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萬人齊呼葉十一

這種正式的場合,善直原本是要穿着袈裟來的,但這莽和尚穿了袈裟不象大師倒象土匪,就連他自己也看不下去,於是又換了套武將的服飾。

聽得葉暢這樣說,他心中甚有同感,浴血奮戰的是邊關的將士,獲得榮譽與稱讚的卻是京裡的這些老爺兵,怎麼想也讓人不爽。

唐軍進入之後,緊接着便是俘虜。送往長安的俘虜其實不多,也就是五百餘人,若不是爲了滿足李隆基好大喜功的需要,葉暢原本是要將這五百餘人盡數扔進礦井裡去的。

長安百姓是見多識廣,一見便知是真的契丹人,而且葉暢挑出來的都是些長得醜陋兇悍的,故此衆人見到之後,更是嘖嘖稱奇:“這些契丹人可都是凶神惡煞一般,也不知遼東那邊是如何將他們捉住的。”

城上的李隆基看到這些兇悍的契丹人,也若有所思。在他登基以後,邊事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對付北方的突厥與西面的犬戎,對付契丹人的事情做得少一些。現在看來,這些契丹人也同樣是大唐之敵,只不過如今還暫時幼弱,若是給他們在遼東站穩了腳,過個數十年,甚至有可能成爲大唐的心腹之患。

旋即李隆基便啞然失笑。

數十年後啊雖然臣民們一天到晚在喊萬歲,他自己卻知道,世上不可能真有萬歲之人。除非能找到仙人,得賜仙丹,否則人生難滿百年。他已經老了,在帝位上的時日已經不多,數十年後的事情,讓數十年後的人去擔憂吧。

若是葉暢真能尋着海外仙山,找到那傳說中的仙人……

李隆基終究是老了,即使是獻俘這樣能滿足他好大喜功心態的事情,都讓他難以長時間興奮了。

李林甫小心地收回了窺視的眼,李隆基的老態沒有瞞過他的眼睛。

而與此同時,李隆基身邊的太子李亨同樣也注意到了李林甫的老態。

控制大唐最高權力的這對核心組合,都已經老了,將是年輕人的天下了。

此時獻俘儀仗已經過去,但圍觀的百姓們卻感覺意猶未盡,他們現在只是看到了熱鬧,卻沒有看到他們想看到的人。便有大膽的喊了起來:“葉參軍,葉司馬,葉郎君”

“對對,哪位是葉郎君?”

“求見葉郎君”

初時只有一兩個好事者在人羣中喊,很快喊的人多了起來,聲音匯成一片,喊得春明門城樓之上的人也聽到了。

李隆基啞然一笑,向站得比較遠的葉暢招了招手。

葉暢最初時並沒有注意到李隆基的招手,他身邊一官員提醒了聲,他才意識到,忙到了李隆基面前:“陛下,有何吩咐?”

“百姓在喊你,你且出去亮亮相,讓百姓知道,我大唐有這般的少年英傑

葉暢愣了愣,這等高調,可與他向來的習慣不合。

“陛下,遼東功勞,乃是將士們奮勇搏殺的結果,臣只是適逢其會,當不得這個……”

“讓你去你便去吧,朕豈是賞罰不明之人,只要你心向朝廷,立了功勞,朕必然不會虧待你”

李林甫在旁邊垂下眼瞼,葉暢無奈,只能轉過身,走向城樓前。

有機靈的太監在城頭已經大喊起來:“奉聖諭,兩京河道大使、遼東行軍總管府錄事參軍、積利州司馬葉暢接見百姓”

那些想看看葉暢的百姓頓時向前擁了幾步,若不是士兵差役們彈壓,只怕他們都要涌到春明城下了。

李亨神情有些冷,這種榮耀,原本只能屬於他這個太子

葉暢出現在城頭,萬衆矚目,無論是看清了他的,還是未曾看清他的,都不禁歡呼起來。

他也算是少年英俊,長得對得起觀衆,立有卓勳,能賺錢,又有和公主、宰相之女的緋聞,故此百姓見過之後,只覺得名副其實。那些年輕血熱的書生,雄壯有勇的俠客,見他那風光,也不禁心生嚮往。

“大丈夫當如是也”不知多少年輕人心中,生出這樣的想法來。

“這位就是葉十一?”

“是,上回你沒見着,聖人與李相公爲了搶他爲女婿,幾乎打起來了”

“說得好象你看見了似的,聖人與李相公豈會做這等粗鄙之事,我聽說分明是聖人與李相公引經據典吵了一番”

“嘖嘖,若我能有葉郎君這般運氣,遇到仙人指點就好了”

“你別做白日夢,也不照照鏡子,就你這模樣……”

葉暢享受了一回明星待遇,外邊的百姓們看他模樣,有人起鬨,甚至隱約有萬歲之聲喊起。葉暢心中一凜,回過頭來,看到李隆基面色仍是帶笑,而李林甫神情陰鬱,另有一雙陰冷的目光,卻是屬於太子李亨。

李隆基這可是將他架在火上烤啊,這般情形,日後便是罪名

他心念一轉,在城頭上突然大叫道:“千古一帝,陛下萬歲”

“千古一帝,陛下萬歲”跟在他身邊的那些衛士們,不明白葉暢爲何會突然這樣喊起來,但是他們是服從葉暢命令已經成了條件反射,當下也大喊起來。

城頭上傳出“千古一帝,陛下萬歲”的聲音,周圍站着的軍士,便也跟着喊起,然後靠得近的百姓,外圍的百姓,受氣氛感染,大多數人都喊了起來。

一時之間,“千古一帝,陛下萬歲”之聲,如春雷滾滾,震動長安城。

這並非事先排演好的,李隆基當然清楚,他原本方纔對葉暢已生出某種心思,但如今聽得這四周都是這般激動人心的呼喊,那種心思,頓時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自得與自滿。

葉暢如此少年英才,非自己治下,誰人可用之?外邊百姓的呼喊,正是證明,他這個皇帝數十年來威望無朋,文治武功,確實可謂千古一帝

人羣之中,楊則卻是渾身一震,脫口道:“他就是葉郎君”

他認出了葉暢,正是那日在柴房之中的人,自家族親、主人楊洄之死,與他有着密切關係

他摸着懷裡還帶着熱量的那枚金餅,心怦怦直跳:這金餅竟然是葉郎君所賜

他可是財神童子,有仙人授予的點鐵成金之術,這枚金餅,是不是他用仙術所點化?

他爲何會出現在公主府的柴房之中?

我得了他賜的金餅,是不是沾了他身上的財氣,若是如此,我會不會也成爲王元寶那般的豪商?

他心中百思糾纏,與人羣一起,離開了春明門。在人潮之中,他心念漸堅,只覺得這是老天爺開眼,賜給了他一個難得的機會,他一定要把握這機會,做出一番事業來。

人潮終散了些,前方有家金鋪,楊則決定將那金餅換成銅錢,再用銅錢爲本,先去做點小買賣。但在金鋪門口,他一摸懷中,卻驚駭欲絕。

金餅不見了!

也不知是方纔人羣中擠掉了,或者是給扒手扒走了,亦或是因爲仙法時間到了,總之,他寄予厚望的金餅消失了。

楊則呆在金鋪門前,許久之後,嚎淘大哭起來。

“今日可是大喜的日子,你這廝在這哭什麼,去去去,到一邊去,莫將我們店哭得晦氣了”

店中的夥計聽得外邊聲音,出來便要將楊則打發走,楊則今日大驚大喜大悲一路過來,幾乎都瘋了過去,被夥計推搡着送到路邊,整個人都蜷縮下來。

就在他絕望之際,突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嘿,這位郎君”

楊則一看此人,只覺此人相貌甚是實在,看上去就象是一個憨厚的好人。他一臉同情地問道:“不知你有何難處,竟然悲傷若此,需不需要我幫忙?”

此時楊則一肚子話要說,卻不知從何說起,若說那金餅之事,豈不意味着要將葉暢與楊洄之事有關也說出來。他雖是出身低微,人卻聰明,知道這等事情胡亂嚼舌頭,等於就是將自己的性命往死裡送,故此話在嘴前轉了轉,變成了“我好苦啊……”

那人同情地嘆了口氣:“莫非無路可走了?”

楊則點點頭,他雖然不是無路可走,但心裡確實不願意再回到家中去。

“若是不嫌棄的話,我指條明路與你。”那人笑着道。

“請郎君指點”

“遼東去,遼東去”那人低聲道:“今日那位葉郎君,當初在長安時也不過默默無聞,如今在遼東卻做出了若大的事業還有我,你可知爲何我一見你這孤立無援便停下腳步來問你麼,一年之前,我也與你一般,在長安城中走投無路,還欠了一屁股債,追債的人險些將我那狗窩都燒了”

楊則聽他說得誠肯,禁不住爲他擔心起來:“啊喲,後來……後來呢?”

“你瞧,我跑到遼東去,在那呆了一年,如今回來,債還上了,不敢說是衣錦還鄉,總算無債一身輕,哈哈……”

那人大笑起來,楊則上下打量他,覺得他可不只是無債一身輕。他心思當即就動了起來:“遼東果然那麼好賺錢麼,人離鄉賤,到那邊,會不會受人欺負?”

“敢欺負我們大唐人的契丹、高句麗人都被葉郎君打服了,至於我們唐人自己,大夥都是外地來的,誰不人離鄉賤,抱團互助還來不及呢,遑論欺負?”那人一邊說,一邊拿出一個小小的玻璃鏡,照了照自己,還理了一下自己的頭髮。楊則在公主府呆的時間不長,卻也知道,這玻璃鏡如今市價格貴,可這人隨便拿出來,證明他的身家頗豐。

這讓楊則忍不住又問:“遼東錢真好賺麼?”

“好賺,如何不好賺”那人訝然地說道,彷彿這是一個天經地義人盡皆知的事情:“這麼說吧,若有人告訴你,遼東遍地是黃金,那定然是騙子,但若有人告訴你,遼東遍地都是賺錢的機會,那就一定是真話你知道麼,到了遼東,只要登記戶籍,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分地,當真分地咱們唐人,男子二十畝,女子十五畝,許爲永業”

聽得有地,楊則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在關中,想要二十畝地,那是絕無可能的事情,兩京權貴,幾乎將土地佔光,其餘人等,不是佃戶,就是擁有幾小塊支離破碎的貧脊之田的破落戶,二十畝田的家當,至少家裡的衣食可以供給大半了。

“除了分田之外,平日裡於活,象什麼修橋鋪路,挖山開石,原本是徭役的活計,如今可都有工錢”那人又道。

聽得這裡,楊則再無猶豫,他自覺自己不比旁人笨,也勤快肯做,只是缺一個機會罷了。既然遼東能有這個機會,那還等什麼?

便是背井離鄉,他如今來長安城中,難道就不是背井離鄉麼?

“還未請教郎君大名。”他恭敬地問道。

“哈哈,我姓謝,單名一個偃字。”那人笑嘻嘻地道。

“謝郎君,不知如何去遼東,若是謝郎君有門路,還請關照某雖卑微之人,卻也曉得知恩圖報之義,必不敢郎君厚德”

他一邊說一邊深鞠過去,卻沒有看到那謝偃面上鬆了口氣的笑容。

“好說,好說,門路嘛……”謝偃壓低聲音,看了看左右,然後才道:“倒不是沒有,但是你可吃得了這個苦,敢冒這個險?”

“能吃,敢冒”

“那就簡單,去登州吧。”謝偃道:“就是東牟郡,在那兒會有人接應,每日都有船,成百上千地運人去遼東,都和咱們一般,是在鄉里過不下去的苦人家,去遼東發財的”

“這個……渡錢呢?”楊則不怕海中風險,只懼無錢寸步難行。

“可以先掛着賬,到了那邊之後再還,沒利息,那邊到處都能賺錢,人家可不怕你賴賬”

聽得連渡船費用都省了,楊則心裡當真樂開了花。他卻不知道,象謝偃這般,在長安、洛陽這樣大城市裡,尋那些底層流動人口,說出這番話的,少說有數十人,而且這樣的人手還在向四周擴散

葉暢從來沒有把希望完全寄託在李隆基與李林甫的配合上,他此次返回中原,便是要建立一條秘密的地下人口走私網,要在短時間內,走私大量人口去遼東。他希望能在兩年之內,將遼東建安、積利二州的漢人人口增加到三十萬,然後便開始再向外擴張。

只不過,他原以爲很難的事情,卻不曾想,今天某人推波助瀾之下,竟然變得輕鬆了起來。

第485章 言者有心聞有意第12章 盜帥韓香(上)第190章 環顧四敵孰可饒第6章 蒸餾原理(下)第27章 皇公子瑁(下)第355章 磨些江上鎖鐵橋第501章 衛國無患多君子第57章 長安西市紅袖舞第320章 從來榜下捉佳婿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212章 不見天家官已久第222章 帝鄉輾轉復見疑第204章 欲離故土心戀鄉第116章 陸地舟車移綵樓第128章 一席話語十年書第6章 蒸餾原理(下)第433章 舉世滔滔孰最賢第147章 登門問罪探前因第300章 耐心耗盡動干戈第4章 長安酒肆(下)第170章 人心反覆豈可測第288章 遼河水深風雲揚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6章 蒸餾原理(下)第454章 山人洗耳聽道統第483章 棋遇對手將對將第22章 討個彩頭(下)第3章 昔日王孫(上)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415章 亂賊逆謀驚天起第365章 未知邊患起安西第30章 除夕夜宴(上)第489章 潼關表裡山河路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146章 安得猛士護主上第165章 犬戎日夜吞西鄙第155章 欲求高臥恐難得第161章 閹宦豎子問舍田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錯刀第78章 雌虎霸氣真無雙第487章 困獸窮圖聲名裂第517章 自此雲帆催神舟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第273章 營田副使勸農司第38章 冤頭債主問何誰第13章 推測身份(下)第419章 旋奏凱歌將軍還第147章 登門問罪探前因第197章 世事如奕人如棋第66章 河汊浪翻賊暗藏第327章 前怨就此樑上懸第292章 緩兵之策未自安第269章 陽虎爲寇遇孔丘第9章 父女之間(下)第159章 孫武練兵縱宮娥第424章 時至此節運勢高第291章 進退戰降兩爲難第181章 虛席前問匪蒼生第258章 報仇十日猶恨晚第449章 休道風寒爲小恙第97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136章 洛陽城中福先寺第362章 行到盡處須放手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360章 司馬遠至意所爲第276章 逆賊汝祖孫萬榮第90章 春來喜氣客滿堂第157章 俗禮豈能拘我輩第423章 蛇鼠狐兔思出巢第99章 何來蠻女淡梳妝第500 心腹之內起隱患第348章 欲拒猛虎引豺狼第52章 兄仇弟恨牽撲朔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10章 隔離煞星(上)第85章 解開心結引風尚第339章 蠻地亦聞漢道昌第240章 一夜破城問戰守第42章 子與曾點共其志第363章 一紙詔書速還京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387章 橫掃千軍自癡狂第361章 捷報頻飛喜訊傳第38章 冤頭債主問何誰第56章 餌香火旺甕待人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191章 繞牀呼盧恣樗蒲第132章 大慧竟是僧一行第418章 何意葉暢竟殺我第27章 皇公子瑁(下)第159章 孫武練兵縱宮娥第517章 自此雲帆催神舟第142章 多情公子無情劍第221章 臨冬北風忽驟起第238章 又展歡旗論輸贏第112章 雷霆未起怒已消第12章 盜帥韓香(上)第278章 呼來喝去鉗牟丁第469章 奇禍無憑汝自招第360章 司馬遠至意所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