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宣示主權

治軍雖然是重中之重,卻是容易做成的一件事情,畢竟已經大唐完備軍事體系,諸事都有脈胳可尋。然而發展卻是最爲繁瑣和混亂的環節。

現在靈州擁有投降的突厥人共約三萬餘人加上兩萬餘突厥戰俘,歸附的突厥人之中的青壯皆被陳應抽調成軍隊,從而避免他們在地方製造混亂的隱患。至於戰俘,在陳應以胡治胡的管理下,也非常安穩。可是,隨着五萬四千人解決百姓落戶靈州,加上靈州現有的人口,靈州人口超過十萬,直逼十五萬大關。如何解決近十五萬張嘴吃飯的問題,纔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五萬餘人口超過八成都是女性,不過在這個時代陳應也只要所女人當成男人用,把男人當成牲口用了。可是這些百姓,除了身上的破爛衣服,其他別無長務。讓他們直接進入墾荒置田,根本沒有實施的可行性。

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曹操進行屯田,陳應自然知道曹魏的滅亡,說是司馬家篡位,不如說是屯田制的崩潰。東漢末年,戰爭連年不斷,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糧食短缺,形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曹操佔領青州之後,當時青州就有百萬身無長物的流民。這個時候曹操創立了屯田制,就是以六十人爲一屯,官府出耕具和種子、百姓出人力,種田所得,官府六農民四。

曹魏後期,屯田剝削量日益加重,分配比例竟達官八民二的程度,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屯田土地又不斷被門閥豪族所侵佔,於是屯田制逐漸破壞了。可是眼下,陳應卻不得不採取屯田制。

因爲這些是別無選擇的辦法。當然陳應並沒有直接照搬曹操的屯田制,而是在保甲制的基礎上,以堡爲單位,建立一個個集體農莊。由官府提供種子、耕具、牲畜,進行集體創作。陳應改良之處,這個集體農莊並不是永久的,而是有一定的時限。

種子、耕具、畜生全部折價,以年息二成的計息方式,按照所籤百姓自願原則的基礎,分爲三年或五年,償還這些種子、耕具和畜生。若是一戶農民接受十貫的錢財扶持,五年還清,需要償還二十貫。如果說利息高,就連陳應也無語,因爲這個時代,哪怕最有良心的地主,向外借債也是三成利息爲最低。通過還會利滾利,這已經是最有良心的利息了。

即使陳應手中還有兩萬餘突厥戰俘可以在開採煤礦、鐵礦、製造高爐鍊鋼方面提供人力資源,可是建農莊屯田、積肥沃田、購入畜力、打造耕具、修建水利設施、道路修築、聚集地村鎮的建造,無一不需要長期的持續投入。

靈州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除了加大投入,以集體農莊的形成開墾荒地進行屯田外,最重要的就是一類投入就是建造各類工場。

前期爲安置流民、建造村堡和鎮堡、圍樓,這是無可避免的投入。畢竟靈州直接在突厥人兵鋒的覆蓋之下,萬一突厥人鋌而走險,突破定遠軍的防線,就會造成毀滅性的損失。爲此,陳應不得不延緩高爐的建設,將突厥戰俘開採出來的煤炭,優先燒磚。

靈州刺史楊則與陳應、許敬宗連續商議了多次,經過精密計算,最終得出結論,要想完成十八鎮堡一百八十個村堡的建設,僅磚瓦的投入就會多達六七萬貫,陳應手中卻那麼沒有錢。

靈州之戰,陳應確實是繳獲不少,然而除了向朝廷繳納四成戰果,兌現立功將士的賞賜,陳應手中可以支出的錢不超過三萬貫,當然這還不包括近兩萬餘名將士的開支。

天氣漸漸轉暖,百姓墾荒也熱火朝天。然而快要見底的府庫,卻讓陳應一籌莫展。楊則雖然提出向朝廷請求支援,然而陳應卻知道,如今長安的地主家也沒有多少餘糧,僅僅調撥出十萬石糧食運到靈州,已經是朝廷最大的努力了。

許敬宗眼見陳應一籌莫展,便向陳應提出了一個餿主意:“隨便挑幾個大家族,構陷他們通敵,然後再籍沒(抄家的意思)其家產!”

陳應幾乎想也沒有想就拒絕了。

開什麼玩笑。

不把所有的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裡,是累世大族的習慣,把家族永久的傳承下去這是很大的命題,在這個命題之下,兄弟兩分散在兩個陣營裡廝殺的頭破血流的就沒有什麼好意外的。

就拿滎陽鄭氏來說,鄭觀音嫁於李建成爲妻,可是滎陽鄭氏本宗鄭繼伯一房卻支援王世充,而另一房鄭善果卻支持李密。在天下局勢未明的情況下,無論李密、李淵或是王世充任何一家奪得天下,鄭氏都可以發揚光大。

各爲其主是一塊很好地遮羞布。即便是一個兄弟滅殺了另一個兄弟,不是還有一個兄弟活的好好地嗎?家族又能苟延殘喘幾年。這是一個古老的智慧,雖然看起來沒有那麼有英雄氣概,能活下來就比什麼都好。

如果陳應真敢把這塊遮羞布捅破了,這就是天要破了窟窿。陳應就會成爲天下門閥的公敵,恐怕陳應這邊剛剛抄了別人的家,李淵隨後就會把陳應的家抄了。

不過,許敬宗總算給陳應指明瞭一條路。

要論發財最快的辦法,其實不是炒股,也不是炒房,而是公然搶劫。陳應自己都陷入一個誤會,他雖然沒有錢,可是卻有兩萬大軍,把這兩萬大軍放出去,怎麼也可以收穫頗豐。

想到這裡,陳應頓時就有了主意:“許先生真乃高才,一語中的!”

聽到這話,許敬宗反而有點莫名奇妙。

陳應並沒有解釋,而是立即招來鬱孤尼、阿史那思摩和陳勁勇。當三人急忙從訓練場回來的時候,陳應開門見山的道:“目前大軍斥候巡邏的邊境線在哪裡?”

阿史那思摩驚訝的望着陳應道:“按照將軍原來的命令,西至賀蘭山下,東至長城,北至懷遠!”

陳應搖搖頭道:“懷遠是我們大唐的地盤,如今天氣回暖,突厥人不能再賴着不走,派個人通過阿史那俟利弗設,讓他退出懷遠,否則後果自負!”

一聽陳應準備要揍突厥人,鬱孤尼興奮的大叫道:“我的主人,您忠誠的僕人馬上去辦!”

陳應擺擺手道:“懷遠,暫且不急,廉縣(今寧夏平羅縣暖泉農場一帶)自古以來皆是我華夏領土,近年來,漢騎未抵廉縣,現在我們要向廉縣,宣示主權!”

第九十章左武衛將軍(一更)第八十章爲什麼會有如此多的錢?第八十六章尷尬第七十七章我生君未生第三十八章刺頭(三更求訂閱)第六十五章一刻鐘破關第二六八章既然來了那就留下(一更)第十七章自毀長城第一七零章命不好怪得了誰?第一二五章趁他病要他命第一四一章木驢之刑第十六章哭笑不得第二零二章爲了殺孤可真是煞費苦心第十九章樹欲止而風不靜第四十二章撿個大將軍當馬奴第八章陳大將軍從來不會讓朕失望第二十四章平唐可汗第十四章血染戰袍顯崢嶸第六十一章刀中王者第二十二章詭異的女子第一三八章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二八二章陳應還有後招?(一更)第二章宣示主權第二三二章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第四十八章雪夜奔襲靈州第一五五章女皇老媽果然霸氣第一四六章意想不到的官第八十七章風波再起第九十九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二六九章計出連環攻心爲上(二更)第二二三章大唐不會重蹈覆轍第二二零章新概念戰爭(二)第八章招攬尉遲恭第八十八章鼠雀谷伏擊第八十章寧殺錯勿放過(二更)第三十三章這是一個陰謀(一更)第八十章寧殺錯勿放過(二更)第三十五章搶劫的利器第一五一章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九十九章少年你圖樣圖森破第一零七年火馬烈焰大非川第一二四章試問天下誰能相抗?第二十四章此情無計可消除(一更)第五十四章罵死陸季覽(四更求訂閱)第一四零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一三四章要想西域發展好只有種草(三更)第三十二章長孫無忌闖禍(二更)第四十一章磷肥引發廢除死刑法案(二更)第十八章党項悍將第二零八章耶耶蘇烈字定方(一更)第二十章長安不是你撒野的地方第九十五章一人做事一人當第九十五章拿下函谷關第六十章旁企地要跑了第一八三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四章鹽湖怪事第二六八章賭場無父子何況夫妻第四十一章尉遲恭第三十一章這就叫不到大河心不死第二一三章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月票一百加更)第九章所圖不小第四十一章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二八章真怕關鍵時候掉鏈子第九十四章王薄降唐(二更)第八十四章還有誰第五十五章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二更)第二十三章逮到耗子就是好貓第五十六章久違的幸福(一更)第四十五章雄吞西域萬里河山(二更)第二二四章賞罰分明持續開疆第一八四章跟着陳應就算跟對人了(一更)第二零九章激烈留給後人看第二二零章新概念戰爭(二)第九十三章李世民的疑惑第一五四章改變中的李秀寧(爲長老無想無情加更)第一一七章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四十一章尉遲恭第六十七章連環火馬一地血泥第一四五章武魔生到底還是出生了第八十一章魏玄成的情商一直在線第一八零章此時無聲勝有聲第一五八章終於想通了第九十四章樂極生悲難產了第一四一章木驢之刑第一五四章皆大歡喜的搶劫第十四章血染戰袍顯崢嶸第七十七章恐怖的女人第二七三章私通後宮且有苟且(二更)第一二二章生而知之不學而爲能第一一五章不被看好的李世民第一三五章居然嚇哭了第九十二章百姓思安天下思安第一一二章準備豪賭一把的程知節第一七五章代表正議審判你第六十五章麻煩大了第九十一章吐谷渾汗王慕容伏允第一零零章惡人自有惡人磨(二更)第一八八章強攻不得那就智取第二二八章真怕關鍵時候掉鏈子第九十六章柴氏算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