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初見侯莫陳虔會

華夏五千年文明史,說穿了其實也是五千年的血淚史。秦人以鐵和血的方式征服了山東各路諸侯,建立起一個空前遼闊的龐大帝國。秦始皇更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廢分封,置郡縣”,建立了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對國家管理體制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他推行“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行同倫”,也就是統一文字和語言,統一貨幣,統一車軌的軌距,統一道德與規範,統一度量衡等。他北逐匈奴,平定南方,開疆拓土,功蓋千秋。

然而,這個“掃六合,一天下”的強大帝國只維持了短短十五年便倏忽崩潰。“一夫作難而七廟隳”,大秦帝國猶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的長河中一閃而過,給後人留下無限的遐想!

大秦爲什麼滅亡,是秦法暴虐?還是胡亥禍國亂政弄得天怒人怨?

與秦同樣命運的朝代還有很多,比如西晉,從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孫吳滅亡,西晉統一天下算起,到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劉聰攻破洛陽城,俘虜晉懷帝司馬熾結束,西晉事實上只有三十三年。

同樣悲劇的還有隋朝,無論秦,西晉、還是隋朝,他們的建立背景都非常相似,秦結束春秋諸侯爭霸,西晉結束三國動亂,而隋朝則終結魏晉南北朝三百動亂。他們的命運,其實也是華夏民族數千年血淚史的縮影。

分裂到統一,貧窮到富強,然後再到天災人禍,天下大亂。這是華夏民族的宿命,也是華夏民族難以擺脫的枷鎖。

從雲夢縣出土的秦簡《秦律十八種》、《效律》、以及《秦律雜抄》,可以證明陳勝、吳廣大澤鄉所謂失期當斬就是一個炮製出來的謊言,從永城芒山出土的樑孝武王墓,證明曹操揹負了千年盜墓罵名是一個天大的黑鍋,透過問題的表象,直達本質,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可是無論如何粉飾太平,如何肆意篡改,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那是土地兼併問題。從秦征討山東六國開始,秦朝的二十等軍爵制度,漸漸失去了公平,特別是吞併六國戰爭,讓戰爭進行得越來越順,斬首也不少,關鍵是關中的土地是有限的,到了大夫多如狗(二十五傾勳田既兩千五百畝),不更(免役,勳田四傾勳田)遍地走的時候,關中的土地不夠賞賜秦卒,讓秦國百姓漸漸對朝廷失望。

晉朝以採取九品官人法,全力保護世族門閥,土地兼併更加嚴重,隋朝也是因爲關中土地不夠養活關中四百萬百姓,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楊廣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遷都洛陽,又遷都江都,卻引起天下世族門閥的集體反抗,強大一時的隋朝就這樣分崩離析了。

華夏民族始終都是在一個怪圈裡,開國初期,吏治清明,國力強盛,所向披靡。然而隨着人口的增加,土地兼併嚴重,天災人禍,農民活不下去,只得造反。大唐立國到安史之亂,其實也不過短短一百多年,關中的土地幾乎成爲世族門閥的私田,朝廷沒有土地賞賜唐軍士兵,餓着肚子的唐軍士兵對於朝廷再也沒有忠誠之感和向心力了。

戰亂到統一,貧窮到繁榮,再到貧窮戰亂,這是華夏民族的魔咒,也是華夏民族斑駁的血淚史。

要想打破這麼一個怪圈,光依靠擴張是不行的,唐軍打到了裡海,可是鄉土情節非常嚴重的華夏人,除非獲罪發配,寧願在家鄉乞討,也不願意遠離故土,所以悲劇輪番上演。

陳應想建立銀行,促進工商業的發展,完成華夏民族從農耕民族向工商業進行轉型,除非這樣,纔打破這個禁錮在華夏民族頭上的怪圈。

儘管李淵同意了陳應興建錢莊,事實上陳應需要做的事情還非常多,任重而道遠。

陳應現在頭疼的是他底下現在還沒有人才,許敬宗算一個,可是這個許敬宗,心根本就沒有在陳應身上,許敬宗雖然與陳應關係不錯,但是僅僅是不錯而已,如果朝廷給許敬宗一個官做,不需要太大,只需要四五品,許敬宗肯定會與陳應劃清界線。

陳應不像其他門閥,門閥家中都有自己的族學,也有自己的門生故吏,他們早已結成了利益同盟,一榮俱榮,一損俱榮,在這個利益聯盟中,他們同退共退,哪怕是造反,也都甩開膀子就幹。

陳應非常羨慕門閥,卻沒有辦法。誰叫他是寒門?

寒門難出貴子,這不是因爲等級歧視,而是因爲不在一個起跑線上,根本就沒有辦法比。士族門閥子弟從小就開始讀書明理,可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從八九歲的時候開始,就要幫助家裡的大人幹活,從耕地、種地、撿柴、除草,樣樣都是從小就做。

陳應從皇宮裡出來,直奔陳府而去。可是走到陳府門前的時候,陳應還以爲走錯了地方,此時陳府門外,左右兩旁各站着十六名黑衣勁裝的武士,這些武士手握刀柄,目不斜視,威風凜凜。

門口的街上,停着一輛長達一丈六尺有餘的高大三駕馬車,陳應依稀有些熟悉,好像是回長安的路上,遇到的那輛朱紫馬車,聽陳齊介紹好像是關隴貴族侯莫陳氏的馬車。

陳應走到門口,三十二名武士整齊的擡起右拳,輕輕擊在自己的左胸。陳應的目光一凝,眉頭皺得更緊。

這些武士居然向他行的是行伍之禮,而且還是下屬拜見上司的敬禮。

陳應眉頭微蹙,他不知道這些武士爲什麼要向自己行禮,自己與侯莫陳氏好像沒有什麼瓜葛吧?難道說侯莫陳氏要找自己要談什麼事情呢?

走進陳府,整個陳府靜悄悄的,沒見任何動靜,高文錦也沒有出來迎接自己,所有的下人也都不見蹤影,陳應握了握手中的刀柄,大步朝着內廳走去。

“五郎回來了!”虞慶看着陳應回來,眼前不禁一亮,趕緊從廳內走出來迎接。

陳應看着虞慶的打扮,就知道這是一名親隨管事,真正的主角還在廳裡未曾出來。

陳應走進大廳,打量着坐在大廳主坐上的侯莫陳虔會。

陳應看到侯莫陳虔會,頓時想起這是在郊迎大典的時候,衝自己使眼色,示意自己不要妄自尊大的老者。

陳應看着侯莫陳虔會,心中更加疑惑了。

因爲侯莫陳虔會的神情非常激動,雙手顫抖着,喃喃自語道:“像,太像,實在太像了。……”

陳應拱手道:“敢問老丈,足下怎麼稱呼?”

PS:最近瑣事太多,又報了一個駕照,更新不給力,聽說以後越來越難辦,沒有辦法,週末需要練車,無法火力全開了。弱弱的求一下票。

第一三三章陳令公不幸何人得利?第三十八章家世難寧第七十三章重臣待遇第三十八章殺人何須用刀(一更)第三十三章會叫的孩子有奶吃第一八七章初戰不利退兵二十里第四十九章下輩子做個好人第八十八章鼠雀谷伏擊第十三章佛門信物第四十三章打到牀上去第一二六章薛仁貴攜美闖安西第一六五章給本將軍輾死這幫傻逼第八十六章尷尬第二十六章長得像長孫無垢的女子第四十三章始畢可汗震怒限免感言第四十五章集中力量解決突厥問題第二六四章以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三更)第一五九章李世民的反攻策略第十三章讓鋼鐵成爲大唐的脊樑(一更)第九十一章折服許敬宗(二更)第一三五章風雪萬里血淚遷徙第六十六章一條道走到黑第一三七章三天三千里陳應會飛嗎?第八十三章鬧大了第四十七章政治風暴(三更求訂閱)第一二八章命已許國此身成鬼第一四三章大筆一揮四十萬貫不翼而飛(三更求月票)第七十九章一千三百年前的軍備競賽第五十章汝可知天高地厚?第九十五章舉薦徐世績(三更)第四十二章平陽公主的心事第一八三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二十二章非打不可第一八一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二六一章李世民被貶爲庶民第四十六章人性的劣根第九十二章百姓思安天下思安第二十六章居長安大不易第二四五章給陛下一個機會第七十六章欠揍第六十二章陌刀軍(上)第十三章玩殘突厥(一更)第一七二章看我四十米長的大刀第八十五章你有我們急需要的東西第三十八章命中的剋星第八十八章罪惡的奴隸貿易(上)第十三章無雙國土房玄齡第二一六章最壞的就是混個從龍之功第一三九章李世民太原遇刺第二五二章過河的卒子頂大車第三十一章命不該絕(一更求訂閱)第四十七章此情可待成追憶第二四二章戮力北進直搗黃龍(三更求訂閱)第二十七章栽贓嫁禍第十七章敲山震虎殺雞儆猴(三更)第一八二章農夫山泉有點田第四十九章門當戶對第一八二章農夫山泉有點田第八十章喜歡順杆爬的武士彠第二四七章寧死不做兵部尚書第七十六章新身份武瞾的表舅?第三十七章侯陳氏的遺產第四十六章活埋(二更求訂閱)第五十八章會不會反(爲書友37036439漂紅加更)第六十八章不出手則已一出手石破天驚第四十章不服氣死去第二五五章那就學着去適應第四十三章始畢可汗震怒第三十八章命中的剋星第一百零七章一刻鐘一把陌刀第一零八章犯我大唐雖遠必誅第一六九章力挽狂瀾責無旁貸第一四二章報應來了這是命數第三十六章戰略計劃第二十六章居長安大不易第一百章九寺五監第一四六章憑什麼打我第七十一章非禮勿視第八十章寧殺錯勿放過(二更)第七十二章安西王世子親上加親第六十一章許敬宗初出崢嶸第一二零章先把世界第一銅礦給挖光第七十二章最後的瘋狂(下)(三更)第三十六章戰略計劃第四十五章揮金如土第十五章唐軍會法術第一八五章送錢的人來了第一二五章區區西域突厥何足掛齒(二更)第二五八章兩國交兵禍不及妻兒(一更)第四十三章始畢可汗震怒第一四五章李秀寧大鬧秦王府第一九九章英明盡毀丟人現眼第一六五章陛下臣給你講個故事吧第二七零章陰謀敗露生死時速(一更)第八十一章李秀寧的下堂書第一零七年火馬烈焰大非川第一四八章半個時辰攻破函谷關(求月票,求訂閱)第二一二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第六十六章烏龍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