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第115章 朱坡京兆公

杜十三口中的杜老府君,便是已經致仕的京兆公杜思溫。人稱京兆公的緣故,不但因爲杜思溫出自京兆杜氏,而且因爲他在開元初天子設京兆尹之後,當過一任京兆尹,即便時間不過年餘,而後就致仕回鄉居住,但終究是京兆杜氏這二十年來仕至三品,本有可能成爲宰相的第一人。杜思溫膝下四男三女,都已經爲人父母了,兒子們或由門蔭,或由明經出仕,而女兒們亦是各自嫁入門當戶對的人家。尤其是杜思溫少女杜氏爲嗣韓王妃,在天家的那些王妃當中,也算是一等一的賢惠能幹。

而且杜思溫平易近人,猶喜晚輩羣聚的場面,自從隱退朱坡莊墅之後,常常開文會遍召杜氏族人才俊,就連京兆府其他各大姓以及遊學京城的士子,也往往不請自來,故而尋常飲宴也爲一時盛會。

儘管今日杜思溫只請了杜士儀,但杜士翰定要熱心地隨着一塊去,杜十三娘一來沒其他地方可去,二來更不放心兄長,三來也想拜見這位長輩,至於田陌竹影並楊綜萬幾個石工,再加上崔氏那些家丁,帶着那滿是行李的車馬都隨了去,竟不下二十人。只有秋娘一再辭以要回家,杜士儀拗不過,本要派個家丁送她回去,卻也最終被拒絕了。面對這浩浩蕩蕩的一行人,杜思溫派來相請的使者卻沒有半分異色,相見之後只在前頭默默引路。

一路上眼見得杜士翰言談舉止之間,對自己是真心的熱情關切,杜士儀漸漸也就拋開了原本那些生疏,漸漸和人談笑風生了起來。當提到杜士翰的那一叢髭鬚時,他卻得到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答案。

“這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從前誰看着我都以爲是貴介公子,敬我的身份,不是敬我的武藝,實在太沒意思!所以,我就索性蓄了這一叢髭鬚,果然看上去就年長了十歲,別人瞧着我也就存着十分敬意!”說到這裡,杜士翰還大大咧咧地拍了拍自己腰中佩戴的寶劍,嘿然笑道,“十九郎既是回來了,若是碰到什麼麻煩儘管找我!只要是能用拳頭和劍解決的事,沒有我不能幫忙的!”

如此好意,杜士儀自然沒有往外推的道理,當即笑着點頭道:“那今後就要倚仗十三兄了!”

朱坡本名朱博村,因漢哀帝時丞相朱博故里而得名,久而久之,人稱朱坡而非朱博。朱坡不在樊川杜曲,卻在韋曲東南少陵原南畔。其地去杜公祠三裡,在華嚴寺北,下瞰樊川,每日華嚴寺鐘磬之音,不絕於耳,樊川美景,盡入眼底。此地最是莊墅林立,從武后年間開始,便有不少公卿貴族於此建別業莊墅,山中景緻最好的那些地方,常可見山第林立,錦衣如雲。

而杜思溫的山第,便在朱坡一座山丘的半山腰。

到了這裡,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頭百姓,都得把車馬停在山下的車馬下院,然後從登山步道上山。當然,年老體弱抑或是位尊者,可以坐步輦,只今日所有人自然沒有連這幾步路都走不動的。尤其是杜士儀在嵩山時把登山當成了家常便飯,一路拾級而上從從容容,一旁的杜士翰原本還擔心他大病癒後是否會有什麼後遺症,此刻終於完全放下了心來,竟笑呵呵地伸手搭住了他的肩膀。

“好!十九郎,從前你才高八斗,就是那身體太讓人憂心了,如今一去三年,歸來竟是體魄強健……說起來,你現在也愛上佩劍了?是好看還是真的會用,趕明兒我們比試比試……”

“十三兄!”

聽到背後那一聲重重的咳嗽,杜士翰慌忙回頭,見是杜十三娘鼓着雙頰瞪自己,他一時間又憶起了從前那個一丁點大卻最護着兄長的小丫頭。想到當初正是杜十三娘千里迢迢送了杜士儀去嵩山,他不禁有些赧顏地舉手說道:“算我說錯了話……十三娘,當初要不是我之前正好去了甘涼一帶遊歷,本該是我護送你們去嵩山求醫的,說起來……”

“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杜十三娘輕輕咬住了嘴脣,隨即便擡起頭來,臉上露出了燦爛而明媚的笑容,“若沒有這一行,我怎麼知道誠心能夠感動冥君,給阿兄又添了壽元?”

“咦?”

這當年用來搪塞了無數人的鬼話,如今再被杜十三娘拿出來忽悠人,杜士儀着實有些不自然。他輕咳了一聲便突然開口說道:“我昨日傍晚纔剛剛抵達長安,在城內借住了一晚上方纔回家來,十三兄你趕到還可說是我在家門口鬧出來的動靜不小,被你這巡查的逮住了,杜老府君怎會知道我回來了?”

“杜老府君畢竟是當過一任京兆尹,只要用心,長安城中的動靜哪裡有不知道的!”

杜士翰想也不想便隨口說道,可話音剛落,就只聽山路一側的岔道上,傳來了一個聲若洪鐘的笑罵:“杜十三,你這背後非議人的毛病可是越來越重了!”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杜士儀自然立時朝那聲音來處的方向看去,不多時,就只見一個葛袍布鞋的老者緩步走來。相比他見過的那些清癯老者,老者的身材微微有些發福,面色紅潤,雙眸神光湛然,但頭髮卻已經白了大半,身後還跟着一個年約七八歲的小童。

走到呆若木雞的杜士翰跟前,他還笑呵呵地伸出手來在其面前晃了一晃,等到杜士翰忙不迭彎腰行禮,他方纔轉向了杜士儀和杜十三娘兄妹倆,似笑非笑地說道:“怎麼,十九郎,十三娘,三年未歸,不認得我了?”

“老叔公……”杜十三娘一下子眼淚滾滾而出,竟是不顧山路腌臢,就這麼徑直下拜道,“當日若不是老叔公借了馭者和車馬從者給我,又替我致信登封縣,使人騰了嵩陽觀旁草屋給我,我……”

話還沒說完,她就只覺得一雙手穩穩托住了自己的胳膊。擡頭見杜思溫笑呵呵看着自己,她不禁不好意思地抽了抽鼻子,這才破涕爲笑道:“好在如今阿兄已經痊癒,才學更勝當年,而且打熬得好筋骨!”

“這後一句纔是你想說的吧?”杜思溫放開了手,這才頭也不回地說道,“天欲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十九郎,如今三年後重歸樊川,可有所得否?”

重回樊川,那舊日記憶如同翻江倒海一般涌了上來,再加上那些記憶之中熟悉,實際上卻極其陌生的人一個個冒了出來,杜士儀心中總有些不習慣,可此刻這老者卻讓他想到了授業恩師盧鴻。要知道,杜十三娘雖稱人一聲老叔公,但論及親緣卻已經很遠了,往上追溯五代都連不上關係,可就是這杜思溫,當年攜他出入公卿貴第,使他年少而聲名遠揚,可以說是比叔父杜孚更親近的人,因而,他一愣之後立時長揖。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杜十九此番能夠回鄉,確實深有所得。不到萬死一生,不知生命可貴;不見萬千風景,不知天下之大;不見天台山司馬宗主,不見嵩山盧師,不知世間真名士,更不得志趣相投的友人……而最重要的是,若不是這一場病,我竟忘記了,身邊還有一個只能倚靠我這阿兄的妹妹。所以,多謝老叔公當年借了車馬馭者和從者,不但慷慨資助,而且致信幫忙,使我能夠重見天日。”

杜思溫頓時笑看着杜十三娘:“十三娘,你家的阿兄從前好歸好,就是有些書呆,卻不如眼下這般明事理!我還以爲你怪我讓十三娘一個人帶着你去嵩山求醫,着實太狠心了呢!”

“老叔公言重了,只因同姓之誼便慨然相助至此,晚輩已經感激不盡。”

就算是家中親戚,幫忙也是好意,而不是義務,更何況杜思溫只是同姓之中的尊長!這點是非之心,杜士儀自然能夠分得清楚。

“哈哈哈!”杜思溫轉身撫掌大笑,隨即便頷首說道:“好了好了,不要在門外說話,一塊進來!”

儘管在長安城中還有一座宅邸,但如今杜思溫多數時間都住在這朱坡山第,那座宅子則留給了兒孫們住。今日引着杜家這三個小輩一路而入,他便徑直領着他們沿着一段依山而建的小路,到了一座剛剛好建在山崖突出位置的亭子,吩咐小童鋪下地席,這才示意三人坐下說話。此時此刻,自有婢女捧來各色瓷碟,上頭但只見時鮮水果若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盤櫻桃。

“今年禁苑的櫻桃成熟得早,所以櫻桃宴還沒開,各家公卿就都已經分着了。這一盤還是八娘令人送來的。”杜思溫一面說,一面一手托起了那一隻小巧玲瓏,大約只盛了十幾枚櫻桃的白瓷碟子,對杜士儀笑道,“十九郎,明歲櫻桃宴,爾有意否?”

“有意。”

杜士儀言簡意賅地答了兩個字,隨即方纔欠了欠身道:“請老叔公賜教。”

見杜士翰和杜十三娘俱是不出聲,杜思溫便若有所思地捋着下頜鬍鬚,淡淡地說道:“已故齊國太夫人孃家的家務事,我不想置評。當年大勢險惡,恩怨本就難斷,更何況她之後也盡力彌補,杜家那幾個晚輩確實過分了。杜文若杜六郎從東都回來之後,添油加醋說了不少於你不利的話,所以他們家的宗長有人前來見我,少不得也指摘了你好些不是。今年杜氏應解試的人不少,而每年京兆府取解,爭的素來是前十,是等第。因爲只有榮登等第,甚至一舉奪得解頭,進士科春榜題名的希望才最大。而這麼多年來,從來就沒有同郡望同姓子弟,一年之中同登京兆府等第的!”

說到這裡,杜思溫頓了一頓,這才徐徐說道:“萬年縣試,這些應試晚輩的長輩,都紛紛來見我,希望我和郭荃打個招呼,我已經一概都推了。至於京兆府試,更不是我一個早就不在其位的昔日京兆尹能夠干預的。”

杜士儀頓時心頭敞亮。杜思溫是在告訴他,杜氏之中於今歲解試勢在必得的人很不少,各房長輩都在拼命運作爭取,就是他本房宗族亦然。因而杜思溫爲表公允,不得不袖手旁觀,所以他只有靠自己!

“老叔公所言,我明白了!”

“不,你還不明白!”杜思溫一時目光炯炯,卻是盯着杜士儀,一字一句地說道,“這樊川杜曲雖是你的故鄉,但眼下你住回這兒卻不適宜。且不說此地距離長安還有二十里,進進出出殊爲不便,就是杜氏族中錯綜複雜的關係,一時半會也是理不順的。不是崔家派人護送你回來的嗎,想必應該提過讓你借住平康坊崔宅,你不妨就住在那兒。”

杜思溫說到最後,竟是霍然站起身來,目光炯炯有神:“和歲舉一樣,解試那兩關,無論是縣試還是府試,門第聲望一樣都不可或缺!我暫時幫不了你什麼,而京兆杜氏各支都有自己的子弟,如今各存私心,對你無利有害。既然如此,清河崔氏的名頭一樣能在你行卷干謁時有所助益!只不過,人人都是行卷干謁,如何出彩,你需得另想辦法。十九郎,你叔父據說在洛陽買了一處宅子,可這故里卻是多年沒回來看看了,你只能先靠自己。”

見杜士儀默然點頭,杜士翰面帶不忿,而杜十三娘則是滿臉黯然,杜思溫方纔繼續說道:“若遇到事情,你儘管讓人捎信回來。解試和歲舉我無能爲力,但其他事情還能夠幫得上你。對了……”

他說着便一揚手叫來小童低聲囑咐了幾句,人退下之後好一會兒,便捧着一樣東西呈到了杜士儀面前。杜士儀結果一瞧,卻見是一塊打磨光滑,寫着京兆杜思溫敬拜的名刺。

“這名刺你收着,關鍵時刻求見人時用得上。”

留下杜家三兄妹用過午飯,承諾應試者鄉里具保這一條自會吩咐人辦妥,又讓管家送了他們出去,杜思溫方纔又來到了剛剛那居高臨下可以俯瞰整條大道的山亭之中,眼看着杜士儀那一行人漸漸下山,嘴角突然露出了一絲苦笑。

京兆杜氏,自漢以來便是名門望族,當初杜如晦更是輔佐太宗皇帝創一世偉業,青史垂名。但這些年來,杜氏在朝仕宦的儘管仍然不少,但出色人物卻是乏善可陳。只看因爲杜士儀還沒回來,別人就開始擔心京兆府解試等第沒有同郡望同姓的先例,便足可見一斑!只可惜,杜十九不是他的嫡親兒孫,他不能名正言順胳膊肘往裡拐,否則日後族中有事,他就更沒有立場說話了。

162.第162章 慶功宴後,穿心一劍903.第903章 世態炎涼,經略四鎮1109.第1109章 待風雷乍起129.第129章 名利雙收動京華380.第380章 聖眷恩貴主1264.第1264章 郭二的故事536.第536章 告御狀!191.第191章 吏部關試155.第155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153.第15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1195.第1195章 殺機現409.第409章 民心向背1056.第1056章 萬馬齊喑354.第354章 求親934.第934章 美人計780.第780章 從一而終1109.第1109章 待風雷乍起417.第417章 憐卿真心1083.第1083章 許君可汗,權相之殤852.第852章 成敗論英雄827.第827章 節堂舞劍265.第265章 不測之禍176.第176章 曲江之會,書生論戰167.第167章 情深意長5.第5章 診治第1278章 終章 二變天244.第244章 一入都門天子召652.第652章 平定317.第317章 寶劍贈英雄,珍籍贈知音512.第512章 喜事將近567.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437.第437章 香茶美樂,弟子隨侍481.第481章 鄂州品鮮論茶道320.第320章 有朋在側解千愁297.第297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684.第684章 樹倒猢猻散,胸中不平言525.第525章 阿姊來賀316.第316章 紛至沓來的佳人們1063.第1063章 公道人心457.第457章 新春長樂,萬事如意42.第42章 圍爐炙肉話家國594.第594章 突厥求互市463.第463章 士爲知己者死1104.第1104章 援軍477.第477章 出蜀揚帆天下481.第481章 鄂州品鮮論茶道102.第102章 知音伯樂875.第875章 以退爲進,以死爲生373.第373章 樹倒猢猻散1040.第1040章 人心思變269.第269章 恩怨幾許,豈可無回敬?721.第721章 捷足先登262.第262章 纔出試場,又爲試官856.第856章 請君鎮胡戶577.第577章 守城之戰492.第492章 長痛不如短痛201.第201章 蟄伏待飛時1018.第1018章 橫插一槓子271.第271章 泄題592.第592章 再得貴子,籌謀外任64.第64章 入宮552.第552章 造勢360.第360章 翻舊賬398.第398章 下馬威1121.第1121章 心灰意冷的死遁1053.第1053章 厚此薄彼941.第941章 拖延之計280.第280章 貪得無厭868.第868章 公報私仇718.第718章 斬盡殺絕540.第540章 衆望所歸276.第276章 聲動九天,摘桃子574.第574章 不速之客859.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901.第901章 御前真言,東宮定947.第947章 日月換新天444.第444章 朝堂三打一235.第235章 戮力同心!253.第253章 親朋知己,人生最樂事778.第778章 重建和迎親664.第664章 論功行賞,時不我待194.第194章 梅花風骨世無雙718.第718章 斬盡殺絕1275.第1275章 真忠臣也!670.第670章 結親還是結仇?23.第23章 盧氏三考147.第147章 出場,應變11.第11章 印書811.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523.第523章 風雲際會156.第156章 最是護犢京兆公1215.第1215章 大勝523.第523章 風雲際會162.第162章 慶功宴後,穿心一劍968.第968章 割袍斷義乎?722.第722章 有你之處,便是故鄉862.第862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1045.第1045章 大捷之後的暗戰1069.第1069章 聯姻720.第720章 忽悠和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