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孰料郎意在胡姬

衆人並不知道,此次市賽連宮中的李隆基都被驚動了,便是知道,也沒有誰會奇怪。宮中的李三郎出了名的愛風流好熱鬧,這些年朝廷的財政越發緊張,除了邊關上的戰事不斷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位三郎天子好熱鬧而帶起的奢侈之風。

隨着東市戲臺搭好,衆人發覺,西市又沒有搭戲臺,難道說西市的戲臺,也可以移動?

王元寶顧不得西市這邊,現在最重要的是把自己這邊最好的東西展示出來,扳回一城。

東市先是銅鑼聲響,然後一隊隊樂人魚貫而上,也不知他們是何時來到的。

見着各色伎人出場,原本聚在西市邊的遊人,這下又轉向,紛紛涌向東市。但雖然橫街有五十米寬,可中間一個大戲臺,周圍再涌來成千上萬的觀衆,頓時被擠得水泄不通。

蟲娘牽着葉暢,也擠了過去,雖然沒有多帶隨從,可是有善直這惡僧在,他們倒還是擠到了一處不錯的位置。絲竹之聲漸起,四周稍靜,只見一隊歌伎上去,且歌且舞,因爲隔得稍遠,葉暢聽不太清楚唱的是什麼,只覺得聲音柔軟悠揚,當真好聽。

一隊歌伎唱完,行禮而下,緊接着又是一隊歌伎,走馬燈般輪換過來,不知不覺中,便已經是五六隊歌伎唱罷了。

大唐的音樂與舞蹈,葉暢實在不大能欣賞,因此也就是看個熱鬧。倒是蟲娘,看得津津有味,只是嘴裡還硬着:“也就這樣,宮裡梨園裡,別說阿蠻了,就是小霍、細釵,也勝過她們”

“你這話說得我心中有些惴惴啊,要宮中的梨園弟子才能勝過她們。”

“十一郎,西市這邊你也出了主意是不是?”

“出是出了……咦”

葉暢正待說時,便見着東市這邊突然稍靜,一少女婀娜而上,這少女長得甚是秀美,正是那日在西市琉璃鋪裡遇見摔壞了琉璃盤的那女郎。

“十一郎認得她?”那邊蟲娘多敏銳的性子,頓時發覺不對,噘着嘴問道。

“在西市見過一面,卻不曾想亦是歌伎。”葉暢答道。

“記得倒是清楚。”

小姑娘酸氣沖天的話語,葉暢不以爲意,本來麼,這小姑娘就如他家小妹一般,葉暢只是憐惜她長在宮卻卻無人關愛。更何況,她年紀還這麼小,過了上個新年,她纔算是十歲,葉暢也沒有往細裡去想。

“也不是記得清楚,當日撞了一下,害得她摔了一個價值數十貫的琉璃盤。”葉暢隨口解釋道。

“你少不得憐香惜玉,替她將錢付了,對也不對?”蟲娘可比響兒在這方面聰明,響兒是盲目地相信葉暢,蟲娘卻是一猜就猜中了後面發生的事情:“哈,哈,當真是好心腸”

然後葉暢就覺得腳尖一痛,卻是蟲娘在他腳上狠狠踩了一腳,而且一臉氣鼓鼓模樣。葉暢這時才覺得不對:“你也休鬧,休鬧……”

“哼,她叫什麼名字,你打聽過沒?”

“哪顧得那麼多,偶遇的閒人罷了,更何況……”葉暢正要解釋,突然發覺周圍喧譁聲陡然降低。

然後,長安城熾熱的風中,傳來了那走上戲臺的女子的聲音。

“某姓李,小字亞仙,世居平康里,今日得王學士諱維新詩三曲,願獻技於諸君之前。”

她聲音清脆,嗓子甜美,又帶着一股英氣,讓人不覺一振,彷彿這樣的酷暑之中傳來的一股涼意。

“好了,現在你知道她的名字了。”蟲娘見葉暢發愣,有些氣鼓鼓地道。

“只是覺得這個名字有些熟。”葉暢心中琢磨了幾回,“李亞仙”這個名字確實似乎聽過,但是一時間,他又想不起來。

盛唐之時留名於後世的奇女子多了,這位,大約也是其中之一吧。

李亞仙唱的是王維的新曲,都是衆人未曾聽聞過的,三曲唱罷,周圍盡是喝采之聲,在喝采聲裡,一個鼓掌的聲音帶頭響起,然後越來越多的人鼓起掌來,表示對這個李亞仙讚賞。

“啊喲,你又踩我做甚?”正在鼓掌的葉暢又呼了聲痛,瞪着蟲娘道。

“你第一個給她鼓掌啊,若不是你,別人都不會鼓掌。”蟲娘用白眼翻他:“你究竟是幫哪一邊的?

葉暢也拿這個性格古怪的小女郎有些無奈:“我是幫西市這一邊的,但是,東市這李亞仙曲子唱得也着實好,故此我鼓掌。”

“自古以來,首鼠兩端者絕無好下場。”蟲娘哼了一聲:“你休想腳踩兩隻船。”

這話中似乎別有意思啊?

葉暢沒有反應過來,蟲娘便拉着他走:“我看厭了,西市這邊的戲臺,總也該搭好了吧?”

西市的戲臺,仍然是一片空空,但是遠方又傳來了車輪之聲。

車轔轔,馬蕭蕭。

王元寶一直在關注着西市,見又是這一套,他冷笑了聲。

上回綵樓上,移動的綵樓確實起到了引人矚目的作用,但同樣的伎倆用兩次,以爲還能有用?

果然,雖然這邊諸人中不少分神去看西市,但大多數人還是圍着戲臺,看李亞仙之後會是什麼人上臺

“沒有多少人跟來啊?”蟲娘穿過朝天街回到西市這邊,望了望身後,發覺絕大多數人還是留在了東市那邊,她眨着眼睛,有些困惑地道:“十一郎,這是爲何?”

“東市那邊早就放出風聲,說是平康坊的諸位名伶都在他們這邊,這等情形之下,西市那邊拿不出什麼象樣的伶人來。”葉暢道:“方纔東市上場的,還只是一些無名之輩,便已經得了滿堂彩,大夥都是來看熱鬧的,都想看東市接下來還有什麼。”

“那看來這一局,西市果然要輸了。”

“卻也未必。”葉暢再次否認。

旁邊的和尚聽得頭昏腦漲,覺得葉暢說話遮遮掩掩,當真不痛快。不過他剛想插嘴,便張大了嘴巴,看着那邊過來的彩車愣住了。

這彩車自然是沒有戲臺大,但也不小,足夠伶人在上頭表演了。彩車上有遮幕,在遮幕之上,則飄着一個個綵綢紮成的孔明燈

這孔明燈被絲線系在彩車之上,隨着彩車的移動在空中搖擺,僅此一項,就吸足了眼球。

原本呆在東市戲臺前不過來的人羣,頓時嘩啦一聲,分流了部分過來。王縉皺眉,王元寶也皺眉,但他二人倒還能保持鎮定。

“王翁,人散去一些,該如何是好?”他們沉得住氣,卻有人沉不住氣,上來向王元寶請示道。

王元寶一擺手:“無妨,這第二項比的是才藝,終究還是得伶人歌伎唱主角,別的花樣,能逞一時,卻不可能長久。”

王縉也點了點頭,有他兄長的三首新曲,西市想要勝,除非能把李太白拉過來。只不過最近李太白被皇帝拉着,怕是脫不開身來參與這等熱鬧。

他也向充作戲臺的西市彩車看去,隔着有些遠,看得不是十分直切,但隱約看得到,彩車之上站着的,似乎是一個胡姬。

“胡姬?”王縉心中一動,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平康坊的伶人歌伎雖然被王元寶說動,但散佈在西市和其餘坊市中的胡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但是大唐長安城中,各色胡人有不下十萬,其中大多善音樂舞蹈,特別是從西域過來的諸歸化胡人,許多世代便以歌舞爲業。

若是把這些胡姬、胡人當中的僥僥者選來,倒是一個主意。就算不能和平康坊中諸伎相較,卻也能別開生面。

這必定又是葉暢的詭計,揚長避短避實就虛

王縉第一個念頭便是此,他心中有些憤怒,這個葉十一,當真是陰魂不散

不過只是善舞卻是沒有用的,長安城,乃是詩之都樂之都,沒有出色的詩曲,只靠着幾個胡兒胡姬旋作舞,終究還是要輸

想到這裡,王縉心中微微有些暢快,看了王元寶一眼,王元寶與他一般的念頭,兩人點了點頭。

“去瞧瞧,看看西市有什麼力挽狂瀾的招數。”王縉道。

若是能在西市那邊看到葉暢,再對他冷嘲熱諷幾句就更好了但王縉知道,自己就是見着了葉暢,只怕也不敢冷嘲熱諷。

到西市這邊過來,看到的就不只是一輛花車,而是接二連三,一共是六輛花車。

每輛花車都不算太大,一個人在上面旋舞都顯得有些擠,比起東市方搭起的大戲臺,那是要差得遠了

花車之上,以各種鮮花、綵緞相飾,而花車之頂,則都掛着巨大的孔明燈。這些孔明燈,原本是葉暢模仿另一世中的汽球而制,只不過現在在其中點着的是蠟燭。蠟燭熄滅之後,它便會緩緩落下,到時再換新燭點燃,等它重新升空就是。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防火。

除了這些裝飾,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每車之上,都是一位年方二八左右的胡姬少女。這些胡姬少女或羞怯或大方,或活潑或內斂,或妖媚或親和,氣質各不相同。但一個個明眸如珠肌膚勝雪,帶着異域風情,都是難得的美女。

她們的衣裳,亦非尋常的大唐樣式,而是夾雜着西域風格,華美豔麗,將人襯托得氣質更顯。

六輛花車列成兩行,停於西市綵樓之下。

此時爲那孔明燈吸引,已經有許多遊人轉到了西市這邊來,看到這些豔美的胡姬,來的人就更多了。

畢竟,長安城中胡姬雖多,可象這六位一般水準的,也不多見。

然後就得聽一聲樂響,緊接着,絲竹聲起,六彩車中一輛上,那個看似多情婉轉的胡姬少女引吭而歌,唱的卻是一曲老曲。

“有錢須教飲,無錢可別沽。來時常道貰,慚愧酒家胡……”

恰恰趕過來的王縉,聽得這一曲,頓時停住腳步,笑道:“不過如此。”

王元寶跟着他,他乃是卑賤之人出身,是不大懂詩的,因此訝然道:“此詩不好?”

“倒不是不好,老調重彈。”王縉懶得多解釋,只說了四字。

這詩乃是初唐時王績所制,離今已是百年,王縉用老調重彈來評之,既點明此詩來歷淵源,也顯露出他的不屑。

第一個胡姬唱罷行禮,但樂聲卻未終,而是忽然一變,然後第二輛花車之上,那胡姬英氣逼人,竟然拔劍而起,邊舞邊唱:“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這曲一唱,不待王縉解說,那邊王元寶就扼腕道:“某聽過,某聽過,李太白之句也”

這正是李太白的一曲《少年行》,王縉哼了一聲,李白此詩雖好,不過他兄長王維亦有一曲《少年行》,瀟灑或稍遜,但慷慨激昂卻又勝出一籌。

連着兩曲,所唱者都是胡姬,而且由胡姬唱胡姬,自有一股異域風情。王縉此時隱約猜出西市這邊的準備,他心中琢磨着,唱胡姬的詩句雖多,可能拿得今日來唱的,卻未必多。

第二位胡姬唱罷,依舊是施禮,然後再端坐入車上花叢之中,樂聲卻依然未絕,而是一變,緊接着,第三車上的胡姬又唱了起來。

“妍豔照江頭,春風好客留。當壚知妾慣,送酒爲郎羞。香度傳蕉扇,妝成上竹樓。數錢憐皓腕,非是不能愁……”

那胡姬繡眉輕顰,眼波橫溢,竟是一副盈盈欲泣模樣,當真是將相思之情,寫於眉宇之間,唱於歌喉之內。若說前二曲,比起東市尚有不如,到得這一曲,便已經與東市諸伶人歌伎不相上下了。

樂聲依舊未停再變,第四位胡姬又開口唱了:“爲底胡姬酒,長來白鼻。摘蓮拋水上,郎意在浮花

這一曲又是婉囀動人,其意其境,讓人不禁感嘆。那胡姬又含情帶意,眼波流轉處,便有那無賴子忍不住大叫:“郎意在胡姬纔是,郎意在胡姬纔是”

這聲音中,那胡姬大方地行禮,然後亦是退入花車上的鮮花叢中。緊接着,第五位胡姬又開口唱了起來:“何處可爲別,長安青綺門。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臨當上馬時,我獨與君言。風吹蘭芳折,日沒雀鳥喧。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穎水有清源。”

又是一妙曲,又是一胡姬

王縉聽得眉眼直跳,那邊王元寶咳了聲,他雖不懂詩曲,卻也略知好壞,至少這連接唱的三曲,並不比方纔東市王維之曲差

“這……這三首可也是老調重彈,亦或爲李太白之作?”他顫聲問道。

王縉無法回答,只能冷聲道:“且聽第六首……某就不信,還有第六首”

第344章 三百璃珠定勝負第231章 今日家鵲慕鴻雁第474章 千軍齊呼清君側第157章 俗禮豈能拘我輩第427章 開門揖盜狼入室第177章 機關算盡猶餘恨第362章 行到盡處須放手第280章 焰起煙騰散猢猻第497章 錦衣貂帽入長安第123章 世事浮沉似流水第109章 先至天街聞市賽第73章 聰明亦有聰明傷第503章 兩紙召令自反覆第196章 長安城中急風雨第479章 大唐氣數尚未終第50章 宮中有缺汝來否第240章 一夜破城問戰守第202章 圖上渤海萬里疆第21章 尚香詩會(中)第27章 皇公子瑁(下)第356章 盟約四項志氣豪第97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106章 白雲一片黃河遠第159章 孫武練兵縱宮娥第501章 衛國無患多君子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第329章 你棋落罷我棋起第389章 輕騎飛逐蔥嶺西第499章 市井之中聞真言第46章 夢中偷取生花筆第434章 江南兩道警相連第105 南山別業無知音第408章 風雲際會暗潮隱第88章 覆釜山下遇前嫌第248章 海外奇珍悅上意第14章 撲朔迷離(上)第201章 別有天地可建功第448章 反覆無常爲官宦第400章 明火執刃攔路前第21章 尚香詩會(中)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275章 牧奴可曾識阿翁第121章 空有飛熊不得用第489章 潼關表裡山河路第336章 舊時情誼今成仇第2章 古怪女童(上)第267章 冷宮寒暑不知秋第107章 疑是故人魂相見第54章 一箭雙鳥驚天案第343章 五十青錢卜兇吉第464章 鐵衣寒光驚歡宴第360章 司馬遠至意所爲第343章 五十青錢卜兇吉第21章 尚香詩會(上)第315章 不知何處卜吉兇第31章 上官探花(上)第24章 隱霧迷蹤(下)第33章 骨笛之聲(上)第446章 殘民愛民各屬誰第313章 葡萄架倒郎篩糠第301章 弦翻霹靂弩作雷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7章 前世情人(下)第433章 舉世滔滔孰最賢第14章 撲朔迷離(下)第4章 長安酒肆(下)第6章 蒸餾原理(下)第247章 班超投筆庸吏譏第321章 小子福淺延仙緣第344章 三百璃珠定勝負第432章 遼東秋風滌塵土第419章 旋奏凱歌將軍還第302章 只恨此身無一用第222章 帝鄉輾轉復見疑第2章 古怪女童(下)第361章 捷報頻飛喜訊傳第87章 莫非前世對頭冤第90章 春來喜氣客滿堂第186章 口含蜜糖腹藏劍第381章 虞詐亦可裹貪腸第136章 洛陽城中福先寺第6章 蒸餾原理(下)第267章 冷宮寒暑不知秋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326章 擬立櫃坊匯錢河第30章 除夕夜宴(中)第466章 又見李氏生平陽第406章 萬事俱備起東風第420章 新有傳奇傳長安第219章 最是無情天家子第18章 微妙轉變(下)第236章 似有神兵自天來第16章 末流之器(下)第5章 徐家女兒(下)第258章 報仇十日猶恨晚第196章 長安城中急風雨第127章 鄉有賢者佑四鄰第232章 明朝猛虎驚狐猿第493章 大勢蕩蕩順者昌第215章 此地肥美可爲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