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不加賦而國用饒

李世民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連玄武門之變,都要拿着刀子逼着房玄齡與杜如晦參加的人,別想讓他有太多彎彎繞。

直來直去,是李世民的性格。這是李世民多年悟出來的道理。

當年,玄武門之變後,魏徵寧死不降,李世民關了魏徵四個多月,參與審問魏徵的段志玄、雷永吉、長孫無忌、甚至杜淹,都被魏徵罵得狗血淋頭。

最終,李世民犯了性子,一把刀放在魏徵面前,降或者死,若死,東宮餘黨無人可以倖存。於是,魏徵投降了,而且像李安儼、馮立、薛萬徹等東宮文武,全部赦免。

李世民坐在楊天保面前道,拿着一張聖旨,放在楊天保面前的桌案上,只見上面寫着:朕治世以文、戡亂以武,上輕車都尉、開國雲中侯、左領軍衛將軍楊思慎文資卓異,賢聲達於四野,定亂有德,武功彰至廟堂,乃拜見兵部左侍郎、同參大政,可。

下面則是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左、右僕射以及門下政事堂相國的簽押。這是一封雖然沒有公佈,卻已經擁有法律效益的聖旨。

就連向來雞蛋裡挑骨頭的魏徵、戴胄全部無人反對,聯名簽押畫可。

楊天保目光閃爍起來,這道聖旨,哪怕李世民想拿出宮,困難也不會小,這個難度不亞於冊立燕德妃爲皇后,或者吳王爲太子。

同參大政,就是參知政事的前身,也是堂堂副相之一。雖然說相國之尊,需要皇帝認可,但是這卻是需要文武百官,天下認可,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宰相的。

而楊天保卻是一個毛頭小子,現在的楊天保剛剛二十三歲,當然,有人會說最年輕的宰相甘羅才十二歲。但是他卻是秦國左相甘茂之孫,出身豪門。在戰國時期,相國都是世襲的,比如非常有名的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張良的祖父張開地,歷任韓國三朝宰相,而父親張平,歷任韓國兩任宰相,如果不出因爲秦國滅掉了韓國,那麼張良也會成爲韓國宰相,這是世襲之職,雖然有個人能力成份,不可否則,平民百姓是根本做不到這個職位的。

楊天保雖然出身不凡,弘農楊氏子弟,祖父是隋朝觀德王楊雄、父親是唐朝中書令、堂堂相國,現在唐朝禮部尚書、參預朝政。

不過,他畢竟年輕,讓楊天保與房玄齡、王珪、韋挺、魏徵這樣的人同殿爲相國,他自己也會感覺臉紅。

然而,李世民爲了自己可以做一個好皇帝,超越李建成這個所謂神功聖德文武皇帝的好皇帝,超過秦皇漢武的千古一帝,他也算是真拼了!

李世民望着楊天保一臉認真的說道:“如何才能做民不加賦而國用饒,如果你能做到,同參大政,不是空話,這道聖旨馬上詔告天下!”

下面的話,李世民並沒有說,如果做不到,那就牢底坐穿。

楊天保心中暗喜,表面上卻不動聲色。

事實上,他賭贏了。

李世民是一個爲了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爲了可以打敗他的哥哥,李建成奪得奪嫡最後的勝利,於是他接受了長孫無垢給他的意見,污衊李建成與尹德妃私通。

李淵得知這個消息,勃然大怒,自然要求李建成進宮自辯,然而不知是計的李建成毫無防備的進入玄武門,就被李世民擊殺,李淵此時看到李建成的人頭,這才知道上了當,而尹德妃與李建成私通,純屬無稽之談。

只要能讓李世民達到民不加賦,而國家不缺錢花的目的,許出一個大參之職,李世民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在隨着李靖夜襲陰山,一戰而滅東突厥,李唐朝廷不僅僅得到東突厥的一百二十萬降民,而且版圖也增加三個都督府,新設立二十四州。然而,這些新增設的,因爲地區偏遠,產出有限,地方駐軍與官府開支,成了朝廷極大的負擔。

後來,李唐朝廷不斷開拓西域,地盤倒是越來越大,可是朝廷開支也越來越大,新增設的羈縻府州根本無法自給,無論錢糧,都需要朝廷從長安往當地運輸,比如狼山都督府,以突歌羅逯部安置,約在今蒙古國巴彥烏列蓋省西部。以狼山往北三千多裡,一直到貝爾加湖南岸,都是大唐的版圖。

從長安運一萬石糧食,能夠了成功抵達狼山都督府的,不過其中上千石左右,其他超過九成都會被消耗在路上。

可是,狼山都督府卻下轄八個羈縻州,共計六千四百名府兵,以及一萬兩千餘名僕從軍,加上戰馬,每年需要消耗的糧食,最低也需要將近二十萬石,而要運輸二十萬石糧食去狼山都督府,至少需要調運二百萬石以上的糧食,也幸虧在楊天保的治理下,雲中都督府不僅可以自給,還可以給朝廷上繳納共約二十九萬石糧食的稅收。

這些糧食全部運到狼山,還出現大約一半的缺口,對於朝廷來說,一百萬石的支出,也是極大的負擔。

雖然外表看,大唐蒸蒸日上,國運昌隆,萬國來朝,風光無限,可是政事堂相國們,卻爲此煞費苦心。

李世民雖然從楊天保手中藉着修繕臨湖殿的名義,敲詐了兩萬多貫,然而這點錢,剛剛到了李世民手中,他甚至沒有捂熱,就被戴胄給截走了,最終用在了瀚海都督府的軍費開支上。

在歷史上,貞觀十二年,李世民讓阿史那思摩擔任東突厥可汗,讓他率領部曲北上,這是因爲朝廷實在負擔不起羈縻州的管理費用。

貞觀朝雖然地盤不小,可是財政收入卻不高,總數約合四百多萬貫,然而,北宋不及唐朝版圖的五分之一,卻擁有高達上億貫的財政收入,依舊入不敷出,當然,唐朝沒有宋朝那麼多冗官,但是朝廷開支依舊壓力很大。

能節流的,李世民與朝廷官員早已想過辦法,給宗室降爵,李世民也是頂着極大的壓力,現在李元昌的案子,連審都沒有審,直接先除爵,就是李世民不想出俸祿,因爲國庫沒錢。

正在李世民頭大如鬥,一籌莫展的時候,楊天保居然提出了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簡直就是給李世民打開一扇天窗。也給政事堂相國們一個希望,所以讓楊天保破格進入政事堂,擔任相國的詔書,根本就沒有遲疑,如果不是因爲多封一個國公,朝廷要多付一份俸祿,相國們給楊天保開王爵的心思都有了。

楊天保的計劃成功了,在任何企業和公司,有能力的人,肯定會受到重視,別說什麼關係不關係,真正無可替代的角色,永遠都香餑餑,除非是可有可無的人。

楊天保仔細醞釀着情緒,斟酌着詞語,他知道在四百多年後,有一個叫王安石的人,一心想實現楊天保所寫的這句話,當然,只不過他這麼做,觸犯了太多人的利益,而且青苗法執行也有問題。

楊天保望着李世民道:“陛下可知大唐國庫收入緣何連年下降?”

李世民怪異的望着楊天保。

魏徵咳嗽一聲道:“雲侯,國庫收入連年增加,貞觀四年國庫收入達四百十二萬七千貫,貞觀五年四百又三十七萬貫,貞觀六年達到四百八十二萬貫,今歲天下大豐,有望突破五百萬貫……”

楊天保忘記了,大唐與大宋是兩個概念,一個重武,一個重文,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大唐是打遍周邊,雖然有戰敗,有失地,但是就算失去了也會想着法兒奪回來,安西四鎮,唐朝就與吐蕃打了足足百年之多,直到安史之亂後,唐朝推動控制,這才丟失安西。

唐初的時候,唐軍是誰也打不過。宋朝恰恰相反,也是誰也打不過。哪怕到了遼國日暮西山,女真人已經快要打到上京的時候,宋軍也被人家殘軍敗將揍出翔。

現在唐朝不停的擴張,雖然兼併土地的事情依舊發生,然而朝廷卻有足夠的土地生存,直到武朝後期,土地與人口的臨界點纔會打破,最終凝成府兵制度崩塌。

楊天保滿頭冷汗,裝逼不成反被操。

好在李世民對楊天保還有着重大的期待,並沒有在意楊天保說錯話,如果今天不能讓李世民與魏徵滿意,那麼這個天牢他肯定是出不去了。

楊天保道:“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簡單點說,就是放印子錢!”

“什麼?放印子錢?”

李世民有點後悔來大理寺天牢一趟,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楊天保的餿主意居然是這個,早知道如此,他根本就不必來這一趟。作爲世族門閥出身,李世民怎麼想不到放印子錢可以錢生錢?作爲皇帝,他也不用擔心別人欠債不還,手握天下兵權,實在不行,派出軍隊去收賬。

關鍵是這樣以來,他雖然可以解決國庫入不敷出的問題,但是名聲卻毀了。

“這並不是簡單的印子錢,產出的利潤率並不足以彌補國庫收入,而是爲了盤活農業這盤棋。”楊天保看着李世民臉色大變,急忙解釋道:“眼下農民貧困,無力購買自己的耕牛、耕具和優良的種子,以及抗旱的水車、水排、只能靠天吃飯,無法產出巨大收益!”

魏徵的眼睛陡然一亮,貞觀五年楊天保就在雲中都督府擔任都督,當時河東、河北大旱,受災地區多達二十七州一百多縣。各地都損失慘重,唯有云州都督府境內,雖然也有損失,收入只有往年的八成左右,但是對於百姓而言,比顆粒無收要好得太多了。

李世民也知道,當時楊天保出資爲百姓免費打造水車、修建簡易的木渠,以供百姓灌溉。

第一六五章生存之外都是奢侈品第二八八章吐蕃佈局第一五三章大唐丟不起這個人第一零四章楊天保的原始班底第二三九章樹大招風有人眼紅了第一零七章能不能有點出息關於本書的三觀問題做一點解釋第三三四章金珠瑪米第一八三章光明正大的搶奪第九章聞喜裴氏第四十章睚眥必報第二四七章大唐利民銀行開業了第一七九章屈打成招第二六四章沒理由的潰敗第二一九章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第三一二章李世民的野望(上)第六十七章煞費苦心第二一三章發財要趁早第二一一章唐朝長安學區房第三十九章老東西你死定了第一零七章能不能有點出息第四十章睚眥必報第一二零章突厥人險惡用心第十八章你們什麼意思第二二六章李婉寧所出的難題第二二五章不難要你們幹嘛第一五五章趁他病要他病第一六九章可以母儀天下的女人第二十五章騎虎難下第一章活着真好第三零六章難道說孫波茹不屬於吐蕃第四十四章約架神器第五十八章結親王珪第二八一章河源軍攻略之一先奪財權第二四七章大唐利民銀行開業了第八十章把天捅個窟窿(求訂閱)第三二零章人造雪崩第一三四章來自蕭皇后的苦惱第十七章坑的就是你第六章大師兄你變了第三二六章邏些城的陷落(下)第二五一章丟棄包袱才能輕裝上陣第三零八章發財了第二一零章被忽視的女兵營第三三二章蘇毗復國了第四十二章吐血三升第二三三章奇葩的請假理由第六十五章有錢真可以任性第八十六章暗夜驚魂(求訂閱)第一六三章真是作了一把好死第一零六章帶你找哥哥第一七九章屈打成招第二九四章松贊干布的煩惱第一六五章生存之外都是奢侈品第一三四章來自蕭皇后的苦惱第二八零章軍部門外的對峙第一九零章撬開他的嘴第二一一章唐朝長安學區房第九十七章官升兩級第三十三章要你命的人第二六二章靠山山會倒第二五三章良心帶來的商機第七十四章薛瑤的身世第二五六章錢鈔的另類妙用第三十六章拖出去杖斃第一一八章田獵之冬狩第三二四章蘇毗復國軍的脫變第三三四章金珠瑪米第一三六章良心帶來的財富第二二七章送上門來的報復機會第二一五章欺負楊家沒人嗎第二四六章樹倒猢猻散牆倒衆人推第三三七章世襲罔替第一二三章頡利可汗跑了第二七五章雖無春秋筆法卻有通天術第二九三章恨其不幸怒其不爭第三四零章崽賣爺田不心疼第一九二章爲官之道第五章一擊必殺第二三二章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第二二二章撿到寶了第二一八章大唐長安雲起書院第三三零章吐蕃的末日(下)第一一三章血的教訓第二九三章恨其不幸怒其不爭第三三二章駭人的戰績第三三七章世襲罔替第二一六章誰的面子也不給第二一五章欺負楊家沒人嗎第九十四章這不是錢的事第一五三章大唐丟不起這個人第二六五章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第一八八章必須給我一個公道第一四三章讓突厥人感覺絕望的差距第一六零章女憑子貴女憑夫貴第四十四章約架神器第七十四章薛瑤的身世第三十一章都是聰明人(爲無想無情萬賞加更)第六十九章不淨手不得食第一章活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