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長安大道阻且長

岑參哂然一笑,搖了搖頭:“說你道聽途說吧,這些人物之敗,都說與葉司馬有關,但除李邕之外,無一不是牽強附會。至於李邕,徒有其名,內不能退奸去邪有作爲於社稷,外不能建功立業安撫黎庶,只知驕奢淫逸,當初孔璋以性命救之,尚且勸其改行易德,其爲人可知矣”

說完李邕,岑參話題一轉,又到了韋堅身上:“第五公曾在韋堅麾下任職,其人行事如何,第五公最是清楚,無須鄙人多言,但有一事,不知第五公可否告知。韋堅疏浚廣運渠之時,自長安至洛陽,漕渠兩側,百姓生計如何?”

第五琦臉上有些發燙,此事他親自經手,自然知道。不過一頓之後,他便反駁道:“雖困窘一時,但如今關中數百萬百姓,仰賴廣運漕渠……”

“不過是以百姓之膏脂,奉聖人之私慾罷了。”岑參卻冷笑起來:“關中數百萬百姓,豈在韋堅想念之中?第五公以韋堅、李邕指責葉司馬爲奸邪,以某之見,恰恰相反,除此二人,纔是爲大唐百姓除奸去邪”

第五琦啞口了會兒,然後道:“葉暢所作所爲,莫非不是以百姓之膏脂,奉聖人之私慾?”

“自然是,對此葉司馬從不諱言,不象某些人,一邊做這等事情,另一邊還大義凜然斥別人爲奸邪。”岑參痛快地承認,但隨即又補充了一句:“只不過,某些人奉百姓之膏脂以奉聖人之私慾時,弄得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而葉司馬行此等事時,百姓卻皆能從中收穫好處。”

“這倒奇了,搜刮民財,百姓還能得到好處?”

“此事第五公比我知曉得應當更清楚,葉司馬聽劉公轉述閣下一些言論之後,曾說第五公乃理財能手,可增財賦而民不覺疲累。”岑參此時怒氣已消,又入座坐下:“某,一介書生,所能者不過文牘,不足與閣下道之。”

第五琦沉默了好一會兒,拱手道:“方纔是在下失禮,道聽途說,便妄下定論,還請岑公見諒。”

他開口認錯,讓岑參心中一喜,便要開口替葉暢招攬,但旋即聽得第五琦道:“某所能者,無非是理財,葉司馬自己理財之術,當世無雙,用不着某這些庸鄙之輩,岑公還是請回吧。”

“這個……”

岑參心念急轉,原以爲辯贏了第五琦,他就會願意考慮去遼東,卻不曾想此人頑固,更在預料之上。他沉默了會兒,然後道:“第五公也太小瞧自己了,某在遼東,見過葉司馬的一篇文章。”

葉暢薄有詩名,但文章卻寫得不怎麼樣,畢竟詩可以抄,但此時的文辭卻抄不來。故此第五琦聽到岑參提及葉暢的文章,頗有些哂然:“我也曾拜讀過葉司馬之詩,至於文章,卻不曾聽說,莫非葉司馬還是班固、楊雄之疇?”

“第五公莫急,葉司馬在此文中,棄‘理財,而用經濟,代之。”岑參笑了一下,想到自己當時對葉暢這種玩文字遊戲的不解,還有葉暢自己的解釋:“理財只是小術,而經濟方是大道。理財,不過是坐守困城,便是財越理越多,也只是便宜一二人罷了。經濟,乃是經世濟用,使天下財富如血脈一般流通起來,所經之處,人人獲利,生生不息”

在這個還沒有經濟學概念的時代,在這個一多半貿易還要靠着以物換物的時代,這種觀點,一旦發出,是何等的……笑話

若在此是別的什麼人,定然會哈哈大笑,將之視爲瘋話,多半還要點評兩句,葉暢寫詩尚可,寫文不入流,至於能做到《春秋》一般微言大義,那就相差甚遠了。什麼理財便是經世濟用……經世濟用,當以文章教化天下,以聖人之德澤被天下,天子垂拱而治,那纔是經世濟用。

好在遇到的是第五琦。

這個人卻是此時難得的理財高手,雖然他現在年紀尚輕,並沒有幾十年後那般手段,但在韋堅手中練過數年,對於經濟運行已經有了一些瞭解,並有了自己的初步認識。在與劉晏等同好者的討論中,又進一步讓自己的瞭解認知變成了理論……

但這一時刻,第五琦突然覺得,自己滿肚子的理論,都比不上岑參轉述的那句話來。

經濟,乃是經世濟用,使天下財富如血脈一般流通起來,所經之處,人人獲利,生生不息

“這當真是葉司馬文中所言……那篇文章呢,岑公大才,這等雄文,定然能倒背如流了,還請口誦,讓在下長長見識”

在那裡愕然許久之後,第五琦一把抓住岑參,迫不及待地問道。

此時文人,因爲書籍珍貴,大多都有將文章背下來的習慣。在第五琦看來,葉暢這段話如此驚才絕豔,那麼整篇文章也都應當是非常出色的。岑參應當將之背了下來,只要聽他背一遍,想來其中深刻的內涵,自己能窺視一二。

“這個……這個……”岑參有些愣住了。

“岑公,還請勿吝嗇,將此等雄文賜教於我”第五琦只道他是假意推託,便又道。

岑參撓着頭,於笑了兩聲。他的志向乃是立功邊塞,對於葉暢的新經濟學不大感興趣,雖然在與葉暢的爭論中能背誦其中一些給他印象深刻的句子,卻並不等於葉暢那篇半文不白沒有什麼文采的文章,他能夠背下來。

“若是第五公真有興趣,何不與我一起前去見葉司馬?”他解釋了一番之後,便又道。

第五琦愣了好一會兒,顯然內心深處在猶豫,但終於還是嘆了口氣,搖頭道:“葉司馬能提出經濟一詞,我這點本領,對他沒有什麼用處啊……與其揹着背主之名去那尸位素餐,倒不如閒居在家啊。”

“怎麼可能葉司馬請你去,乃是有大用,別的不說,如今便有一件事情,正需要藉助第五公的才智”岑參覺得有戲,當下又靈機一動,想起路上所遇種棉之事,便將之說了出來,然後又道:“第五公可有法子解決此事?”

第五琦又是愣了半晌,終於苦笑道:“葉司馬思慮之長遠,非我這庸碌之輩能比,我哪裡能有什麼方法不過,聽得此事,我倒是願意附於驥尾,看葉司馬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第五琦乃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理財專家之一,對於貨幣,他有一種超越時代的敏感,正是因此,他聽得岑參轉述的“棉吃人”這個詞中,隱約看到了一股大潮在涌動。

這股大潮之中,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聽得第五琦如此說,岑參大喜,知道今天自己的任務,總算是完成了。

就在岑參這個經濟學二道販子忽悠第五琦的時候,葉暢此時正面色難看地坐在李林甫府中。

並不是因爲坐在門房等候而面色難看,他現在的位置在李林甫的月堂之中,也不是因爲被晾着而心情不好,事實上他剛到,李林甫便請他入月堂相見,更不是李林甫給了他臉色看,相反,李林甫從見他起,面色和煦,甚至可以說面帶春風。

但想起李林甫“口蜜腹劍”的歷史典故,想到他在這裡幾乎沒有談任何正經事,就是陪着自己喝茶閒聊,甚至談風花雪月,葉暢心裡就不寒而慄。

李林甫是真怒了,自己從種種跡象中得到的推測,現在已被證實。如今李林甫對他,不過是虛以委蛇,根本不是以往的推心置腹

“李公,我此次入京,未得聖旨,此事還請李公……”

“小事,小事,此等小事,你如何需要在意?”

“李公,登州司馬之職……”

“聽聞十一郎你在遼東將自己的戰功還分了一部分給安祿山?做得好,做得好,有古之名將風範。”

“李公,既提及遼東,往遼東移民之事……”

“遼東地廣人稀,有不少胡蕃,又離新羅近,胡女和新羅婢風味,與中原大不相同吧?”

半個時辰當中,葉暢與李林甫的對話,就充滿着這樣的內容。葉暢此次進京,事關重大,連招徠第五琦這樣的大事,他都只能委託岑參代勞,哪裡有那麼多時間與李林甫在這閒扯。

可是李林甫不是楊慎名,他不敢翻臉

不敢翻臉,就得敷衍,哪怕心急如焚,哪怕面色難看,也都只能忍着。葉暢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憋屈忍耐了,他在遼東積利、建安二州,如今可是一言九鼎,只有別人忍他的份,根本沒有他忍別人的事兒。

眼見時間打發了不少,李林甫笑道:“朝廷公務繁煩,十一郎遠道而來,風塵卜卜,我就不留你了,來人,替我送客。”

“李公,某還有要事……”

“哎,老夫知道老夫知道,你先回去好生休息,明日來此,老夫再見你。”李林甫捋須笑道:“如今天下承平,四邊靖安,還有什麼要事”

他一邊說,一邊起身送客,這種情形之下,葉暢心知再留下也沒有什麼意義,沒準還惹惱李林甫,將表面上的和睦都揭開來。他心中覺得十分驚訝,自忖自己沒有少往李林甫這邊送禮,信件上少不得一些早請示晚彙報的應付領導的手段,爲何李林甫的態度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甚至連一點徵兆都沒有。

上回他來,李林甫是恨不得連夜就把他招爲女婿,此次再來,卻是判若兩

出了李林甫的府邸,葉暢站在街頭,長安城三月的風吹在臉上,雖是溫暖,卻讓人身上覺得不適。自天寶初載以來,長安城的城市建設就沒有停過,整個長安就象是一座大工地一般,不是這邊拆,就是那邊拆。先後兩任京兆尹,都將這種城市建設當成一個來錢的門路。這種大工程建設的結果,就是灰塵特大,原本葉暢是希望水泥路面減少灰塵的,結果卻弄得長安籠罩在霧靄之中。

善直迎面而來,見葉暢的表情,便知道事情有些不順:“怎麼了?”

“無妨,看來別人做的事情,比我們想的要細緻啊。”葉暢道。

他雖然口中說無妨,心裡卻是明白,事情比起想象的要麻煩得多。李林甫不僅僅是想要在遼東獲取更多的利益,只怕他已經對自己起了猜忌之心。

“實在不行咱們就跑回遼東去,大不了一拍兩散,有遼東二州之地,便是天子也奈何不了咱們”善直嘟囔着道。

他是憨人,但說的話卻讓葉暢愁眉一展:正是如此

自己去遼東爲的是什麼,不就是當舉朝皆敵的時候,自己能有一片遮風擋雨的地盤嘛

莫說只是李林甫的猜忌,便是李隆基翻臉,只要不能在長安城中將他當場處死,讓他逃回了遼東,又能奈他何?

想到這裡,葉暢頓時念頭通達,原先的那點子抑鬱頓時消失。

“三哥說得是,咱們有遼東,誰都奈何不了”他向善直說了一聲,然後便離開。

他離開之後,李林甫府門前,一個人伸出頭來,望着他的背影,出了會兒神。

這人臉上一塊青斑,看上去甚是醜陋,但一雙眼睛,卻是尖銳如劍。葉暢的身影消失不見之後,他纔回過頭來,正準備進入李林甫府。

這時卻聽得有人喊了他一聲:“盧杞”

他回過頭來,忙向來人行禮:“原來是楊大夫”

“聽說相公與葉暢在月堂相會?”趕來的是楊齊宣,李林甫的一個女婿,他正色問道:“不知現在葉暢是否尚在府內?”

盧杞深深瞅了他一眼,微笑着道:“剛剛離開。”

楊齊宣對眼前這個在刑部掛了個主事名頭的年青官員,其實沒有多少好感。他自己長得相貌堂堂儀表非凡,自然是有些瞧不起盧杞。盧杞對他笑,他卻是一揚下巴,雖然沒有其餘過份之舉,但盧杞還是感覺到了一種輕蔑。

“與相公說了些什麼?”楊齊宣又問道。

“沒有什麼。”

盧杞的回答讓楊齊宣很不滿意,他想不明白,李林甫怎麼會留着這樣一個傢伙在自己身邊。他甩了一下衣袖,邁步入門,決定自己去尋李林甫相問。

第168 欲善其事利其器第91章 不知孰人新少府第21章 尚香詩會(中)第171章 誘汝入彀虞詐間第313章 葡萄架倒郎篩糠第21章 尚香詩會(下)第461章 樓外評話樓內客第50章 宮中有缺汝來否第271章 棋盤內外誰棋手第88章 覆釜山下遇前嫌第103章 路轉峰迴洗疑嫌第30章 除夕夜宴(上)第272章 借我錦帆上重九第33章 骨笛之聲(上)第500 心腹之內起隱患楔子第100章 座中孰人爲今亮第129章 千般功業一句讒第190章 環顧四敵孰可饒第396章 此處惡果孰手栽第27章 皇公子瑁(上)第327章 前怨就此樑上懸第24章 隱霧迷蹤(下)第427章 開門揖盜狼入室第115章 士女大和會市賽第114還彼之道至彼身第287章 契丹小娘顏色殊第193章 一行出宮無人覺第431章 涇渭濁水浸河洛第437章 河陽橋北馬蹄急第2章 古怪女童(上)第59章 誰家仙子謫凡塵第370章 西陲烽火翻陣雲第194章 血海黃衫亦飄香第343章 五十青錢卜兇吉第271章 棋盤內外誰棋手第41章 吾羞不屑與汝友第409章 京華冠冕獨爲佳第373章 一家哭勝一路哭第174章 夜透重圍比子龍第455章 前途至此心茫然第17章 雅俗之辯(上)第127章 鄉有賢者佑四鄰第390章 欲釣狡鯊魚餌香第467章 截取雷霆化天火第25章 合歡玦碑(下)第462章 局外冷眼局中人第360章 司馬遠至意所爲第28章 誰來作證(下)第164章 故園紅袖默添香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64章 竟是天家貴子息第197章 世事如奕人如棋第363章 一紙詔書速還京第440 疑有神兵自天降第350章 洱海蒼山焰正高第72章 未料後院火難妨第192章 願以萬貫添鏡妝第225章 封樁豈可滅虜賊第344章 三百璃珠定勝負第12章 盜帥韓香(下)第34章 牟笛求賞(下)第67章 據聞大牢正清涼第459章 天子御前鬥不休第195章 如墜冰窖座針氈第119章 借取天火效燧人第306章 長安大道阻且長第209章 利慾薰心近災殃第104章 獻寶御前慶長安第23章 迷霧竹林(上)第346章 彩雲之南可築城第52章 兄仇弟恨牽撲朔第431章 涇渭濁水浸河洛第29章 初雪受罰(上)第166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103章 路轉峰迴洗疑嫌第339章 蠻地亦聞漢道昌第396章 此處惡果孰手栽第176章 再請邊公些許血第463章 利箭在弦夜將闌第294章 舌上藏槍試猛虎第391章 黎明初照怛羅斯第24章 隱霧迷蹤(上)第407章 負義忘恩真先生第97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97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300章 耐心耗盡動干戈第336章 舊時情誼今成仇第423章 蛇鼠狐兔思出巢第22章 討個彩頭(上)第387章 橫掃千軍自癡狂第379章 棄軍而逃難爲將第197章 世事如奕人如棋第116章 陸地舟車移綵樓第127章 鄉有賢者佑四鄰第161章 閹宦豎子問舍田第271章 棋盤內外誰棋手第352章 虜酋賊首欲遁逃第63章 野外新廟舊仇敵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