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

韋應物巧妙地說道:“大夫,我前日聽說史思明將幽州的財物搬往了草原,由此可得知他麾下的胡人兵馬是哪來的。用錢財換來的幫手,何來同仇敵愾之說,所以敵軍看上去聲勢浩大,但實際上卻參差不齊。沒有遇到強敵阻力自然勢如破竹,可一旦遇上硬骨頭,他花錢僱的那些契丹,奚人、同羅人未必真心爲他賣命。”

黃抱節聽了感覺頗有道理,只是他內心尚未改變主意,投降歸義這種事情做的多了,會變成一種習慣,他就是抱着混的姿態來對待自己的職業生涯。

韋應物眼角瞟見他的神情,再上前一步說道:“屬下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哦,韋先生但講無妨。”

“大夫爲河東節度使,應當知曉河東之重,如今太原處在范陽和長安的夾縫之中,雙方來往俱如強風。大夫應當如松柏緊緊立足在泥土中,但若是做牆頭之草,東風來的時候順從東風,西風來時又順從西風,可這東風西風將會一次比一次猛烈,到時候他們將不再給您變成松柏的機會。”

黃抱節被這句話給警醒,他眼下在河東想要自立是不可能的,但若是做牆頭草更危險。史思明雖來勢兇猛,但在綜合實力的對比上,李嗣業手中控制的兵力還是更勝一籌,戰略縱深也非史思明可比,利弊權衡之下得到李嗣業的支持堅守太原纔是取勝之道。

幸好從關中調撥來的十萬石糧食運進了太原城中,足夠城中兵馬堅守五個月有餘。

經過一系列的心理變化之後,黃抱節召集衆將便隻字未提投降的事情,而是給衆人鼓勁打氣說道:“敵軍來勢雖強,但我軍有太原城深溝高壘,還有雍王次子李崇豹將軍親率的四萬飛虎騎前來相救,敵軍必然鎩羽而歸。”

將領們對於大敵當前並無黃抱節所想的那麼畏懼,河東常年作爲邊塞之地,民風素來彪悍,安祿山起兵之後就曾派人數次進攻太原,均兵敗而歸,就連最近不通軍事的鄧景山也憑着意志堅守了數月,致使史思明只能止步於河東。這次別說有李崇豹率軍相助,就算沒有他,他們照樣能夠堅守四五個月,讓史思明徹底對河東絕望。

……

李崇豹接到黃抱節的求援信後,立刻率軍從武鄉出上黨,前鋒派出的斥候查探中突然得知史思明大軍已經抵達太原城下。李崇豹果斷決定暫停前進,駐軍在平遙和太谷縣之間待機出擊。

田承嗣率軍包圍太原後,只進行了兩次試探性的進攻,但太原城城防堅固且地勢較高,無論水攻還是火攻都不會有效果,田承嗣只好暫時停止進攻,放任部隊遊走在太原附近。

他給史思明上了一道奏疏,給對方講述自己準備圍點打援。李嗣業絕對不會放任太原城不管,只要將前來援助的援軍給擊敗,再給太原城施加許多壓力,城內的守將必然堅持不下去,最終選擇出城投降。

他選擇圍城打援還有不得已的原因,燕軍中的最強戰力多數來自於招募的契丹和同羅騎兵,這些人是在馬背上突襲的好手,但論起攻城來卻落了下風,以己之短攻彼長是誰都不願意做的事情。

河東雖然地形複雜,但表裡河山說的只是外圍的太行山脈和呂梁山脈,晉中平原上還是相當平坦的,他已經將主戰場預設在太原和周邊縣城附近,並且不斷派出騎兵遊走在各縣之間,監視來自上黨方面的動向。

李崇豹最先駐紮在太谷縣,與太原城之間只相隔一個清徐,田承嗣刻意將清徐方向的兵力佈置薄弱,造成四面圍城的假象,吸引李崇豹前來進攻。但對方似乎看穿了他的意圖,留在太谷縣就是不動彈。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田承嗣等待了近一個月,沒想到李崇豹比他還能夠沉得住氣,史思明不斷從幽州發來聖旨催促。

他只好從圍困太原的部隊中抽調出曳落河與同羅騎兵,合力進攻太谷,李崇豹得知消息後從太谷撤軍,退至祁縣,曳落河與同羅騎兵也追擊至祁縣。李崇豹又從祁縣撤退至武鄉縣。

率領曳落河與同羅騎兵的是史思明的長子史朝義和契丹首領畢鍥葛,但實際權力只是掌控在畢鍥葛和同羅酋長高度支手中。史朝義作爲太子居中協調兩人之間的矛盾。

畢鍥葛和高度支幫史思明打仗只是出於對金錢利益的追逐,史思明也對兩人做出承諾,攻下太原之後允許他們在城中搶劫三天,結果他們來到河東,卻對太原城束手無策,只攻克下幾個小縣城。

由於李崇豹一味退卻,使得兩位胡人將領得意忘形,加上攻打幾座縣城讓他們沒拿到什麼油水,所以他們欲攻破上黨企圖在潞州城中搶劫一番。

史朝義的行軍主薄楊議看到他們這一支精銳力量已經與圍城大軍脫節,主動勸諫道:“太子殿下,我軍勝在兵力雄厚,切不可與圍城主力分離太遠。太谷和祁縣已經是我們的囊中之物,兩軍分別留守在這兩縣,可徹底堵住李崇豹的北出上黨之路。可如果我軍輕舉妄動,進入太行山脈和太嶽山脈之間的武鄉,此處地形複雜且不利於騎兵活動,如果貿然進兵恐怕會遭致大敗。”

史朝義先是點了點頭,捻着鬍鬚說道:“你說的沒錯,但是他們也不聽我的,要不你把剛纔那番話拿去勸說這二人,看看有沒有效果。”

主薄楊儀頓覺可笑,壓抑住情緒搖了搖頭說道:“卑職當然不能去勸說,卑職地位卑下,說了他們定然不會聽從。你是皇上的太子,他們纔有可能聽你的。”

史朝義忍住不快,才說道:“好吧,我這就去找他們商議一下。”

他進入畢鍥葛和高度支的大帳之中,楊儀等待在帳外,還沒過多長時間,史朝義便面帶鬱色走出了大帳,看上去就是在裡面受到了言語擠兌。

楊儀連忙迎上去詢問道:“太子殿下,如何?”

史朝義氣憤地將剛纔受的氣轉灑到了他的身上:“以後這種餿主意別再出了,再有一次老子可沒有那麼好脾氣。”

主薄楊儀長嘆了一口氣,低頭甩動袖子,隨後轉身離去。

他走出燕軍的營地,來到附近的松林中,垂頭喪氣地手握着拳頭捶在樹幹上,心中思索:既然跟着燕軍遲早會敗亡,倒不如現在就做出決斷,轉投李崇豹還可以獲得功勞。

他做出決定之後連營地都沒有回,扔掉了有關燕朝的所有物品,身邊只帶着一柄長劍翻越山嶺,來到了一處山口的地帶。河西軍在此修建了關卡營寨,對每個過往旅客都細細搜查,楊儀自覺身上的可疑證明都已經扔掉了,遂上前大膽地接受檢查。

負責盤查的隊正和誰都沒有說話,偏偏輪到他時好死不死地問了一句:“準備去哪兒?”

“準備去壺關一趟。”

隊正突然睜大了眼睛,指着他說道:“我聽出來了,這是幽州一帶的口音,把奸細給我捆起來!”

第六百八十七章 臨鬆薤谷大盜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六百三十五章 楊宅荒唐酗酒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六十章 朋友與鄰居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三百四十九章 困境之戰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二百四十六章 恩客牌尋緣青樓女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三百零七章 印綬可定人心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四十六章 店小排面大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環香消玉殞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託後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七百零四章 拓石碑讖言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賺錢的纔是英雄(祝鼠年大吉,鼠你最帥)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五百八十五章 與高仙芝辯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軍重聚魏州界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