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河(三)

“哦!”李隆基點頭微笑,注意力雖然成功被高力士那句‘跟武氏一脈走得很近’所吸引,着眼點卻與高力士希望的方向截然相反,“算起來,他還是朕的晚輩呢!肯留在疏勒那麼艱苦的地方,也着實難得!”

“的確很是難得!”高力士一邊笑着附和,一邊在心裡暗暗納罕。皇上今天是怎麼了?好端端的先是懷疑楊國忠跟封常清內外勾結,轉眼之間,又突然跟一個無名小輩攀起了親戚來?!

不過,這份血緣關係卻是如假包換。天后武曌雖然曾經害死李隆基的生母,卻對他這個孫兒頗爲提攜迴護。連李隆基當面頂撞河內郡王武懿宗,問天下到底姓李還是姓武的的魯莽舉動,都能一笑了之。而王洵的曾祖父王相如,當年娶得正是應國公武士矱的侄女,按輩分,此女應該是武則天的堂姐,李隆基的姑祖母。

只是帝王家的親情,向來都是比水還淡。武則天在位時差點兒殺得李氏子孫斷了宗祀,李隆基父子登臺後,對誅殺武氏逆黨及其門下鷹犬也不留任何情面,甚至下令將死去的武三思、武崇訓斬棺、暴屍,平其墳墓。高力士今天刻意把王洵的身份往武氏身上引,原以爲李隆基聽到後,會對此人心生惡感。誰料此刻的大唐天子,不知道是因爲年老心軟,還是其他什麼緣故,居然突然又懷念起武氏的好處來!

‘如果讓陛下看中了他,以後再想斬草除根,可就要麻煩了!’熟知李隆基的用人習慣,高力士心裡急得火燒火燎。事實上,他跟王洵也沒什麼大仇,甚至還曾經對這個虎頭虎腦的年青人頗爲讚賞。去年之所以與楊國忠勾結起來,欲致對方於死地。也是爲了保存皇家顏面,不得不做出一點兒犧牲。反正對於他這種一言可定人生死的權臣而言,王洵這種校尉級別的小軍官,就跟普通螻蟻無異。想碾死幾個就碾死幾個,無需什麼理由,過後也沒什麼心理負擔。

然而既然已經下了手,就沒有半途將刀子收回來的道理。否則一旦讓小人物得了勢,上位者保不準會被其反咬一口。正搜腸刮肚地想着如何善後的當口,高力士突然又聽見李隆基笑着說道:“朕記起來了!他的父親是王子稚,當年花重金給妾買誥命的那個!爲此,還有不少人在朕面前彈劾過他!”

“末將也記起來了!”高力士笑得兩隻眼睛都眯縫到了一起,“那王子稚當年做的那件事,也的確夠特立獨行的了。也難怪讀書人看他不順眼。若不是當時陛下出言迴護與他,估計他沒那麼容易平安脫身!”

“是啊!”提起那些陳年舊事,李隆基也是不勝感慨。“當年李林甫的確給朕出了一個餿主意!好在沒造成什麼惡劣影響。再加上王子稚從中那麼一攪和,反而把書呆子們的注意力都給吸引了過去。”

“恐怕他也是無心之舉!”高力士越聽越着急,真想出門去看看,今天外邊颳得是哪門子邪風。

“雖然無心,可也給朕幫了不小的忙!否則,光賣官鬻爵這一條,就夠朕被罵上好些年的!”李隆基越是回憶,越覺得詔敕中那個王字看起來順眼,“子稚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啊。爲了自己心愛的女子,甘受天下人唾罵。這種氣魄,就是朕,也佩服得很!”

說着話,他輕輕提起硃筆,點在王洵名字前面那個正五品的正字上。剛想將其與前面幾人一道改成從四品武職,又覺得這樣改,好像顯得自己跟臣子們刻意較真兒。乾脆將‘正’字放過,直接將後面的‘五’改成了‘四’。然後在“郎將”兩字之前,又信手添了個‘中’字!

“陛下!”高力士看得心裡一哆嗦,差點直接驚呼出聲。四品以上官員,不分文武,都會有專門的履歷存在吏部。並且生老病死都會被如實記錄下來。傻小子王洵今天走狗屎運,被皇上一躍向上提拔爲正四品中郎將,今後再想將其悄無聲息地從世上抹去,可就非常困難了。況且他還是皇帝陛下親自下令提拔的,身份比其他被節度使們大批舉薦的武將們無意間又高了不止一重。

換句話說,有了李隆基親筆這麼一改,傻小子王洵就等於直接成了皇家的心腹。雖然今晚過後,李隆基未必能再想得起自己某天突然心血來潮,破格施恩給了一個能力和背景都很平常的年青人。底下三省六部的官吏們,可是誰也沒有膽子這麼猜。被李隆基親筆批改過詔敕轉回尚書省後,官員們必然會將王洵這個名字刻意記在心裡。日後朝廷有什麼容易立功受賞的美差,都會優先落在此人的頭上。而只要他在安西那邊稍稍建立些尺寸之功,兵部和吏部自然有一大堆馬屁精,將功勞誇大十倍,迫不及待地彙報到大唐天子的耳朵中。

“怎麼?元之莫非覺得朕此舉有失妥當?!”雖然高力士已經及時壓低了自己的嗓門,大唐天子李隆基還是敏銳地聽出了聲音裡的異樣,回過頭,笑着詢問。

“陛下施恩與他,是他的福分。末將豈敢橫加阻攔?!”高力士訕訕笑了笑,低聲回稟,“只是末將覺得,此子剛到安西,就已經被封常清提了一級。而陛下又額外將其提拔爲正四品中郎將,對他這樣一個還不到二十歲的年青人來說,沒經過必要的歷練就要領軍獨擋一面,恐怕未必是件好事!”

“也對!”李隆基對高力士一向寵信,根本不會懷疑他的諫言背後還包含着別的什麼東西。不過讓他承認自己一時興起處置失當,也實在是強人所難。斟酌了一下,他又笑着給出了一個更合理的解釋,“朕不是過分施恩與他。而是褒獎他父親當年無意間替朕解圍的功勞。只是,有些話無法講到明面兒上而已。況且封常清那邊,總兵馬加起來不過才四萬掛零,怎會因爲朕將王洵破格提拔爲中郎將,就直接分兵給他!”

高力士沒有膽子跟李隆基爭辯,拱了拱手,笑着表示歉意,“陛下說得對。是末將多慮了!封老四那傢伙做事向來謹慎得很,想必不會冒冒失失地將重任交給一個沒有任何領兵經驗的後生晚輩!”

到了這種地步,王洵的加官進爵,已經無人能阻止得了。好在安西那邊,高力士還有別的親信。只要處置得當,照舊可以令王洵四五葬身之地。只是操作起來略微麻煩些,並且有可能令其身後極盡哀榮罷了。

“你也是儘自己之責!”李隆基大度地擺擺手,示意對方不要過分自謙,“對了,最近太子那邊如何?馬上入夏了,窗紗、蚊帳之類,你可給那邊調撥了過去?”

“回陛下!”高力士有點跟不上李隆基的思路,先胡亂應付了一句,然後才按照以往習慣小心翼翼稟告道:“太子一向不大習慣出門。走的比較近的,也就是馬尚書、趙詹事那麼幾位。去年陛下叮囑太子多出去走走,打打獵,曬曬太陽,以將養身體。末將遵照陛下的旨意,還給東宮那邊調了一批飛龍禁衛過去,供殿下出巡時聽用。可太子殿下好像也沒什麼改變,還是天天悶在家裡,除了下棋、就是彈琴。再不就是......”

“嗯!”知道自己的心腹會錯了意,李隆基不耐煩地打斷,“他就是這麼個恬淡性子,想必一時半會兒也改不了。去年和今年內庫都頗有盈餘,日常用度方面,你給東宮那邊再多撥些吧!還有,東宮六率的人數也太少了。你從飛龍禁衛中挑表現出色的,再撥三百人,交給太子,讓他以此爲骨頭架子,把六率先補充完整!”

“這——!”高力士越聽越糊塗,真想伸過手去,摸摸皇帝陛下今天是否發燒。在他記憶中,以往的李隆基對太子可沒這麼寬厚。甭說主動替後者充實東宮六率了,就連以前身兼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王忠嗣,都因爲跟太子的關係過於密切,被李隆基無緣無故地奪了職,最後在貶謫的位置上抑鬱而死。

這也不能怪李隆基薄情。自從太宗開始,大唐父子相殘就是慣例。先有玄武門之變,然後有齊王叛亂和太子李承乾謀反。包括李隆基本人,登基之前在太平公主的挑撥下,與其父李旦之間差點兒勢同水火。所以無論是李林甫、楊國忠等中樞重臣,還是肩負皇宮守衛之責的驃騎大將軍高力士,平時在李隆基的默許之下,都本能地把太子當做敵人來防備。非但將東宮六率削減到名存實亡的地步,連撥給太子李亨的日常用度,也是能省就省。以免後者手中有了餘錢,就暗中勾結朝臣,圖謀不軌。

今天李隆基看到楊國忠關於大力提拔年青人的藉口,心有所感。所以先是懊惱自己終歸有一天會老去,進而又突然起了舔犢之念。試想連楊國忠這種剛剛登上宰相之位的傢伙,都懂得爲國家培養後繼人才,以免老的一代將領亡故後,邊鎮上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李隆基自己作爲大唐天子,又怎能見識比臣下還短呢?

因爲上述諸多緣故,李隆基今天追問東宮那邊的近況,實打實的是出於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心,而不是防微杜漸。誰料高力士卻以老習慣揣度聖意,一時半會兒根本轉不過彎兒來。看到自己的最爲倚重的太監滿臉困惑,李隆基心中負疚之意更濃,嘆了口氣,繼續補充道:“從今往後,東宮那邊無論需要什麼,你都照常撥付吧!不必再跟我請示了。亨兒已經做了十五六年太子了,一直小心翼翼。你不要因爲他謹慎,就慢待了他!”

一聲“亨兒”叫出,終於讓高力士徹底恍然大悟。趕緊理理混亂的思路,大聲表白道:“末將從沒慢待過太子殿下。只是如今陛下的禁衛也不足額,所以纔沒急着補全東宮六率。如果將飛龍禁衛中的佼佼者全都補到六率當中,陛下這邊.......”

“等下一批就是!”李隆基擺擺手,笑着打斷高力士的話,“先將太子的侍衛補起來,朕這邊緩緩無妨。此外,白馬堡大營那邊,你還是多花費些心思。封常清的奏摺朕也看過,這回推薦的少年才俊,大半兒都出自白馬堡。這說明,我大唐關隴子弟並沒有像外邊傳說的那樣,已經被聲色犬馬掏空的身體。他們骨子裡邊,祖宗的熱血還都在。只是如今四海昇平,沒有太多建功立業的機會讓他們嶄露頭角罷了!”

“諾!”高力士肅立抱拳,大聲迴應。“陛下儘管放心,兩年之內,末將一定給陛下整訓出一支精銳之師來!”

“朕相信你!”明知高力士是故意裝出赳赳武夫的模樣來討好自己,李隆基還是滿意而笑,“你的本事,朕是知道的。朕無需你爲朕拉起一支精銳之師,像去年那樣的少年才俊,再多挖掘出來幾百個就好。國忠他們說得對,封常清、哥舒翰和安祿山這批人,如今年齡都不小了。朕得替大唐的未來多做打算!”

”陛下聖明!”聞聽此言,高力士登時又佩服得五體投地。楊國忠等人不過是給提拔自家子弟,找到了一個漂亮的藉口。而在李隆基因勢利導之後,卻可以最大程度地緩解大唐如今邊鎮勢力過大,中樞兵力空虛的尷尬局面。假以時日,用白馬堡整訓出來的少年才俊,將幾大藩鎮麾下的底層軍官給換個遍。哪個節度使縱然有不臣之心,恐怕也沒有力量扯起反旗了。

“聖明倒是未必!但朕還沒有到老糊塗的地步吧!”知道高力士已經領會了自己的真實意圖,李隆基嘴角掛起一絲微笑,“朕從姑姑手中將大唐奪回來時,社稷是如何一個混亂模樣,你也曾經親眼看到過。咱們君臣苦心經營了這麼多年,到最後交給亨兒的,不能是同樣的一個爛攤子。你別偷懶,朕也不偷懶。咱們君臣還都不算老,沒理由被小輩們看了笑話去!”

說着話,他五指伸伸合合,好像又回到了年青時代,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第2章 霓裳(五)第2章 初雪第1章 羽衣(三)第5章 不周山(二)第3章 霜刃(二)第5章 不周山(五)第2章 天河(五)第2章 殘醉(一)第3章 霜刃(八)第1章 羽衣(一)第6章 大唐(六)第5章 紫袍(一)第5章 不周山(二)第6章 雪夜(六)第4章 破軍(二)第6章 雪夜(四)第3章 國殤(四)第5章 紫袍(八)第2章 天河(三)第2章 天威(四)第2章 霓裳(六)第1章 看劍(四)第3章 陽關(二)第2章 天威(六)第3章 壯士(二)第6章 雪夜(六)第5章 異域(四)第5章 雙城(六)第5章 春曉(三)第4章 樓蘭(五)第6章 大唐(四)第3章 壯士(三)第5章 紫袍(四)第3章 國殤(九)第6章 大唐(五)第4章 社鼠(一)第6章 驚蟄(七)第5章 雙城(六)第1章 羽衣(二)第3章 國殤(二)第3章 國殤(一)第4章 霜降(三)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不周山(四)第5章 不周山(五)第5章 異域(六)第4章 英魂(四)第3章 壯士(五)第2章 天威(四)第2章 初雪(七)第4章 社鼠(七)第1章 長生殿(一)第1章 看劍(五)第2章 初雪第1章 白虹(三)第4章 英魂(五)第2章 礪鋒(四)第3章 霜刃(二)第6章 大唐(九)第1章 笳鼓(五)第2章 天威(四)第1章 羽衣(五)第4章 英魂(三)第5章 不周山(八)第2章 天威(一)第4章 社鼠(一)第1章 秋聲(六)第1章 笳鼓(一)第6章 雪夜(六)第5章 春曉(五)第5章 春曉(三)第3章 早寒(一)第6章 雪夜(六)第3章 正氣(二)第3章 國殤(九)第3章 陽關(四)第4章 社鼠(七)第3章 國殤(六)第4章 樓蘭(二)第4章 英魂(八)第1章 笳鼓(三)第3章 國殤(九)第5章 春曉(七)第2章 天威(一)第3章 早寒(三)第3章 正氣(一)第5章 不周山(一)第3章 陽關(八)第5章 不周山(五)第3章 國殤(五)第3章 霜刃(四)第3章 國殤(九)第5章 春曉(六)第2章 天河(四)第2章 天河(一)第1章 看劍(二)第1章 看劍(二)第2章 天河(八)第5章 異域(五)第5章 雙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