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

楊釗被趕出了勤政務本樓,他在宮中的眼線同樣被清出,這讓他心裡惴惴不安起來。

此前他對李林甫的攻擊,太過順利,讓他有些飄飄然,覺得老了的李林甫,不過如此。但今日李林甫當衆將他喝斥出勤政務本樓,他卻不敢有半點抗拒,他才意識到,身爲權相近二十載,李林甫的威風,仍非他能正面抗衡。

這讓他心中有些懊悔,或許自己曝露得太早了些,應該再等兩年……

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等,與李林甫打擂臺,豈是他自己的本意,分明是李隆基有意推動。若他不站出來,李隆基便會安排別人代替他。

官場之上,不進則退,想要維持一個長期的平衡局面,絕無可能。若是有誰看不透這一點,便要象葉暢一般,被趕到工地上去受苦。

楊釗一直不理解葉暢,好端端的京官不當,卻非要跑去修路,而且據說還親自動手挖泥挑石,與那些滿身汗臭的勞工混在一處。當初風流倜儻走到平康坊去無數紅袖相招,現在卻一身黝黑滿臉粗糙還四處罵名……也不知葉暢怎麼會蠢到這個地步

他其實是有些知道的,葉暢與他算得上是好友,與李林甫之女又有婚約,夾在他二人之間,又無法讓他們關係平衡,便只有躲出長安。

若是這廝得知自己與李林甫可能要進行決戰不知他會如何作想。

楊釗正琢磨着,便見到一個小太監領着一個風塵卜卜的人過來,那人走得甚急,彷彿火燒火燎一般。楊釗眉頭一皺,然後瞪大了眼:“你怎麼回來了

出現在他視線裡的,正是他方纔在想着的葉暢。

葉暢曬得黝黑,聽得他問,燦爛一笑,露出滿口白牙:“楊兄在京中做得這麼大的事情,我豈能不回來”

楊釗心裡一凜,頓時明白,這是李林甫派人將葉暢召回的。

七日前他完全把握了李隆基的心思,開始發動剪除李林甫黨羽的攻擊,而葉暢此時便趕到,這證明在他發動攻擊之時,李林甫便派出了快使。葉暢這麼短的時間裡,從陳留(汴州)趕回,難怪風塵卜卜了。

“一路還順利吧?”楊釗有些尷尬地問道。

他能得李隆基支持,倒有大半是因爲葉暢能賺錢,但是他又憑藉着李隆基的支持,去對付葉暢名義上的岳丈李林甫。

“還好,關中的道路也確實該修了,如今都壞成了什麼模樣,難怪都抱怨說,糧食到陳留好辦,到洛陽難辦,到長安難上加難。底下的小吏一個個聽得運糧都是叫苦連天,怨不得他們推拖,那道路,十斤糧可以給你顛掉一斤來。無論如何,都得動手整修了,兩年之內,須得修好來”

葉暢一堆對路的抱怨乃是有感而發,楊釗聽着只是笑:這廝還真是修路修上癮了啊。

“要想富,先修路,多養孩子廣種樹。”想到葉暢編的、如今傳遍天下的順口溜,楊釗心情突然輕鬆了些。

就在這時,裡邊一個小太監慌慌張張跑出來:“楊侍郎,聖人傳你入見

楊釗心裡的輕鬆頓時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上刑場一般的緊張,同時也燃起了鬥志。無論李林甫用了什麼手段,他都要將之接下,而且還要反擊。至於有些對不住葉暢……待自己登上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之後,滿足他的願望,讓他全天下去修路就是

帶着這樣的想法,楊釗向葉暢拱手,然後走向勤政務本樓。葉暢看着他快步向前的背影,神情依舊燦爛,只有目光突然變得凌厲起來。

“這裡邊是什麼情形?”他向邊上的一個太監問道。

那太監看了看左右,然後低聲道:“楊侍郎正在陪聖人說話,李相公進去將他趕出來了,如今聖人又召他進去。”

簡單的一句話,其中卻充滿了大唐政壇的風波詭譎。葉暢點了點頭,看了這個太監一眼,太監拱拱手,笑着道:“奴婢李承,宮裡都喚奴婢大眼兒。”

“唔。”葉暢點了點頭,這太監搶上來透露消息,無非是看中了他身上巨大的利益,記下他的名字即可。

真正讓他覺得驚訝的是,李林甫召他回長安,分明是想着藉助他的力量來平衡楊釗,可是在他到之前,李林甫便於天子面前喝退楊釗,絲毫不給其留顏面,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他沒有想多久,便又有太監出來,傳他入內。這是李隆基要他介入李林甫與楊釗之爭,葉暢對此也有心理準備,當下整整衣裳,不緊不慢地踱進去。

才一接近勤政務本樓,葉暢便感覺到極爲緊張的氣氛,他掃了一眼,只氣李林甫一臉嚴肅,而楊釗神情則是氣急敗壞,他二人目光都直直地瞪着自己。

在上邊的李隆基,只是一臉疲憊。

葉暢上前行了禮之後,便又開始抱怨:“聖人恕罪,臣大老遠地趕來,渾身都是塵土,非是臣有意怠慢,實是急着見聖人聽聞聖人今年年底有意去溫泉宮?依臣之見,長安至溫泉宮這一段轍軌,當先建好,到時乘列車前去,省時省力少花費,也少受顛沛之苦。”

他一上來搶先說修路的事情,其實是向李隆基表態,自己對朝中的這些紛爭沒有興趣,有什麼事情都不要找他。只是李隆基不可能放過他,若是放了他,這些麻煩,豈不都成了李隆基自己的

“十一郎,你辛苦了……轍軌要修沒錯,不過朝中的事情你也要過問,你可是身兼數使,都不過問便是玩乎職守,當心朕治你之罪”

說到這裡,李隆基臉上隱隱有絲笑意,但旋即他收住笑,面色嚴肅地道:“今日你來得正好,有件事情正合問你……南詔反了,你以爲是當剿,還是當撫?”

“什麼,南詔反了?”這消息也讓葉暢怔住。

另一世的歷史當中,南詔確實也反了,不過他依稀記得,那是幾年後的事情,卻不曾想這一次,閣羅鳳王位未穩,便迫不及待地反了。

“爲何南詔會反?”

這個問題讓李隆基有些尷尬,楊釗更是垂下頭來不出聲。李林甫卻犯不着爲楊釗留面子,故此開口道:“楊侍郎舉薦鮮于仲通爲劍南節度使,邊將張虔陀奸了閣羅鳳之妻,閣羅鳳於鮮于仲通處訴之,鮮于仲通反將閣羅鳳訓丨斥一番,故此激反了閣羅鳳。”

真正原因當然不會這麼簡單,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閣羅鳳長期在長安爲質,他對於大唐的虛實甚爲了解,知道大唐如今四面開戰,國力已經達到能支撐的極限。而大食的介入,讓西域的情形更爲複雜,大唐很難再調動大軍向南詔進攻了。

扶持南詔座大,乃是李隆基一貫的策略,如今這個策略中的棋子反噬,李隆基不可能承認是他當初的策略錯誤,自然需要尋找替罪羊,鮮于仲通作爲劍南節度使,哪怕上任還未有幾載,卻成了這個替罪羊的當然人選。

僅有鮮于仲通,尚且不足,中樞裡也必須要有人承擔此責,偏偏鮮于仲通乃是楊釗一手舉薦的,這事情推不到李林甫頭上,而且李林甫搶先抓住這個機會,攻訐楊釗,這才使得楊釗如今狼狽不堪。

“你快說,南詔當撫還是當剿”李隆基又問道。

知邊事之朝官數量並不少,但是如今能被李隆基信任的卻不多,葉暢可能是僅有的少數幾人之一。他問葉暢,確實很迫切。

定了定神,葉暢苦笑:“臣對南詔的情形,近乎一無所知,聖人拿這個問臣,臣實在不知如何作答。”

“你就直管答就是,用不用在朕”

“若是依着臣之意,普天之下,莫非國土,率土之濱,莫非國人,聖人乃國之帝王,自當君臨天下,豈有什麼雲南國、南詔國,這世上只應有云南道、南詔道纔是”說到這,葉暢又肅然道:“此時我大唐國力興盛,不取之以助國力,莫非任其坐大,遺爲子孫後世之患?”

話說得慷慨激昂,可是在場的卻不是那些容易激動的少年學子,而都是些老油子。李隆基不耐煩地道:“你只說剿還是撫就是……”

“聖人,不論是剿是撫,先都得斥奸邪無能之輩,以安邊關士卒之心。”李林甫見李隆基還是一心想要維護楊釗,心裡極是惱怒,當下也有些失禮插言:“剿撫之策,吾等皆在長安,不知邊地詳實,豈可輕易結論,葉暢不願直言,非是有意慢待聖人,而是他爲人謹慎,不是那種輕佻浮浪之輩”

楊釗垂頭喪氣,卻不敢說什麼,李林甫沒有點名,但這輕佻浮浪之輩指的是誰,大夥都心中有數。

“那你說當如何吧?”李隆基也按捺不住,有些惱怒地道。

“既然我等在京中不知邊事虛實,爲何不遣一熟悉劍南情形的重臣前去,接替鮮于仲通爲劍南節度使,陛下賜其剿撫專斷之權,如此則南詔自安。”李林甫瞅了楊釗一眼:“鮮于仲通乃楊侍郎所薦,其人有罪,楊侍郎亦有職。但念在他爲朝廷經營理財,尚有功勞的份上,請聖人以楊釗爲劍南節度使,許他戴罪立功。”

在場諸人,聽得他說要派重臣替鮮于仲通時,就已經明白他的心意,當他將楊釗的名字點出來時,這就是最後攤牌了。

若李隆基想要保住楊釗,就必須讓他外出,去劍南當節度使,等個兩三年再回長安。若是李隆基連這點條件都不答應,那麼接下來,李林甫就會發動他全部的能力,非要將楊釗治罪不可。

李隆基乃是天子,偶爾飛速提拔一兩個高官沒有問題,將國庫裡的錢花光用盡沒有問題,砍十個八個大臣腦袋還是沒有問題。但是政治自有政治的規則,有的規則,便是李隆基這位強勢的皇帝,也不能輕易觸碰,李林甫此時拿出的,就是這個規則。

功必賞,過必罰

若南詔的消息先是落到楊釗手中,那麼楊釗定然會想法子把過錯推到李林甫身上,李林甫也只有老實受處罰。但偏偏消息先落到了李林甫手中,李林甫已經將罪名座實在了楊釗身上,若是李隆基不理不睬,那就完全失去了一位帝王的立場。

故此,李隆基心中雖是惱怒,卻也不得不承認,讓楊釗去擔任劍南節度使,先將此次風頭避過去,乃是唯一合適的選擇。

“楊卿……”

“聖人,爲聖人分憂,臣原是責無旁貸,只是如今臣在聖人身側,尚有人攻訐,讒言日日入宮,若是臣離了長安,只怕積毀銷骨衆口鑠金……若是如此,臣如何能安於外?”楊釗聽得李隆基一開口,情知不妙,痛哭流涕跪了下來,苦苦哀求道。

李林甫捻鬚冷笑,對李隆基投來的爲難的目光視而不見。

這個時候,容不得半點仁慈,將楊釗趕出朝堂,可謂對他的迎頭痛擊,足以⊥楊釗老實一段時間了。

“愛卿且去,朕信任卿,絕不至被小人讒言壞了我和你的君臣之誼。”李隆基無奈,只能安撫楊釗。

這等安撫卻是沒有用處的,楊釗想到要去劍南,去面對那些兇惡的南蠻,心裡的恐懼便無法控制。他情知能改變這種情形的,就只有李林甫,但是李林甫絕不會爲他發一言,唯一可以求的,便只有一人了。

“十一郎,你計多智廣,快想出一個法子”他轉向葉暢道:“如何剿撫南詔……你知邊事……”

葉暢有些無奈,楊釗從無指揮軍隊的經驗,那鮮于仲通是無能之輩,楊釗又能比他好到哪兒去?李林甫要將楊釗派到劍南去,分明就是不將國家氣運放在眼中。李隆基也知道李林甫的安排,同樣明白楊釗到邊疆去的後果,但只因爲不願意真正責罰楊釗而懷有僥倖心理,楊釗自己,同樣不願意引綹自責,只想着自己的品秩官位……這些人,如今大唐中樞中的袞袞諸公,究竟有沒有將大唐這千萬裡江山、八千萬百姓放在心中

真實的歷史中,大唐之所以會發生黃巢起義,也與這南詔有密切關係。但直到此時,無論是李隆基還是李林甫,都沒有意識到,南詔的背叛並不只是多一個敵人那麼簡單。

第518章 無雙聖手織錦繡第190章 環顧四敵孰可饒第309章 馬不停蹄接踵忙第453章 紛至沓來探虛實第418章 何意葉暢竟殺我第202章 圖上渤海萬里疆第471章 玄機暗藏不可入第274章 遼東胡馬鳴糾糾第250章 水晶廊內紅顏喜第84章 百藥之中酒稱王第320章 從來榜下捉佳婿第352章 虜酋賊首欲遁逃第106章 白雲一片黃河遠第445章 千帆競渡再無賊第40章 右軍扇搖風潮起第103章 路轉峰迴洗疑嫌第98章 自此少府空模樣第34章 牟笛求賞(下)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135章 大仇小怨各何傷第487章 困獸窮圖聲名裂第30章 除夕夜宴(上)第215章 此地肥美可爲鄉第90章 春來喜氣客滿堂第396章 此處惡果孰手栽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第9章 父女之間(上)第251章 月光鏡前心遲疑第276章 逆賊汝祖孫萬榮第229章 一夜冰封山路難第60章 嬌俏暗香綻芳芬第18章 微妙轉變(上)第19章 暗夜來人(下)一二二今日蠻女效阿瞞第356章 盟約四項志氣豪第5章 徐家女兒(下)第411章 箭芒鋒利指阿誰第488章 至此天命似已搖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19章 暗夜來人(下)第157章 俗禮豈能拘我輩第196章 長安城中急風雨第31章 上官探花(上)第124章 雖見黃河心不灰第76章 長者糊塗少知禮第457章 一事一事又一事第220章 從來反覆是蠻夷第468章 摘得熾陽作干戈第1章 學院風波(下)第148章 怒至極處無全屍第201章 別有天地可建功第13章 推測身份(上)第11章 樑上有人(上)第341章 時機只與有備者第263章 陰差陽錯奈若何第268章 獨自憑欄休上樓第233 誰人更掃黃金臺第352章 虜酋賊首欲遁逃第18章 微妙轉變(上)第164章 故園紅袖默添香第492章 頻頻獻計何所第421章 國事家事亂如麻第59章 誰家仙子謫凡塵第143章 錄事一職隱玄機第212章 不見天家官已久第17章 雅俗之辯(下)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174章 夜透重圍比子龍第503章 兩紙召令自反覆第13章 推測身份(上)第71章 冥幽神通判莠良第196章 長安城中急風雨第274章 遼東胡馬鳴糾糾第446章 殘民愛民各屬誰第275章 左右跋扈誰與共第473章 與虎謀皮露猙獰第15章 是非又來(下)第382章 宣王棄壘譽奇才第143章 錄事一職隱玄機第192章 願以萬貫添鏡妝第261章 欲得成活須瘋魔第267章 冷宮寒暑不知秋第279章 兄虞弟詐互欺瞞第437章 河陽橋北馬蹄急第294章 舌上藏槍試猛虎第424章 時至此節運勢高第460章 各聚風雲會中州第448章 反覆無常爲官宦第125章 無知豎子真無畏第394章 敢向龍種揮鐵拳第195章 如墜冰窖座針氈第245章 燕子還時葉郎還第253章 紫幔遮溷錐破李第496章 大廈已傾各西東第116章 陸地舟車移綵樓第222章 帝鄉輾轉復見疑第388章 血滿弓刀單于逃第67章 據聞大牢正清涼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77章 驚聞貴客來相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