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

開元二十六年底,都摩度與黑姓可汗吐火仙率衆進入碎葉鎮,另一支黑姓可汗爾微特勒佔據怛羅斯城,兩支黑姓可汗與黃姓勢力賀莫幹達之間相互攻打,賀莫幹達不敵,急忙遣使前往安西都護府,向唐軍求援。

在此之前,黑姓吐火仙可汗骨啜也派人遣使前往安西都護府,而且比賀莫幹達還快了一步。

骨啜知道自己在與唐朝的友好方面,是不如黃姓賀莫幹達的,畢竟賀莫扶持的是昔日娑葛可汗之子。娑葛可汗在大唐的眼中還算個好人,父親烏質勒在雪地中被郭元振凍死,還能繼續和唐朝保持友好關係,比出爾反爾四處打劫的蘇祿要強得多。

他作爲蘇祿之子,很容易招惹大唐的厭惡,不過他依然要嘗試一下,派出了自己的親弟弟葉護頓阿波,先一步到達了撥換城。

撥換城使已經得到了安西方面的消息,給予突騎施使者放行接應。趙崇奐也不管他是哪方面的使者,立刻打開城門歡迎,城中驛站也熱情接待了葉護頓阿波。

這使得葉護的信心空前高漲,認爲這是大唐遞出的友好信號,搶先興沖沖地趕到了龜茲的安西都護府,但沒想到唐軍把他們安置在龜茲的館驛中,卻遲遲得不到蓋嘉運的接見。

蓋嘉運其實是在等另一股黃姓勢力的使者,作爲蘇祿的老敵人,他本能地認爲龍生龍,鳳生鳳,蘇祿的兒子必定是要和大唐作對的。對於突騎施黑黃二姓求援的事情,他已經向朝廷上表,而且在其中附加了自己的意見,那就是全力扶持賀莫幹達的黃姓勢力,聯合打擊黑姓吐火仙可汗。

葉護頓阿波遭到冷遇可想而知,他每日焦躁等待,望穿秋水,沒有等到蓋嘉運的接見,卻等來了賀莫幹達派來的使者。

蓋嘉運立刻接見了黃姓使者,口頭承諾要幫助賀莫幹達清除政敵,還給突騎施一個安定團結的局面,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並等待朝廷下一步的指導方案。

賀莫幹達的使者滿意地走了,但吐火仙可汗的使者還在驛館晾着呢。蓋中丞總不能不給個交代就把人打發走吧。

蓋嘉運決定見葉護一面,同時表達一下自己的態度,讓他們死心。

這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安西都護府正堂內溫暖如春。其實不是,這個時候已經進入臘月,即使陽光再明媚,也改變不了龜茲天寒地凍的事實。蓋中丞僅有的取暖設備就是兩個木炭火盆,等使者葉護瑟縮地捅着雙手上來後,他立刻吩咐隨從給使者也準備了一盆木炭。

葉護朝蓋嘉運躬身見禮:“葉護代表吐火仙可汗向蓋中丞致以敬意,並且獻上可汗對大唐的忠誠。”

誰知蓋嘉運竟冷冷地說道:”忠誠?開玩笑!你父親蘇祿可汗受朝廷大恩,受封忠順可汗,聖人將阿史那貴女交河公主下嫁與他,這份恩遇在西域誰人能及得上?可汝父不思報恩效忠,卻反骨背主,數次攻打安西四鎮。今日汝日薄西山,自來求我大唐,等他日我把你們養得膘肥體壯,是不是還要翻臉吶!“

葉護被這番話說得羞愧難當,竟訥訥不能言,好半天才說:“吾父是吾父,我們是我們,豈能等而視之。”

蓋嘉運立刻又噴了回去:“你們兄弟二人身上流的不是蘇祿的血?蘇祿沒有忘恩背主麼?你回去告訴骨啜,他若真心歸順大唐,就請先放棄部衆兵馬,只帶幾名隨從部屬同本官一起回長安覲見聖人,再由聖人決定如何封賞他官職。”

讓他們放棄本部兵馬,這不就等於直接剝奪了他們黑姓的權力了嗎?葉護認爲兄長骨啜絕對不能答應,就連他自己也不會答應。

蓋嘉運的話打破了葉護的幻想,他只好拂袖憤然離去,走之前還不忘拋下一句狠話:“我車鼻施黑姓雖然弱小!但也足以拒敵你們安西四鎮!”

葉護這句話頂多能給自己撐出點兒氣場罷了,絲毫不能影響蓋嘉運的判斷。況且蓋嘉運已經敏銳地嗅出,他軍事生涯及人生的巔峰即將到來,這一場佈局和戰爭即將會使稱雄西域四十餘載的突騎施汗國衰弱消亡,他也因此會獲得巨大的功勳與殊榮。

蓋嘉運的上表送到長安,直接被送進了皇城中書省中書令李林甫的案几上,李林甫看到上表後,立刻攜表進入興慶宮覲見李隆基,君臣二人商量之後,決定支持蓋嘉運的意見,立刻下了一份征討詔書,任命蓋嘉運爲磧西經略節度大使,領安西四鎮兵馬,率突騎施黃姓部落、拔漢那軍隊、石國、米國、康國等軍隊組成聯合討伐軍,討滅突騎施黑姓勢力。

詔書送抵至龜茲安西都護府時,已經是開元二十七年初春,蓋嘉運接到皇命,立刻開始整兵備戰,向西域各部傳遞詔令,準備開始出征。

蓋嘉運共調集了龜茲鎮所部兵馬五千餘人,又命疏勒鎮鎮使夫蒙靈察率本鎮三千餘人以及蔚頭州、撥換城、大石城等接近突騎施邊境的部隊兩千餘人進軍至勃達嶺頓多城一線,等待他的下一步命令。

這場戰爭的另一個幸運兒就是夫蒙靈察,他昔日在安西軍中任中郎將時,便與北庭節度使蓋嘉運有幾面之緣,或許有幾次交談的機會,卻深得蓋嘉運的賞識。

這次蓋嘉運征討突騎施黑姓可汗,並沒有使用他從北庭帶來的北庭系將領楊志烈,周逸,這是明智之舉。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主要比拼的就是軍隊與將領之間的默契與協調,最忌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校尉與將軍之間陌生是要不得的,很多時候取勝的關鍵就在於將領的人格魅力。

北庭系將領初來乍到,又不像他蓋嘉運這般鼎鼎大名,況且安西兵本身對北庭系就有由來已久的芥蒂。蓋嘉運深知帶兵之忌,也確實慧眼識英才,他在衆多的安西將領中選中了夫蒙靈察,火線將他扶正成爲疏勒鎮使。命他率領五千人作爲先頭部隊駐紮在頓多城中。

夫蒙靈察受命之時,立刻派人向蔚頭、撥換、大石三地傳令,命令九個團先行向頓多城唐軍前哨進發。

李嗣業所在的撥換城第三十三折衝府的五個團中,任承嗣的第三團,李嗣業的第八團和趙元韋的第十二團接受徵調第一時間趕往了頓多城,另外兩個團留守撥換城。

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一百七十一章 識匿三百勇士(感謝欲仙飄紅打賞)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九百零六章 襄陽陷入相持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六百七十四章 將相生矛盾第一百二十一章 用人需遠慮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四百三十一章 玄元燈樓設想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二百三十章 潛伏爪牙忍受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二百一十二章 四校尉酒肆擺宴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九十九章 安西都護出行圖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