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爾一文抄公(下)

“哈,鄭家無人,竟然要一外姓之人幫忙。

也罷,就讓你來唱和,若是不能唱和出來,這第一局便是你鄭家輸了。我倒要看看,一個從邊荒而來的獠子,能唱和出怎樣的好詩。鄭長裕,我這第二首詩,已經有了。”

潘華說完,便提起筆,準備在牆上書寫。

潘家子弟則哈哈大笑,似乎對潘華信心滿滿。

楊守文本來是打算應付一下,聽聞那潘華口出不遜之言,心裡面頓時有些火氣。

“就算我作不出來,總好過一文抄公。”

這話一出口,頓時引得滿座譁然。

潘華臉色一變,心裡頓時慌亂起來,手中的毛筆也隨之一頓,牆上的字跡頓時散亂。

“你說什麼?”

潘家子弟勃然大怒,指着楊守文罵道。

不過,楊守文卻不理睬他們,提起筆蘸飽了墨,在雪白的牆壁上寫下了《折楊柳》三字。

“好字!”

楊守文那一首頗有顏筋柳骨之風的楷書才一出現,鄭長裕和鄭鏡思就忍不住叫出聲來。

這是一種從未出現過的字體,但是卻顯示出一種難言的風骨來。

鄭長裕忍不住輕聲道:“三姐這孩子了不得……只憑這一手楷書,可謂集楷書之大成,獨領。廿九郎,上蒼何以待你六房篤厚?有三姐那等才女,今又有兕子這樣的人。嘿嘿,不管兕子這詩唱和的怎樣,只憑這一手好字,便立於不敗之地。”

鄭鏡思同樣是驚喜萬分,聽了鄭長裕這番話,也忍不住嘿嘿笑了。

“莫小看了三姐孩兒的才華,我可是讀過他的詩,當可謂獨樹一幟,頗有才思。”

“哦?”

“等回頭我讓人把詩給你送去。”

“好!”

鄭長裕沒有再贅言,而是把心神轉到了楊守文所寫的詩詞上。

“楊柳多短枝。短枝多別離。贈遠累攀折,柔條安得垂。

青春有定節,離別無定時。但恐人別促,不怨來遲遲。

莫言短枝條。中有長相思。朱顏與綠楊,並在別離期……廿九郎,兕子這詩……”

鄭長裕讀着讀着,突然心生感觸。

這不但是一首柳枝詞,更是一首別離詩。

自己將要離開家鄉前往許州。雖然路途並不遙遠,但也是別離家鄉,與眼前的場景倒是頗爲切題。只是,這別離之意太悲苦,本來並無那許多愁緒,可讀了之後,竟有一絲悲傷。

“別急,後面還有。”

鄭鏡思也是眉頭一蹙,露出疑惑之色。

而楊守文則繼續寫道:樓上春風過,風前楊柳歌。枝疏緣別苦,曲怨爲年多。

花驚燕地雪,葉映楚池波,誰堪別離此,征戍在交河。”

“這……”

當楊守文頓筆停下,鄭鏡思卻隨之啞然。

沒等他開口詢問,就聽楊守文道:“這是我去年與家父在昌平離別時,臨時起意所作詩詞。或許算不得應景,但總好過某些人做那文抄公,而且還不能做的好。”

這是楊守文第二次提到文抄公。

之前。鄭鏡思等人沒有在意,可是現在聽楊守文再次提起,頓時心生一絲疑惑。

“兕子,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楊守文放下筆,走到潘華之前寫的那首詠柳詩前,冷笑一聲道:“若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應該是賀季真,賀博士的詩詞吧。”

潘華此刻心神已亂,聽聞楊守文這一句話。立刻扭頭喊道:“你胡說!”

“是不是胡說,只要派人去長安請教一下就能知道。

若我記得不錯,賀季真如今好像就是國子四門博士。恰好,我家二郎的義父便是國子監祭酒,只需讓二郎書信一封,自當見出分曉來。至於我之所以知道這首詩,也是從陳子昂陳伯玉口中聽到。雖然我不知道這首詩爲何大家都不知曉,但我相信,總有人知道。”

楊守文先提了高睿,表明老子有後臺。

而後又提及陳子昂,更用以證明他沒有說謊。

陳子昂,如今遠在巴蜀,想要找他證明,自然是有些困難。可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就足以讓衆人信服。畢竟,憑藉一首念天地之悠悠,陳子昂就足以領袖詩壇。

剎那間,鄭家子弟和潘家子弟的目光都落在了潘華身上。

賀季真,也就是賀知章,證聖元年進士出身,如今爲國子四門博士。

這首詠柳也是賀知章的代表作之一,在後世廣爲流傳。楊守文雖然不知道這首詩爲什麼會到知者甚少,但他可以肯定,這首詩就是賀知章所作,絕非潘華手筆。

“九郎,這小子說的是真的嗎?”

一個潘家子弟站起來,厲聲喝問。

這年月,做文抄公可不是一樁光彩的事情。高門貴胄子弟,若是發生這樣的事情,必然會被他人所鄙視。

楊守文之所以說潘華連文抄公都不會做,也不是沒有道理。

賀知章啊!

未來的四明狂客,他的詩你也敢抄?最主要的是,這四明狂客還活着,而且文友頗多。

楊守文也是個文抄公,他抄的是孟郊的詩。

可孟郊如今還沒有出生,更不會惹來什麼麻煩……

“你……”潘華頓時亂了分寸,臉色煞白,那首詩只寫了一半,卻再也寫不下去了。

他咬着嘴脣,半晌後突然道:“你又何以證明,你的詩是你的詩?”

哈,這年月也有‘你必須要證明你是你’的邏輯嗎?

“潘華,你……”

鄭長裕拍案怒道:“你自己做了文賊,卻要誣賴別人也是文賊。

黃門堂墮落如斯,焉敢也稱名門望族?我滎陽鄭氏,不屑與你這等文賊爲伍……”

不僅是鄭家子弟,就連潘家子弟也都露出嫌棄之色。

“卅一叔莫急,既然這位潘公子懷疑我,我自當證明。”

楊守文說完,走到窗前,俯瞰洞林湖美景。

片刻後,他突然轉身來到牆邊,拿起了毛筆。

鄭虔這時候卻極爲機靈,連忙跑過去,把硯臺捧到了楊守文的身前,只見他提起筆,蘸飽了墨,在牆上寫下《仲春》二字。

此時,觀水閣內,鴉雀無聲。

不管是鄭家子弟亦或者潘家子弟,或是樓內的食客,全都屏息看着楊守文。

對那些食客而言,今天這一出大戲簡直太精彩了!

潘、鄭相爭,潘華一鳴驚人;鄭家推出了外姓子,唱和精彩。更有文抄公,以及即興賦詩。一次次的翻轉,讓衆人看得眼花繚亂。若不是礙於潘家子弟的臉面,只怕是早就有人高聲喝彩。不過,即便如此,想來不需一日,楊守文之名將傳遍滎陽。

“滎陽城西二十里,洞林春水柳千條。若爲此路今重過,十六年前舊板橋。

曾共玉顏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鄭鏡思讀着讀着,突然眼睛泛紅,輕聲道:“未曾想文宣大哥,與三姐竟恩愛如斯。”。

ps:??今天開始,入住大河錦江飯店,而後是河南作協四天的研修班,更新可能會出現一些波動,還請見諒。

第136章 歲寒三友勾魂香(中)第222章 太子不賢(中)第310章 陌刀起第444章 西山校場(七)第七百五十五章第235章 血統論(二)第311章 朝天闕(一)第397章 明家有英雌(二)第515章 追殺第14章 悶聲發大財(下)第345章 行路難(下)第313章 朝天闕(三)第640章 伊人何處尋?第372章 揣測第562章 阿史不來山口(八)第263章 鬼宅(二)第2章 生離死別第168章 女將(下)第472章 驚變(上)第653章 無題第431章 吉凶一念間第618章 豈是大丈夫?第604章 封況的糾結第711章 小算盤第34章 鴻福客棧(下)第595章 騷馬第377章 打草驚蛇(一)第32章 這個縣令不簡單(下)第7章 楊承烈(上)第346章 七裡亭(上)第609章 回家第一彈第659章 其實大有可爲(三)第684章 最長一夜(一)第712章 前夜第222章 太子不賢(中)第311章 朝天闕(一)第204章 往事4第599章 如意娘第635章 蜀道難(二)第656章 餘波第91章 步步緊逼(上)第170章 薛家將(下)第10章 大生意(下)第570章 丘升頭第440章 西山校場(三)第534章 碎葉之變(七)第471章 桃花峪裡桃花僧第474章 輪不到你做主!第705章 改頭換面第676章 追擊(四)第685章 最長一夜(二)第464章 從此世上無安樂(四)第707章 藺亭第345章 行路難(下)第51章 長眉羅漢(上)第731章 何爲畜生語?第278章 家在東都北市中(四)第253章 掃眉才子第112章 一夜(一)第477章 公子何人?第541章 當誅!第654章 二女相見第110章 居庸關破 上第735章 倭人不可信第102章 狼煙忽起第689章 負荊請罪(下)第681章 奪城第384章 盜亦有道(一)第338章 密旨(下)第593章 薄露來襲(三)第670章 和蠻第275章 家在東都北市中(一)第510章 真主信徒第423章 王滿渡(一)第660章 兵進銅山第203章 雅趣(五)第332章 欠我一個承諾(下)第5章 命案(上)第19章 突厥獒(上)第682章 兵臨城下第27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293章 應制(下)第97章 又見神秘人(二)第12章 夜探彌勒寺(下)第703章 心狠手辣第102章 狼煙忽起第735章 倭人不可信第743章 呼羅珊國第187章 太子第696章 一刀了卻恩怨情仇第673章 追擊(一)第704章 孟浣獻計第193章 重逢(二)第353章 長洲(一)第728章 歸途(五)第131章 萬歲樂,不得已(三)第199章 雅趣(一)第630章 高門關內有惡人第349章 惡作劇?第133章 萬歲樂,不得已(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