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

李亨這次不再顧及李輔國的眼色,底氣不足迅速拍板下了決定:“既然如此,你只管說出這三位將軍的名字,朕加封他們的官位,賜給他們雙旌雙節,給予他們六纛。”

李嗣業叉手謝恩說道:“段秀實曾在討伐大食作戰中率領瀚海軍數次擊敗大食鐵騎,是獨當一面的人才,臣舉薦他爲北庭行營節度使,掌管麾下擴編的兩萬五千人。封常清曾隨臣遠征大勃律和北印度,他也曾親自指揮安西軍擊敗吐蕃大軍,臣舉薦他爲安西行營節度使,掌兵兩萬五千人。還有臧希液,他曾擔任渾崖峰騎軍將領,親率一千騎軍擊垮吐蕃五千鐵騎,後又在安西各地數次擊敗吐蕃,乃是不可多得的將才,臣舉薦他爲河西行營節度使,掌管飛虎騎和炮營。”

李亨點了點頭,額頭上卻寫着不情願,抿着嘴脣應承道:“你舉薦他們,朕準了。記得上皇命你入朝時,還讓你兼任了隴右節度使一職,但是你所統領的麾下並無鄯州兵,這隴右節度使之位,可否就交給王思禮來執掌?”

俗話說有舍纔有得,如果連這個條件都不答應,那就太不給李亨面子了。

李嗣業叉手答道:“那是自然,王思禮將軍本來就是隴右將領,由他來統領隴右,軍民才能夠信服。”

“既然如此,取印綬來!”

一名小太監用銀盤端來金印,黃綢覆蓋在上面,皇帝掀掉綢布,雙手捧起金印站起來:“太尉請接印。”

李嗣業上前單膝跪地,李亨將印放在他手中說道:“朕封你爲天下兵馬副元帥,輔佐楚王率領五鎮兵馬進兵洛陽,討伐叛軍。”

他雙手將金印高舉過頭頂,高聲說道:“臣自當不負聖命,收復洛陽,討平叛亂!”

……

李嗣業謝恩離開紫宸殿後,李輔國臉上的憂急之色再也繃不住了,跪在地上捂着胸口說道:“陛下這樣做於事無補!段秀實、封常清、臧希液這三人分明是李嗣業的心腹,三鎮兵權依然等於緊握在李嗣業的手中。如果現在不取回來,只怕將來更難以施爲。”

李亨疲憊地擺了擺手道:“此事只能緩不能急,我早與你說過,李嗣業不同於旁人。他昔日受太上皇寵信統領三鎮,雖然與我有一些情分,但終究受上皇的恩更爲重些。如今我那不省事的十六弟領江淮節度使之後,私自截留江淮賦稅養兵,在南陽襄陽二地蠢蠢欲動。如今他擅自帶兵離開江淮東進,據說是要徵用海船沿着海路向上進攻幽州范陽,這是出自誰的暗中授意,我就不用多說了。”

“在這樣一個緊要關頭,我們不能對他相逼,否則會使他倒向蜀中的那一邊去。等高適和來瑱收拾了李嶙之後,把上皇從蜀中接回常長安,再徐徐圖之。”

李輔國聽罷,臉上浮現出愧色跪在了皇帝面前:“奴婢愚鈍,不能體察大家良苦用心,實在是該死,還請大家責罰。”

李亨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朕想不到的地方,你也要多思多慮,以解朕的憂愁啊。”

“奴婢明白。”李輔國擡起頭來,臉上好像靈光一閃,喜悅地說道:“奴婢已有拿下李嗣業麾下三鎮兵權的良策。”

“既是良策,還不趕緊說給朕聽聽。”李亨捻着鬍鬚悠然問道。

“良策一,陛下可派宮中可靠的人前往這三軍擔當監軍,名爲監察軍隊,實則感化拉攏,先以忠義教之,許以重金厚恩,給他們畫一個大大的大餅。人心始終隔着肚皮,李嗣業可以保證現在他們對他忠心,但他能保證他們一直忠心下去嗎?只要把他們變爲朝廷的忠臣,李嗣業便是真正的空中樓閣。”

李亨若有所思,繼續開口問道:“若是他們一根筋只對李嗣業忠心,你又該如何應對?”

“那就把‘察事廳子’的人安插在這三鎮軍中,打探他們的不法行徑,人總有犯錯的時候,只要被奴婢的人揪住了小辮子,就算李嗣業也護不得他們。就算他們實在沒有什麼錯處,敗仗總是要打的吧。就算不打敗仗,三軍在外需要糧草軍餉,命人故意延遲他們的糧餉,激怒兵卒譁變,就憑御下不力這條罪過,也能夠砍了他們的腦袋。到時候陛下派自己的人接管這三軍,李嗣業可還有什麼挽回的對策?到時候他變爲孤身一人,陛下若念他功勞,便可留他一命放他歸老,若他還不知好歹企圖奪回兵權,大家拔除他這顆釘子又如何?”

李亨雙手扶着肚子哈哈地笑了起來,臉上的積鬱之氣似乎一掃而空,指着李輔國笑道:“你雖無治國之才,但是搞陰謀詭計這一套還算是頗有才具,朕當初也多虧聽了你的建議北上靈武,纔有今日的局面。”

李輔國乖巧地跟着發出笑聲:“奴婢永遠是大家的奴婢,每日所思所想均是如何爲大家盡忠。”

李亨極爲受用地點了點頭:“今日商議的事情,就這麼定下來,朕全權交給你來謀劃,但是不可操之過急,要等到平定十六弟叛亂,將太上皇迎回長安之後再實施。派過去的監軍人選,也交由你來定奪。”

“陛下如此重託,奴婢敢不盡心竭力以報陛下!”

李亨舒適地靠在了胡牀上,擡頭像李嗣業剛纔那樣望着殿頂的藻井,那繁複的花紋在他的眼中暈染開來,彷彿他眼中江山社稷的美好前景。李輔國依然跪在他的腳下,只是一雙倒三角眼卻向上翻起,瞳孔中也暈染着一副雄心壯志畫卷。

……

李輔國派中使魚朝恩,程元振和邢延恩作爲河西,安西,北庭三軍的行營節度使參軍,這三人中的兩位在日後可是名聲赫赫,就憑這個也足以說明李輔國的野心。

李嗣業出長安之後,把岑參、曹安定、米查乾等三人留在了身邊,讓他們一個負責來往文書,一個負責在長安埋下暗線探聽情報,一個負責管錢,還有牙將庫班尼和他所率領的兩千牙兵。這些就是明面上他給自己留下的家底,這對於一個可以開府建邸的西涼王及太尉來說,確實稍有不足,但在眼下這個節骨眼上,這樣精簡的機構有利於他繼續對三鎮兵馬進行操控。

李嗣業當初準備南下之時,就把西域商會積累的財富分爲了兩部分,一部分仍然囤積在西域庭州城的金庫內,先由段秀實管理,現在則由新任北庭留後使周逸管理。另一部分從涼州轉移到了蘭州,由米查乾和趙正一道長共同管理。籌建燕小四炮營所籌備的錢財,也都是從這批錢所出。

至德二載,正月,封常清率軍從潼關出靈寶,佔據了陝郡。其餘四節度使的軍隊也從潼關出陝郡,所有人都把灼熱的目光瞄準了幾百裡之外的洛陽。

陝郡有地利之險,西有秦嶺山脈外延,北面是黃河,南面有熊耳山和伏牛山,西面乃是邙山,轄區內的崤山與崤函通道可從東北方直入洛陽。

過去新函谷關乃是關中通往洛陽的屏障,但由於黃河河水的改道,使得函谷關不再具有天險之利。所以唐軍固守潼關出陝郡之後,勝利的天平已經開始向他們傾斜。

河西行營節度使臧希液將行轅設置在黃河河灘上,楚王李豫和李嗣業也將臨時大元帥府紮在這裡。

他每日出行都要在黃河邊上駐足良久,感受這條亙古長河帶給他的歷史厚重感。這條河自古以來就比長江要活躍許多,造福不斷,也災害不斷,遠古所傳的大禹治水治理的就是氾濫的黃河,陝郡區域內的三條黃河峽谷,分別爲人門,神門,鬼門,才稱之爲三門峽,日後的三門峽水庫好像就建在這附近。

—————

李豫騎着馬踏上凸起的岩石,來到了他的身邊,目光有些焦躁地詢問道:“三軍駐在陝郡時日不短,我只想問太尉,何時纔是進攻洛陽的最佳時機?”

李嗣業扭頭看了他一眼:“殿下何必焦急,這場仗誰先着急誰就輸了,至少從現在看來,叛軍內部應該比我們更着急,要等他們做出決定和動作,我們才能伺機而動。”

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四百三十章 入宮覲見楊太真第八百一十九章 黃河灘迎敵備戰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旋女入守捉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一百零四章 強與弱,意志的較量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七百三十四章 入紫薇欲稱帝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八百六十一章 心事重重第六百零四章 利誘頓毗伽葉護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一百九十章 守得雲開見日出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七百七十九章 含嘉倉獎賞士卒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六百五十章 捏造罪行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營門阻擋高仙芝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十二章 安祿山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五百四十六章 岑參參謀良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三百五十章 陷陣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二百零八章 發餉(感謝林林鴻起來、書友201……8974飄紅打賞)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