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西窗共語話叛胡

從李林甫府出來,一路上黃衫客都是默默無語,直到宿處門口。葉暢覺得有些古怪,回臉問道:“四兄爲何不說話?”

“五弟,李林甫其人,還是能遠避則遠避爲好。”

“四兄是怕我與李林甫過從甚密?”

“對,李林甫其人,只有利用利害,而無情義,五弟奔走於其門下,不知何時,便會爲其所賣。便是僥倖尚存,李林甫年邁,又有罪於太子,其富貴恐難傳子孫。”

“四哥說的是”葉暢動容道。

黃衫客與他的結交,可以說是因勢而成罷了,嚴格意義上說,他與葉暢的關係,根本比不上賈貓兒、南霽雲和善直,而且與賈貓兒等人的利益完全綁在葉暢身上不同,黃衫客有自己的事業,在整個團隊之中,他與葉暢的距離最遠

自然,他接觸到的核心機密也最少。倒不是葉暢有意隱瞞他,但是他既然留在洛陽,那麼遼東的一些事情不知道也屬正常。

葉暢一向以遊俠視之,卻不曾想,他竟然能思考得如此深遠。時人都見李林甫得寵,權勢滔天,便是楊氏亦不敢捋其虎鬚,黃衫客卻已經覺得,李林甫的富貴,不可能持續到下一代了。

“你是有主意的,自不需我多言。”黃衫客又道。

葉暢在宿住又等了兩日,李隆基仍未見他,便是以往只要他到長安必然來糾纏他不放的李蟲娘,也連着幾天未曾來纏他,這讓葉暢不免有些驚疑。

李隆基要罵他,早就該來罵他了吧?

就在他猶豫間,李林甫忽然又召他去相見,不過此次卻沒有讓他見李騰空,而是直接引他到了月堂。

“葉暢,明日你就出京吧。”一見面,李林甫便開口道。

葉暢大吃一驚,他雖然不願意在長安久呆,可是讓他明日離京,這是何意

“陛下不會見你了。”李林甫象是知道他心中所想,又開口道:“奚人、契丹人已反”

葉暢頓時想起李林甫對安祿山那句意味深長的話語:契丹與奚人那邊,莫讓他們鬧得太兇了。

那麼,契丹人與奚人的叛亂背後,只怕又有一個陰謀。安祿山當時那緊張模樣,顯然,這個陰謀的主謀就是他

契丹與奚既反,那安祿山就必須儘快趕回范陽

李林甫也希望安祿山離開長安,若任這個胡兒討李隆基歡心,真成爲牛仙客第二,以邊將爲宰相,對李林甫也沒有什麼好處。安祿山雖是胡兒,心眼比起李適之要多得多,留此人在朝與自己爭權,智者所不取也。

“安祿山已經北返,他上奏天子,請撥兵甲財貨與你,令你遊說安東都督府諸州土酋,騷擾松漠,務必令契丹不得與奚人併力夾擊營州”

葉暢雙眼一張,心中又驚又喜。

此前他雖然得到李隆基默許,以積利州錄事參軍、襄平守捉之職便宜行事,但有銜無職,更無一兵一卒相助,很大程度上,徒有虛名罷了,莫說當地豪族土酋不將他放在心上,就是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將這樣的名頭掛在嘴邊,唯有應付之時才用之罷了。但有安祿山之薦,則完全不同。

“老夫已經上書陛下,否決此議,並遣人斥責了安祿山。”李林甫又道。

這一句話便讓葉暢冷靜下來,葉暢沒有急着迴應,只是等着李林甫的解釋

見他如此沉靜,李林甫暗暗又點了一下頭:不愧受其所重之人,經歷過這麼多事情之後,在原先多智之外,又加了沉毅的品性。多智尚不足誇,沉毅纔是真正難得。

“十一郎又長進矣,以往我頗擔心你好炫智而冒失,今不懼矣。”李林甫道。

這是長輩對晚輩的關心了,李林甫其人,口中含蜜,說得不急不徐,聞者如沐春風。葉暢欠身行禮致謝,卻仍然沒有答話。

“汝在遼東,與安祿山少些來往,安祿山其人,外忠內詐,恐你爲其所欺也。”

“是”

“不過亦無須得罪之,此人奸猾,今後聖眷極深,宜如君子遇鬼神。”

也就是讓葉暢對安祿山敬而遠之,葉暢心裡甚是奇怪,李林甫待自己爲何如此之厚,難道真只是爲了女兒麼?

望着葉暢,李林甫捋須微微笑了起來。

狡兔須有三窟,他權傾天下十餘載,眼見無數政敵興勃亡忽,如今年邁,自然會考慮身後之事。他有一子也曾經跪於他面前,勸他多爲爲以後考慮,當時他嘴中未語,心裡卻深以爲然。

自古以來,爲權臣者,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名聲好得象霍光一般,也保不住死後族滅的結局。他雖得李隆基信用,但卻惡了太子李亨,爲相時得罪的人又太多。他活着,自信能掌控一切,但若是他死了,子孫必爲仇人殺戮無遺餘矣。

諸子皆無才,唯有招才子爲婿,即使不爲婿,爲門生亦可,一有力門生,能護他子嗣。

葉暢是人選之一,還有一個人選……

想到這,李林甫看着垂眉低眼站在自己身邊的一小吏。

盧杞。

“盧杞有大才,十一郎,若你有意,我令盧杞去遼東助你,如何?”

葉暢目光凝動,微微笑道:“只要盧郎君不懼煙波浩渺,有何不可以的呢

盧杞若真是去遼東,葉暢有一百種方法讓這廝正常死亡,即使李林甫怪罪,葉暢也必然會下此手。

盧杞想是知道葉暢心意的,臉色微動,卻沒有說話。果然,李林甫笑道:“只不過如今我離不得盧杞,十一郎,你身邊有堪用之人,只管舉薦與我。”

葉暢聽得這裡,心裡暗暗發笑,既然李林甫給他添堵,那麼他也回敬一下就是。

“李太白,文章之名垂動天下,相公欲用人,某便薦此人。”

李林甫愣了愣,他方纔以盧杞刺葉暢,不想葉暢轉手就以李白刺他了。在心中罵了一聲小狐狡耳,同時也大感滿意,若沒有幾分手段,自己如何敢將女兒、子孫託付與他

“尚有他人否?”

“宰相欲用人,先試其一即可,何須多哉?”葉暢笑道。

“李太白文章辭翰之臣,雖名滿天下,卻幾無牧守之學,又無遠略,輕薄無行,非真才也。”李林甫淡淡地道:“是我難爲你了,如今四野幾無遺賢,才智之士,充盈朝堂,你如何薦得人來?”

葉暢不禁愕然。

李林甫對李白的評價,甚得葉暢之心,李白當真是舉世無匹千年一位的大文豪大詩人,卻絕不是一個好的牧守一方的地方主官,更不是一個優秀的有戰略眼光的謀士。相比而言,只是勸農勸恤民,杜甫怕是比他都要強。但李林甫由李白身上,推斷出天下沒有遺賢,這可就是強盜邏輯了。

不待他迴應,李林甫便又道:“行了,契丹與奚人復反的事情,你已經知曉,你可以出京回遼東了。”

離了李林甫府,葉暢皺着眉,心中甚爲訝然。不過才行了沒多遠,便又見一人笑盈盈站着,向他招了招手。

“吉公在此,有何吩咐不曾?”見是吉溫,葉暢問道。

吉溫與他最初有衝突,但在弄翻韋堅、皇甫惟明等人的事情上,兩人算是合作了一把,雖然合作得並不愉快。此時葉暢儘管不願意承認,卻又不得不承認,他與李適之等所謂清流已經徹底反目,也必須暫時依靠李林甫的力量自保

“得知君要遠行,僕在此恭候,爲君送行耳。”

黃衫客聽得這句話雙眉一展,斜睨着吉溫,手也握在腰間刀柄之上。吉溫瞧了他一眼,啞然一笑:“真壯士耳,不過我與十一郎乃是積年交情,相識至今,已近四載矣。”

黃衫客看了葉暢一眼,葉暢微點頭,趕前幾步,與吉溫並行。吉溫談笑宴宴,看上去甚爲殷勤,與他聊了些遼東風物,然後又轉到朝廷中的局面上來,末了,吉溫低聲道:“契丹、奚人謀逆之事,朝中多有攻訐葉郎者。”

“與我何於?”

“朝中那些清流都說,是你妄論邊策,又寫三首詩,致使公主不得和親,乃有二胡叛亂之事。”

“笑話,二胡叛亂,豈是區區公主和親與否能改變的,若是和親,無非就是倒貼兩位公主性命與清白罷了”葉暢聞言勃然大怒:“彼輩無計安邊,先欲以婦人之軀和親,後欲以士子之詩歸罪,尸位素餐禍國殃民者,皆彼輩之謂也”

吉溫深以爲然,然後笑道:“雖然此議爲相公壓制,但君還是早日離京,遠離這是非之地爲好。”

葉暢點了點頭,見葉暢會意,吉溫便告辭而去。

吉溫所謂的送行,無非是替李林甫說他不適合說的話罷了,既是示恩,又是催促,總而言之,就是讓葉暢與所謂清流劃清界限,同時早些離開京城這是非之地。葉暢對此心知肚明,不過,李林甫最終目的是什麼,他還沒有想清楚

他絕對猜測不到,因爲自己向來的表現,讓李林甫把他視爲身後可以維護自己子孫的人選之一。

但是葉暢並沒有依李林甫之言,立刻離開長安,他還在等一個人。當日傍晚,他所等之人終於出現了。

此時的楊釗,早沒有初入長安時的風塵狼狽,他身長玉立,相貌豐俊,隨從皆是鮮衣怒馬,一個個神采飛揚。

“十一郎,你在遼東做得好大事業”見着葉暢,他便笑吟吟地道。

葉暢見他這模樣,神情依舊親近:“楊兄來之何遲也,若再晚一日,暢出京矣。”

“公務繁冗,實是無暇,非釗有意怠慢。”

楊釗說的話半真半假,他確實不想有意怠慢葉暢,但是如今京城之中風聲正緊,葉暢看似閒人,實際上卻成了旋渦中心,他有意觀望,故此並沒有在第一時間來見葉暢。

葉暢上前抓着他的手,嘆息了一聲:“楊兄,我知你心,若我待罪下獄,能救我者,唯楊兄耳”

一邊說,一邊拉着楊釗入內,楊釗哈哈大笑:“知我者,果然暢然”

兩人入內坐定之後,楊釗想到方纔葉暢那話,笑吟吟又問道:“十一郎,你爲何覺得,這些時日我不出來見你,實際是準備救你?”

“那是自然,契丹、奚人反覆,朝廷諸公歸罪於我,而楊兄與我交稱莫逆,若非爲救我計,如何遲遲不發帖召我拜謁?”

“或者是冷眼旁觀,沒準還落井下石呢。”

“旁人或會如此,楊兄絕不會”葉暢搖頭:“聽聞章仇大夫將入爲尚書,此皆楊兄之力,欲報其恩。某與楊兄,患難之交,楊兄既願助章仇大夫,又如何會坐視我落難而不恤?”

楊釗聞言大喜:“十一郎所言,正合我心”

事實上,楊釗確實有意在必要時拉葉暢一把,但是,前提是葉暢沒有落入必死之局。此時楊釗還很小心謹慎,不敢過於囂張,凡事唯李林甫馬首是瞻,故此,在得知李林甫二見葉暢之後,他頓時來見葉暢。

兩位公主與楊家乃是大仇,推動她們女兒和親最力者,正是楊氏,而攻訐葉暢的人當中,也有不少爲見風使舵想要奉迎楊氏者。楊釗當然不會細細與葉暢分析此事,他只是稍稍說了哪些人在罵葉暢,自然都是李適之一黨。

末了之後,楊釗也道:“十一郎,京中雖好,以某之見,你還是早些離開爲好。”

“哦,我也有此意,既然聖人不願見我,我明日便動身,準備離開長安,回遼東去。”

“好,好對了,遼東有什麼土儀,莫忘給我帶些人,我替你送人。”楊釗毫不掩飾地道:“待此間風波了結之後,總得讓賢弟的官職再升上一升,讓那些奸賊們羨慕嫉妒恨”

聽他說起“羨慕嫉妒恨”,葉暢覺得有些怪怪的,他含笑點頭,然後又問道:“我欲跨海求仙之事,聖人那邊有沒有什麼吩咐?”

“如今他在氣頭之上,哪有心吩咐這個,倒是我想知道,你所說日本盛有黃金之事,是真是假?我尋了幾個遣唐使相問,可都說絕無此事”

葉暢哈哈一笑:“日人粗鄙,懂得什麼,他們是坐於寶山之上而不自知兄且放心,少不得你一個富可敵國,終有一日,王元寶在你面前也只是這個

一邊說,他一邊伸出一根小指頭。

第125章 無知豎子真無畏第77章 驚聞貴客來相訪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455章 前途至此心茫然第103章 路轉峰迴洗疑嫌第57章 長安西市紅袖舞第422章 一人生死動天下第168 欲善其事利其器第34章 牟笛求賞(下)第423章 蛇鼠狐兔思出巢第359章 將軍百戰何苦來第465章 當知太宗見高祖第253章 紫幔遮溷錐破李第20章 可有主意(上)第387章 橫掃千軍自癡狂第482章 兵強馬壯可爲皇第406章 萬事俱備起東風第431章 涇渭濁水浸河洛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錯刀第190章 環顧四敵孰可饒第448章 反覆無常爲官宦第232章 明朝猛虎驚狐猿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356章 盟約四項志氣豪第451章 亂風方止陰風生第97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513章 一輪明月照九州第149章 流言積毀困周公第64章 竟是天家貴子息第168 欲善其事利其器第233 誰人更掃黃金臺第375章 恩威並施收軍心第200章 安得桃源攬雄強第219章 最是無情天家子第316章 羞愧惶恐難擔當第32章 除夕夜宴(上)第47章 絕唱餘音猶繞樑第382章 宣王棄壘譽奇才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189章 山中無虎潑猴鬧第424章 時至此節運勢高第218章 詩書傳家有餘香第352章 虜酋賊首欲遁逃第128章 一席話語十年書第201章 別有天地可建功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332章 車轍輪軌前有傷第276章 逆賊汝祖孫萬榮第32章 除夕夜宴(上)第191章 繞牀呼盧恣樗蒲第12章 盜帥韓香(上)第185章 與虎謀皮豈足誇第108章 欲造神舟訪仙山第480章 逆賊軍心已動搖第381章 虞詐亦可裹貪腸第248章 海外奇珍悅上意第394章 敢向龍種揮鐵拳第503章 兩紙召令自反覆第172章 欲與皇甫不戴天第19章 暗夜來人(下)第469章 奇禍無憑汝自招第195章 如墜冰窖座針氈第266章 面似寒梅腰似柳第443章 今日敵軍非瓦崗第106章 白雲一片黃河遠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288章 遼河水深風雲揚第128章 一席話語十年書第455章 前途至此心茫然第134章 可赴江南廣積糧第484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67章 截取雷霆化天火第453章 紛至沓來探虛實第203章 橋底中流楫擊浪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47章 絕唱餘音猶繞樑第343章 五十青錢卜兇吉第344章 三百璃珠定勝負第446章 殘民愛民各屬誰第199章 風止雲散將星集第108章 欲造神舟訪仙山第5章 徐家女兒(上)第496章 大廈已傾各西東第456章 磨牙吮血問何誰第427章 開門揖盜狼入室第408章 風雲際會暗潮隱第299章 黃海浪底隱旋渦第79章 山因高士有賢名第301章 弦翻霹靂弩作雷第460章 各聚風雲會中州第45章 與凡不同皆變態第426章 奈何蟊賊效荊軻第386章 何懼頑敵早提防第139章 掌中一字印玄機第151章 詩河羣星耀洛陽第343章 五十青錢卜兇吉第412章 此爭彼奪試方熱第51章 戎鏑狄矢夜鳴鶻第211章 仙家奇寶顯玄妙第164章 故園紅袖默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