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

“不,不對,”戴望鄭重其事地搖搖頭:“現在纔是謀劃的最佳時期,你只管去做你的北庭節度使,一切由我來出面,前期只投入不運營,自然不會有人注意我們。等你將來堂堂正正入主安西之時,我們便把線路正式打通。”

李嗣業心知肚明,這種行爲會加速安西都護府的藩鎮化,對於朝廷的中央集權非常不利。但反過來想,安西和北庭本身就是半自治式的體制,無論租庸調還是商稅都無需上繳中央,直接用於軍隊,這種方法對於偏遠貧瘠的安西來說,是正當而且適合的。

安西這樣做還無可厚非,但是朝廷竟然把河北那麼大一塊地變爲了范陽節度使的自留地,允許節度使在其轄區內收租庸調供養軍隊,完全自給自足豈不是危害更大。如果這樣去想,他在安西壟斷一條香料的商路,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如果我遲遲無法兼任安西節度使呢?”

“那我就把生意做得隱秘一些,等你就任後再擴大規模。”

經過細細思慮之後,李嗣業最終下定決心,同意戴望在蔥嶺至印度籌備商路。

有人可能會這麼想,蔥嶺至天竺的商路早已有之,又何須籌備。他們所說的是狹義上的商路,不過是一條不固定跋山涉水的路線而已,披星戴月危險重重。戴望所鋪設的路線定然不同。

“我同意了,全面支持你進行前期投入,如果錢不夠的話,可以到蔥嶺守捉找於構去取。我用私印分別給蔥嶺守捉使於構,識匿國主若失羅和歸仁軍使趙從芳寫三封信,需要他們出手幫助的,你就把信交給他們。”

戴望叉手致謝:“多謝李中丞,若有他們三人幫助,我就更有信心了。”

李嗣業笑着點了點頭問:“可不可以把你的投入方案和商路的管理方法給我講一下。”

他又支撐着膝蓋從草蓆上站起來,指着牆上的蔥嶺山川中間說道:“我準備在蔥嶺守捉和坦駒嶺之間籌建六座商驛,每座商驛都有固定的貨倉。根據赤佛堂路的詳細里程信息,這六個驛站之間的平均間距是二十五里地,建成之後送貨人只在兩個驛站之間運送。”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在坦駒嶺和小勃律之間修建驛站,由歸仁軍協助完成。第三步用熟絹和刺柳紙賄賂印度曲女城當地國君,收購種植園,沿途開設驛站,完成這三步之後,整個從印度到長安運輸線路就此搭建成功。我大概估算了一下,從印度到長安全程預計一萬五千裡地,之間共計五百座驛站,假如每個驛站都有人接力傳遞,我相信運貨量和速度將非常快。“

聽他說到這裡,李嗣業不由得搖搖頭:“你這個設想的實在是太大了,胡椒是貴重物品,設立戰線太長,沿途若是有人做手腳,如何能監管過來?況且現在河西、隴右、關中都不在我們的勢力範圍之內,即使丟失也難以清查。”

“這個沒關係,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完善,等我將蔥嶺至印度的驛站鋪設完畢,打通曲女城之後,屆時你兼任安西節度使,可將驛站間的傳遞延伸至陽關。”戴望捏着酒盞的邊緣不間斷地細細思量,完成某些條文的修繕:“爲了避免中途丟失,我們派人在運貨的源頭打包稱重,以一斛爲一包,稱重之後貼上憑條,寫明重量,沿途各個驛站轉接都要進行稱重檢驗。我們再給每個驛站的驛長配發印章,每站稱重檢驗後蓋章,如果發現了短缺,驛長停止蓋章,把有問題的貨轉交給下一站直至終點陽關站,這樣我們就知道哪一站出了問題。”

聽到這裡李嗣業不禁會心發笑,再叫你這麼完善下去,是不是就搞成現代物流的雛形了?

他緊接着提出了問題:“這一個,如何防範整包貨物丟失?第二個,且說天下人趨利避害,讓驛站運輸如此昂貴的貨物,卻不給他們酬勞也說不過去吧。”

戴望翻開書桌上自己寫好的冊子,翻看了一下說道:“酬勞我已經想好了,以計件來發放,每一驛站運送一斗胡椒十文到二十文不等,當然這只是暫時的預算,等到日後再進行調整。置於如何防範各個驛站監守自盜,將整包貨物吞沒,容我再想想……”

李嗣業跟着補充說道:“爲什麼不設計一種帶有編號和騎縫章防僞的封條,由你來親自發行,既可以控制今年內發貨的數量,用以調節價格。比如說這樣……”他將一張紙放在桌面上,從正中間分開,然後合併到一起說:“這是一張單據的兩部分,左邊的是發貨單,右邊的是收貨單,兩張單共用一個單號,比如說天寶六載零零一號單,分別交給發貨人和收貨人。發貨人在源頭張貼發貨,收貨人在終點收貨,對照單號和簽名還有騎縫章辨明真僞,如果單號有短缺,那就說明貨被人中飽私囊了。然後再派人去追查貨物去向。”

戴望仔細琢磨了一下,發現李嗣業想的很全面,已經沒有別的可靠辦法。

李嗣業笑道:“要不然,你直接開個公司算了,下面設立掌櫃,分掌櫃,驛路監督如何?”

“公司?公廨?”戴望瞪大眼睛咀嚼着這兩個字,實則味同嚼蠟:“只有朝廷纔有權力分派官員,組織公廨。李中丞,你真不會以爲皇帝會允許你辦這麼一個利用朝廷驛站發財的衙署吧。”

他笑着解釋道:“這不過是一個稱呼而已,其實就是叫你辦一個民間組織,類似於商會,但要比商會組織嚴密。由你組織牽頭設立賬房,創建規章制度,給下面發薪餉。”

“我明白了,”戴望擡頭暢想道:“這個應該叫商幫,或者會堂,發展一批自己的心腹,與他們一起祭拜正神,歃血爲盟,然後宣佈二十條規矩,違背誓約嚴懲不貸。我再想辦法馴養一批死士刀客,爲商幫保駕護航,但敢有出賣商幫或中飽私囊者,便下達追殺令……如何?”

“額,”李嗣業伸手扶着額頭道:“我們說的不是一個東西,不過,暫時就這麼辦,但你一定要做好利益分配。同時,你不是出自戶部官吏嗎?對朝廷的人員組織和規章瞭如指掌,要多向這個方面靠攏,不要把自己搞得太黑。”

戴望鄭重其事地點點頭:“從印度到沙洲陽關段解決了,但是從河西走廊到長安這一段,該如何解決?”

李嗣業擡頭細細思索,然後把幾個酒盞分別擺到桌面上說道:“從沙洲敦煌開始,河西走廊已經是天下富庶之地,對胡椒等香料的需求量成倍增長。屆時我們把一些河西商賈大族召集到一起,談判代理商並且列出契約,比如說敦煌張括的勢力在敦煌和酒泉,契約要求他的銷售地區僅限於這沙洲和肅州,再如瓜州索氏的區域爲沙洲,反正經銷區域的事情由他們自己協商。最重要的是他們的貨物不能夠流入長安洛陽。”

“長安洛陽的市場份額最大,自然不能只交給一家。總之我們要把這盤蛋糕做得足夠大,把各色人都拉攏進來,才能保障這樁生意細水長流,同時把圍繞着香料生意的官方和民間,整合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甚至把利益根植到長安洛陽乃至朝中上層。”

戴望那長滿瘡疤的臉上露出了滲人的笑容:“把這樁生意做成盤根錯節根鬚深厚的龐大組織,到時候就算是某些人發現後眼紅,想要阻斷我們,才發現他們根本啃不動。”

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二十一章 張縣尉巧言逼供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五百六十九章 與楊釗鬥嘴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八百五十二章 在印度稱帝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七百八十八章 如此朝參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四百二十六章 以牙還牙,百無禁忌第一百五十三章 高仙芝挑動觀虎鬥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遇不速客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四百二十章 即將動身入長安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任便處突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羅境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