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陳應的隆中對

“天下大勢,不在一時一地之爭。”陳應耐心的向李建成解釋道:“就算秦王以尚書令錄尚書事,吏部、刑部、民部皆掌握在陛下手中,秦王又能撐握多大權勢?若秦王真架空太子殿下,恐怕陛下是不會答應的!”

陳應作爲一個站在歷史巨人肩膀上的寵兒,自然清楚。李淵推出李世民,其實不過是爲了制衡李建成。因爲他還不想過早放權,當然對於李建成,李淵也很滿意,廢太子,改立秦王,其實只是李世民一廂情願的想法。

李建成倒覺得陳應的話非常對他的胃口,點點頭道:“一母同胞,兄弟手足情深,怎麼會爲了那個位置,而同室操戈。”

聽着李建成的話,陳應嘆了口氣。事實上,陳應也不知道怎麼說李建成好了,那個位置,可不是萬貫家財,也不是一個虛頭巴腦的爵位,而是手握天下之權,掌握着千萬人的生殺大權,爲了這個位置,手足相殘,骨肉相殘,根本都算不得什麼。

然而,陳應卻不能說李建成錯,因爲李建成是一個仁慈的人。說到底,李建成是一個英雄,而李世民則是一個梟雄。就像劉邦與項羽,哪怕再給項羽一萬次機會,他同樣打不過劉邦,因爲項羽是英雄,而劉邦是梟雄。

陳應也不覺得,自己可以扭轉歷史,因爲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在歷史上,魏徵向李建成提出過要改變朝廷動盪,社稷不穩,唯有誅殺秦王,解決問題之根,只要殺掉秦王,秦王府衆臣,沒有了效忠的對象,自然會安穩下來。”

然而,李建成卻沒有采納魏徵的提意,李元吉也要暗殺秦王,事實上李建成也沒有同意,否則歷史將是另外一個情況。

當然,陳應此時感覺時不我待,他必須儘快加速大唐的民生經濟建設,恢復國力。夯實基礎,爲將來遠征突厥,收回漠北、收復西域做好準備工作。

陳應在馬車裡斟酌着詞語道:“河東匡復,李總管奔馳河西李軌,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手到擒來,接下來一定時期內,大唐的注意力將向東傾斜,與王世充、竇建德爭奪中原、河北,現在最擔心的其實,還是長城之外的突厥人,河東之戰,他們稍稍受挫,然而突厥歷史仍在,他們必定不會甘心失敗,若大唐與王世充暴發戰爭,突厥人肯定會擇機南下。現在太子殿下要做的是,建立穩定的北方防線,北守東攻,一面養精蓄銳,以逸待勞,另外一方面,就是發展經濟,經以濟世。民以食爲天,若是大唐百姓都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無論河南、河北,皆可不戰而自取。”

陳應其實想提出的戰略方針,是類似於後世的經濟戰爭,讓大唐發揮地利優勢,與王世充和竇建德發展軍備競賽,以經濟拖垮王世充和竇建德,然後再以絕對的優勢,一舉而下。

歷史上,秦王李世民雖然大敗王世充,大敗竇建德,一戰盡屠竇建德麾下十數萬軍隊,讓河北人口,幾乎村村聞哭聲,到處都是新墳。

唐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因爲人口稀少,而造成的發展困難。哪怕佔領了中亞的廣大地區,卻根本守不住。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爲人口太少。

如果大唐對王世充和竇建德勢力,可以和平解決,那麼唐朝將來的擴張戰爭中,底氣將更足,而統治將會更加穩固。

陳應接着道:“北方防線,將從靈州北移,以勝州、豐州、朔州、雲州、幽州爲第一道防紡,,而靈州、夏州、慶州、銀州、代州則作爲二線梯隊,隨時準備支援一線。靈州、銀州、夏州、慶州、代州這五州都是北方的膏腴之地。即使在大業九年遍地狼煙的戰事正酣的時間,這五州仍每年向朝廷提供的糧賦在一百五十萬石之上,其中又以靈州、夏州、銀州的三州尤其重要,這三州除了賦糧輸供之外,每年向中央財政輸供的鹽、鐵、茶絲及其他商稅收入也高近百萬萬貫之巨,只要將這三州的經濟經營好,不用提高太多,哪怕只需要可以恢復到大業九年的水平,差不多就等同於在北方屯駐十萬大軍。有這十萬大軍在北方,突厥人想要南下,就得掂量掂量了。”

陳應這番話說得豪氣萬丈,彷彿江山就在他的掌握之中。

此時李建成有些明白陳應的意思了,陳應是不讓李建成在朝廷中樞與李世民爭,而是要將精力投放在地方上,特別是北方諸州,北方諸州安穩,朝廷就沒有顛覆之禍。李建成微微一嘆,原來陳應也有謀國之能。

李建成道:“秦王府的長孫無忌諱與房玄齡、杜如晦等有才識之士,難道就會看不出來?”

“能,但是恐怕卻無法解決!”陳應道:“勝州、豐州、朔州、雲州、幽州、靈州、夏州、慶州、銀州、代州這十餘州,相對中樞而言,都是邊塞苦寒之地,秦王府等衆臣,本來就武多文弱,他們就算看到了,也不會去爭奪這十州的控制,相反,他們的主力精力還是會放在三省六部五監等要害部門上!”

陳應用的不是陰謀,而是陽謀。他就是掐準了李世民不會跟李建成搶,事實上也是如此,歷史上李建成也不知道是聽從了誰的建議,將北方二十八州盡數抓在手中,當李世民殺掉李建成,成功登上皇位之後,突厥的頡利可汗,率領二十餘突厥騎兵,沿着靈州、原州一路南下,順利殺入關中,根本就沒有受到抵抗,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爲防守北方的將領,幾乎都是李建成的門人。

陳應提出這個戰略,其實也是學習太祖的這農村包圍城市,其實有李淵這個皇帝在,無論拿下三省六部多少要害部門,都沒有意義,李淵如果需要,隨時可以收回來。但是地方卻不一樣,哪怕朝廷要改變地方官吏,至少也要替換人員,李建成根本就沒有獲得世族門閥的支援,在科舉制度沒有推廣開來的時期,李世民的天然短板就是手底下沒有足夠多的人才。

北方十州如果論耕種,確實比不上關中的膏腴之地,然而這些地方,卻擁有着豐富的戰略自願,比如鋼鐵、比如煤炭,這些物資提前開發,將讓大唐的國力,再上至少一個臺階。

陳應提出錢莊的構想,其實並不是完全爲了修通一條馳道,而是爲了大唐全國的工商業發展而服務。

佈局北方,確實是一招妙棋。李世民不會去爭,順利掌握下來,根本就沒有難度。拿到這些地方,快速發展,採取煤炭煉焦,高爐鍊鋼的方式,每年可以將大唐的鋼鐵產能增加十倍,百倍以上,擁有了取之不盡的鋼鐵和煤炭資源,讓朝廷和全天下的有知之纔看到,無論何時,這些地方都不會當成雞肋之地棄之。

比如早在秦朝時期拿下來的雲貴之地,無論朝代如何變遷,這些地方始終都歸中國擁有,因爲這些地方的銅礦被發現了,可以解決朝廷鑄造錢幣所需的銅資源。

正所謂不謀一隅,何以謀全局。不謀一時,何以謀萬世。

其實不用陳應提醒,李建成就想到了原來陳應提出的靈州開發計劃。靈州總管雖然是李道宗,李道宗與李世民走得更近,但是靈州刺史卻是楊則,而楊則則與李建成交好。李建成道:“陳卿,那麼靈州你打算怎麼做,本宮以監國太子令楊則執行!”

第二一五章要殺要刮看心情第一二七章單雄信歸心第七十八章楊恭仁的打算(上)第一五六章舊規矩害死人第八十九章端酒賠罪第七十一章不能讓李白成爲外國人第九十七章唐騎之下何敵不克第四十七章此情可待成追憶第五十一章聰明反被聰明誤(二更)第六章最賺錢的行業(二更)第七章集體榮譽感第一四六章憑什麼打我第十四章意亂情迷第五十一章意外升官(一章)第二一四章鄭氏踢到鐵板了第四章關中大旱雪上加霜第十七章相位誰屬第四十四章撞到鐵板了第一三三章黃金五千兩打發叫花呢?第六十章旁企地要跑了第三十二章經驗也是會害死人(二更)第一四九章妥協會養成習慣第六十八章消除心魔第一一七章本將軍是打出來的第一七六章賜封永樂公主第一八四章跟着陳應就算跟對人了(一更)第七十五章虧大了第二八九章帶你的娘子軍前來救駕第三十六章我是缺錢的人嗎?(二更)第二五四章想做點壞事怎麼這麼難?第一七零章命不好怪得了誰?第七十一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六十二章相互牽制相互制衡第三章金秋十月會獵龍城第二六四章以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三更)第二十章長安不是你撒野的地方第八十章寧殺錯勿放過(二更)第一七九章本宮不死爾等都是妾(大結局)第四十九章鐵樹開花瞞天過海(二更)第二六六章只可智取不可力敵(一更)第四十二章你長得美就不要想得那麼美第二八二章陳應還有後招?(一更)第二二六章被教壞了的李建成第二三八章必須挖出他身後的人第一五七章侯莫陳氏的真實實力第一七四章最後的瘋狂第四十四章誰能力挽狂瀾?(一更)第一六零章發動雪塬冬季攻勢(二更)第五十章蘇定方我看好你(一更)第二十九章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第十九章烏加河整編第四十二章撿個大將軍當馬奴第四十九章門當戶對第十章窮得只剩錢了(二更)第二八一章四海太平天下長安第一九三章孤注一擲勝利或者死亡第一八六章陌刀之下無名將(下)第六十四章陌刀軍(下)第八章陳大將軍從來不會讓朕失望第一六九章力挽狂瀾責無旁貸第二四三章匹夫一怒血濺五步(一更)第二六七章男子漢流血不流淚(二更)第七十六章欠揍第一一七章蒸汽機火車跑起來了第二三一章要麼沒命要麼拼命第一五三章真相真的很重要嗎?第一四五章武魔生到底還是出生了第七十三章這個昭武胡好狠(一更)第二二一章新概念戰爭(三)第九十一章削肉還母削骨還父第五十四章救兵來了第六十五章留給突厥的機會已經不多了第一七二章看我四十米長的大刀第九十一章悠悠我心第三十七章侯陳氏的遺產第八十九章罪惡的奴隸貿易(下)第二十四章瓷娃娃姐妹花第五章保全突厥(三更)第六十八章不出手則已一出手石破天驚第三十六章戰略計劃第八十八章一首詩而升官(二更)第一一五章就怕流氓有文化第六十四章垂頭喪氣第二零六章官升司徒拜上公第四十一章磷肥引發廢除死刑法案(二更)第一三六章鬱鬱蔥蔥聖泉城第一二七章牛嚼牡丹暴斂天物第一三九章李世民太原遇刺第一六七章我非常討厭有人拿手指着我第十四章李二郎你要鬧哪般?(二更)第一二八章陳應的王道與霸道第二七一章除夕之夜喋血太極宮(二更)第六十七章美人心計第二十八章人生自古誰無死第三十六章初見侯莫陳虔會第二三七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五十二章陳應的隆中對第八十章招攬羅士信(上)第二八零章我若死你一定會斷子絕孫(爲掌門無想無情加更)第二三九章輔公佑造反了(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