初宿衛軍士之中,我就說過,你絕非池中之物,終有一日要爲國立功於疆場之上”

葉公竟然記得自己

駱元光心裡頓時一熱,只覺得抓着自己手掌的葉暢的手分外溫暖,在這初冬寒氣之中,彷彿能驅散他心裡的冰冷。

“葉公……竟然記得小人?”

“自然記得,自然記得”葉暢笑道:“幾回面聖,可都是你在宮門前爲宿衛,當時我不就說過麼,你這般人物,自應爲國立功,安可立於門前,彷彿石獅一般”

“是,正因葉公此語,此次賊亂,小人託了些人情,跟隨程大夫前去江南道……”說到這裡,駱元光神色慘淡,又跪了下去:“葉公,請爲程大夫報仇啊”

“報仇……什麼意思?”葉暢一愣。

“六日之前,廬江城破,程大夫遣小人來告急……小人爲避開賊軍圍堵繞,先南後北,故此得到消息,程大夫未能突圍,已經陣歿”

葉暢大吃一驚,這事情完全出乎他意料

他只道程千里固然難以取勝,但是程千里所督畢竟是禁軍,賊人要打敗他也是不易。程千里只要能穩守城池,他在北邊先平定了袁瑛,轉身便會前去支援,若是順利的話,新年之前應當能夠掃平賊軍。

結果他這裡才擊敗袁瑛,正在猛追窮寇之時,那邊程千里卻也敗了

定了定神,葉暢正色道:“程千里行軍謹慎,等閒賊軍不能敗之,這其中必有緣故,你說與我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駱元光神情有些恍惚,他看着葉暢,似乎是在想着該怎麼說。

“你說吧。”葉暢心中微微一沉。

駱元光這纔開口說起程千里敗亡之局。

叛亂原本是從江南兩道開始的,在程千里領兵南下之際,淮南道表面還安穩。可是叛賊似乎知道朝廷的動向,就在程千里出河南道的同時,他們也放棄了自己的目標,不再圍攻餘杭,而是掉頭北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渡過長

或許在長江之南時,亂賊總數不過十餘萬人,但當他們渡過長江,進入淮南道之後,被這幾年搜刮弄得喘不過氣來的百姓紛紛來投,亂賊人數象滾雪球一般暴漲,而淮南道原本有限的一些兵力,都去援餘杭,只能尾隨着叛軍來追,結果叛軍在攻克巢縣之後,又殺了一個回馬槍,將江南兩道與淮南道原本就不多的地方兵力一口吃盡,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

得了這些武器裝備之後,叛亂已經從民亂變成了真正的戰爭,袁晁遣陳莊東征,目標直指廣陵郡(揚州),意在奪取廣陵倉之糧與廣陵郡之財,作爲自己的根據地。同時己軍北進,與程千里部相會於廬江郡。

因敵兵多,程千里不敢猝戰,便聚兵於郡城之中。袁晁並不攻城,而是縱兵掠於左右,將百姓驅趕入城,又遣一支軍北進,截斷程千里糧道。此時秋糧尚未入郡庫,故此廬江郡中並無多少存糧,袁晁再圍廬江郡,城中大飢。

“城中大飢?秋糧便是沒有完全入庫,城中應當還有些糧,多支撐月餘應當沒有問題,爲何會大敗?”葉暢聽得這裡,心裡一動,開口問道。

駱元光面有慚色,喃喃不語。

葉暢見他這模樣,神情變爲肅然:“有何事情,你就直說,這般吞吞吐吐,恁的不爽快”

“葉公……葉公此事是家嚴不對”

“令尊?”葉暢一愣。

他並不知道駱元光的身份,在皇宮之前雖然有數面之緣,也曾在交談中發現此人頗有才於,爲宿衛實在浪費,但不曾想過,駱元光這赳赳壯士,卻拜了一個太監爲養父。

“宮中駱公諱奉先者,爲家嚴。”

“駱奉先……陛下所命監軍使?”葉暢心頭一凜,開口問道。

這個駱奉先,在宮中地位雖不是太高,卻因爲與高力士關係較近,也算是李隆基親信,曾被打發到太子東宮中侍奉太子。但是這次程千里出兵,駱奉先不知如何討了李隆基歡喜,被委任爲監軍使。

這也是李隆基自知朝中空虛,害怕剩餘的這一點兵權爲人所掌控,故此安排了這樣一個人物。駱奉先隨程千里南下,一心便是立功,程千里謹慎行軍,在他看來就是沒有膽魄。而且太監心理多數扭曲,程千里又不敢得罪他,不得不依其方略出戰。結果勝負未分,駱奉先見程千里暫退,卻以爲戰敗,驚恐之下,開北門逃遁。

此時廬江四野盡是亂民,他這一逃遁,便使自己爲亂賊所圍。他遣駱奉先向程千里求援,程千里只能再度出城營救,雖是殺破重圍,將他救出,卻也只能再遣駱奉先來洛陽求援。

結果再回廬江城時,城中賊人內應早已開城,賊軍一擁而入,程千里再護駱奉先北退,在過一處浮橋之時,馬蹄陷入朽木縫隙之中。程千里猶自奮戰,雖是殺賊數十,卻終於爲賊人亂刃所害。

聽到這裡,葉暢刃不住用拳一擊掌:“禍國殃民”

駱元光跪在地上,只覺得臉面無光,以頭頓地,連聲請罪。

“你雖爲駱奉先養子,此事卻與你無關,你往來廝殺,甚是辛苦,如此男兒,豈能爲閹豎之子”葉暢眉頭一揚,拍了拍駱元光肩膀:“你祖上原爲安息人?”

“是”

“入大唐多年,早爲唐人……不過你既是安息人,便復安姓吧,駱奉先何人哉,安得有此偉男爲子”

駱元光跪在地上,叩首道:“元光願復舊姓,只是駱公爲元光養父,數載親恩,尚未報達,如今駱公雖有罪,願死戰爲之贖罪”

葉暢聞得此語,心裡跳了跳,這駱元光雖是胡人後裔,卻受漢家教化,有忠義之心,而且又是一個人才,正可爲千金市骨之用。想到這裡,他緩緩道:“既是如此,我豈有不助你之理……”

安元光感激涕零,以首頓葉暢之足:“恨至葉公帳下晚矣,願爲葉公效死力

“你先且安心休息,待我將都畿道賊人掃平之後,就稟明天子,督軍南下。”葉暢道。

安元光知道這是必須的程序,葉暢爲東京留守,在都畿道可以隨意用兵,可是兵出都畿道的話,則必須經過朝廷之命令。

葉暢身邊的慄援上得前來,笑着對他道:“郎君請隨我來,我來安排郎君食宿,不知郎君是先睡一覺,還是先吃點東西?”

這幾日安元光奔波而來,又是經過連番廝殺,早就疲累不堪。聞言之後,眼皮直打架,便跟着慄援出去。不過他神智還算清醒,知道此人在葉暢身邊,定然是親信,不敢有所失禮。

慄援有些不喜那鋒芒畢露的辛京杲,但對這個謙恭的安元光倒是有幾分好感。兩人談了幾句,安元光雖然頭有些昏沉,卻也覺得,這個年紀比自己還小的少年,見識談吐都非一般。

“葉公身邊隨便一人,便是這般人物我若真爲葉公效力,當好好表現,不可落後於人”安元光心中暗下決心道。

將他安頓下來,慄援回到中軍大帳,發覺劉長卿、李橙等人已經到了。

只不過劉長卿、李橙的神情都是一片肅然,看起來非常沉重,大約是程千里失利的消息他們也已經知道了。

慄援爲衆人布好茶水,悄然退至門口,就在這時,忽見一人匆匆而來,到了帳前大聲道:“緊急軍情,欲求見葉公”

“哪裡的緊急軍情?”慄援問道。

“鞏縣。”那使者喘了口氣:“賊人聚於鞏縣”

慄援此時還沒有細想,正要進去稟報,卻見葉暢皺着眉走了出來:“鞏縣

“稟葉公,河南道亂賊在攻克榮陽之後,聞說袁瑛圍洛陽,便趕來相援,他們與袁瑛敗軍相會,如今正向鞏縣進逼”

“洛口倉”

不待葉暢說話,葉暢身後李橙脫口道。

葉暢苦笑着嘆了口氣:“當初我在城外操演新兵,便是以洛陽與我自身爲餌,想要將賊人誘此洛陽,使其無心去顧洛口倉。此前大勝,原以爲賊人必作鳥獸散,我可乘勢東征,奪回榮陽……現在看來,賊人雖中我一計,卻也能亡羊補牢啊。”

此前李橙對葉暢堅持將洛陽城的守備虛弱曝露在賊人面前是極不理解的,對於葉暢帶着兩千新兵在外,更是覺得冒險,直到那兩千精銳突然出現,才覺得葉暢用兵之術,非自己所能揣摩,此時一聽,原本還不解的幾個疑問頓時全部明白,不過他明白得比賊人還要晚一些。

他頓足道:“事急矣,哪怕失洛陽,都不可失洛口倉,葉公,若是洛口倉有失,那,那……”

說到這,他聲音發顫,當真是覺得膽戰心驚。

“那便又是一個瓦崗軍。”葉暢嘆息道。

這洛口倉,便是興洛倉,當初瓦崗寨反隋,給了隋王朝幾乎致命一擊,也使得天下羣雄紛紛並起的事情,就是奪取了興洛倉

這興洛倉有三千倉窖,每窖可藏糧八千石,若是倉滿,即有二千四百萬石糧。此時各地正遇饑饉,賊人奪了這些糧之後開倉募兵,只怕旬月之間,就能嘯聚百萬之衆。那個時候,整個河南道,甚至整個黃河中下游流域,都要亂成一鍋粥了。

到此刻,葉暢心裡也有些打鼓:李隆基行事,與隋煬帝行事頗多相似之處,難道說歷史真要重演,此前還繁華似錦的大唐,就要變成下一個隋朝?

第332章 車轍輪軌前有傷第192章 願以萬貫添鏡妝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219章 最是無情天家子第31章 少年探花(下)第92章 縱有手段難脫網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469章 奇禍無憑汝自招第76章 長者糊塗少知禮第18章 微妙轉變(下)第30章 除夕夜宴(中)第2章 古怪女童(下)第82章 爭產開泰數三羊第215章 此地肥美可爲鄉第10章 隔離煞星(上)第3章 昔日王孫(下)第140章 呂祖一夢醉黃粱第225章 封樁豈可滅虜賊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473章 與虎謀皮露猙獰第334章 無意狼煙照邊關第466章 又見李氏生平陽第29章 初雪受罰(下)第501章 衛國無患多君子第167章 天下誰人不怨君第31章 上官探花(上)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一五零道雖殊途亦相謀第272章 借我錦帆上重九第394章 敢向龍種揮鐵拳第100章 座中孰人爲今亮第246章 長安水深如寒淵第183章 失意門庭羅傻雀第93章 休與仇敵說賢良第430章 豈容前緣今日盡第413章 欲仿周公佯吐哺第28章 誰來作證(下)第9章 父女之間(上)第377章 大角歌裡礪刀槍第66章 河汊浪翻賊暗藏第161章 閹宦豎子問舍田第483章 棋遇對手將對將第507章 厲王之禍在咫尺第436章 巧婦難爲無米炊第281章 素衣血手仁或兇第388章 血滿弓刀單于逃第235章 一包苦茶相疑猜第207章 欲刺王僚覓魚腸第142章 多情公子無情劍第115章 士女大和會市賽第57章 長安西市紅袖舞第175章 惡念兇膽夜開張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第131章 堪爲吾師唯葉郎第192章 願以萬貫添鏡妝第447章 進退維谷失所據第187章 生性純良葉十一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36章 它山石醜可攻玉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41章 吾羞不屑與汝友第51章 戎鏑狄矢夜鳴鶻第398章 無奈名臣難相近第112章 雷霆未起怒已消第484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99章 風止雲散將星集第105 南山別業無知音第160章 衣被天下路多艱第253章 紫幔遮溷錐破李第332章 車轍輪軌前有傷第319章 自古權姦通情理第187章 生性純良葉十一第342章 窮則仁禮達則濟第270章 不如意者時常有第374章 千萬軍中千萬膽第28章 誰來作證(下)第311章 熙熙攘攘爲利忙第452章 太醫此來傳真意第81章 胡狄盡是中山狼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錯刀第381章 虞詐亦可裹貪腸第431章 涇渭濁水浸河洛第21章 尚香詩會(下)第64章 竟是天家貴子息第171章 誘汝入彀虞詐間第121章 空有飛熊不得用第19章 暗夜來人(下)第456章 磨牙吮血問何誰第173章 將軍伏弩射天狼第330章 萬人齊呼葉十一第409章 京華冠冕獨爲佳第182章 天街御道逞兇橫第410章 庖丁解牛足可誇第27章 皇公子瑁(上)第151章 詩河羣星耀洛陽第235章 一包苦茶相疑猜第162章 暗備金鉤誘海鰲第220章 從來反覆是蠻夷第397章 世傳妙手可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