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一首詩而升官(二更)

“劉樹藝與李密倒是翁婿深情!”李淵語氣中流露中濃濃的不滿:“李密……李密”

要說李淵在唐朝還忌憚誰,無疑就是身爲西魏八柱國之一司徒李弼的曾孫李密。

要說李淵現在也清楚,李密如今殘部不過兩萬餘,惜日麾下大將單雄信、程咬金、秦瓊皆投降了王世充,張亮與徐世績如今還有萬餘殘部扼守黎陽。

黎陽(既河浚縣的古稱)不僅僅兵家重地,而且還儲存着大量的財物。貞觀十一年,監察御史馬周對李世民彙報:“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爲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已滅亡了二十年,隋文帝已經崩了三十三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1969年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面積達四十五萬多平方米,內探出二百五九個糧窖。其中還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穀子五十萬斤。由此可見當時隋朝的富裕與強盛,以及農業、運輸、倉儲的發達。

李密的心腹大將控制着黎陽和黎陽倉,至今仍是李淵的一個心病。這年頭,有糧就是草頭王,黎陽倉糧食具體還剩多少,目前不得而知。(徐世績憑藉據黎陽投降唐朝,勳官封上柱國足可見當時黎陽的財貨相當多)不過,李淵擔心李密憑藉着黎陽東山再起。

要說李密與李世民結成同盟,李淵擔心李世民會中了李密詭謀,相較而言李世民跟李密比起來,嫩得太多了。

魚彥章道:“程秦等李密舊將,是秦王在前朝歷練營伍時結下的舊識……”

“正因爲如此,李密更該對二郎警惕提防,因爲旁人奪不走他的兵權,二郎卻可以藉着這層關係將這幾員大將挖走!”李淵沉聲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沒有這幾員大將,李密要想東山再起,談何容易?他又怎麼會主動將舊將交給二郎?這個李密,他安得什麼心?

魚彥章嘆息道:“陛下原本就準備讓秦王謀劃此事,如今李密主動提出來,也不是壞事!”

李淵臉色陰沉喝道:“朕安排此事,是朕的謀算,李密來安排此事,是他的詭謀;這怎麼能一樣?去查清楚,二郎這些日子,與瓦崗方面有無私下往來……”

魚彥章正欲拱身而退,突然道:“今夜武功侯與太子殿下在東宮會晤,參會人員包括東宮中允大夫、諮議參軍王珪、刑部侍郎、廬江王李瑗、太子洗馬魏徵、韋挺、馮立等!”

魚彥章非常尷尬,或許是李建成得知了左監門衛的暗樁,他雖然可以得到李建成會晤什麼人,卻無法得知李建成商議什麼事情。不過這種事情,他可不敢跟李淵說,說出來就是他瀆職。

“他們議了什麼事情?”

“無甚大事,都是些許小事!”魚彥章爲了表示自己沒有失職,特意將陳應的那個“六尺巷”的故事,和席間所作的幾首詩告訴了李淵。

“千里修書只爲牆,讓他一牆又何妨?萬里長城今天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李淵讀這首詩的時候,第一感覺陳應應該是借題發揮,勸李建成不要與李世民相爭。李淵對於此詩的評價非常:“書生之見,太過天真!”

太子之位,爲國之鼎重。進而位列九五至尊,敗則身死族滅,這就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要踏上了爭嫡之爭,要想全身而退,根本就沒有半分可能。

聽着魚彥章吟出“葡萄美酒夜光杯!”時,李淵道:“此詩妙絕。”

當魚彥章吟道:“古來征戰幾人回”時,李淵又道:“故作豪飲曠達之詞,而悲感已極!”

魚彥章道:“那對武功侯府的滲透!”

李淵擺擺手道:“先擱着……一個淳樸天真書生意氣的陳應,朕不怕他鬧什麼花樣了……”

魚彥章躬身而退:“喏!”

恐怕陳應自己想不到自己的幾首小詩,在李淵眼中看出了陳應的志向。詩是一感情宣泄的一種方式,這和才學無關,哪怕粗鄙不堪的劉邦還能吟出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首詩裡沒有用什麼典故,也沒有華麗的詞藻,然而威加海內四個字,就顯露了劉邦的胸懷和志向。

反觀太祖,哪怕是在1925年時,他名不見傳,卻依舊可以寫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樣的格調,至少是萬千文人所不具備的。哪怕是在長征時期,太祖所寫的十六字,那氣度仍舊是常人難及。山,高聳入雲端。給快跑的馬兒再加幾鞭,翻越山巔未下鞍。驚詫高又險,回頭瞥一眼,離天只有三尺三!

山,起伏如波濤,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瀾。山勢奔騰迅猛如奔馬,好似萬馬廝殺正酣戰。

山,傲立蒼穹如長劍,刺破青天劍鋒沒傷殘。天像快要塌下來,全靠着山的支撐,天才得以鋪展於宇宙間。

可是陳應的詩呢?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聽着很豪邁,然而格局卻是一邊鎮將領的格局,從這首涼州辭,李淵看出了陳應厭惡戰爭的心態,特別是封侯非我意,惟願四海平這句,李淵自認爲窺破了陳應的心跡。

就在李淵準備叫人擬旨時,宮外傳來陣陣腳步聲,李淵擡頭,卻見裴寂一臉無奈的走來。甘露殿內的燭光照在裴寂的臉上,讓裴寂有一股看不出來的陰沉積鬱。

李淵撇了一眼裴寂,只見裴寂一身公服,躬身肅立在丹墀之下。

李淵道:“裴監還沒有下值?”

裴寂壽眉低垂的道:“陛下,御史臺如今彈章連上,無一例外,都是懇求陛下廢太子,改立秦王!”

李淵怒氣反笑道:“朕還沒死,就有人迫不及待了啊。都是誰有上……”

李淵本想問問都是何人上書,不過向來用無足輕棋子過來投石問路,現在根本看不清到底是誰?頓了一頓,李淵面如沉水的問道:“裴監,以你之見,此事應該怎麼辦?”

裴寂拱身道:“陛下,臣以爲,此事靜觀其變爲妙!”

李淵點點頭道:“如此也好!”接着李淵將剛剛親抄錄的陳應所“作”的詩,替到裴寂手中。

裴寂看了陳應所寫的詩,一臉震驚的道:“武功侯大才!”

李淵道:“看出什麼問題沒有?”

裴寂遲疑了一下,不解的望着李淵道:“陛下的意思是?”

李淵道:“這個陳應想撂挑子不幹了!”

裴寂愕然。

李淵自以爲是的道:“他想撂挑子不幹,哪有這麼容易事的。裴監,你以尚書省的名義下一個聖旨,命武功爲關內道行軍總管,兼隴右道行軍總管!”

繼續碼字,等下還有!

第四章家國天下第一二一章不遠萬里尋找信仰第七十章投降的姿勢不對(二更)第一七六章李世民的底氣到底在哪裡?第五十四章罵死陸季覽(四更求訂閱)第九章駭人的戰績第二十八章有些過錯絕對不可原諒第七十九章楊恭仁的打算(四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一八零章此時無聲勝有聲第一四一章同化從娃娃抓起第一七三章此戰非戰之罪第五十九章十天之內不會封刀(一更)第二五九章臨陣倒戈急轉而下第八十二章典妻秘聞(一更)第九章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一更)第十五章文明星火燎原(二)(三更)第九十二章一刀將狗頭砍下來第十四章天怒人怨衆叛親離(爲堂主月皇臺萬賞加更)第一零六章生來就是富貴命第一二五章你在這裡裡面的人是誰第二四零章我們是兄弟各爲其主(爲堂主冉曦傾城加更)第三十六章初見侯莫陳虔會第九章誘與餌第四十七章此情可待成追憶第九十四章笑道最後第一七五章首尾不能相顧第二六三章必死之戰以殉社稷(二更)第十九章語不驚人死不休(二更)第一二四章寧爲英雄妾莫爲懶漢子妻第二四九章頡利可汗大點兵第一三八章誰也別想在本王面前攪局第三十八章縣令算個屁第二零一章程知節血染風采第一一一章唯有鐵和血才能讓吐蕃粘合起來第三十三章一勞永逸(三更求訂閱)第四十三章如何才能兩全其美(二更)第一四三章不經意間觸摸到的真相第八十三章物竟天擇強者爲尊第二五四章想做點壞事怎麼這麼難?第二八六章手足之情兄弟之義第二八二章陳應還有後招?(一更)第九十四章笑道最後第七十八章柴紹的憤怒第四十一章尉遲恭第七十二章安西王世子親上加親第三十四章死神來了(四更求訂閱)第二十五章你們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第十二章人才難得第一二一章不遠萬里尋找信仰第七十三章這個昭武胡好狠(一更)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五十八章會不會反(爲書友37036439漂紅加更)第九十四章笑道最後第六十三章不拼命我們就是廢物(一更)第一九五章李世民氣吐血了第六十九章神池血戰(五更)第一九九章英明盡毀丟人現眼第二六六章只可智取不可力敵(一更)第二八三章一朝天子一朝臣要用就用自己人第五章眼睛看到的不一定真實第三十九章清河馬周第八十九章大唐的安危豈能靠女人的胸脯第六十一章計中計第九十九章秦王相求肥差任選第一四零章挖一個大坑請君入甕第八十二章彈指間八百破萬第六十五章留給突厥的機會已經不多了第一九零章誰是河北幕後黑手(一更)第二十一章李世民的決定(補一)第一四五章朝廷的風向變了第一七六章季孫之憂蕭牆之內第一六四章誰能橫刀立馬唯我陳大將軍第一八九章母狼一樣的李道貞第四十七章大唐皇家軍事學院第一五九章李世民的反攻策略第三十章子夜歌(五更求訂閱)第十章老兵不死第九十四章把他從烏龜殼裡鉤出來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一九九章幹好升官發財幹不好滾蛋第七章集體榮譽感第一五三章真相真的很重要嗎?第八十四章還有誰第十六章大危機總是多重弊端集中形成的第一六七章我非常討厭有人拿手指着我第一五四章皆大歡喜的搶劫第八十二章天降橫財第一五六章舊規矩害死人第十八章党項悍將第二六三章收個名相當親衛(三更)生命不息夢想不止,老程有話說!第一百零七章一刻鐘一把陌刀第三十一章明修馳道暗渡河西第六十五章麻煩大了第二六五章擇天下精銳共禦外侮(一更)第一四二章報應來了這是命數第八十四章窮是原罪搶劫是本能第二章宣示主權第五十三章封爵延安郡王(三更求訂閱)第九十五章齊王殿下送你五萬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