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爲爭權勢民何辜

“葉暢在遼東與渤海人打起來了,新羅人也介入其中,此次他四面受敵,短時間內,他不可能自遼東獲得一兵一卒支援了。”

“當真是囂張跋扈”聽得李靜忠說起這個消息,李亨第一個評論,並不是探問打起來的原因,而是批評葉暢:“此人不臣之心,已經昭然若揭,也不知父皇爲何還能容他……渤海國自大欽茂受封以來,就一向恭順,葉暢何許人也,不過是大唐一臣,如何能令大唐的遼東行軍總管府,與渤海打起來?擅起邊釁,其心當誅”

李靜忠嘿嘿笑了兩聲,沒有應和。就是厚顏無恥如他一般,也知道與渤海國之戰,並不是葉暢想避免就避免得了的。

更何況,在李亨與他內心當中,有一場戰事,牽制住葉暢能夠調動的機動兵力,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即將在長安發生的事情,他可不希望葉暢也能摻一腳。

“永王那邊情形如何?”

李亨象是不經意一般,又問了一句。

李靜忠看到李亨眼中有寒光閃了一下,當即低頭,恭敬地道:“仍然是結交四方名士,作出一番禮賢下士的姿態,每日晨昏都去叩拜陛下,若是陛下太忙,他就在院外行禮,再就是……娘娘那邊,去得甚勤。”

“娘娘那邊去得甚勤”八個字讓李亨眉毛頓時撩了起來,他遏制不住怒氣:“忘恩負義的東西,養不熟的白眼狼”

之所以如此罵永王李磷,與其人出身有關。永王之母早死,故此在後宮之中,他並無人照看,李隆基憐其孤苦,便交與李亨,由李亨這兄長來照顧。一向以來,李亨爲了展露自己這個兄長的友愛仁義,也確實待李磷如己出。

但是天寶十一載的那場叛亂,李亨並沒有什麼表現機會,倒是李磷,仗劍隨侍於李隆基身側,雖然晚於壽安公主,卻早於其餘王子王孫,故此甚得李隆基歡悅。而李磷也不知是受什麼人蠱惑,自己就遠了李亨,時常去向楊玉環表孝心,又竭力討李隆基歡心,其野心已極爲明顯。

這讓李亨對其甚爲痛恨,自古以來,叛徒就比敵人更招人厭恨。

“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關中、京畿一帶的情形,也無法再拖下去,我們必須出來收拾河山。大唐江山社稷,須得有人出來收拾”李亨回過臉,看着李靜忠,慷慨激昂地道:“爲此,哪怕付出一些代價都可……李靜忠,此事非你去辦不可”

李靜忠應了一聲:“奴婢願爲殿下盡力,萬死不辭”

“聽聞西域回紇人兵力強盛,需得有人去聯絡他們。”

李靜忠心中一凜:“殿下,這事情……”

“怎麼,你不願意去做?”

“不是不是不是,奴婢只是覺得,咱們京畿的事情……哪裡用得着回紇人

“凡事……都要以防萬一。”李亨沉默了一會兒,緩緩地說道。

他總不能告訴李靜忠,他自己心裡覺得十分不安,自己對葉暢的翻盤本領實在是怕了,自己很擔憂在最後一刻成爲笑柄吧。

“是,不過……回紇貪鄙,恐怕提出的條件……”

“無論什麼條件,先應承下來,哪怕他們要安西都護府,孤也可以答應”李亨毫不猶豫地道:“甚至……到需要他們出兵之機,他們替朕平定大局,這長安城中的子女金帛,朕也可以任其取之”

李靜忠頓時覺得毛骨悚然。

這可是太子殿下,他謀求的是牧守萬民的寶座,但付出的條件卻又是如此毫不掩飾

願意拿安西都護府與長安城中的子女金帛去換取帝位

安西都護府,那是從李靖開始開疆拓壤,百餘年無數將士沃血所染之地,那是張騫鑿空、班超經營之地,那是漢家自古以來必爭之地,他一句話輕飄飄就送人了。

長安城三十萬戶,一百五十萬口,錦繡如堆,繁花亂目,這麼多人的身家性命,舉國財富膏腴所積,同樣就是一句話,便任其取之

李靜忠心裡突然間覺得,眼前這位殿下,實在是卑賤,甚至還不如自己這個殘缺的太監。

他的野心頓時象火焰一般騰起燃燒:既然這位殿下竟然是這等人物,那麼……自己爲何不能將他玩弄於鼓掌之間,把他變成一個傀儡,操縱在手中?

此前即使是高力士這般權勢威望,卻也不敢糊弄天子,想着要將李隆基變成自己的傀儡,而這個李靜忠,卻生出這般念頭。原因無它,無非就是李亨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模樣。

“奴婢定然去辦成來,奴婢自個兒是去不了的,但是可以⊥家中晚輩去回紇跑這一趟。”心裡動着異樣的念頭,李靜忠口中卻越發恭謙:“奴婢會把事情辦得妥妥的”

“不要被別人知道。”李亨淡淡地道。

李靜忠脆生生應了一句,見李亨沒有別的吩咐,當下緩緩退了出去。

出來之後,他嘴角浮起一絲輕蔑的冷笑,搖了搖頭。

還想不爲人知……看來他也知道這等行徑,實在是見不得人啊。不過,有這麼好的把柄,自己如何能放過?

他一邊低頭琢磨着一邊前行,突然間覺得面前一暗,險些撞着一個人。

他擡頭就要罵,卻看到一張俊朗的臉。

李泌看着李靜忠,微微一笑:“李公爲何魂不守舍?”

李靜忠微微哆嗦了一下,感覺自己彷彿在這目光下無處遁形。他勉強笑了笑:“原來是李先生。”

對於李泌,李靜忠是甚爲忌憚的。天寶十一載的那場叛亂,將李靜忠在都城之外替李亨做的安排幾乎一網打盡,唯獨李泌帶着十餘人脫走,現在這十餘人,已經按照李泌的安排,進入了各邊鎮爲將,雖然地位都不高,不顯山不露水,卻是李亨一大臂助。而且李泌自己,也不知用了什麼方法,讓李隆基記起了他,在天寶十二載春時將他找了回來,重新爲翰林院待詔、東宮供奉,而且成爲少數幾個可以自由出入李亨所居東宮的外臣之一。

與葉暢一般,李靜忠覺得,自己看不透眼前的這個東宮供奉,而對方卻能將自己看得清清楚楚。

“李公這匆忙而出,不知是爲何事?”李泌神情仍然和緩,說起話來,也是慢聲細語,看上去對李靜忠極尊重:“莫非殿下有什麼事情拜託李公?”

“先生說笑了,奴婢除了侍候人,還會什麼,殿下有事情要拜託,也是先生這等大才。”李靜忠垂下眼,不與李泌目光相對,胡亂拱了拱手:“只是奴婢家中不成器的晚輩出了點事,奴婢方纔向殿下告假,好出宮去一趟。”

太監想出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李泌聽得他這樣說,沒有再糾纏這件事情,而是笑道:“李公受殿下器重,殿下左右再無第二人可以比擬,有一件事情,還要煩勞李公。”

“先生只管吩咐就是。”

“李公要多勸勸殿下,要養氣寬和,有些事情,急它不得,當以正道求之……這話,想來李公明白的。”

李靜忠只覺得渾身上下寒毛都豎了起來。他強笑了笑:“奴婢只是一卑賤之人,說話哪有先生管用,先生與殿下和小王爺都是投契,這等話語,還是先生說了有用。”

說完之後,他胡亂拱了拱手,撒腿就往外跑。

望着他的背影,李泌微微嘆了口氣,方纔他所說的,是真心話。他早就看出,因爲長期這種尷尬處境,李亨有些心理扭曲。這等情形之下,有的時候他行事就不夠光明正大。

按着李泌的想法,李亨乃是當今太子,繼承大寶的時間並不會太長,他有大義的名份,行事只須依着正道,就是葉暢、楊釗甚至李林甫再有千機百變,又豈能奈何得了他?可偏偏李亨雖然外表敬重他,在這些問題上卻極是頑固,只讓他出謀劃策,卻少與他決斷之權,讓他也甚爲無奈,不得不想讓李亨最親近的李靜忠來勸說。

但此次努力又失敗了。

建安城他的行營之中,遼東高層人物儕儕一堂,十二張案几排成一個圓,葉暢自然是坐在上首,其餘人則依照官職高低,繞着他兩邊而坐。

到場的不僅僅是羅九河,岑參、王昌齡、賈貓兒等文職,羅九河、葉英、葉挺等武職,遼東所有高層,哪怕是分身乏術者,也都被召來。這樣規模的大會,此前還從來沒有召開過,而這會中將要決定的事情,也將是大事。

王昌齡初時心情是有些沉重的,他這幾年在遼東過得甚爲舒心,雖然主要精力是放在了農業的推廣之上,可手中的權力、金錢,充裕得讓他幾乎要以爲自己是了郡的郡守。可以說從一介農夫到如今,就是在遼東的這六七年時間,讓王昌齡最爲開心,他甚至覺得自己年輕了許多。

但遼東越是發展,王昌齡心裡也越是糾結。

葉暢雖然沒有表露出太大的野心,一直以來對大唐都可謂忠心耿耿,但是遼東如今的鋼鐵產量、紡織品產量,都已遠遠超過了大唐,而糧食也不但完全自給,甚至每年可以有幾十萬石的餘糧反售大唐。王昌齡深知“尾大不掉”的意思,這樣下去,即使遼東看在大唐廣闊的市場份上,繼續當大唐忠臣,但大唐能容得下這個個頭越發膨脹的臣下麼?

所以今天他一發覺幾乎遼東所有的重要人物都被召集過來,他心裡就突的一跳,生怕葉暢會在今日宣佈大逆之舉。

與岑參對望一眼,王昌齡不管軍務,岑參在張鎬離開之後,就將遼東的行政事務完全接手過去,故此對於一些軍力調動的事情,他更瞭解些。若葉暢真準備逆亂,必是瞞不過岑參。

岑參的神色倒是很輕鬆,這讓王昌齡稍稍放心了些。

“諸位,請安靜下來。”葉暢見人到齊了,咳了一聲。

衆人停止了寒喧和小聲討論,都將注意力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今日召集諸位來,乃是爲了與渤海國之戰事。”葉暢道:“鑑於渤海國屢屢令契丹襲攏我邊境,又隔阻我商路,故此,從即日起至明年九月,將對渤海國進行懲戒之戰。我未必能長留遼東,一律戰事軍務,皆由羅九河主掌。”

羅九河起身向衆人做了個團揖,這讓尚不知情的一些人有些訝然:葉暢選擇了他而不是與自己關係更近的葉英、葉挺。

“爲何這般急切?”有人開口問道。

“我最多再在朝廷裡任官兩年,這兩年裡,遼東必須能夠自保。”葉暢嘆了口氣:“我欲辭官歸隱了。”

衆人都是大吃一驚,就是羅九河,明知道葉暢還有別的心思,也不禁露出驚訝之色。

“爲何會如此?”王昌齡更是急了:“如今朝廷,大半依賴葉公維持,葉公雖無相職,卻有宰相之責,而且葉公正值少壯,又身體康健,爲何會生田園之思?”

“我在朝廷之中立足越發艱難。”葉暢緩緩道:“而且高處不勝寒,爲全君臣之誼,早些歸隱,對朝廷有好處,對我也有好處。”

“可是對天下蒼生沒有好處”岑參憤然道:“安石不出,如蒼生何”

“正是,就算是今上年老,精力不濟,致使楊釗等奸邪當道,可不是還有太子麼?”不知是誰,大着膽子說起這話來。

“天子,太子,身邊小人環繞,指望一兩個諍臣就可以改變如今局面,那是絕無可能的事情。我努力過,但我還是失敗了。”葉暢緩緩道:“諸位莫要再勸,若無意外,此事我已經決定了。今後之事,要靠諸位協心齊力……”

葉暢說到這,突然間便聽得外面有人急急地嚷道:“葉公何在,葉公何在

這聲音惶急,而且稱呼爲“葉公”分明不是遼東人物。葉暢心中一動,暗暗說了聲:“來了”

“什麼事情,大呼小叫,成何體統?”葉英訓丨斥道。

外頭一個衛兵進來稟道:“有一人自稱朝廷使者,被卑職擋在了外邊,他說有朝廷密旨……”

“密旨?”葉暢起身:“請進來”

不一會兒,那個大呼小叫之人被帶了進來,他神情惶惶,看上去極爲緊張,見到葉暢之後,立刻行禮:“葉公,大事不好,長安、洛陽因爲商會股票之事,正釀民亂,聖人有旨,請葉公速速回京”

第398章 無奈名臣難相近第28章 誰來作證(下)第489章 潼關表裡山河路第50章 宮中有缺汝來否第240章 一夜破城問戰守第422章 一人生死動天下第225章 封樁豈可滅虜賊第357章 勇士無用求巫蠱一五零道雖殊途亦相謀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474章 千軍齊呼清君側第373章 一家哭勝一路哭第224章 西窗共語話叛胡第52章 兄仇弟恨牽撲朔第118章 君今不醉將安歸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298章 嫉心自顯因舊恨第325章 相公正合背黑鍋第501章 衛國無患多君子第406章 萬事俱備起東風第70章 願伸援手相扶將第459章 天子御前鬥不休第392章 年末復返長安城第1章 學院風波(下)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510章 欲與奸邪同生死第142章 多情公子無情劍第84章 百藥之中酒稱王第406章 萬事俱備起東風第282章 重山千萬馬蹄輕第25章 合歡玦碑(下)第69章 臥龍谷中起文房第483章 棋遇對手將對將第182章 天街御道逞兇橫第512章 共剪銀燭話分權第27章 皇公子瑁(下)第414章 唐律疏議藏毒方第447章 進退維谷失所據第378章 豪雨滂沱各療傷第155章 欲求高臥恐難得第222章 帝鄉輾轉復見疑第315章 不知何處卜吉兇第422章 一人生死動天下第261章 欲得成活須瘋魔第56章 餌香火旺甕待人第505章 自古世間無十全第246章 長安水深如寒淵第158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260章 當斷須斷偏難斷第369章 陰狐暗隱挑心猿第341章 時機只與有備者第230章 雪火勝負兩重天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447章 進退維谷失所據第369章 陰狐暗隱挑心猿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401章 禍亂妖星聚長安第8章 聖神皇帝(上)第493章 大勢蕩蕩順者昌第368章 相逢一笑問舊故第504章 三人殊途卻同心第379章 棄軍而逃難爲將第135章 大仇小怨各何傷第172章 欲與皇甫不戴天第366章 全盤唐化何行之第46章 夢中偷取生花筆第391章 黎明初照怛羅斯第296章 前後籌謀我稱雄第200章 安得桃源攬雄強第369章 陰狐暗隱挑心猿第24章 隱霧迷蹤(上)第4章 長安酒肆(下)第492章 頻頻獻計何所第219章 最是無情天家子第184章 忘情樓臺請吃茶第101章 昔日葉郎今又還第134章 可赴江南廣積糧第31章 少年探花(下)第60章 嬌俏暗香綻芳芬第385章 休令蕭牆存僥倖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339章 蠻地亦聞漢道昌第139章 掌中一字印玄機第196章 長安城中急風雨第416章 宵小無癩何須懼第13章 推測身份(下)第377章 大角歌裡礪刀槍第423章 蛇鼠狐兔思出巢第50章 宮中有缺汝來否第415章 亂賊逆謀驚天起第46章 夢中偷取生花筆第350章 洱海蒼山焰正高第29章 初雪受罰(下)第209章 利慾薰心近災殃第261章 欲得成活須瘋魔第138章 奇術自珍曹太樂第12章 盜帥韓香(上)第222章 帝鄉輾轉復見疑第313章 葡萄架倒郎篩糠第433章 舉世滔滔孰最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