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圖上渤海萬里疆

洛陽城銅駝坊,背枕着洛水的,便是沈家宅院。

嚴格來說,這是“大”家宅院,祚羅稱制之後,蠻夷不曉禮儀,以“大”爲姓,大門藝作爲他的兒子,自然也是姓“大”,傳到沈溪這一代,才改了姓,以“沈”爲姓自有其意。

沈溪臉上帶着笑,掙脫鶯鶯燕燕的環繞,獨自來到院中的一間小廟前。

他沒有進廟,合什默禱了片刻,結束之後,他的臉色變得陰暗起來。或許只有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那種浮浪子弟的味道纔會全部收斂,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深沉。

就在這時,他聽得外邊有腳步聲。沈溪回過頭的一剎那,臉上又是笑容。

“郎君,上回到過咱們家的葉郎君求見。”來的管家垂頭說道。

“葉郎君……葉暢?”

“正是。”

“呵,他倒是個有趣之人,在長安城裡,可是掀起了血雨腥風,轉眼便又跑到洛陽來了,莫非又想在洛陽搗鼓出什麼大案子來?”

沈溪自言自語,眼中卻閃過一絲深深的忌憚。

Wωω⊙TTκan⊙¢O

原本以爲葉暢乃是一方豪雄、一代才子,故此沈溪頗有結交之意,可是隨着對葉暢的瞭解,特別是前些時日長安城中傳來的消息,沈溪漸漸明白,這個葉暢,絕對不是他能降伏的人物。

甚至於親近他,都有可能有危險。

不過對方突然上門來拜訪,而且是這個時候,春節剛過之際,倒不那拒之門外。

想到這裡,沈溪道:“請他進來,我在園子裡與他一晤。”

沒多久,葉暢便出現在沈溪面前。與此前二人相見時相比,葉暢的個頭又高了些,膚色也黑了許多,那是在隴右高原上曬的。兩人相見,葉暢拱手道:“沈郎君風采依舊,今日某當了一回不速之客,還望沈郎君勿責怪。”

沈溪笑道:“你是無事不登門,登門無好事,葉郎君,你可曾救了我一命的,有何吩咐,只管說就是。”

葉暢看了看左右,沈溪會意,將隨侍諸人都遣走,心裡卻更是狐疑:葉暢有什麼話要說?

“聽聞渤海國白山上有許多巨木,不知是否爲真?”葉暢問道。

這個問題讓沈溪愣住了,好一會兒他點頭道:“家中長輩,確實說如此。

“我有一事,想請沈郎君相助。”葉暢微一沉吟,然後接着道:“我有志於海外尋訪真仙,故此在武陟試造海船,如今船已造成,可是聽聞東海風浪極大,海中還有鯨鮫巨怪,而且海上茫茫,補給不易。我現在造的船,還不夠用,需得造更大的船。”

沈溪恍然大悟。

葉暢造船試圖出海的事情,雖然葉暢自己沒有宣揚,但沈溪對此並非毫不知情,他甚至知道,葉暢說動玉真長公主的理由,便是要去海外尋訪仙山。

“我生長於大唐,對安東之事,並不……”

“沈郎君爲何招攬英雄?”葉暢有些失禮地打斷了沈溪的話。

沈溪臉色微變,卻沒有接口。葉暢盯着他,微微一笑:“沈郎君,明人不說暗話,我欲取渤海國巨木造船,故此有意在遼東建造船場,沈郎君有心迴歸故地,我二人原可袒誠合作。”

“合作?”

“我需借沈郎君人手暫用,沈郎君可以我船場爲掩護。”

對於沈溪這個人,葉暢亦下過一番功夫,如今渤海國的國主乃是大武藝之子大欽茂,與沈溪實際上是堂兄弟,但此人與乃父大武藝不同,對大唐表面上還算恭順,因此派刺客到洛陽城中來刺殺沈溪,這等會觸怒大唐的事情他敢做,必有其理由。

最可能的理由,就是這沈溪的一些動作,惹惱了大欽茂,甚至有可能讓大欽茂感覺到了威脅。

從這些跡象中,葉暢判斷,沈溪絕不是甘於寂寞之人。

“船場爲掩護?只怕你那船場才辦起來,周邊便是一羣虎狼蜂擁而至。葉郎君,遼東那兒的情形,你莫要看得太簡單了”

“我的敵人有四,其一乃新羅人,其二乃渤海郡國,其三乃高句麗餘孽,其四爲遼東各部——我知道那兒是個何等地方,但是,我背後有大唐。”

葉暢說到“背後有大唐”之時,自然而然有一種傲氣和信心,沈溪微一沉默,卻不得不承認,葉暢說得有十分道理。

這可是大唐最強盛的時節,周邊四夷幾乎都被大唐打遍了,大唐也吃過敗仗,有些敗仗還很慘,但是強大的國力,讓大唐能夠迅速恢復,而周邊四夷則是隻要慘敗一次,便再無翻身之日。

“果然能得安東都護與范陽、平盧節度之支持?”沈溪問道:“你有把握

“朝廷旨意,你只管放心。”見他有些意動,葉暢又道:“遼東之地情形如何,你是最清楚不過的,朝廷待渤海國的態度,你也是清楚不過的。一個時順時叛的渤海國主,何如一個在大唐生在大唐長,天生對大唐就親近的渤海國主?”

這話一出,沈溪怦然心動。

他是聰明人,所則不會假借沉湎於女色而掩飾自己的野心,但正是如此,他才希望有一個機會,有讓他回到渤海國並坐上那寶座的機會。

“朝廷四境不安,怕是不會願意邊疆生事,更不會派兵助我吧?”沈溪猶豫着道。

“朝廷自然不會助你,助的是我,我”葉暢指着自己的鼻子道。

“你……我……”

沈溪頓時明白,助葉暢與助他是不同的

遼東至少在現在,名義上還屬於大唐,雖然實際上大唐的政令幾乎無法在此施行,可是新羅也好渤海國也好,都承認這塊地方乃是大唐的領土。朝廷若是支持他沈溪,那就是正面威脅到渤海國,渤海必定會撕破臉面,相反,朝廷只是支持葉暢在那邊造船出海,渤海國總不能爲這點小事興兵

哪怕明知道葉暢那邊收納了不少沈溪的支持者,渤海國也只能小打小鬧,即使派兵,也只會少量出擊,而不敢大規模進發。

而且沈溪還想到更深的問題。

在沈溪看來,中原繁華,除非象他一般乃是渤海人,想着渤海國的王位,否則葉暢這般人物,如何願意去那寒冷偏僻的遼東故此葉暢所說的“造船出海尋仙訪道”的理由,沈溪還是相信一半的。既是如此,那船場勢力就不會長久,而且多用他的人,他甚至可以鳩佔鵲巢

“葉郎君果真想去?”

“那是自然,否則爲何此時來向沈郎君求助?”

在確認了葉暢的決心之後,沈溪當機立斷:“那好,請葉郎君隨我來。”

領着葉暢,進入他後院的那座小寺廟當中,葉暢有些奇怪,若是要與他密談,也應該是去書房,卻爲何會到這座寺廟裡來。

富貴人家後園中建一座寺廟,在這個時候倒不是什麼稀奇之事,一般都是家中的寡居無子女婦人主持,但沈家的這座家廟卻有些奇怪,竟然沒有人照顧

進來之後,便覺地方狹小,葉暢皺着眉,心中大惑不解,卻見沈溪徑直到了那佛堂上。他合什默禱了片刻,然後回頭道:“新羅、高句麗人信儒,我們渤海人卻信佛,有些重要的東西,便藏在佛龕之中。”

說完之後,他登上供案,伸手在那佛龕中佛像背後摸索,不一會兒,便拿出一個卷軸。

看他如此慎重,葉暢有些好奇,也不知這卷軸究竟是什麼東西。

然後,沈溪便將供案清理於淨,當着他的面將卷軸展開,鋪在上面。葉暢湊過去一看,然後不禁啞然。

一張地圖

“葉郎君,你在《繡像三國志演義》中記,張鬆向劉玄德獻西川地圖,今日我便向你獻這《渤海萬里圖》”

沈溪在葉暢面前展示這張地圖的時候,口氣裡充滿自豪,他不待葉暢反應,又自顧自說道:“先父自故國逃歸,一不取金銀,二不取珠玉,唯獨所攜有二物,其一乃這佛龕中的佛像,其二便是這張《渤海萬里圖》渤海、高麗、新羅、安東、黑水,萬里疆域,盡皆在此”

若是別人看了這圖,定然會覺得震憾,這個時代裡,地圖可都是寶物

但看過另一世衛星地圖的葉暢,看着這上邊東塗西抹的黑叉紅圈,實在是……覺得寒磣。

“嗯,怎麼,葉郎君……覺得這張圖不好?”

沈溪吹噓了半晌,卻不得葉暢迴應,心中訝然,歪頭看去,見葉暢臉色平靜,絲毫都沒有激動,心裡頓時不快。

“不,很好,只不過某家看不太懂。”葉暢笑着道:“何處爲河,何處爲河,何處爲山?”

他並不是真看不懂,但在沈溪面前,他決定還是藏些拙。

“哦,且聽某爲汝道來。”

沈溪大約時常觀看這張地圖,因此信手而指,哪邊是白山,哪邊是黑水,新羅王都在何方,渤海郡國疆域又在何處,他都是隨口道來。葉暢看了心中暗暗吃驚:當初畫這圖之人,想的可不是區區渤海郡國一地,而是整個東北

“此畫乃何人所作?”他瞅了個空子問道。

“先祖兩代人方完成……”沈溪說到這,看了葉暢一眼。

兩人同時笑了,沈溪昂然道:“列祖列宗胸懷大志,我這不肖子孫,只想着能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是二人心裡的交鋒了,葉暢問話,其實是指沈溪祖上大祚榮繪製此圖野心勃勃,而沈溪則說他只想着爲渤海國國主就心滿意足。實際上如何,兩人心裡都是心知肚明。

沈溪在大唐心腹之地生長,對大唐文化、技藝最爲熟悉,他若能回去爲王,豈有不引進大唐制度與技藝,強大國勢,最終與大唐爭鋒之理

不過……

葉暢心裡冷笑了一聲,東北那是寶地,若是他在遼東站穩了腳跟,又豈會容忍臥榻之畔有他人鼾睡?

“沈兄有多少人手?”倆人雖是各懷鬼胎,但短期內算是達成了默契,葉暢便徑直問道。

“人手你只管放心,幫你建一船場那是綽綽有餘,倒是葉郎君,你覺得哪兒最適合建船場?”

“都裡鎮。”葉暢指着遼東半島最南端的尖尖道。

這便是後世的旅順,這裡也是離山東最近之處,佔據這裡,更方便來自山東的補給。而且這處地方,易守難攻,只要扼住北面要道,便可以給後方安全感。

從物產上來說,這一塊地方可以曬鹽,可以捕漁,礦藏上石灰石、黏土、石英石、白雲岩等儲量豐富,也易開採,至於煤鐵,雖是不多,但距離產煤、產鐵的地方卻近

而且,這裡因爲靠近山東,漢人較多,正適合作爲起創之基。

沈溪看葉暢指着這裡,心中再無懷疑,在他看來,此地地勢狹小,不過是有良港,葉暢意欲造船,用這裡正好。

“遼東有我之人。”沈溪沉吟了會兒:“不過,葉郎君,親兄弟尚且要明算賬,咱們之間,有些話要說清楚來,我有什麼好處?莫要說庇護我之人這樣的話,沒有你們,忠於我的屬下在遼東依舊安好”

“只怕人數是越來越少吧。”葉暢刺了他一句,然後笑道:“不過以前是海途漫漫,往來不易,纔會如此。若是我在都裡鎮落足,便要開都裡至登萊的定期航班——也就是每一旬只要氣候許可,必有一艘船往來於都裡與登州,你要傳遞消息,便可藉助我這航班。”

如葉暢所言,遼東雖然還有效忠於沈溪這一支的渤海人,但是人數已經越來越少了,事實上,沈溪他們這一支對渤海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小,畢竟都二十年過去了。造成這個局面的關鍵原因,就在於消息不暢,葉暢提出的這一個條件,讓沈溪點了點頭。

但還不夠,離沈溪的胃口差得還很遠。

“第二,若是你有意操練兵馬,我可以替你提供糧草器械。”葉暢拋出第二個條件,頓時就讓沈溪覺得飽了。養兵、練兵,可不是小事,須得大筆的錢花出去才成。沈溪如今雖然也有些產業,可是卻不足以支持他養兵,沒有兵就更別提去奪回家業了。

“多少兵?”

“看你有多少人,以二千人爲限。”葉暢伸出兩根手指頭:“我賺錢的本事,你是知曉的,故此儘管放心。”

“好,好,好……還有麼?”

葉暢哈哈笑了起來:“這不夠了麼,若想還有其餘,那也不難……不過到時在遼東,你手下之人,須得替我尋找礦山、運送珍貨,特別是巨木,如沈兄你所說,親兄弟明算賬,總不能貴屬下啥事都不做,就讓我於養着吧?”

沈溪再不猶豫,反正他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當下便伸出手掌:“諾

二人連擊三掌,算是起誓。

第96章 如墜迷霧心倉惶第457章 一事一事又一事第93章 休與仇敵說賢良第16章 末流之器(下)第155章 欲求高臥恐難得第506章 由來宵小少擔當第26章 半夢半醒(上)第346章 彩雲之南可築城第440 疑有神兵自天降第109章 先至天街聞市賽第1章 學院風波(下)第340章 豈因私怨致國殤第311章 熙熙攘攘爲利忙第278章 呼來喝去鉗牟丁第386章 何懼頑敵早提防第483章 棋遇對手將對將第375章 恩威並施收軍心第453章 紛至沓來探虛實第415章 亂賊逆謀驚天起第47章 絕唱餘音猶繞樑第387章 橫掃千軍自癡狂第20章 可有主意(上)第379章 棄軍而逃難爲將第303章 長安浮雲不見日第224章 西窗共語話叛胡第191章 繞牀呼盧恣樗蒲第213章 大漢故疆炎黃壤第281章 素衣血手仁或兇第444章 願奉葉公清朝堂第400章 明火執刃攔路前第275章 牧奴可曾識阿翁第406章 萬事俱備起東風第3章 昔日王孫(上)第54章 一箭雙鳥驚天案第410章 庖丁解牛足可誇第37章 班門孰敢弄大斧第378章 豪雨滂沱各療傷第271章 棋盤內外誰棋手第23章 迷霧竹林(上)第180章 今日盡忠明輔國第48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第5章 徐家女兒(下)第495章 孤注一擲任成敗第365章 未知邊患起安西第435章 此身安危系天下第39章 青蚨銅錢穿玄機第13章 推測身份(下)第303章 長安浮雲不見日第281章 素衣血手仁或兇第288章 遼河水深風雲揚第146章 安得猛士護主上第467章 截取雷霆化天火第340章 豈因私怨致國殤第343章 五十青錢卜兇吉第18章 微妙轉變(上)第170章 人心反覆豈可測第86章 噓寒送暖我所願第156章 何人安敢捋虎鬚第29章 初雪受罰(下)第31章 上官探花(上)第223章 吾項之上首在否第37章 班門孰敢弄大斧第409章 京華冠冕獨爲佳第137章 欲破此祟須放曹第173章 將軍伏弩射天狼第476章 天下敵手誰英雄第49章 先生清貴勿言俗第233 誰人更掃黃金臺第2章 古怪女童(上)第404章 書生意氣撥算籌第207章 欲刺王僚覓魚腸第124章 雖見黃河心不灰第507章 厲王之禍在咫尺第138章 奇術自珍曹太樂第313章 葡萄架倒郎篩糠第5章 徐家女兒(下)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第28章 誰來作證(上)第373章 一家哭勝一路哭第60章 嬌俏暗香綻芳芬第451章 亂風方止陰風生第229章 一夜冰封山路難第339章 蠻地亦聞漢道昌第149章 流言積毀困周公第435章 此身安危系天下第131章 堪爲吾師唯葉郎第362章 行到盡處須放手第176章 再請邊公些許血第394章 敢向龍種揮鐵拳第372章 制書一封震宵小第325章 相公正合背黑鍋第85章 解開心結引風尚第413章 欲仿周公佯吐哺第1章 學院風波(上)第88章 覆釜山下遇前嫌第86章 噓寒送暖我所願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21章 尚香詩會(中)第245章 燕子還時葉郎還第69章 臥龍谷中起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