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負義忘恩真先生

洛陽太學生挑戰葉暢的消息,成了這幾日裡整個長安城的話題。

眼見馬上過年了,長安城正熱鬧着,有了這個話題,那熱鬧就更上一層樓。每日都有人跑到東門外,看搭的賽棚一點點立起,然後還有商家把門路走到京兆尹處,試圖如同球市一般,給自己打個廣告。

這如今成了京兆的一筆重要收入,京兆尹上上下下都眼巴巴望着,等着年前再分潤上一筆。不過天子盯着,京兆尹王也不敢做得太過份,只是準了其中幾個穩妥的。

十二月十一日轉眼到了,試棚已經搭就,萬事俱備,似乎只欠東風了。

“王倒是花費了不少心思啊。”葉暢聽說之後,笑着向身邊葉安道。

“確實,地方不可太遠,亦不能太久,既要有棚頂,又不能遮着城樓上天子的視線,王這個人,還是有幾分本領。”

“拍馬屁的本領,搜刮百姓的本領。”葉暢喃喃說了一聲,表示不屑。

他確實看不起王,這廝爲京兆尹、京畿採訪使,爲了與楊釗爭奪聖寵,顯示自己也有不遜於葉暢的理財本領,他拼命搜刮百姓,巧立名目,表面上是減免百姓稅賦,實際上卻將某些稅賦收到了二十年後——至於百姓能不能湊出這筆錢來,就非他考慮的事情了。

如今京畿一地,幾乎所有的自耕農都消失了,全部轉變成了權貴富豪的佃農甚至農奴。

“淳明,你的那些小師弟們,有沒有把握?”葉暢又轉向立在身邊的少年

十一載時光,讓當初十二歲的小小少年,變成了二十餘歲的小夥。當初黑瘦矮小的身材,現在已經高挑、健壯,而當初麻木的眼神,也變得靈活、生機勃勃。

抿着嘴笑了笑,葉淳明道:“郎君只管放心,我雖然愚駑,蔡晨果、嶽曦和楊帆卻非同一般,便是張師,也說他們三位青出於藍。”

張師就是張休,僧一行的俗家侄子,原本史上默默無聞的人物,卻因爲結識葉暢而成爲當今首屈一指的數學、物理和機械大師。隨着葉暢對這個時代的影響越來越大,象張休這般命運發生巨大改變的人也越來越多。

不過,張休這等國寶級人物,葉暢卻不敢將他留在長安,被人拐去就非常不妙。他一直是留在遼東旅順,從天寶六載起就在旅順開辦學校,淳明讀書成績雖然不是很出衆,卻因爲對葉暢的忠誠與個人的穩重,而成爲張休的助手。

提起自己的那三位師弟,淳明看着葉暢的目光就充滿了敬佩。張休曾經不只一次地說道,若不是葉暢的這一套學制,根本不可能讓這些孩童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一個個學有所成。

與太學生們比試數學的,當然不會是葉暢自己——葉暢自己下場的結果,十之八九是輸,原因在於他看不大懂這個時代的數學表述方式。但是淳明提到的那些人卻不同,張休將葉暢帶來的新式數學、自己跟隨叔父所學的舊式數學,融合在一起傾囊傳授,使得這些少年們身兼二家之長,自然不會出現連題目都看不懂的事情。

“雖是如此,明日之賽,還是須取全勝才行。”葉暢沉吟了一會兒,然後道:“淳明,你將他們三位召來,隨我去試場看看。”

“是”

淳明對他的安排沒有任何懷疑,應了一聲便出去。葉安有些奇怪:“還要去試場看?”

“那是自然,熟悉考場嘛……”

想到另一世裡每到大考之前,學生們總要去熟悉一下場地,葉暢忍不住微笑起來。

不一會兒,蔡晨果、嶽曦和楊帆被帶到他面前來。

說來有些遺憾,葉暢的私學,最初是爲了培養葉家子侄中的人才而設的,只是同時還招了數量相等的修武各姓子弟、葉暢託人買來的孩童,三者各佔三分之一,但是葉家子弟成才率低了些,最初的那些孩童們幾乎沒有什麼象樣的人物出現,就連葉暢的侄子葉鑄,學問也只能算是一般。倒是外姓的子弟中,出了一個蔡晨果,買來的孩童裡,則出了嶽曦與楊帆。

蔡晨果如今已經十九歲,個頭不高,臉上帶着笑,極是自信的模樣。嶽曦與楊帆體型偏瘦了一些,兩人比蔡晨果小一歲,但個頭反而比其要高。他們都是天寶三載入的學,如今已經過了八年,每日要花四個時辰學習,兩個時辰勞作、鍛鍊,可謂智體雙重發展。

“郎君”如同淳明一樣,他們對葉暢的稱呼,並不是官職,這樣的稱呼,讓他們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

“明日便是你們名揚天下之時。”葉暢看着他們:“可緊張否?”

蔡晨果微微揚起下巴,笑着道:“這有什麼緊張的,張師早就對我們說過,朝廷裡太史監的算學大師,與我們相比也遜色一籌。我們得張師真傳,又學得郎君妙術,若是輸了,那纔是怪事”

“有信心就好”葉暢道:“今日先去看看試場,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我們明白,郎君令我們做各種預案,便是爲此。”

葉暢在對這些少年的教育中,非常重視預案的擬定,從學習計劃預案,到緊急應變預案,五花八門種類繁多,故此這些少年做事大多都很有計劃性。

門前早備好了馬車,出於低調考慮,此次葉暢沒有乘馬。帶着三人到了試棚,見幾面透風,葉暢首先皺起了眉。

之所以放在外邊,無非就是要熱鬧,但並不意味着爲了熱鬧,就非要這些少年在寒風中呆着——那是純折騰人。

見着有京兆府的差役正在看守試棚,葉暢將之召來:“朝北的這一面,用木板做一面牆,免得北風直吹。”

那差役雖然屬京兆尹轄下,曉得自家上司與葉暢不睦,可對葉暢的吩咐也不敢怠慢,當下招來人手,依着葉暢的吩咐,將那一面擋了起來。

“再備六個腳爐子,明日放在邊上,升起火來,莫要冷着……”

“葉中丞,只需備三個就可以了。”葉暢正在吩咐,卻聽得有一人插嘴道

他眉頭一皺,自己說話的時候,不相於的人插嘴,既是不禮貌,也是不將他放在眼中。如今長安城中,敢這樣做的人屈指可數,而方纔的聲音,分明不是這些人當中的。

他循聲看過去,只見一人,深目隆鼻,帶着些白種人的特徵,一臉不屑地望着他。

這人身後,還跟着二十餘人,也都一個個目光冷淡,甚至是敵視。

不必細思,這一夥,應當就是從洛陽來的太學生,而那個開口說話的,就是他們的助教瞿曇巽了。

自從杜甫傳來消息之後,葉暢就遣人去查過這個瞿曇巽的根底。此人家族祖先,乃是從天竺來大唐,在天文、數學方面極有造詣。但是僧一行主持大衍曆編制,令其家族在太史監中的地位受到影響。僧一行在世時他不敢出聲,僧一行去世後便跳將出來,勾聯在太史監中的故舊,攻擊《大衍曆》抄襲他家族翻譯的天竺《九執歷》。

這倒也沒有完全說錯,《大衍曆》確實有借鑑《九執歷》之處,但是還不到抄襲的地步。不僅如此,瞿曇巽還認定,《大衍曆》不如《九執歷》,也就在是他看來,抄都沒有抄對。

官司打到了李隆基處,李隆基令人對比二歷,測量日、月食與星相變化,《大衍曆》十得七八,而《九執歷》則遠遠不如。至此,所謂抄襲之說不攻自破,瞿曇巽等人也因此獲罪。

葉暢不僅私辦算學,而且還扶植一行的侄子張休,對於瞿曇巽來說,自然是大敵,他仇視葉暢也就很正常了。

只不過,單純的學術與人情之爭,牽連到政治爭鬥,這個瞿曇巽,當真是自尋死路。

“怎麼,葉中丞莫非有什麼不滿?”見葉暢望着自己半晌,瞿曇巽一揚下巴,滿臉高傲地道。

“六盆火爐非是爲汝所備,而是爲明日諸學子所備。”葉暢平靜地道:“冬日裡天寒地凍,學子有火爐,終究要舒服些。”

“所以我才說,沒有必要,只需三座即可。我的學生,可不象葉中丞的家僮一般嬌慣,他們數十載寒窗,這一點點苦,對他們來說算不了什麼”瞿曇巽回頭看了看跟在自己身邊的太學生們:“瞧瞧,就這些錦衣玉食的少年郎,要與你們比試算學。你們可不象他們一般,得入大富大貴人家裡爲僮僕,算學就是今後你們一家生計之所在,這點寒冷,你們可受得住?”

這廝倒是伶牙俐齒,成功將自己這邊太學生的怒氣激發出來。葉暢微微皺了一下眉,走過去劈手就給了瞿曇巽一記耳光。

“啪”的一聲響,聲音清脆無比。

瞿曇巽敢向葉暢挑釁,自然是將葉暢可能的反應都算計過了。

在他想來,葉暢是朝中重臣,當今名士,謠言中的仙人弟子,必然是自顧身份愛惜羽毛的,被他諷刺幾句,爲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只能生生受住,絕對不會有什麼過激行爲。

就算葉暢忍耐不住,與他爭執,他也不會有任何損失——葉暢如今的名聲多大,他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傢伙,葉暢和他爭吵,豈不是爲他造聲勢?

結果,葉暢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不是與他來一番脣槍舌劍的爭吵,而是直接一記耳光抽過去,打得他原地轉了半圈,腦子裡全是蒼蠅在嗡嗡作響。

“你……你怎麼打人”

瞿曇巽身後的太學生都愣住了,然後指着葉暢叫道。

葉暢撇了一下嘴,冷冷掃了他們一眼,他居於主將之位多年,一言一意,便決定成千上萬人的生死,自然而然養出了一種威儀。此前他對着那小吏,並沒有展現出這種威儀,但現在卻不同。被他目光一掃,那些太學生才意識到,他們面前可不是一般的學者名士,乃是當朝名將之中也位居前列的人物

“每年安東商會,往長安洛陽太學供奉錢萬貫之多。”葉暢緩緩道:“據我所知,洛陽太學諸監都進行了整修,冬日裡有火炕、爐火,而且諸生每日稟食,朝廷亦有恩賞。此人胡言亂語不打緊,將朝廷與安東商會諸賢達之好意抹去,我不能忍”

聽得這裡,太學生們的憤怒頓時變成大窘。

當初李適之之子曾經鬧出長安太學生尋葉暢麻煩之事,但事情被葉暢擺平,此後每年,安東商會都給太學捐獻資助——誰都知道,實際上這筆錢是葉暢掏的。故此,在某種程度上,葉暢對他們這些國子監的太學生和助教,都是有恩的。

但他們卻來尋葉暢麻煩,說得好聽些,是學術道統之爭,說得不好聽些,就是忘恩負義恩將仇報

這一茬事情,因爲葉暢自己從來不提,這麼多年來,太學生們已經習慣了,可現在相來,葉暢哪有義務每年出一萬貫來扶植他們?

“我……我……你分明是怕了明日與我等相爭,今日才做此語”瞿曇巽此時回過神來,他捂着臉,跳着腳,指着葉暢叫道:“莫要以爲我們怕了,不就是些臭錢麼,沒有你們的臭錢,我們一樣能過日子”

“笑話,你何許人也,敢替全體太學生作此主?”葉暢冷笑道:“好吧,你既然說我是怕了明日與你等相爭……這樣,明日若是你們能勝,每年安東商會資助太學諸先生與學子金額,上漲到五萬貫,若是明日你們敗了,從此休想安東商會再出一文錢。”

葉暢說完,甩袖而走。瞿曇巽還待叫罵,突然葉暢回過頭來,向他瞪了一眼,他忍不住嚇得向後連連退了幾步,然後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方纔葉暢一瞪之威,竟至於此

他這般狼狽模樣,自然落入看熱鬧的人眼中,大夥都鬨笑起來。

對於這廝,看熱鬧的人,實在是同情不起來,葉暢方纔言下之意,稍有頭腦的人都能判斷出,這廝果然就是一個不識好歹的東西。

有人便陰陽怪氣地道:“嘖嘖,好大的賭注,這位先生如此厲害,想來每年五萬貫唾手可得了……只不過可要小心,象方纔那樣不小心摔一跤,少了每年一萬貫的資助,少不得有些先生學子,要找這位先生的”

瞿曇巽的臉色頓時變白了。

第83章 冰娘妙處少府談第203章 橋底中流楫擊浪第408章 風雲際會暗潮隱第197章 世事如奕人如棋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第483章 棋遇對手將對將第286章 宅田禁奴方略正第83章 冰娘妙處少府談第353章 奇功偉績名自高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422章 一人生死動天下第45章 與凡不同皆變態第455章 前途至此心茫然第468章 摘得熾陽作干戈第21章 尚香詩會(上)楔子第188章 東牀袒腹無逸少第456章 磨牙吮血問何誰第216章 弦高犒師待飛將第152章 妙語聯句滿座傾第497章 錦衣貂帽入長安第8章 聖神皇帝(上)第117章 孰料郎意在胡姬第399章 暗伏賊膽欲包天第365章 未知邊患起安西第43章 長安新雨浥輕塵第75章 願以重禮爲謝儀第261章 欲得成活須瘋魔第389章 輕騎飛逐蔥嶺西第151章 詩河羣星耀洛陽第27章 皇公子瑁(中)第6章 蒸餾原理(上)第32章 除夕夜宴(上)第126章 萬中奸猾數第一第158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149章 流言積毀困周公一二二今日蠻女效阿瞞第225章 封樁豈可滅虜賊第12章 盜帥韓香(下)第506章 由來宵小少擔當第209章 利慾薰心近災殃第174章 夜透重圍比子龍第210章 無德無行聲繞樑第288章 遼河水深風雲揚第20章 可有主意(下)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451章 亂風方止陰風生第32章 除夕夜宴(上)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第14章 撲朔迷離(上)第171章 誘汝入彀虞詐間第481章 軍雖未敗親已離第136章 洛陽城中福先寺第234章 輸肝剖效英才第248章 海外奇珍悅上意第500 心腹之內起隱患第39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79章 山因高士有賢名第202章 圖上渤海萬里疆第188章 東牀袒腹無逸少第19章 暗夜來人(下)第377章 大角歌裡礪刀槍第17章 雅俗之辯(下)第147章 登門問罪探前因第105 南山別業無知音第16章 末流之器(下)第464章 鐵衣寒光驚歡宴第232章 明朝猛虎驚狐猿第415章 亂賊逆謀驚天起第184章 忘情樓臺請吃茶第339章 蠻地亦聞漢道昌第415章 亂賊逆謀驚天起第425章 不可回絕勢必得第204章 欲離故土心戀鄉第518章 無雙聖手織錦繡第419章 旋奏凱歌將軍還第134章 可赴江南廣積糧第497章 錦衣貂帽入長安第140章 呂祖一夢醉黃粱第292章 緩兵之策未自安第84章 百藥之中酒稱王第356章 盟約四項志氣豪第8章 聖神皇帝(上)第279章 兄虞弟詐互欺瞞第245章 燕子還時葉郎還第454章 山人洗耳聽道統第97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426章 奈何蟊賊效荊軻第469章 奇禍無憑汝自招第261章 欲得成活須瘋魔第364章 數語籌謀顯老奸第33章 骨笛之聲(上)第434章 江南兩道警相連第16章 末流之器(下)第30章 除夕夜宴(中)第289章 太阿之柄當自持第218章 詩書傳家有餘香第479章 大唐氣數尚未終第436章 巧婦難爲無米炊第67章 據聞大牢正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