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唐(五)

王洵的確曾經與派人帶話給長安城內的叛軍,告訴對方只要主動離開,自己絕不追殺。但當時這樣做的目的是激怒孫孝哲,逼他出城來跟自己野戰,以便最大限度地消耗叛軍的有生力量。實際上,敵我雙方當時誰都沒把這句承諾當真。而現在,敵我雙方兵力對比懸殊,叛軍返回洛陽最佳通道也被郭子儀派人截斷,王洵當日的承諾,對城裡邊的叛軍將領來說,就顯得頗具誘惑力了。

“如果郭老將軍不反對的話,我可以再派人去城內向叛軍重申承諾,只要他們肯主動退出長安,安西軍決不尾隨追殺。”覺得秦國楨的主意切實可行,王洵點點頭,笑着表示贊同。

“郭老將軍那邊,我們兄弟兩個去說!”聽王洵答應得爽快,秦國楨暗鬆一口氣,迅速敲磚釘角。

“但有一個人,他們必須交出來!”看似無心,王洵很隨意地補充了一句。

“這……”秦國楨臉上的欣慰迅速變成了苦澀,不知道怎麼繼續眼前話題纔好。早在一個多月之前,就有人通過老太監魚朝恩之口,輾轉向皇帝陛下表達了希望戴罪立功,幫助唐軍兵不血刃奪回長安的意願。前提條件便是,大唐朝廷對他們昔日所犯下的罪責,既往不咎。

靈武天子李亨光復長安心切,毫不猶豫地將對方的條件一口答應了下來。並且暗中許諾,事成之後,將根據對方的實際表現,另行給予重獎。隨後跟心腹近臣商議起還都細節,才猛然想起來,這樣做,也許會令安西軍將士感到心冷。

天子說出的話都是金口玉言,出爾反爾實在有損顏面。所以李亨才假借着代天子犒師的名義,將秦國模、秦國楨兄弟派到長安前線來。一方面與郭子儀暗中協調放叛軍離開的細節,另外一方面,則是期待秦家兄弟能憑着昔日的交情,勸說王洵暫且放棄個人恩怨。

看到秦國楨的尷尬狀,王洵立刻心生警覺,說話的語調陡然轉冷,“王某當時的承諾,乃是專門針對孫孝哲而提。如今孫孝哲已經被調回了洛陽,這個承諾,本可不再做數。王某之所以還肯放大多數叛賊平安離開,是不願意讓弟兄們做無謂的犧牲。如果有人還想得寸進尺的話,呵呵……”

“這個,這個…….”饒是經綸滿腹,此時此刻,秦國楨也找不出更好的說辭來,只能繼續尷尬地搓手。

“明允剛剛分了一半兒兵馬去救援睢陽。如果不給叛軍任何活路的話,當心城裡的人垂死一搏!”不忍讓親兄弟獨自承受窘迫,秦國模換了個角度,設身處地替安西軍考慮。

“打長安又不止我安西軍一家的事情!大不了王某不要這個先入之功,帶着麾下弟兄專門追亡逐北便是!”王洵擡頭掃了他一眼,笑着接口。

秦國模被笑得心中一凜,後退半步,不再說話。中軍帳瞬間變得一片寂靜,傍晚的陽光透過窗紗,將每個人僵立的身影拉得老長,老長。

從始至終,兄弟幾個都很默契地沒有提到城中那個必須交出的人的名字,可彼此心裡都明白,對方真正在意的是誰。只有他,才能讓王洵寧願放棄近在咫尺的蓋世奇功不要,非殺之以後快。也只有他,無論在大唐的長安,還是大燕國的長安,都能混得風生水起。

“做買賣還講究漫天要價,着地還錢呢。如果秦家兩位哥哥剛纔說的話真的有譜,何不將二哥的意思送進城裡去?!一來可以試探出叛軍有無交出長安的誠意,二來麼,也能起到分化瓦解他們軍心的作用。爲了這種沒着沒落的事情,耽誤咱們兄弟的功夫,多沒意思啊!”沉默了片刻,神武軍副統領馬方主動開口替大夥大圓場。

秦國模、秦國楨兄弟不願意爲了一個外人,跟自家兄弟起衝突。笑了幾聲,搖着頭先後說道:“這麼多年了,沒想到明允的脾氣還是如此耿直!”

“是啊,到底是百戰名將,說出來的話霸氣十足!讓我們兩個做哥哥的,一時還真的難以習慣呢!”

“沒辦法。兩軍陣前打滾的人,向來都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兩位哥哥別見怪,我不是針對你們!”王洵也不希望與朋友們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笑着衝秦氏兄弟拱手賠罪。

“不敢當,不敢當!”秦國模與秦國楨趕緊側開身子,長揖相還。“我們兩個剛纔把事情想簡單了。只想穩住叛軍,以最小代價把長安城拿回來,然後再慢慢找某些人算舊賬。沒仔細考慮到明允和安西軍弟兄們的感受。既然明允不願,那就算了。反正眼下咱們的兵力幾乎是叛軍的四倍,不愁打不下這座堅城!”

“朝廷那邊,還請兩位哥哥代爲解釋一二!”王洵伸手托住秦氏兄弟的胳膊,同時笑着提出自己的要求。

“分內之事,分內之事!”秦國楨、秦國模互相看了看,滿口子答應。

兄弟二人的隨從手中,還帶着一份聖旨。但二人誰也沒想把它拿出來當衆宣讀。因爲兄弟倆心裡都非常清楚,以眼下王洵的實力和聲望,朝廷根本無法強迫他接受任何不願意接受的命令。相反,還要處處謹慎,以免惹毛了這位爺,讓他做出什麼驚人之舉來,令好不容易出現的中興徵兆瞬間煙消雲散。

換句話說,眼下朝廷對於王洵這種手握重兵的武將,是又愛又怕。愛的是這些人能爲大唐浴血征戰,將叛軍打得節節敗退。怕得是稍有處置不慎,便令對方步安祿山後塵。屆時新老叛軍聯手,恐怕大唐朝廷連再度“出巡”的機會都找不到。

而從家族利益角度,秦氏兄弟也不想與王洵起過多爭執。如今不比天寶年間,那時只要你能得到皇帝陛下的信任,就能在朝中呼風喚雨。而現在,身背後沒有一點兒可以依仗的武裝力量,根本無法在朝堂中立足。隨便某位像王洵這種級別的兵頭上道摺子,就讓一部侍郎捲鋪蓋回家。

然而上頭交代要完成的任務,兄弟二人還得硬着頭皮去做。只是要換個更妥當的方式,別讓觸安西軍的逆鱗罷了。王洵也知道秦家哥兩個突然跟自己說起放叛軍離開的事情,肯定是奉了上命。既然對方不把話挑在明處,他也不主動戳破這一層窗戶紙,沉吟了片刻,又笑着道:“那個人的腦袋我是要定了的,否則對不起封四叔在天之靈。至於是在長安城內要,還是在長安城外要,倒是沒多少關係。除非他有本事從人世間徹底消失。否則,哪怕是上天入地,我也一定要把他揪出來!”

“二哥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馬方一拍腰間寶劍,大聲附和。“大不了我辭官不做,跟我師父當年一樣,千里追殺,取他項上人頭!”

“這話要是被你家老爺子聽見,恐怕有人屁股又要吃苦了!”秦國模橫了馬方一眼,笑着威脅。跟後者說話,他倒不用像跟王洵說話一樣小心翼翼。“城內想平安離開的,又不是某一個兩個叛賊?!守直剛纔提醒得好,咱們把二郎的原話送進去,說不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理應如此!”秦國楨笑着替哥哥幫腔,儘量把軍帳內的氣氛往喜慶方向引。“屆時光復長安的功勞簿上,無論如何也少不了你馬守直一筆。說不定用不了幾年,你也能封個異姓王噹噹!”

“那自然好。至少我阿爺再想收拾我,就得考慮考慮朝廷威儀!”馬方笑了笑,將秦國楨的調侃當做祝福全盤接下。

兄弟幾個東拉西扯,說話的氣氛越來越融洽。轉眼之間,便聊到了天黑。王洵命人在偏帳擺下酒宴,替三位好友接風洗塵。又特意把宋武、万俟玉薤、王十三等當年長安城內討生活的‘老人’拉上作陪。賓主之間推杯換盞,一直喝到後半夜,才盡歡而散。

第二天一大早,秦氏兄弟告辭離開,轉道去找郭子儀,交代朝廷關於收復長安的最新方略。馬方也急着趕回自家軍營,以便兌現昨日跟王洵的約定。把幾個少年時代的好朋友都送走之後,王洵並沒有直接回營,而是策動坐騎,緩緩地走向了長安城牆。

半年多來,他已經帶領親衛在城下走了無數次。以至於城中守軍見了他的帥旗,都懶得再擺開牀弩做威脅狀。反正像王洵這種身經百戰的老將,肯定不會主動往牀弩的有效瞄準距離內湊,守軍也沒必要再Lang費已經庫存無己的弩箭。

“大帥要派人向城頭邀戰麼?”知道王洵心裡不痛快,万俟玉薤主動請纓,“讓末將去,保管出來一個斬他一個!”

“末將願往!”

“末將願往!”王十三、宋武等人爭先恐後。鬥將是非常古老的傳統,在大唐境內已經接近絕跡。近半年來,出於打擊防守方士氣的目的,安西軍才讓這種古老的手段又重新發揮了餘熱。而以万俟玉薤等人的本領,只要守軍耐不住性子派人出城迎戰,十有八九會有去無回!

“不必!”王洵提起馬鞭,遙遙地指向長安。“我只是想讓他們看清楚,我在這裡而已。以免時間一長,有些人刻意忘記了!”

第4章 破軍(二)第5章 不周山(二)第6章 雪夜(四)第5章 雙城(四)第3章 陽關(七)第6章 驚蟄(三)第2章 初雪(七)第3章 壯士(五)第6章 大唐(二)第2章 初雪(五)第2章 霓裳(一)第6章 驚蟄(三)第2章 初雪(八)第2章 礪鋒(四)第2章 初雪(五)第2章 殘醉(四)第4章 英魂(七)第4章 社鼠(六)第3章 正氣(一)第2章 天威(六)第2章 初雪(三)第6章 雪夜(二)第2章 礪鋒(五)第6章 驚蟄(六)第1章 羽衣(一)第1章 白虹(二)第2章 霓裳(四)第2章 礪鋒(六)第3章 國殤(二)第4章 英魂(九)第3章 陽關(八)第4章 英魂(六)第1章 看劍(一)第1章 長生殿(二)第1章 笳鼓(九)第2章 殘醉(二)第1章 秋聲(二)第1章 羽衣(四)第1章 笳鼓(八)第4章 光陰(四)第1章 秋聲(五)第6章 大唐(八)第2章 天威(二)第2章 初雪(三)第4章 破軍(二)第6章 驚蟄(六)第5章 不周山(八)第4章 社鼠(四)第5章 紫袍(七)第3章 國殤(八)第3章 霜刃(四)第4章 光陰(一)第3章 霜刃(四)第4章 霜降(五)第2章 天河(一)第3章 國殤(三)第3章 國殤(三)第1章 白虹(一)第1章 羽衣(八)第5章 春曉(二)第6章 驚蟄(十)第1章 笳鼓(六)第1章 笳鼓(三)第1章 笳鼓(八)第3章 陽關(五)第6章 驚蟄(八)第2章 霓裳(四)第2章 礪鋒(三)第5章 異域(六)第1章 白虹(一)第3章 霜刃(五)第1章 秋聲(一)第4章 英魂(四)第2章 殘醉(二)第2章 礪鋒(二)第6章 雙城(中)第1章 看劍(五)第3章 國殤(四)第2章 天河(四)第1章 秋聲(一)第5章 雙城(五)第6章 大唐(一)第4章 霜降(三)第1章 看劍(一)第2章 初雪(六)第6章 驚蟄(五)第5章 紫袍(四)第6章 雪夜(四)第2章 初雪第3章 壯士(四)第4章 光陰(一)第5章 不周山(五)第5章 雙城(一)第2章 礪鋒(八)第2章 殘醉(四)第3章 壯士(六)第4章 樓蘭(二)第2章 天河(五)第5章 紫袍(九)第3章 壯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