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五陵年少爭纏頭

平康坊靠近皇城,左邊是務本坊,右邊是東市,是個位置優越的風水旺地,再加上這裡青樓妓院林立,以致每日車如流水馬如龍。

大唐民風開放,青樓合法存在,文人豪客都喜歡喝花酒,說不去,別人還覺得是小地方來的土包子,官員下值到青樓散散心、商賈休息時去妓院找找樂樂子、文人雅士找個漂亮的姑娘開發一下靈感什麼的,完全可以理解。

特別到了晚上,坊門關閉,長安城絕大多坊間一片漆黑寂靜時,作爲長安“紅燈區”的平康坊卻燈火通明:街上的龜奴賣力地拉攏客人,青樓的圍欄上,盛妝打扮的**不斷向路過的人拋媚眼,大堂上,樂工在彈奏,舞娘在傳唱,雅間內,尋歡的恩客摟着喜歡的粉頭在慢品淺酌,眉目傳情。

通明的燈火、靡靡的樂聲還有一張張忘情歡笑的俏臉,無一彰顯着大唐的盛世、平康坊的繁榮。

平康坊不大,可是青樓妓院很多,像春風樓、弄月樓、羣芳院、蘭香閣、麗春院、聽雨樓等等,一坊之地大大小小的風月場所加起來超過二百間,有小蘇杭的美稱。

二百餘間青樓妓院,以春風樓、聽雨樓、羣芳院和麗春院名氣最大,這四間頂尖的青樓妓院爲了爭奪生意,經常明爭暗鬥,可以說各有勝負,不過最近春風樓稍占上風,因爲它有一個林薰兒。

林薰兒是春風樓一手培養出來的花魁,從四歲始就開始練習,十年後林薰兒不僅長得如花似玉,有如出水芙蓉,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作得一手好詩,可以說色藝雙絕,最重要的是,這位年僅14歲美少女還是一個清倌兒,還沒讓人梳攏(古代**第一次陪客叫梳弄,或者叫梳攏,原意是用木梳梳頭髮,把頭髮梳攏在一起,在頭頂打個結,表示少女時代的結束,一般只用於對青樓女子初夜的形容),在平康坊很受歡迎。

要不是春風樓的背境夠硬,林薰兒早就讓人梳攏了,不少貴族子弟,都暗暗較勁,看哪個撥得頭籌。

林薰兒在長安的名氣很大,除了她長得亮色,傳唱也堪稱一絕,那聲音有如黃蔦出谷般婉轉動人,從小拜得名師的她,唱功了得,不少人特地跑到春風樓,只爲欣賞林薰兒自彈自唱的表演。

這晚是五月初六,不是什麼節氣,可春風樓的大堂人滿爲患,很多人就是沒有座位,就是站着也聽得津津有味。

林薰兒彈唱的是大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曲是改自六朝時期傳下來的《折楊柳》,舊曲配新詞,在林薰兒的演奏下,歌聲時而婉轉動人,如山澗中的潺潺流水;時而憂鬱悲傷,如戀人面臨生死離別,琴聲隨着歌的感情波動時快時緩,一時間,偌大的大堂好像只有一個聲音在歌唱,只有一把古琴在彈奏。

當最後音符停下,整個大堂鴉雀無聲,半響,突然爆發出一陣如暴風雨般的掌聲、喝彩聲:

“好,唱得太好了。”

“薰兒姑娘真不愧是春風樓第一花魁,這首歌,絕了。”

“此曲有如黃鐘大呂,不虛此行。”

“薰兒姑娘的歌聲,那是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太動聽了,看賞。”

“看賞。”

一個“賞”字響起,好像觸動某一個信號一樣,大堂的人紛紛從身上掏出錢往臺上扔,現場好像爆發一陣丁丁當當的聲音,就像在下着銅錢雨,沒一會功夫,檯面上全是客人打賞的五株錢。

坐在臺下的鄭鵬,吃驚地看到,地上的錢,除了一枚枚黃澄澄的五株錢外,還有成串扔上去,甚至還有金豆子,就一會兒的功夫,地上的錢加起來少說也有十貫之多。

一貫千錢,十貫萬錢。

這錢也太好賺了吧,鄭鵬看到那一地的錢都有點眼紅了。

還沒感嘆完,突然有人大聲唱道:

“八號桌的鄭州盧公子,賞薰兒姑娘錢三萬。”

鄭鵬扭頭一看,只見一個下人把一托盤錢交給維持秩序的龜奴,那龜奴收到錢後,像打了雞血一樣大聲唱道。

此時,一直端坐的林薰兒站起來,對着八號桌的方向行了一個禮,柔聲地:“奴家謝過盧公子。”

八號桌站起一個圓臉大耳的少年,一邊對林薰兒還禮,一邊有些激動地說:“薰兒姑娘的歌,有如天籟之音,聽此曲就不虛此行,這只是某的一點小心意,哈哈。”

鄭州盧公子剛坐下,龜奴又大聲唱道:“十二桌何進士賞薰兒姑娘錢五萬。”

“七號桌王外郎,賞薰兒姑娘上好羊脂玉佩一對。”

“三號桌錢公子,賞薰兒姑娘赤金飾面一副。”

“一號桌趙大夫,賞薰兒姑娘錦鍛十匹。”

......

隨着龜奴不斷地唱,不斷有人上前送禮,沒一會的功夫,臺前堆滿了盛放禮物的托盤,錢、玉佩、錦鍛、金器應有盡有,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粗略估計禮物的價值不下於三百貫。

這不是好賺,簡直好過去搶。

鄭鵬想起白居易《琵琶行》行中的兩句詩: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原以爲是詩人誇張,現在看來,那是寫實啊。

只是唱了一首五言絕句,雖說林薰兒唱了兩遍,可唱兩遍也沒幾個字,難怪春風樓的老鴇遲遲不肯讓林薰兒梳攏,留着她清倌兒的身份,更能吸金,養着她等於養了一棵搖錢樹。

白居易詩中只提到“五陵年少”,而這裡,除了很多少年郎,還有員外(官職)、大夫(官職的一種)、商賈、豪門大族子弟等,可以說囊括大唐有權勢或有財力的階層。

後世去風流快活一下,一個個藏着掖着,不是怕進“號子”就是怕後院起火,可在大唐,喝花酒是一種風尚,不僅出手闊綽,還讓人大聲唱出來,哪裡人、擔任什麼職務等,豪放得讓人吃驚。

這一點,也與大唐的青樓文化有關係。

後世一說到妓院,想到的就是皮肉買賣,有些見不得人,而在大唐卻是一件雅事,不僅僅是因爲大唐的妓院合法,青樓姑娘喜歡傳唱名人雅士的詩詞,有人傳唱,可以把好的詩詞最快速度傳播,這算是唐朝的一個特色。

文人雅士去青樓,不僅有善解人意的美女相陪,還可以聽到最新出的好詩好詞,偶得佳作,也可以讓青樓的姑娘當場傳唱,這也是揚名的一種方式。

唐人薛用弱《集異記》中有這樣的故事: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到旗亭(酒樓)小酌,恰逢四位歌妓賽歌。有唱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有唱高適“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的,唯獨沒有王之渙的詩作。王之渙自負才名,指着“諸妓中之最佳者”對兩位詩友說:“她若不唱我的詩,我甘拜下風;若唱,你倆尊我爲師。”而那位“最佳者”,果然就唱起了“黃河遠上白雲間……”

剛纔林薰兒唱的,就是大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春風樓的奴僕動作很快,就在鄭鵬感嘆的時候,一羣人手腳麻利把臺上的錢物收到後臺,就是地上的散落的銅錢也撿得一乾二淨。

掙了大筆打賞的林薰兒抱着琴慢慢站起來,就當鄭鵬以爲她賺夠要走時,林薰兒向臺下優雅地行了一個禮,用那動人聲音說:“諸位的厚愛,薰兒感激不盡,現再獻一曲,剛纔所得賞錢甚厚,自覺受之有愧,諸位靜心聆聽即可,千萬不能再給賞錢了。”

還能再聽一曲?

在場人紛紛大聲叫好,不少人開聲大聲贊起林薰兒來:

“平日薰兒姑娘只彈一曲,今天能破例,真是幸運。”

“別的姑娘,只怕賞錢不厚,只有薰兒能視錢財如糞土,難得。”

“薰兒姑娘可是平康坊第一美人,那些庸脂俗粉能比嗎,呸。”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對林薰兒那是各種讚揚,只有鄭鵬撇撇嘴:這個林薰兒,年紀小小,倒會收買人心,反正唱一首哥不費什麼力氣,真是不愛錢,前面就不會收那麼多的打賞。

收了錢還能落個好名氣,真是好算盤。

鄭鵬正在腹誹時,臺上林薰兒自顧說:“此曲奴家一個月前就練,現在纔敢唱出來,就怕褻瀆瞭如此優美的詩,要是唱得不好,還請諸位公子多多見諒。”

“聽說薰兒姑娘在音律造詣極高,一個新曲聽一遍就能彈得八九不離十,一首新作最多練三天就成,是什麼樣的詩,讓薰兒姑娘如此看重?”坐在七號桌慷慨賞了上好羊脂玉佩一對的王員外吃驚地問道。

林薰兒一直平靜的俏臉,出現了一絲敬仰,一臉嚮往地說:“這首詩就是魏州貴鄉鄭鵬鄭公子,所蘭亭會上所作的《元夜靜思》。”

什麼,自己的詩?

鄭鵬楞了一下,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很快,眼裡閃過一絲亮色。

388 郭子儀的勸告715 夜襲鎮北大營267 雀奴775 坌達廷的陰謀120 四美搶一郎706 我們可以打個賭749 示威011 被抓了現行746 赤德祖贊最後的尊嚴634 惡戰前夕211 陰謀與共處900 龍顏大怒754 微妙的局勢511 有其子,必有其父894 郭可棠的反擊375 榮升族長394 挑剔的客人084 有錯也不改579 不如人意的馬球隊490 戲精上身098 買地置鋪628 血戰864 最厲害的是小姐265 挑戰與改編526 意外來訪837 悲喜二重天026 桃花運?桃花劫?871 安祿山初見鋒芒499 迎姝橋164 皇城溜龜205 皇帝也是心機BOY310 神兵天降129 郭子儀的算計982 鄭鵬獻策513 秋後算帳?605 截然不同的風格275 血染壺口谷215 這下誤會大了286 集結868 特殊的宴請621 變故(上)711 兵發吐蕃274 壺口谷550 爭議485 籌備婚禮203 蘇祿可汗的感動276 郭子儀揚威271 被看輕了117 周府壽宴411 將士們的幸福時光896 長安暗涌575 莽夫就是莽夫552 無聲的戰場320 奉旨回京737 兩國交戰,攻心爲上893 真有不怕死的003 繁榮娼盛034 黃老虎的自我救贖093 知恥而後勇171 補刀183 郭可棠的擔憂773 被圍烏古拉786 雖勝猶敗483 起名風波039 買奴156 風來儀和涼得快103 偶遇丁門令749 示威419 挑戰者439 人生巔峰381 給鄭程挖坑589 馬上橄欖球457 特別的禮物104 夢迴長安304 鐵血花裡木496 彪悍的迎親團520 被進獻了349 風流小郎君095 絕美姐妹花(求收藏)111 某是萬人迷684 高力士的疑惑722 沒有信任,談什麼理解186 蘇祿可汗的小心機022 主角出場100 花萼樓516 真面目886 李瑛的暗棋270 直奔于闐890 安胖子的美好生活283 老不要臉602 人神共憤(第一更)099 苛富貴,無相忘654 舊職新任362 勸說與堅持811 不和諧的聲音250 下馬威562 猛虎千騎營237 興師問罪079 痛打落水狗414 奇葩的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