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舉國震動

第三三六章舉國震動

長安城太極殿中,李世民背手站在大殿中央,目光一直落在西南方向。

一直沒有接到吐蕃戰爭的消息,這讓李世民彷彿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侷促不安。

這個時候,他想起八年之年,渭水之盟的墨跡未乾,他就把李靖邀請到武德殿內,促膝長談。

李靖當時說:“與突厥之間的戰爭,不同於統一天下之戰。我大唐爲的並非兼併土地,廣納人口,而是從根本上,擊破殲滅其強大之軍事力量,遏制其進行大規模戰爭的能力。雖說目的如此,但若不通過一場根本性的戰爭,這個戰略目的,恐怕不易達到。戰爭終歸較量的,是敵我雙方的實力,臣以爲,目下最緊要的,是整頓舉國農耕,增加糧食儲備,同時大興馬政,爲建立一支強悍,震懾宇內的騎兵軍團,打下底子。開戰之前,還要不間斷地用間,挑撥上下,推波助瀾,突厥部族衆多,內部紛爭不絕,只要其內戰連綿不斷,無論是誰,便都沒有獨力南侵的能耐。隨着時日推移,我大唐愈來愈強,而突厥,則愈來愈弱,待時機成熟,只需一場如去年般的大雪,便能教突厥十八部落,陷入萬般艱難的絕境之中。其時,朝廷遣一大將,率數萬騎兵,北出長城,臣親率一支輕騎,以爲偏師,深入敵境,遠襲定襄,則前漢的龍城之戰,便將重現。在此之前,臣以爲,應審時度勢,先將朔方全境,納入朝廷版圖,如此,我大唐北進的鐵騎,便有了穩固的老營。

李世民點頭,拳頭攥了幾次,最終還是放開,他揹着手在原地轉了兩圈,道:“三年,三年之內,朝廷……將不會有任何的……農稅歲入……三年以內,咱們大唐,沒有能力向突厥大舉用兵,但是渭水便橋之辱,是朕生平以來最不堪回首的遭際。此仇不報,朕無顏面對天下臣民。”

李靖默默點頭,有些驚訝的看着異常冷靜的李世民。

“朕要你接任兵部尚書,暗中主持籌備,三年之後……攻伐突厥的戰爭。”

李靖凜然道:“籌備不難,但臣要知道,這場戰爭的目的,究竟何在?爲什麼打?要打到什麼程度才能收兵?”

李世民低頭沉默半響,而後擡頭,目光直視李靖:“滅國!”

李靖肅然起敬,向着李世民深深一稽。

李世民現在有些後悔了,不應該聽信楊天保的一面之詞,而李靖那纔是老謀成國之言,應該編練河源軍沒錯,將隴右都督府編練七軍也沒錯,錯的是開戰的時機。

像吐蕃、突厥這樣的地跨數千裡,盛兵數十萬的大國,根本就不是一戰可以滅掉的。必須緩緩圖之,大唐用了三年準備,三年積蓄,三年臥薪嚐膽,終於滅掉了突厥這個宿敵。

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可是,李世民卻有點太急功近利了,萬一這一戰失敗,大唐恐怕三五年之內,沒有實力再創建隴右都督的七軍。

李世民拖着疲倦的腳步走進寢殿。

長孫無垢坐在梳妝檯前,一針一線地繡着嬰兒的小衣。長孫皇后自從十三歲嫁給李世民之後,共給李世民生育了三男四女,八月二十日,生下衡山公主(既新城公主初封衡山公主)。

此時的衡山公主剛剛半歲,長孫無垢卻自己給衡山公主做衣服。

李世民走到長孫無垢身邊,用胳膊碰碰長孫無垢。

長孫無垢不理睬李世民,繼續手中的針線活。

李世民鬱悶地一個人走到牀榻邊坐下,卻發現牀頭放着一壺熱茶。

李世民看了一眼長孫無垢的背影,嘴角浮起一絲笑意。

李世民徑直端起茶壺,一陣痛飲。

李世民再次走到長孫無垢身邊,在她身邊坐下,搖晃着身體,又撞了她一下。

長孫無垢吸了口氣,精緻的眉目立時瞪起來,威脅的朝李世民舉起了手裡的針。

李世民嬉笑着,象徵性的躲了躲:“還生氣啊?”

長孫無垢瞪着李世民,張嘴想說什麼,卻看着他蒼白的臉色,疲憊的神態,漸漸失了剛纔的氣勢。

長孫無垢放下針線,道:“給你一個解釋的機會,說吧!”

李世民咧嘴笑:“朕雖然有些後悔,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長孫無垢嘆了口氣道:“二哥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朝廷局勢,百官動向,如今彈劾楊思慎誤國、李靖嬌縱不法的彈章連上,萬一消息傳到陣前,你讓前線將士如何想?”

李世民在長孫無垢面前纔會放下皇帝的架子,他苦着臉道:“朕這不是關心則亂嘛!”

“正是因爲如此,二哥才更不能慌亂!”

一隊騎兵在官道上縱馬狂奔。

數十匹戰馬動靜本來就大,一隊騎兵縱馬狂奔,自然引起了城門守衛的注意,衆守門衛將士急忙探出身子,觀察着動向。

只見遠處數十匹戰馬,數十名騎兵身上水汽騰騰,彷彿如同天神下凡,這種現象正是因爲馬背上的騎士與戰馬出汗,汗水遇到冷空氣發生了冷凝反應。

那數十名騎兵一邊縱馬狂奔,一邊大喊:“大捷,大捷,邏些大捷。李靖大將軍率領部曲,攻進邏些!”

站在城樓上的將士愣住了。

遠遠的看着騎兵背上的五色信旗,以及手中的令牌子,城門自然放行。

數十名騎兵涌入長安城,一邊狂奔一邊大叫:“大捷,大捷,邏些大捷!”

李世民爲了等吐蕃之戰的軍報已經快要等瘋了,現在終於有消息了。

長安城,還是那座長安城,城裡一切如常,世勳貴族繼續揮金如土、錦衣玉食,紙醉金迷,販夫走卒繼續爲三餐一縮奔波,繼續爲活下去而掙扎。

大家彷彿像是忘記了大唐跟吐蕃正在打仗,忘記了數萬將士正在前線與吐蕃展開血肉搏殺,該怎麼過的還是怎麼過。

只有在茶樓酒肆裡,偶爾會聽到一些熱血青年議論一番,都是憂心忡忡的。

對於長安來說,吐蕃前線的戰事固然很揪心,但也正因爲很揪心,所以他們纔不敢去過份關注,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大唐與吐蕃打仗,關鍵是結果彷彿是早已設定好的,在唐朝境內,大唐百戰百勝,可是一旦深入吐蕃境內,肯定會大敗而歸。

唐軍讓他們失望得太久了,他們害怕過份關心會繼續受傷,所以選擇了冷漠,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突然聽到信騎傳來的捷報,衆行人百姓一時間還難以接受。

一聲霹靂般的大吼打破了長安城的平靜:“邏些大捷!李靖大將軍率領大軍攻陷吐蕃都邏些,俘虜王公以下十萬餘人。斬首十七萬四!”

路上的行人倏地停下了腳步,正在叫賣的小販下巴脫臼了似的張着跟發不出聲音,正在茶樓裡吟詩作對的仕子瞪圓了眼睛,所有的目光都投向那匆匆掠過的邊關信騎,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

然後他們又聽到一聲大吼:“邏些大捷!”

這下長安城的百姓聽清楚了,大唐取得了吐蕃大捷,並且攻陷了吐蕃都城,這麼說吐蕃已經亡國了?

販夫走卒,尋常百姓,達官貴人,人人都放聲高呼起來:“大唐萬勝,陛下萬歲!”

第一七二章可是怎麼才能逃出長安第四十三章你算哪根蔥第三二零章人造雪崩第二七八章出任河源軍經略使第一九零章弘農楊氏經濟體制改革第一四零章溫彥博的秘密第三二二章泥婆邏死兵第三一九章內部失和第四十章睚眥必報第四十三章你算哪根蔥第四十一章罵了李世民第二七八章出任河源軍經略使第二五六章錢鈔的另類妙用第二十五章騎虎難下第五十四章仇將恩報認賊作父第二三一章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第一八六章官府不會冤枉清白人第一二六章我帶你們去抓頡利第一零四章楊天保的原始班底第二一七章可憐的人必有可恨之處第二一二章辦砸了給我去北海放羊第二八一章河源軍攻略之一先奪財權第二七七章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二三六章不加賦而國用饒第二三六章不加賦而國用饒第八十九章年滿十八必須官配(求訂閱)第一一四章戰爭最賺錢第一六四章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一六一章楊恭仁心裡苦啊!第三三零章吐蕃的末日(下)第二二二章撿到寶了第五十四章仇將恩報認賊作父第二二七章送上門來的報復機會第三三六章舉國震動第一零四章楊天保的原始班底第二十四章匹夫之怒第一六二章給你臉了嗎第一一二章薛仁貴的初戰第十章盜亦有道第九十一章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三一八章大唐天威不可觸犯第二二八章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第九十二章沒有市場那就創造市場第二章落井下石第三四零章崽賣爺田不心疼第二零六章不合格的說客秦瓊第十六章秉公執法第一六七章意外引起的報復第一二八章頡利最後的底氣第一零八章給我狠狠的揍他第二五七章薛瑤的產前憂鬱症第一二九章擢升三轉軍功第三一九章內部失和第三三六章霍去病轉世第十章盜亦有道第一三一章頡利又跑了第七十六章武二孃的眼淚第三三二章蘇毗復國了第二二七章送上門來的報復機會第二二二章撿到寶了第三二四章蘇毗復國軍的脫變第一六八章怕案驚奇的綁架案新的一週開單章求票新的一週開單章求票第二五零章尋找黃金之城第二十五章騎虎難下第二一一章唐朝長安學區房第七十七章扯虎皮拉大旗第二九五章你還要點臉不第一九七章牛養可以吃草人也可以吃草嗎?第二章落井下石第三零二章果然是一塊肥肉第二五三章良心帶來的商機第三零五簡單粗暴第三二二章泥婆邏死兵第一六一章楊恭仁心裡苦啊!第六章大師兄你變了第八十二章想獨善其身門都沒有(四更訂求訂閱)第六十七章煞費苦心第一九三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四十章睚眥必報第三一五章向趙武靈王和霍剽姚學習第二五零章尋找黃金之城第二六八章長安科技學院開學了第一六九章可以母儀天下的女人第一五六章直轉而下絕望第五十四章仇將恩報認賊作父第一五零章匆匆驚鴻一瞥第一九六章問題有點大了第三三五章佔領邏些第二九九章戰爭的腳步第五十七章痛並快樂着第二九六章楊天保最擅長的事第二三八章好好補補身體第二二五章不難要你們幹嘛第一九二章爲官之道第一九五章楊恭仁復相第二四八章旗開得勝開門紅第二六三章資本家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