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霓裳(五)

楊國忠這個人雖然沒什麼擔當,見識也非常有限,在具體落實執行某件事情方面,卻着實有幾分本事。.否則他這些年來也不會一直受到大唐天子李隆基的青睞。從虢國夫人府裡出來的當天下午,他就召集爪牙,把替大宛都督府造勢的任務分頭佈置了下去。兩天之後,整個長安城內,便傳遍了王洵、宇文至和宋武三人的名字。

“趙二哥,你聽說了麼?咱們大唐男兒,最近在西域那邊,打了大勝仗了!有個姓王的都督,只帶了五千多人,就破了六萬大食軍。”街頭巷尾,茶館酒肆,一個個被最近接連不斷的壞消息鬱悶得發慌的人們,彼此打着招呼,將大宛都督府的戰績不斷放大。

“什麼五千破六萬,不知道別瞎說!”被喚作二哥的,是個鬥雞場的老賭徒,如今雖然改邪歸正了,卻念着王洵跟等人當年的一面之交,“是三千破十萬好不好。那六萬大食人,只是正兵!輔兵,還有給他們幫忙的當地部落武士都沒算在內。咱們這邊,雖然號稱五千,事實上參戰的卻只有三千出頭,另外兩千,是王都督從曹國和大宛國臨時招募的民夫,只管運糧食,搖旗吶喊,根本上不了戰場。”

“呸!就跟趙二狗子你親眼見到了般!”被駁斥的年青人滿臉不服,一語道破趙二話中的破綻,“三千破十萬,就是對方都是一羣豬,你一個人砍三十頭,也砍不過來!況且隔着這麼老遠,官府的告示上都沒說那麼清楚,你怎麼就知道具體哪些是正兵,哪些是臨時拉來幫忙吶喊助威的幫閒?!”

“是啊,是啊。你們別聽趙二的,他一喝了酒,嘴巴就沒把門兒的!”鄰桌的其他幾個閒人巴不得趙二出醜,一起跟着落井下石。

賭鬼趙二卻面不改色,先“吱”地喝了一口酒,然後又站起身來用筷子在鄰桌的盤子裡搶了塊醬羊肉,一邊嚼,一邊驕傲地炫耀,“這你們就外行了不?知道大宛都督府的王都督是什麼來歷麼?告訴你們吧,他家就住在崇仁坊裡邊的開國侯府,跟我四姨家是斜對過的鄰居。我們兩個小時候打過好幾次架呢,每回都是我讓着他!後來他拜了封常清爲師,去西域投軍,纔沒再聯繫了!”

“就你那小胳膊小腿兒,也配跟王都督過招。吹吧你!我都看見牛在天上飛了!”衆人齊聲鬨笑,半點兒也不肯相信。賭鬼趙二又抿了口酒,不慌不忙地補充,“不信拉倒!我也總也不能拉着你去崇仁坊找王都督他姨娘對質去!!知道不?王都督的爺孃都過世的早,是一個姨娘將其拉扯大的。.他當年跟宇文將軍、還有前幾年那個中了狀元,又被招了皇上駙馬的秦小公爺,都是結拜兄弟。長樂坊那個鬥雞場,就是現在轉到東城李家名下的那個,當年就是王都督他們幾個合夥開的,我還在那邊輸過好多錢呢。後來他們官做大了,怕鬥雞場名聲不好影響前程,才一個個陸續退了出來!”

這些雞零狗碎事情,都跟大宛都督府在西域的戰事無關,但此刻被趙二狗子如數家珍般道了出來,卻成功地轉移了大夥的注意力。聽膩了官軍喪城失地的傳聞,誰不願意聽一聽每戰必勝的英雄,和其背後的故事呢?況且這個英雄還是長安城裡走出去的,跟兩市一百零九坊的老少爺們打斷骨頭連着筋!

轉眼功夫,不僅隔桌的酒客都被趙二狗子的話給吸引了過來,稍遠的幾桌客人,也一個個離了席,端着好酒好菜,不斷往趙二面前遞,“二哥,二哥,沒想到您真的跟王都督有交情,我等平時有眼不識泰山了!嚐嚐這個,剛炸的羊腰花,最補身子了!”

“我這身子板,還用得着補?!”賭鬼趙二狗拍了拍自家單薄的胸脯,聲音陡然高了數分。話雖然說得響亮,手中的筷子卻絲毫不停,三下兩下,將炸腰花劃拉掉了大半盤子,才意猶未盡地擡起頭,望着翹首以待的衆人,繼續雲山霧罩:“要不說人得信命呢。當年王都督他們幾個去白馬堡受訓的時候,我阿爺本來也給我託關係弄了個名額。可我想想,一去大半年就不能在爺孃面前盡孝,實在有失人子之義。就這麼一猶豫,機會呼啦下子就……”

“得了吧。別說你自己了,說王小侯爺,王都督。你當年哪是想在爺孃面前盡孝啊,是捨不得鳴珂巷裡的小桃紅吧?!”見趙二越說離大夥想聽的越遠,幾個知根知底的人又毫不客氣地拆穿。

賭鬼趙二依舊不知道何爲臉紅,撇了撇嘴,大聲道:“我那是真性情,懂不?唯獨大英雄,大豪傑,纔能有的真性情。知道當年長安城裡的小四絕第二位,白荇芷白行首嫁給誰了不?就是咱們王大都督。若不是家裡攔着,死活不肯讓白行首做正妻,咱們王督也不會一怒之下去了西域!他若不去西域,現在白荇芷頂多是個通房丫頭。而現在,他是大都督,魏州郡侯,就可以娶一個正妻,四個平妻。白行首雖然做不得正室,身爲平妻,也有一身五品夫人的誥命!”

年少、任俠,血脈高貴。曾經誤入歧途,卻終能浪子回頭。並且是爲了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才遠赴邊塞。這分明是買藝人說唱平話裡邊,男主人公纔有的套路,居然一下子全跟王明允王大都督對上了號。你讓大夥如何不感到親切?當即,幾個年齡在十七八歲上下的少年,便起了投軍的心思,即使日後不能像王明允那樣,掙個大都督的官身回來,至少能讓家人對自己另眼相待。幾個喬了男裝,坐在窗口吃茶的女子,則兩眼悄悄地發亮。若是日後所嫁的郎君,能有王明允一半兒專情,這輩子,也不枉託生爲女兒身了!

凡事都有光明和陰暗兩個面兒。有人聽得心向神往,自然有人會聽得愁腸百結。特別是在修德坊、復興坊這些靠近皇宮的寸土寸金之地,來往的大人物們,心裡想得事情永遠和普通百姓不一樣。

當年王陳氏給兒子議親,他那不成材的兒子卻搶在親事定下來之前,先接了一個青樓哥妓進門的事情,可是在長安城的貴胄圈子裡邊傳得沸沸揚揚。本來看在王家財力面子上,準備應了親事的人家,趕緊偷偷從媒人手裡,要回了女兒的生辰八字。

也不能怪他們古板。做父母的,誰不希望女兒出嫁之後,能當丈夫的半個家。他王明允敢冒着被大夥戳脊梁骨的風險,趕在未定親之前,先迎了一個歌伎進門。心中肯定對那個姓白的狐狸猸子寵愛到了極點。一般人家的女兒若嫁給他做正妻,日後要不會受獨守空房之苦,要不被那姓白的狐狸猸子欺負到頭上。反正肯定不會有好果子吃。傻瓜才明知道風險,還推着女兒下王家的火坑!

但現在看起來,當初的決定明顯是太草率了。王明允剛剛二十出頭,就官拜正三品大將軍,爵封郡侯,照這個態勢,日後少不了是縣公、國公的前程。姓白的狐狸猸子再受寵,其出身青樓也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充其量只能做平妻,想要掌管王家內宅,卻是門兒都沒有!如果一個當初與王家門戶相近的人家把女兒嫁過去,如今便是三品郡夫人。出入都是銀裝車,栗色馬,駕着全套儀仗回門一次,便能讓父母直着腰跟鄰居們炫耀上好幾個月!

可惜後悔藥沒地方買去!當初沒趕在姓王的小子出崢嶸前把他纂到手裡當女婿,如今再想請媒人,卻已經進不了開國侯府的大門了。只有望着崇仁坊的位置,扼腕長嘆的份兒。

比當初沒捨得嫁女兒人家更追悔莫及的一夥兒,是把王洵當做棄子丟掉的人。他們不是楊國忠,沒有後者想法那麼幼稚。作爲在長安城內沉浮了多年的老江湖,他們看到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心腸的顏色也變得與衆不同。

“都是哥舒翰這個廢物,一點兒小事兒都辦不利索。現在好了,當年的小狼崽子長出了獠牙。萬一掉頭咬一口回來……”在安福門外,一個普通人根本沒資格進的酒樓雅間內,有幾個帶着青色小帽子,嗓音沙啞的人,低聲抱怨。

“是啊,當年咱們都小瞧了他。誰也沒想到,他真得長出了獠牙來了?!每年死在西域的無名鬼不知到多少,偏偏就沒他姓王的!邊老也是,接到這邊的信,居然遲遲不肯動手!”

“邊老不也是耐着封矮子麼?那矮子一向裝得大公無私,跟姓王的傢伙死去的父輩,據說還有莫逆之交。邊老如果尋不到正經藉口就下手,肯定會被封矮子反擊,弄不好,連他家的性命都得賠進去!”一個年紀五十上下,嘴巴上卻沒有鬍鬚食客,低聲替“邊老”解釋其中難處。

“囉嗦這些幹什麼?現在關鍵是,如何想辦法,止住城中那些流言。別讓陛下起了調大宛都督府回援的心思!”坐在主位上的人比其他食客年青得多,面孔白淨,眉清目秀。雙眼中卻帶着一股無法隱藏的暴戾之氣,“姓王當年就無法無天,身邊又有宇文至和宋武這兩個人煽動,回到京城,十有**會跟楊國忠混在一起。那樣,別人拜託咱們的事情,可就全黃了!”

一瞬間,滿座食客人人低頭。收人錢財,就要與人辦事。這是酒館背後主人的原則。十幾年來,始終沒有砸過自家招牌。雅間內的酒客,算起來都是酒館背後主人的徒子徒孫,身上比正常男人缺了些東西,“擔當”二字,卻是看得比性命還重。

只是眼下衆人需要做的事情,難度太大了些。這幾天長安城內,有關大宛都督府那幾個少年的英雄事蹟,已經傳得比熱湯還要沸騰。有人敢說半點兒王洵、宇文至兩人的壞話,結果肯定是被一擁而上的人們打個鼻青臉腫。你那麼多勳臣宿將,都頂不住一個安祿山,就不行咱小老百姓,將希望寄託在幾個自己人身上?!你再多髒水潑出來,人家一句“每戰皆勝”,就足以將你鼻子砸歪掉!

“大人,大人怎麼說?!”沉吟了半晌,座中終於有人試探着開口。“咱們都是笨人,如果大人能指點一二,也有個眉目可循啊!”

“大人?!凡事都靠着他老人家,還養着你們這些傢伙做什麼?!”主位上的人年齡不大,脾氣卻不小。接連拍打了幾下桌案,才怒氣衝衝地提醒,“大人說了,如果你們處理不好此事。爲了顧全大局,他只好拿幾顆人頭出來,擺平當年的恩怨。到底該怎麼做,你們看着辦吧!”

第5章 紫袍(五)第1章 看劍(四)第4章 英魂(五)第4章 霜降(二)第4章 光陰(四)第4章 光陰(四)第5章 雙城(六)第3章 正氣(四)第2章 礪鋒(八)第4章 破軍(二)第3章 正氣(三)第6章 驚蟄(六)第4章 破軍(一)第5章 紫袍(十)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破軍(二)第3章 霜刃(八)第4章 英魂(三)第4章 破軍(五)第4章 社鼠(六)第3章 正氣(三)第3章 陽關(七)第3章 陽關(七)第5章 雙城(二)第6章 雪夜(六)第2章 殘醉(一)第2章 天威(二)第6章 大唐(三)第2章 殘醉(三)第2章 天威(四)第4章 英魂(三)第3章 早寒(三)第6章 雪夜(二)第2章 殘醉(四)第5章 不周山(八)第4章 英魂(三)第1章 秋聲(一)第4章 社鼠(六)第3章 霜刃(五)第3章 陽關(一)第2章 天威(三)第3章 國殤(九)第2章 初雪(六)第6章 大唐(六)第2章 初雪(一)第6章 雙城(中)第3章 霜刃(六)第5章 異域(二)第5章 紫袍(二)第1章 看劍(五)第1章 白虹(一)第3章 霜刃(七)第5章 紫袍(五)第2章 霓裳(四)第6章 大唐(四)第1章 笳鼓(一)第2章 殘醉(三)第5章 雙城(四)第4章 英魂(四)第5章 雙城(二)第6章 雪夜(五)第5章 異域(二)第5章 異域(四)第5章 異域(四)第6章 大唐(八)第2章 礪鋒(二)第2章 天威(五)第4章 英魂(七)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異域(七)第2章 天威(一)第1章 笳鼓(四)第2章 天河(七)第1章 笳鼓(三)第6章 大唐(一)第3章 早寒(二)第2章 霓裳(七)第3章 國殤(九)第4章 霜降(四)第2章 天河(三)第5章 異域(一)第6章 雙城(中)第1章 羽衣(六)第1章 長生殿(二)第1章 看劍(一)第3章 早寒(三)第1章 笳鼓(九)第1章 笳鼓(四)第1章 看劍(三)第5章 不周山(十)第6章 驚蟄(七)第3章 國殤(七)第4章 光陰(二)第2章 天河(一)第1章 羽衣(八)第1章 羽衣(一)第4章 光陰(二)第5章 紫袍(三)第1章 笳鼓(二)第5章 不周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