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大人物的待遇(三更)

一旦李道宗死了,李淵憤怒的怒火肯定朝着陳應發泄,罷官去爵那已經是輕的了。陳應絕對不會是束手待斃的人,可是在這個時代,他也不想反唐,現在反唐只是便宜突厥人。陳應並不像這個時代的人,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傳統思想約束,對於陳應沒有半點約束力。

陳應思來想去,絕對不對讓李淵多想。哪怕隻身入長安,也不能任由李淵打成叛逆。

想到這裡,陳應對楊則道:“立即命,陳懷仁準備手術器械和藥材,隨本總管去高平!”

高平距離靈州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如果是正常情況下,騎兵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才能抵達。

就像陳應麾下的戰馬,基本上以古老的河曲馬爲主。以河曲馬的體能,如果每天跑一百五十公里,連續跑三天,一支軍隊過半的戰馬就會跑廢。如果陳應想在一天之內抵達高平,至少要冒着廢掉三五百匹戰馬的代價。

這個代價實在有點太重,陳應也承受不起。陳應瞭解一些蒙古軍西征時候,連戰鬥在內的時間算上,他們每天推進的速度在一百五十公里至二百公里之間。

特別是1219年9月,成吉思汗的兩位大將速布臺和哲別攻打花喇子漠國訛答刺城時因城內保衛工事堅固而未能攻破。哲別帶軍隊退居五百里遠,並休整隊伍。敵探得知成吉思汗大軍退到五百里遠時,城內衛軍便放下心來,放鬆了警惕。蒙古大軍休整幾天後,有一晚哲別突然下令,率大軍進攻訛城。大軍夜行五百里次日清晨到達城下,進行突攻。因城內毫無準備,成吉思汗大軍輕易攻破了城,並獲全勝。

一夜之間行軍五百里,即使是汽車如果不走高速的話,對於駕駛員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然而在八百年前的蒙古偏偏做到了。

這讓後世百思不得其解,因爲無論是夜行五百里也好,連續推進三個月,日平均行軍一百五十公里以上也罷,都是騎兵不具備的。中國古代烽火特騎,是能做到日行八百里,不過這個速度是建立在完備的驛站體系下,採取拉力的方式完成的,古代的驛站間隔二十至二十五里,正好是一匹戰馬在養精蓄銳的情況下以衝鋒的速度完成的。每一個驛站之間大約需要一刻鐘左右,如果騎士體能足夠好,做到一個小時行駛一百里完全不成問題。可是蒙古大軍是如何做到如此恐怖的速度?

多虧後世的一個節目,叫百家講壇,就有一羣專家在研究蒙古行軍速度問題,最終還真的讓他們給研究出來了,那就是蒙古騎兵採取的不是奔馬,而是走馬。

別看奔馬和走馬只有一字之差,可是行軍效果卻天差地別。如果有朋友觀看賽馬的視頻,可是進行慢放,賽馬在衝鋒的時候,總有一個瞬間馬匹四蹄騰空,這樣以來戰馬在奔騰過程中的體能消耗非常大。短程賽馬時,千米距離戰馬衝刺一般在一分鐘左右,可是這只是馬匹的瞬間速度,像人百米賽跑一樣,可是長途奔馳,戰馬肯定做不到這樣的速度。走馬,就是利用馬匹像人在竟走時一樣,無論何時,馬匹的四腿總會有一條腿在地面上,而匹馬在速走的時候,則可以大量節省體力。

陳應麾下並不有蒙古馬,河曲馬的耐力也遠遠不如蒙古馬。後世在一個挑戰項目,蒙古鐵岔馬在時速三十公里的速度,連續行軍三個時辰而不用休息。也就是說走馬的情況,蒙古馬的極限是十個小時六百里。

不過陳應也沒有用辦法,他必須儘快趕到高平,讓陳春仁爲李道宗手術,否則李道宗的命肯定保不住。

……

高平城(今寧夏固原縣境內),前秦永興二年(公元358)苻堅在此設立平涼郡,取意平定涼國之意。武德元年,唐得平涼郡,改平涼郡爲原州,下轄高平、開城、長城三縣。

在高平城縣衙內,現年十七歲的大唐宗室、千牛備身、略陽郡公、靈州總管府觀軍容使李道宗正躺在後衙,臉如金紙,氣若游絲。

高平縣令張紹庭急得鬍子都扯下幾根,雖然李道宗遇刺,與他這個高平縣令沒有直接關係,可是少不得要擔一個治下不靖和失察之罪,雖然不至於前程盡毀,但是卻少不得三五年內沒有晉升。

其他年富力壯的官員不同,張紹庭出身於天水張氏,而且是庶族旁支,他自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開始,擔任高平縣戶房書辦,好不容易前後熬死了五任縣令,這才從書辦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的正七品縣令的官位上。

他這個縣令的位子,如今剛剛做了不到一個月,去年秋天,高平縣令河東薛君彥得死,入冬開始惡化,武德二年二月上旬,不治而亡,死在任上。張紹庭這才破格提成高平縣令,現如今境內出現這種事情。張紹庭連死的心都有了。

如今他已經幾近古稀之年,能夠平安在高縣縣令的位置上退下來,將來魂歸故里,在墓碑上刻成“唐故高平縣令天水張公紹庭墓誌銘”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可是誰曾想在這關鍵的時刻,出現這麼大的漏子。

張紹庭此時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團團直轉。就在這時,高平縣有名的郎中有着“賽華佗”之稱的張千山從房裡出來。

張紹庭趕緊迎上去急道:“張郎中,略陽郡公怎麼樣了!”

張千山搖搖頭,一臉哭喪着臉道:“國公爺的情況很不好,箭矢雖然入肉不深,可距離肺葉太近,一旦拔箭,稍有不慎……”

事實上李道宗的箭傷雖然傷在心口,卻根本不是什麼距離肺葉太近,而是張千山害怕承擔責任。和後世那些醫院不同,在這個時代,給皇族當保健醫生是個美差,可是像這種救命的活計還真不是人乾的活。

救活了,自然皆大歡喜,可是一旦治不安,絕對會掉腦袋。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壽命都很短,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一直以來的正統觀點認爲由於那些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生活過於糜爛導致身體普遍不好,事實上呢,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太醫院專門爲皇帝的后妃治病,可是他們卻不敢用藥。

中藥是藥三分毒,誰敢保證藥方可以沒有任何問題?所以這些太醫在治療的過程中,都是開一些四平八穩的藥方,能不能治好病不說,反正絕對是查不出半點毒性,保準吃不死人。所以普通有病還可以讓醫生放手施救,可是皇帝一般要是生了病,只能期待上天保佑了。

如果不是因爲李道宗的身份,張千山倒也敢治。可是李道宗關鍵他不是普通人,儘管李道宗只是一個宗室王爺,十七歲的小國公,在長安城不算什麼,可是在高平縣卻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張千山可不想冒着身家性命去爲李道宗治傷。

張紹庭不知道這個情況,只是乾着急也沒有辦法。

李道宗是皇族大人物,反而偏偏因爲這種身份的原因,得不到及時的醫治。

第五十一章率軍攻打統萬城第一四六章意想不到的官第二五八章鑄犁爲劍征戰四方第三十六章我是缺錢的人嗎?(二更)第三十九章清河馬周第二三二章血腥撕殺三軍爭勇第一三九章李世民太原遇刺第二三三章會在這裡把血流乾第二十一章朕若想殺你你的腦袋焉能安在第十九章探探李淵的態度第一章都是太帥惹的禍第六十六章外強中乾的空城計第一九七章據虎牢竇建德無奈撤軍第五十六章那一槍的風情第六十七章先禮後兵第一五零章被太子妃恨上了怎麼辦?第十三章進退兩難第二五一章只殺人不要口供第一八五章陌刀之下無名將(上)第八十三章美麗的誤會第一九七章安西軍進擊第十三章讓鋼鐵成爲大唐的脊樑(一更)第一二八章陳應的王道與霸道第九十一章坑兒子的爹第二四零章殺了他一了百了(三更)第一六九章我是低估了你們的無恥第二七四章我本張狂無限囂張(一更)第一九四章不必理會繼續進發第二五六章本大將軍爲國爭光第五十七章屁股決定腦袋第六十五章一刻鐘破關第一四零章挖一個大坑請君入甕第二十五章武士彠到訪第十九章敵人太狡猾第一二二章武侯故智僱傭軍初想第十五章唐軍會法術第八十六章胡無人漢道昌(一更)限免感言第一七八章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第二二七章混身是嘴也說不清第一二三章最信不過的就是巧合第二十章背信棄義第三十二章初會李建成(上)第二十五章武士彠到訪第一七六章賜封永樂公主第二八零章我若死你一定會斷子絕孫(爲掌門無想無情加更)第一九零章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二零四章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第五十七章噁心到了第二零三章太子就是比秦王強第五十七章屁股決定腦袋第一四五章武魔生到底還是出生了第四十八章殺光叛賊第六十三章以言入罪此乃亡國之音也第一章人逢喜事精神爽(三更)第二三零章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第二六四章以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三更)第八章壘屍爲牆第五十九章裴寂的算計(下)第一四九章妥協會養成習慣第三章郭子和第六十九章開誠佈公第二章十六連殺揚威名第二零二章亡族滅種雞犬不留第九十一章折服許敬宗(二更)第四十章李建成的誤會第六十五章殺人利器第二三三章會在這裡把血流乾第二五四章想做點壞事怎麼這麼難?第五十一章聰明反被聰明誤(二更)第二六一章國之將亡必出妖孽(三更)第一六八章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更)第十三章讓鋼鐵成爲大唐的脊樑(一更)第九十章族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四十七章排憂解惑袁天罡第四章家國天下第一七六章季孫之憂蕭牆之內第二十九章等的就是你(一更)第一八九章東宮和秦王勢必要分出勝負第一二六章薛仁貴攜美闖安西第一四七章不會說人話那就死吧第二一二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第三十二章何爲王道何爲霸道?第一五五章女皇老媽果然霸氣第十三章割腦袋換糧食第七十六章裂土封侯爭奪人心第二二六章明裡一套暗裡一套第三十六章戰略計劃第八章陳大將軍從來不會讓朕失望第四十五章雄吞西域萬里河山(二更)第一九零章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五十章感覺不對勁第八十八章西域萬里唱秦風(三更)第一九六章混世魔王專招下三路招呼第一九五章李世民氣吐血了第七十三章死生契闊與子成悅第二十八章人生自古誰無死第二四三章初聞虯髯客張仲堅第一二四章李秀寧威服三軍的秘訣(一更)第二八四章嚇得魂飛魄散(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