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安西王世子親上加親

長安城太極宮兩儀殿中,李建成望着禮部尚書道:“禮部尚書,李靖回京,郊迎大禮,準備得如何?”

禮部尚書出列,躬身道:“啓稟陛下,都已準備齊全。

李建成點點頭,轉而望着魏徵道:“魏徵,仗打完了,善後的事情,政事堂可有方略?”

魏徵出列道:“啓稟陛下,政事堂已經有個初步的章程。”

李建成點頭道:“說說。”

魏徵想了想道:“首先是,撫卹陣亡將士,其家屬後人,免去終身租調賦稅;其次是,嘉獎有功將士,這個要等陳應、李靖,將立功將士表單呈報上來,才能定下來,臣估算,這兩筆費用,應不少於五十萬貫之數。國庫存金,恐怕不足此數,臣以爲,校尉以上武官,可賞金,校尉以下有功者,一律以開元通寶獎勵之,望陛下允准。”

李建成朗聲道:“陣亡將士家眷,一律以太原原從將士家眷視之!”

羣臣齊聲稱讚道:“陛下聖明。”

李建成滿意地點點頭道:“諸位愛卿,還有事情要啓奏麼?”

房玄齡出列道:“陛下,臣有一事,請陛下恩准。”

李建成道:“房相國,但講不妨。”

房玄齡淡淡的道:“大軍掃滅突厥,陛下大赦天下,百姓無不感激陛下的恩德,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通的囚犯們,都得到大赦,但犯下重罪,不得赦免的死囚,卻沒有得到陛下的恩德。”

李建成皺起眉頭道:“房相國,你該不會,讓朕赦免他們的死罪吧?”

房玄齡搖搖頭道:“當然不是,臣請陛下開恩,准許這些死囚,暫時回家團聚,待秋後問斬之前,再回到監獄。”

李建成環顧四下,哈哈大笑起來道:“房相國,你可真會開玩笑,那些死囚,無一不是怙惡不悛,窮兇極惡之徒,把這些死囚放出監獄,哪個還會再回來?”

羣臣頓時一片鬨笑。

房玄齡不慌不忙道:“陛下,自陛下執掌大寶以來,我大唐縱然經歷百年難遇之天災,又險遭突厥兵災,但陛下仁德深厚,上下軍民,無不鹹服,不僅安然渡過災荒,還一舉消滅了爲患中原數百年的突厥。陛下的業績,足以媲美三代聖君……”

李建成很受用的咳了一聲,尷尬的道:“過了……”

房玄齡道:“雖然讓死囚回家團聚,在史書上聞所未聞,但臣相信,那些死囚,斷不會丟棄陛下賞賜給他們的仁德。”

李建成大笑不止道:“房相國,你這張嘴,真是舌燦生花。朕問你,若是這些死囚逾期不歸,該當如何?”

房玄齡斬釘截鐵地回答道:“臣,甘願以尚書右僕射一職爲質,若是有一個囚犯逾期不歸,臣甘願辭去尚書省右僕射一職、門下省參知政事之職……”

李建成頓時動容道:“房玄齡,這又何苦呢?”

戴胄忍不住出班道:“陛下,萬萬不可!那些死囚觸犯了大唐律令,本都是罪無可赦之徒,若是貿然放縱他們回家,那大唐的律令,豈不是形同虛設。”

房玄齡道:“臣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還請陛下施恩。”

戴胄轉向房玄齡道:“真是荒唐,若是走脫了囚犯,陛下豈不是成爲千古笑柄?”

李建成不予置否地搖搖頭道:“房相國說得,不無道理,我大唐能夠渡過空前難關,還一舉消滅了突厥,必定是得到了上天的庇護,如此大的福源,若不能讓大唐每一個子民都沐浴到,朕當然遺憾。既然房相國,都敢壓上尚書右僕射的職銜,朕又何懼留下千古笑柄?准奏,命中書省擬旨。”

房玄齡跪倒叩拜道:”能得陛下如此庇護,此乃我大唐千萬子民之幸!”

羣臣紛紛跪倒稱頌。

李建成滿意地露出笑容。

戴胄卻一臉不甘。

羣臣退朝。

王珪追上楊恭仁道:“陛下怎麼突然心血來潮,答應房相國的請求?”

楊恭仁笑了笑道:“一時興起而已,滿朝文武,都眼巴巴地看着陛下,這個時候,落了房相國的面子也不好,況且,房相國這齣戲,演得也不錯。你沒看陛下,眉開眼笑的模樣。”

王珪道:“現在高興有什麼用?門下省不副署,這道敕命,也就在嘴上說說,出不了太極宮。”

楊恭仁一副看戲的表情道:“那就看魏玄成,願不願意高擡貴手了。”

王珪撇嘴:“玄成玄成,我看玄,十之八九,陛下要空歡喜一場。”

……

李建成拎着一包東西,大步走殿內,笑聲清亮道:“觀音”一衆侍女宮娥宦官紛紛行禮,李建成擺擺手,徑直走向鄭觀音。

鄭觀音也要起身,但是馬上被李建成伸手阻止。

鄭觀音仰頭看着李建成一臉笑容,笑道:“陛下,今天怎麼這麼高興?”

李建成逗弄着被侍女抱過來的李治,抑制不住的大笑。

小李治伸手薅着李建成的鬍子,李建成疼得呲牙咧嘴。

小李治卻格格直笑。

李建成一邊逗着小李治,一邊向鄭觀音道:“昨天趁着魏徵沒上朝,朕特意胡鬧了一回,給他找點兒事情做。”

鄭觀音挑眉,好奇的問道:“陛下,幹了什麼?”

李建成更加放肆的笑着道:“朕把牢裡的死刑犯都放了。”

鄭觀音羅愕然瞪大眼睛。

李建成欣賞着鄭觀音驚訝的表情,在她身邊坐下,寬袍大袖拂過桌案的同時,也握住了她的手,隨即,眉頭深深的皺起來道:“你手怎麼這麼涼?”

鄭觀音下意識的抽回手,瞪起眼睛道:“說你自己的事情,你是皇帝,這不是胡鬧嗎?”

李建成卻明顯失了興致,含混的道:“這是房玄齡提議的,朕不好駁他的面子。”

鄭觀音搖搖頭道:“那這也太不像話了。”

李建成不以爲然的道:“沒事兒,反正有門下省那一關。戴胄也是出了名的犟脾氣,待魏徵入值,戴胄肯定要去找魏徵說項。”

鄭觀音一時間哭笑不得。

李建成自責甚深的揉搓着鄭觀音的雙手,眉頭死死地皺着。

鄭觀音沒好氣的道:“難怪大白天的,就這麼悠閒的跑來我這兒,大臣們那麼辛苦,你還胡鬧。”

李建成笑道:“你就別操心朕的事情了,有魏徵他們看着呢,出不了岔子,倒是你自己,勞煩後宮和孩子們……”

李建成說不下去的嘆了口氣。

鄭觀音看着面前,毫不掩飾自己的擔憂和心疼的李建成,滿足又幸福的笑着。

鄭觀音的目光落在李建成帶來的包裹上,笑道:“我沒事兒,哎,你帶了什麼?”

李建成一愣,趕忙放開鄭觀音的雙手,興沖沖的把自己帶來的包裹打開,幾顆紅薯從裡面滾了出來。

鄭觀音眼前一亮道:“是什麼?”

李建成興奮的拿起一個紅薯,隨手掏出一刀子,快速削皮,然後掰成兩半。

李建成道:“這是從扶桑大陸移值過來的,朕就特意帶些來,你嚐嚐。”

鄭觀音面色一凜,語氣鄭重的道:“陛下!”

李建成把一半紅薯舉到鄭觀音的面前,無奈的點頭道:“朕知道,朕知道,保證沒有勞民傷財,這是三姐在芙蓉園地窖裡儲存的。”

聽到這話,鄭觀音心中好受一些。

畢竟,李秀寧和陳應纔是真正的富可敵國。

鄭觀音淺淺的笑,就着李建成的手,把紅薯吃下去,眼角眉梢都不自覺的舒展開來。

李建成也跟着滿足的笑了笑道:“好吃吧?”

鄭觀音笑道:“好吃!有些甜……”

李建成道:“此物名叫紅薯,產量極高,原產地扶桑,陳應讓人從扶桑大陸移植而來,辛苦培育了三年,終於有了成果。”

很多人都認爲有了紅薯、玉米,土豆,就可以解決糧食危機。

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認識。紅薯傳入中國的時間是大明萬曆二十一年,由福建海商陳振龍以及其子陳正倫,不顧西班牙殖民軍的封堵,藏在纜繩中,帶入福建種植。可是,紅薯並沒有快速蔓延整個中國。按說如此高產的農作物,絕對可以避免明末大饑荒,可是,事實上,糧食饑饉遍野問題一直到清乾隆時期,纔算根本解決。

這其中過去了三百多年。

主要是因爲,任何物種,從原產地遷徙,有一個適合過程,當然最重要的是,需要培育良種。

比如,棉花。古印度作爲世界上棉花的原產地之一,但是,印度的棉花質量不佳,產量也低,反而長絨棉在世界上廣泛種植,主要也是培育的結果。

陳應最初的試種紅薯的時候,畝產並沒有後世那種驚人的產量,只是畝產五六石,不足千斤。

當然,這還是溼重,如果把紅薯做成紅薯幹,然後磨成麪粉,頂多三百斤的樣子其實,如辣椒、玉米、土豆、包括西紅柿,都面臨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產量極低。

好在陳應有了一定的基礎,利用大唐工業大學農學院的技師們,進行反覆研究、試驗,終於培育出了畝產可以超過十五石的紅薯。

李建成一邊向鄭觀音解釋着紅薯的由來,以及作用。

同時又讓人搬來一座紅泥火爐,在這座紅泥火爐上,李建成將紅薯放在火上烘烤着。

李建成解釋道:“紅薯不僅可以生着吃,也可以烤着吃,煮着吃……”

不一會兒,紅薯的香甜氣息就刺激到了鄭觀音的味蕾。

鄭觀音嗅着烤紅薯的味道道:“味道很好聞……”

李建成道:“陳應用了三年的時間,培育的紅薯終於達到了畝產十五石!”

“什麼?十五石?”鄭觀音難以置信的問道:“會有這麼高?”

李建成點點頭。

鄭觀音看着認認真真烤紅薯的李建成,從眼角瀉出淺淡的笑意,雙脣微揚,笑容清淺卻出奇的美好。

鄭觀音伸開雙手,抱着李建成的胳膊,安穩的靠在他的身上。

夫妻二人倚靠在一起,美好的像一幅價值連城的畫卷!

鄭觀音輕聲道:“陳應是一個人才,會打仗,會賺錢,就連種田也比一般人強萬倍……”

李建成皺起眉頭道:“你想說什麼?”

鄭觀音指了指身邊的小李治道:“小七與三孃的長女,相差無幾,不如,咱們親上加親……”

李建成眉飛色舞的道:“讓治兒娶若曦爲妻?”

鄭觀音道:“還不止呢?李嗣業是庶出,不然我倒想招他爲萬順駙馬……可是,陳謙不行,他要繼承涼國公的爵位……”

李建成搖搖頭道:“不是涼國公了,朕與阿爹已經商量了,等陳應班師回朝,他與李靖晉封郡王,李靖封爵靖邊王,陳應封爲安西王……陳謙就是安西王世子……”

李建成心中一動。

雖然說,陳應與李建成關係莫逆,親上加親,也不是不可以。

當然,這個時代,像陳謙與萬安公主這等姑表親成親的事情,已經是正常現象了。

……

門下省大門口,戴胄一臉不悅地守在政事堂門口。

魏徵遠遠走了過來。

戴胄上前攔住魏徵道:“玄成公,這件事情,你無論如何必須阻止。”

魏徵一臉茫然道:“什麼事情?”

戴胄道:“今天早朝,房玄齡請陛下將監獄中的死囚放回家團聚,說什麼皇恩浩蕩,死囚們到了秋天問斬之際,必定會回來。”

魏徵“哦”了一聲繼續埋頭走路。

戴胄緊走兩步,再次將魏徵攔住道:“玄成公,如此荒謬絕倫的事情,豈能讓它發生!”

魏徵又“哦”了一聲,仍然繼續前行。

戴胄忍不住再次將魏徵攔住道:“玄成公,聽到此事,你不憤怒麼?”

魏徵撓了撓髮髻道:“我生了場病,誤了幾天,沒有署理公務,想必門下省已經積壓了很多奏章文牘……”

魏徵說罷,繞開戴胄走進門下省。

戴胄有些不明就裡。

戴胄自言自語道:“這個魏玄成,莫不是病還沒有好?”

魏徵走到案几旁坐下。

案几上,已經摞滿了奏章文牘。

魏徵鋪開奏章開始審閱。

兩名書令史,站在魏徵旁邊,面面相覷,兩人誰都不敢上前。

魏徵擡頭看見這兩人道:“有什麼事?”

“中書省……中書省剛送來一道敕旨,還請相公畫可。”

魏徵擡手道:“拿來看看。”

書令史膽戰心驚地,將盛放敕旨的盒子遞給魏徵。

魏徵拿出敕旨細細閱讀。

兩名書令史互相交換無奈的眼神。

魏徵慢條斯理地拿起毛筆,在敕旨下面寫了個可字,然後蓋上印章。

兩名書令史,用難以置信的眼神看着魏徵。

魏徵將盒子遞給猶在發呆的書令史。

魏徵道:“怎麼?不滿意?”

書令史忙不迭接過盒子,拉扯一下同伴,飛快地離開門下省。

第四十八章殺光叛賊第一百章奪軍(上)第二五八章鑄犁爲劍征戰四方第二七零章無心插柳柳成蔭(一更)第一七三章會師平壤城下第二一五章要殺要刮看心情第二十章背信棄義第一一四章長孫無垢的艱難選擇第八十四章還有誰第二一零章將威脅扼殺在萌芽中(二合一)第二六一章李世民被貶爲庶民第一八六章陌刀之下無名將(下)第二六九章不問蒼生問鬼神(二更)第一章靈武十八鎮第二四四章能用錢解決的事就不是事第十二章涇陽如瘋如狂第一六四章楊文乾造反真正的原因第二七一章洺水河畔不死不休(二更)第七十七章驚濤駭浪第三十七章任人宰割(月票過百加更)第一百零四章他必須活到那個時候第八章脫盲識字班第一五九章尷尬的長孫無忌(一更)第八十八章罪惡的奴隸貿易(上)第二零五章最典型的明升暗降(爲掌門陳應萬賞加更)第三章這還算一座宅子嗎?(一更)第三十章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二更)第二七二章李世民你要弒君還是弒父(一更)第一七八章會叫的孩子有奶吃(爲仁者無敵87加更)第一四三章不經意間觸摸到的真相第九十七章唐騎之下何敵不克第七十五章虧大了第二七七章大哥再讓弟弟最後一次第一七七章洺州我劉十善又回來了第五十二章陳應的隆中對第一二二章生而知之不學而爲能第一九零章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四十六章不爲州縣無以至臺閣第二二六章明裡一套暗裡一套第六十八章不出手則已一出手石破天驚第十六章大危機總是多重弊端集中形成的第一四零章挖一個大坑請君入甕第九十三章李世民的疑惑第十八章太子的招攬第十七章自毀長城第四十八章太子的翅膀硬了(一更)第七十九章絕不便宜秦王第一八八章三寸不爛之舌說降河北(一更)第四十章不服氣死去第一百章九寺五監第二十二章天下大還是朝廷大(一更)第三十章陛下您真要殺微臣第十五章唐軍會法術第二八八章太子你什麼時候當皇帝?第六十章旁企地要跑了第二十九章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第四十九章下輩子做個好人第一百一十一章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第八十五章白城怎麼辦?第十二章錢莊是一個好東西(二更)第一五一章創立集體農莊第一七五章首尾不能相顧第十四章文明星火燎原(一)(二更)第四十章李建成的誤會第一二九章真不是一般的失望(二更)第一二八章命已許國此身成鬼第四章家國天下第一七五章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零二章臣不敢奉詔第一零五章黃沙百戰穿金甲(三更)第九十二章一刀將狗頭砍下來第一五七章像宇文昭儀的女子(二更)第十八章幸福的煩惱第八十三章侯爵儀仗(二更)第八十七章風波再起第一一二章準備豪賭一把的程知節第六十五章一刻鐘破關第一五四章改變中的李秀寧(爲長老無想無情加更)第一四二章小官鉅貪防範未然第七十九章蘇定方的初戰(二更)第七十九章長孫的疑惑(一更)第一二零章你們薛延陀要戰便戰(三更)第八十章追封汝父樑郡王(一更)第二八七章大唐的人口問題(一更)第四十三章打到牀上去第九十四章重型雪爬犁第二二三章大唐不會重蹈覆轍第六十八章殺一人爲罪屠萬人爲雄第十二章意想天開的發明(三更)第一六二章所向披靡火牛陣第一三五章居然嚇哭了第六十一章憤怒(三更)第四十七章若不取之天必棄之(二更)第三十五章物竟天擇強者爲尊第六十六章烏龍勝利第三十一章這就叫不到大河心不死第一三八章王家伺候不長第十四章李二郎你要鬧哪般?(二更)第一七五章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六四章好美的景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