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老驥伏櫪,寶刀未老

朔方節度使治所乃是靈州靈武縣,距離西京長安一千二百五十里,距離東都洛陽兩千裡。若要從東都到朔方,一條是從東都過長安,過涇州原州然後北上,另一條則是西北邊道,先從東都西行至潼關,而後北上蒲州、晉州、汾州,再從石州西行,途經綏州、鹽州,最終抵達靈州都督府。兩條路一近一遠,倘若時間足夠,杜士儀當然希望繞遠路看一看夏州鹽州等地是何景象,但既然是急着去赴任,他就不得不選擇了前者。

一路緊趕慢趕,雙股幾乎再次磨破了一層油皮,一行人方纔趕在年關之前,抵達了靈州靈武城。

儘管信安王李煒已經被貶衢州刺史,但朔方要地,在尚未交接之前,他這個前任朔方河東節度使自然不可能就此一走了之,所以,他仍然住在靈州都督府內。李煒這一年已經七十有三,可弓馬了得,即便如今他已遭左遷之時,麾下衆將見其仍然無不凜然。他妻子早故,自從他鎮守朔方以來,身邊便只有一妾,婢女也少,三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出仕爲官,不能隨侍父親身側,都遣了兒子前來侍奉,故而李煒的三個孫子也都居於靈州都督府中。

當得知杜士儀入城消息的時候,長孫李研便急急忙忙來到了祖父的書齋外求見。等他獲准進門後,將外頭這消息說了,就只見李煒徐徐起身,面上沒有絲毫動容:“算一算杜君禮就算趕往洛陽述職,過年之前也應該能到,他果然速度不慢。知會上下預備好交接。”

此話一出,李研登時大吃一驚:“大父,今天就要交接完畢?莫非他要讓咱們在這大過年的時節趕路前去衢州?”

“什麼叫他要讓我們大過年趕路去衢州難不成你這麼大了還不知道,官員上任皆有時限,倘若時限到了尚不能到任,那便是要追責的”李煒一怒之下盡顯威勢,見李研打了個寒噤,立時躬身應下,匆匆出門,他這才坐了下來,臉上卻不像剛剛那樣古井無波。

他又不是聖人,當然不可能真的勝不驕敗不餒,被人用這種手段拖下水也沒有心存怨憤。武溫有是悄悄派心腹來過靈州,可他哪裡有功夫理會這種宮內的陰私。他已經知道了是誰假造他的筆跡給武溫有,可事到如今他再去訴冤請求追查到底,那反而會惹來更大的波瀾。歸根結底,他是宗室,又是掌兵的宗室,而他的祖父不是別人,正是一度相傳幾乎被太宗立爲太子的吳王李恪,總難免會遭人疑忌。

他已經七十多歲的人了,半截身子入土,何必一定要去死扛到底?有些人只看到他功高賞薄,可他已經很滿足了,能橫刀立馬建功立業,總比在兩京窩上幾十年來得有意義

“杜君禮,只希望你不要徒有虛名。我這些年來雖是提拔過任用過很多人,可爲了不招人嫉,但凡大將寧可舉薦他們於別地就任,此前又已經調走了多人,留在身邊的少之又少,唯有幕府文士數人。”

他最親信的一個經略軍副將以及親手提拔的幾個偏裨別將,在他接到左遷的制書之後,已經陸續調離了。雖然沒有任何辯白就接受了左遷,但李煒心裡不是沒有怨憤的。他一手提拔起來的那些有才之士若就此被人排擠擱置,那是多大的損失?

所以,當他在靈州都督府前親自迎接杜士儀的時候,互相見禮寒暄過後,他便淡淡地說道:“當年幽州一別便是四五年了,我已經老了,杜大帥卻風采更勝往昔,果然是不服老不行啊。”

“廉頗老矣,尚能躍馬橫刀,大王更是老當益壯,何來服老之說?”如今信安王李煒即將左遷刺史,杜士儀索性便稱一聲大王,言辭謙遜十分,“大王前後鎮守朔方八九年,戰功卓著,軍民服膺,自是我之楷模。”

李煒身後諸將聽杜士儀如此說,不少最初繃緊臉的人也不禁神情稍鬆,而這時候,隨杜士儀前來的前金吾衛將軍李儉方纔上前一步,恭敬有禮地向李煒稱呼了一聲大兄。由於李儉的任命還是在杜士儀離京之前剛剛確定,此事朔方軍中上下全不知情,就連李煒剛剛也並沒有注意。此刻他認出李儉之後,頓時詫異地挑眉道:“子全?此次杜大帥上任朔方,竟又是你隨行?”

“這次李將軍可不是隨行。”杜士儀笑吟吟地解釋道,“李將軍此來朔方,任朔方節度副使,朔方都知兵馬使,兼經略軍使。”

朔方經略軍駐守靈州靈武城內,統兵兩萬零七千人,馬三千匹,佔了朔方節度麾下諸軍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李儉則是謙遜地笑了笑道:“我一介平庸老將,杜大帥卻非要挑我前來朔方擔當重任,我只能拼卻這把老骨頭,竭盡全力”

李煒當然知道,倘若杜士儀新官上任,卻不能掌握了經略軍,那麼這個節度使無疑只是空殼子,可王忠嗣南霽雲都在隴右未動,他實在想不到杜士儀還能調誰來,可眼下見到李儉,杜士儀又挑明瞭李儉的官職,他不得不修正自己先前對杜士儀的看法。還真是後生不可小覷

想當初,他也是從調任十六衛大將軍開始,真正走上統兵一方的大道。李儉雖說已經年紀不小了,年近六十,可較之他開始鎮守朔方時,卻還要年輕幾歲他從如今的李儉身上,不知不覺就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

“子全也終於得以獨當一面了”李煒許久方纔從嘴裡迸出了一句感慨,欣然點頭道,“待到交接之後,我設宴爲杜大帥和子全洗塵。”

每一個人都能察覺到,李煒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從最初的完全公事和疏淡,到如今的稍顯親近。朔方諸將還只是彼此竊竊私語,而張興就是心底佩服備至了。要知道,杜士儀在宰相已經明言可以提各種要求的時候,卻獨獨只要了一個李儉,而且不惜許之以節度副使之位,這簡直就是相當於把整個後背都託付給了李儉一般,怎不教那位已經年紀不小的老將感懷備至?

既是心結稍解,接下來兩邊交接自是非同一般的快速。大唐從設立節度使至今也不過二十餘年,並未如同此後有那許多繁文縟節。

這一日已經是臘月二十九,杜士儀知道衆將難得年關放假,便定下正月初三方纔正式於靈州都督府內節堂聚將廷參,一時自然皆大歡喜。只是,大部分將領仍然羣聚於李煒身側,個個聲稱要爲其送行。面對這洶涌的將心民意,杜士儀見李煒皺着眉頭拒絕了,他便也上了前。

“大王鎮守朔方多年,衆將日夜受教誨,建戰功,如今送行之舉乃是發自肺腑的真心之舉,大王何必推拒?朔方至衢州雖則天高路遠,可朝廷既是給了三個月的上任時限,何妨大王在靈州過完年再啓程不遲?”

杜士儀親自開口挽留,朔方衆將頓時大喜,你一言我一語苦勸李煒過完年再動身。被衆人七嘴八舌這麼一說,即便擔心朝中說他故意遲滯不去,李煒也不禁有些猶豫,這時候,杜士儀又適時解圍道:“更何況,我初來乍到,還有不少事情想請教大王,還請大王緩一緩行程,不急於這短短几日”

既然有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李儉也少不得幫腔勸說,李煒推拒再三,最終答應了下來。儘管他身爲大將,早就習慣了大過年的仍舊領兵在外,可領軍打仗和如今左遷趕路卻是兩個概念,一想到三個孫子也要陪着被貶的自己奔波數千裡前去衢州,他這個一貫威嚴的祖父也覺得有些內疚。故而,當衆將告退,杜士儀又挑明先不忙騰屋子的時候,自己可先住客院的時候,他看到長孫李研鬆了一口大氣,不禁對杜士儀更生出了兩分好感。

可一掃杜士儀隨行的幾位文士,他陡然想到了自己的那些幕府屬官,當即忍不住探問道:“敢問杜大帥,此來可有節度判官?”

“我已上書,奏請以事我多年的隴右節度掌書記張興爲節度判官,他前時出使吐蕃歸來有功,陛下已然允准。然則他畢竟不熟悉隴右的情形,所以,我剛剛請大王多留幾日,也想請大王引薦一二人於我,我必當量才而用”

隴右黑書記之名,李煒遠在朔方靈州,也曾經聽人說過。見張興膚黑魁梧,看上去不像文士,更有風裡來雨裡去的大將風範,李煒沒來由地生出了幾分認同,再加上杜士儀既然言明只有一名節度判官,他便眉頭舒展了開來:“這些年朔方節度判官換過數人,只有來聖嚴最爲稱職。此人精於賢明,最難得的是,爲人處事光明磊落,卻又有高士之風,若是杜大帥不棄,可以仍然沿用此人。”

“好,大王所薦必然精當,我改日便見他。”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煒原本已經一一接見自己這些幕府官,替他們謀劃了相應前程,可他如今畢竟是左遷,也不可能人人護得住,杜士儀既是爽快應承會用來聖嚴,他又試探了幾句,見杜士儀誠懇表態,會盡力沿用從前的文武,他在沉吟許久後,便決定相信對方一回。請了杜士儀回房後,他竟是將自己這些年來闢署的推官巡官,甚至一個衙推一個奏記,都一一評述其優劣,直到李研多次來請,他方纔恍然回神。

“竟是一時間忘了時辰。這樣,先用了晚飯,我再與杜大帥徹夜長談吧

見李煒頷首一笑後先行離去,杜士儀讓高適和王昌齡封常清先去打點居所,自己帶着張興前往客居。走在路上,張興不禁低聲問道:“此來朔方,不是別人寄希望於大帥清洗信安王舊部?倘若大帥依舊用信安王幕府舊人,會不會

“不是別人希望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朔方不是隴右,而且,縱觀信安王向我舉薦的人,顯然他已經知道自己此次緣何落馬了。”

更何況,姜度之前那張字條中,也有相應的人名

第348章 逆轉第998章 英主的條件第1074章 血書第524章 師徒第876章 送女回長安,熱腸李光弼第155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第1087章 翻臉之戰第877章 一波更比一波高第623章 奚人降戶第427章 良才美質,憐卿無暇第594章 突厥求互市第979章 無垢之玉環第556章 囚徒困境,商道命脈第99章 何謂大丈夫第1046章 取爾父而代之第909章 千秋節之夜第922章 心灰若死第228章 送卿回京,與君惜別巡第969章 雛鳥放飛時第539章 出鎮一方第607章 長安急召第148章 道曲動人心,貴...第512章 喜事將近第1188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471章 滾!第147章 出場,應變第446章 楊氏姊妹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1146章 人心渙散的逃命之路自序有一個時代第647章 雁門賦第516章 破碎一片“芳心”第1176章 登基仍敗戰第295章 先爲親友後蒼生第247章 舉杯銷愁愁更愁第708章 一身承闔族之重第1156章 偷襲和反偷襲第1060章 兒女之孝第240章 阿姊第27章 婉言辭御史第1127章 兵鋒何指第333章 死生一線間第1077章 喪心病狂,兩不相見第84章 臨終囑聯姻第672章 撫卹善後,帝王心術第749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829章 還君先鋒使,朔方君最賢第1003章 左右逢源最難事第521章 知制誥第1107章 狗咬狗第921章 傳首問罪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第272章 當頭一棒第838章 備戰防胡第994章 圍困示威第856章 請君鎮胡戶第813章 聲東擊西第124章 聲若碎雲金童舞第899章 昔日故人今雄主第987章 封公封疆第671章 大動干戈,不死不休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膽第1008章 故人已老第1209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247章 護犢情切,何官最清要第892章 風雲變幻迷人眼第571章 千里來投第95章 驚鴻一曲震天地之上第753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第1192章 誰之天下第61章 赫赫崔氏,天子宣召第8章 有志不在高第1042章 懷柔,副帥第856章 請君鎮胡戶第120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771章 談崩了?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第877章 一波更比一波高第781章 詩品高下,河州刺史第1186章 內外交困的李隆基第1221章 范陽請降第684章 樹倒猢猻散,胸中不平言第98章 色戒嗔戒第608章 河東節度第589章 副使何人第105章 志同道合第89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965章 老驥伏櫪,夫妻依依第1192章 誰之天下第640章 請君遊代州第759章 未有凌雲志,豈非大丈夫?第1182章 衆叛親離第1227章 人心向杜第199章 臨別肺腑言,意恐遲遲...第430章 失道義者需教化第610章 醉不糊塗吳道子第700章 馬球場上見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