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

上有所好,下必趨之。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在反松贊干布聯盟的部落頭人發現陳應喜歡崑崙白玉以及黃金,他們不約而同的將在鬆邦堡城中搜刮出來的玉石和黃金獻給陳應。

雖然收錢收到手軟,但更重要的是穩定鬆邦堡以及整個吐蕃。

唐朝對於所佔領的區域治理,其實非常失敗。在原本的歷史上,李世民北征東突厥,蘇定方平定西突厥,後來佔領了大片土地。爲了方便管理,就設置了羈縻州。所謂的羈縻州,《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解釋說:“羈,馬絡頭也;縻,牛靷也”,引申爲籠絡控制。中國設羈縻州,始於唐朝。唐朝對一些邊遠少數民族採用羈縻政策,承認當地土著貴族,封以王侯,納入朝廷管理。

羈縻州,相當於現在的自治區。不過唯一的區別就是,羈縻州總管或刺史,直接掌握着軍隊,這就給唐朝藩鎮割據埋下了伏筆。

在唐朝初期,朝廷對外戰爭接連勝利,羈縻州刺史和總管們還不敢反叛,隨着時間的推移,唐初名將逐漸老去,大唐軍中也出現了斷層,戰鬥力開始下滑,特別是李世民東征高句麗無功而返,各地的羈縻州總管開始蠢蠢欲動。

雖然說,唐朝在對於羈縻州方面,其實做得非常粗疏。在唐朝羈縻州有兩種,第一種是在唐朝軍事力量籠罩之下的地區設立的羈縻州、縣,由部族首領世襲,內部事務自治,行進貢,但是負有一些責任,如忠於朝廷、按照要求提供軍隊物資等等。朝廷將其視爲領土的一部分,文書用“敕”。

第二種是內屬國,如南詔、回紇等,一般封爲可汗或郡王,有着自己的領土範圍,但是其首領的政治合法性來自於朝廷的冊封,不能自主,中原政權將其視爲臣下,文書用“皇帝問”。

無論哪一種,朝廷都不會直接管理,而且各個羈縻州也因部落首領的能力問題,富貧窮不均,而且對於朝廷的向心力也非常弱。

陳應作爲站在歷史肩膀上的巨人,他絕對不會走歷史上原來的老路。雖然,唐朝像歷史上一樣,成立了安西都護府,安東都護府,不過陳應卻沒有像歷史上那樣,成立十六都督州府,統轄八十個羈縻州,一百一十個縣,一百二十六個軍府。

陳應採取的方式,與平原一般無二。分轄十九州,一百多個縣。並沒有所謂的羈縻州,也沒有部落首領世襲。

當然,這和陳應在安西的強硬政策有關,在這個時候的吞併安西,與歷史上不同,陳應採取驅狼趕羊之計,利用吐谷渾的汗王慕容伏允,把安西各個部落聯合起來,然後用軍事力量消滅。至於不願意配合的部落首領,全部隨着慕容伏允遠遁兩河。

所以,陳應就像在一張白紙上作畫一般,可以隨心而欲,隨意發揮。

比如明顯羈縻州的標誌,首領長官世襲,這一條根本就不存在。哪怕跟着陳應從朔州來以安西的朔州六大豪強家族,他們也不可能直接世襲,而是以子弟安西縣學、大學,經過考覈合格方可晉升爲縣令或刺史。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公平。哪怕有些家族嫡系子弟學習成績優異,能力不俗,陳應寧願升他們爲其他州的刺史或長史,也不願意讓他們在當地世襲縣令一職。

經過一夜的盤點,陳應向馬周問道:“鬆邦堡有多少人口?”

馬周躬身道:“回稟主上,鬆邦堡共有三萬五千餘戶,共計十三萬四千餘人,各大部落無法統計……”

遊牧民族最難的是統計人口,這一徵草原,今年有人放牧,如果來年牧草長勢不好,他們就有可能去其他地方放牧,而小部落則會移居在此。

陳應又問道:“那城中有多少糧食?多少馬匹?”

馬周拿着一張紙,說道:“糧食主要是以青稞爲主,共計六萬五千石!”

陳應意外的道:“怎麼這麼點?”

馬周苦笑道:“青稞產量極低,畝產不過百斤左右,這些青稞,至少需要數十萬畝地才能收上來!”

陳應擺擺手道:“這點糧食根本就吃不了多長時間,通過後方,讓郭孝恪組織人手,把糧食運過來!”

反正這一次繳獲的財寶非常多,價值至少超過三百萬貫。當然,這些財富並不值那麼多錢,前提是必須運到長安城銷售。

當然,陳應這一次出兵的本錢早已回本了。

陳應召集反松贊干布聯盟的部落頭人,並沒有直接給他們封官許願,而是望着衆頭人道:“我們與松贊干布的戰爭剛剛開始,遠遠沒有結束。你們可以繼續自由進軍,本大將軍不干涉爾等的行軍用兵方略,只有一點,拿吐蕃人的首級可以找本大將軍換財物或糧食、鹽、絲綢,包括鐵鍋、刀槍,什麼都可以換。一顆完整的首級可以三貫開元通寶,或者是同等價值的財物。”

聽着舌人的翻譯,衆反松贊干布聯盟的部落頭人們一下子瘋狂了。

他們甚至連陳應的慶功宴都不參加了,各自帶着各自的部曲勇士,準備大幹一場。

……

位於鬆邦堡南部,莫約三十里的雅隆嫩部落。

西落西山,炊煙裊裊。

駿馬、犛牛以及綿羊都在悠閒的吃着草。不遠處的帳篷里正在做着晚飯。

精力無處發泄的小夥子,扯着喉嚨唱着山歌。

不得不說,吐蕃人擁有着極佳的歌唱天賦,他們哪怕是普通人,音域都非常廣。

就在這一片安靜祥和的氣氛中,雅隆嫩部並不知道危險已經降臨到了他們的頭上。

反松贊干布聯盟的士兵們與雅隆嫩部一宗同源,彼此熟悉對方。都是千年的狐狸,誰也不用跟誰玩聊齋。

悄悄接近,不急入進攻。

等待天邊的晚霞燒亮整個天空,那些負責放牧的雅隆嫩部青壯開始回到各自的家中,端起飯碗,狼吞虎嚥的時候。

反松贊干布聯盟的士兵們開始發動了進攻。

蹄聲滾雷般隆隆震響,大地劇烈震動,讓人站不住腳。號角連綿,煙塵沖天,數以萬計的反松贊干布聯盟的騎兵呼嘯而來。

雅隆嫩部將士無不駭然對視,面色發白。他們怎麼也沒有料到這附近有敵軍,他們靠近鬆邦堡,作爲鬆贊乾的嫡系之一,他們是吐蕃王朝裡的一等公民,享受超品待遇。平時拽得二五八萬似的,沒有人敢惹。做夢都沒有想到爲了對付他們這區區兩千人的部落,敵軍竟然集結起了兩三萬人!

兩三萬人馬,在大草原上是一個比較嚇人的數字,在歷史上土木堡全殲大明五十萬大軍的瓦剌鐵騎也不過三萬出頭而已!

現在他們這區區兩千人居然享受到了五十萬明軍的待遇,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反松贊干布聯盟的騎兵們如同秋風掃落葉,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雅隆嫩部兩千餘人全部幹掉,隨帶的還繳獲了數萬頭牛羊,數千匹戰馬。

不算這些繳獲的牛羊,就連斬首的首級就可以換取六千貫錢。只是出門逛了一圈,一價值數萬貫的錢財就這麼到手了。

他們從來沒有賺過如此輕鬆的錢。

現在他們面臨着一個問題。是繼續向周邊掃蕩,還是拿着首級向陳應覆命。

“再向南就是雅隆韋部的部落牧地,他們恐怕早已戒備森嚴,我們很難混趁虛而入,還是見好就收吧。”一名反鬆贊幹聯盟的部落首人提議道。

“雅隆韋部那可是有三萬多落,儘管大都跟着松贊干布出兵蘇毗國,可是留下的人也超過萬人,三萬貫”另一名部落頭人瞪圓了雙眼吼道:“爲什麼不試試?要不我們帶這些人一起來是幹什麼的?平白無故讓他們分賞金?”

“這可不是試試,這是賭博!如果目標出了意外……”

“怕個屁,雅隆韋內雖然強大,可他們永遠不是唐人的對手。”

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五十七章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爲堂主四季來財會喝酒萬賞加更)第二八五章不支持李世民的真正原因第九十九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一八七章初戰不利退兵二十里第三十五章搶劫的利器第二十四章恭迎太上皇重整河山第九十七章原來也不過如此第一七一章奉旨抄家請配合一下第一六一章王世充註定空歡喜?第一六二章被小看的平陽公主第二十九章如此軍隊打個屁仗第二二零章新概念戰爭(二)第一六八章阿爹帶你看好戲第一零一章鬱悶的茹綝·臧古第四十八章道不同不相爲謀(一更)第八十三章美麗的誤會第八章脫盲識字班第六十章空頭支票第一二一章咱們現在老賬新賬一起算第一七三章土地與軍功的直接關係(二更)第九章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一更)第十四章李二郎你要鬧哪般?(二更)第二十三章一車八馬十萬斤第六十五章一刻鐘破關第四十三章打到牀上去第二章 突厥增兵第八十二章天降橫財第一九八章冤大頭不宰天理難容第二六零章屋漏偏逢連天雨第四十四章撞到鐵板了第四十章郎君救命第七十三章重臣待遇第二七八章秦王殿下許久不見第七十三章身世之謎第二八八章太子你什麼時候當皇帝?第四十六章李秀寧的病第八章少生兩條腿第七十八章一萬泉邊磨刀霍霍第九十六章另類定情信物第九章誘與餌第四十六章不爲州縣無以至臺閣第一零九章彼其娘之天威再現第一九六章混世魔王專招下三路招呼第十四章李二郎你要鬧哪般?(二更)第九十七章唐騎之下何敵不克第七十八章楊恭仁的打算(上)第五章女人何苦爲難女人(一更)第二十章陳駙馬舌戰羣儒(一更)第九十六章另類定情信物第一百章九寺五監第八十二章典妻秘聞(一更)第一三八章王家伺候不長第二零三章瓦崗宿將常何第五十章蘇定方我看好你(一更)第一四一章木驢之刑第四章家國天下第四十六章組團上青樓第二二九章出奇不意冒雨進擊(月票二百加更)第四十五章雄吞西域萬里河山(二更)第一二零章單雄信必死的理由第二三四章太子你想造反嗎第二五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改變的第五十章汝可知天高地厚?第八十一章李秀寧的下堂書第三十九章清河馬周第八十五章兩個活寶湊一對第六十一章屍骨如山血流成河(一更)第一一五章不被看好的李世民第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五十三章弱國無外交(二更)第一七六章賜封永樂公主第二十二章李世民的瘋狂舉動第二二四章一句話換過親王貴嗎第二五八章鑄犁爲劍征戰四方第一七五章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三三章陳令公不幸何人得利?第二零五章最典型的明升暗降(爲掌門陳應萬賞加更)第二零七章人生何處不驚喜(二更)第六十章旁企地要跑了第四十五章不足爲慮第一五九章尷尬的長孫無忌(一更)第八十章追封汝父樑郡王(一更)第二三七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九十五章拿下函谷關第一七一章奉旨抄家請配合一下第二八九章帶你的娘子軍前來救駕第二三二章血腥撕殺三軍爭勇第九十章魔高一尺第九十七章唐騎之下何敵不克第十八章據爲已有第二十三章誤中副車第一四零章挖一個大坑請君入甕第六十一章許敬宗初出崢嶸第一六零章安西率先進入工業革命第三十五章所向睥睨(五更求訂閱)第六十二章寧死不降第五十七章驅羊衝陣第一八九章母狼一樣的李道貞第一六七章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