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

韋應物這次輕裝簡從,只帶着兩名隨從穿過了劍門關。他入關的時候發現守關的士卒變得戒備了許多,每個箭垛後面都有弓弩手嚴陣以待,想必是那崔寧已經把大軍在關前的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弟弟崔密。

這次進入刺史府上,崔寧將他迎進了正廳,又命僕人端上來好茶,當做貴客以禮相待。

崔寧頗爲期待地問道:“如何?庸王可否有此意下?”

韋應物神秘地笑了笑,從懷中掏出信函遞到了他手中,崔刺史拆開細細瀏覽,大喜地說道:“雍王不愧是雍王,行事果然大氣,也足夠禮賢下士。我崔寧得此恩遇,還有什麼可猶豫的?請你回去稟告雍王。崔寧將擇良辰吉日親自前往劍門關前迎接大軍入關。”

韋應物拱手回禮道:“既然如此,我就期待與崔大夫再次相見了。”

其實什麼吉日良辰不過是崔寧的說辭,他是在等待李嗣業從長安請來的聖旨,就好比黑道交易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半點都不帶含糊的。

對於李嗣業來說事情已經成功一半了,他也不必擔心會走露消息,崔氏兄弟現在比他還要心急,早就把劍門關這邊的消息全部封鎖,不至於流進成都的節度使府中去。

皇帝的聖旨經過金牛道的快馬加急,終於送到了李嗣業手中,隨之送到的還有幾疊空白的黃綢聖旨,上面已經蓋好玉璽,方便他對入蜀功臣大加封賞,省卻許多人力來回傳遞。

李嗣業命人將消息傳進劍門關內,崔氏兄弟便親自出關來拜見,兩人見到李嗣業後,立刻行以臣下之禮:“卑職崔寧,崔密見過主公。”

李嗣業坐在帳中笑眯眯地點點頭,向韋應物使了個眼色,韋主簿會意立刻請來聖旨高聲宣讀。

此時所有人都跪倒在地上,只有李嗣業依然端坐在交椅上,靜聽聖旨的內容:“門下,始州刺史崔寧、劍門關總兵崔密明曉大義,率始州劍門各部歸順朝廷,功勳卓著,朕心甚慰。特封崔寧爲博陵侯,授官御史大夫,擔任劍南節度使之職。崔密封普安侯,授官御史中丞,擔任劍南節度副使,團結營軍使。冊書如右,符到奉行!”

兄弟倆雙雙拜伏在地:“臣等叩謝皇恩,自當誓死效命。”

韋應物上前將聖旨交到二人手上,李嗣業揮手命人把旌節和六纛交付,他從交椅上站起來,上前將兩人扶起笑道:“崔大夫,還有崔中丞,從今日起我們就是同僚了。”

崔寧連忙說道:“主公此言差矣,我們聽奉是聖旨,但效忠的卻是主公,我兄弟二人願爲主公前驅,攻克成都,拿下蜀郡!”

“既然如此,你們可與我一同入蜀。”

元朔三年四月,崔寧、崔密將劍門關大開,引導四萬河西軍進入川中盆地,李嗣業的面前再無天險阻擋。

……

河西軍進入蜀中後,有崔寧兄弟帶路,過往州縣皆望風歸降,大軍一路推進至成都城前。

此時擔任劍南節度使的是宗室子弟李峘,乃是開元年間名將信安王李禕的長子,他最初聽從別將郭英乾的建議將入蜀三條棧道全部燒燬,以爲這樣就能阻擋李嗣業的軍隊,但只是使得蜀中百姓商販來往不便,一些貨物價格飛漲,河西大軍還是如神兵天降落在了他的眼前。

當知曉李嗣業大軍兵臨城下後,這位節度使完全沒有其父親的大將之風,徹底慌了陣腳,連忙將麾下幾個將領叫來商議。

“列位將軍,李嗣業率河西虎狼已經兵臨城下,而且給我發來了勸降書,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啊。”

嚴武直接了當地勸諫道:“當然不能降!李嗣業的河西軍雖然勢大,但我劍南兵也不是吃素的。”

交流好書 關注vx公衆號 【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 可領現金紅包!

“可敵軍來勢洶洶,我們怕是難以阻擋。”

嚴武知曉李峘爲人懦弱庸碌,優柔寡斷,便放緩了語氣勸阻道:“我劍南節度使麾下總兵力也有六萬人,只不過分散在各州郡。大夫何不假意與李嗣業商量條件以拖延時間,悄悄派人前往各地傳信給各軍鎮守捉,等各軍集結起來,也未嘗不能與李嗣業一戰。”

李峘的麾下有主戰派,自然就有主降派,行軍司馬杜濟和一幫子幕僚卻上前反向勸說道:“嚴武將軍一番熱血確實是忠義,但也需要量力而行,李嗣業自從河西入中原以來,經歷百戰還從未逢過敵手,飛虎騎踏遍中原,玄武炮營摧枯拉朽。大家都知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與其硬抗兵敗被殺,倒不如先投降順從,等將來局勢利於南邊的時候,再撥亂反正也不遲。”

嚴武怒聲訓斥道:“你們說的是什麼屁話,降了就是降了,將來如何能夠撥亂反正?如今天下大亂,聖人南渡江東,正需要我們互爲援助。劍南軍一旦投降,便是長了叛軍的氣勢,弱了朝廷的實力,局勢愈發不可收拾。大夫千萬不可聽信此等言語,再言投降者應當以軍法從事。”

衆人被嚴武的正氣給鎮壓了下去,只能碎碎念道:“嚴將軍家眷皆在江東,孤身一人千里居官到成都,哪裡像我們一大大小全在此地,到時候打了敗仗你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我們這些人的家小活該被人屠戮嗎?”

“你們!忠義之士應當分清家與國孰輕孰重,豈能遇危難而忘國,出賣朝廷社稷。”

在李峘面前談論投降的基本都是蜀中本地人,他們有的確實有這方面的顧慮,有的卻只想改換門庭,保住自己的田產厚祿。

李峘一貫不願意得罪人,只好和稀泥地說道:“各位別爭了,嚴武將軍能征善戰,既然他說能勝,我們豈能就此放棄,行不行先打一下,打不過再談歸降的事情。”

在場衆人皆驚訝,事關戰與和的事情如何能夠說得如此兒戲,但歷史一次次地發生,證明演變的過程就是這樣兒戲。

行軍司馬杜濟上前進言道:“既然大夫執意要戰,就應當立刻派人召集各州的兵馬前來成都救援,還需要派一個有能力的人把各軍集中起來統一指揮。”

李峘反應過來,連忙反問:“不知誰願意出城召集各州兵馬與叛軍一戰?”

杜濟笑眯眯看了嚴武一眼,轉身對李峘說道:“嚴武將軍洞悉兵法,驍勇能戰,又是劍南節度副使,應該請嚴武將軍出城召集兵馬,以解成都之圍。”

李峘以商量似的口吻問嚴武:“嚴武將軍你怎麼看?”

嚴武心中有些猶豫爲難,他若離開成都城中,節度使李峘身邊的投降派就會佔據上風,每天不知要吹多少妖風誘惑李峘獻城。但若派不稱職的人去召集劍南各部打了敗仗,成都一樣會陷落在李嗣業手中。他恨不得把自己一個人掰開兩半用,另一半留在成都方便監督。

他只得叉手應喏道:“既然李大夫如此信任嚴武,我自當出城召集劍南軍各部,與李嗣業的河西叛軍決一死戰。”

嚴武上午答應了李峘,下午便準備出城,他臨走之前郭英義和郭英幹兄弟道別,把成都的希望交到了這兩兄弟手上:“我走之後希望二位能夠常常鼓勵鞭策大夫,千萬不能讓他聽信讒言而獻城投降,也請他相信嚴武。只要他固守住成都,我在外伺機出擊,河西軍沒有後援,不出兩個月就會師老兵疲,糧草斷絕,介時我軍必然大勝。”

兩兄弟叉手回答道:“嚴將軍請放心,我兄弟二人定會時時勸誡大夫。”

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二十四章 高力士臨堂訊問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三百二十九章 夫蒙中丞初組班底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九百二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利益攸關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七十五章 賽場如商場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四百一十九章 偶得猛火雷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四百四十六章 暗室驚心之言論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四百零四章 退據撥換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八百八十章 兵不厭詐第四十章 西市街道對壘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七百三十八章 兵變馬嵬驛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