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藝高人膽大

吐蕃王都邏些,小昭寺。

這座當初文成公主入藏後營造的宏大寺廟,如今和大昭寺均爲吐蕃王都邏些最輝煌的建築,只略遜於王城布達拉宮。隨着這近百年來佛教的日漸盛行,小昭寺的香火鼎盛,每日來頂禮膜拜的吐蕃民衆絡繹不絕。就連西域乃至於中原的商人們,也往往喜歡到這裡來拜一拜菩薩,以求生意順遂路上順利。

一身便服的張興站在小昭寺門口,不禁百感交集。他已經是夠壯健的身體了,又在鄯州呆了將近兩年,卻沒想到抵達邏些之後便病了一場。雖說在隨行大夫的調治下已經康復,可終究難免有些後怕。同行的宦官李靜忠就更倒黴了,進吐蕃之後就一直病懨懨的,之前勉強挺着見了吐蕃贊普尺帶珠丹,這兩天就又只能在驛館裡頭躺着休息。這樣迥異於中原的氣候,怪不得他之前在布達拉宮看到的金城公主,年近四十卻顯得格外蒼老,遠遜於此前自己在宮中見過的武惠妃。

至於探問贊普爲何至今無嗣,這種事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明說的。隨李靜忠來的那大夫乃是太醫署中的名手,藉口天子的關心爲金城公主把過脈之後,就曾經私下裡透露,不說贊普的其他妃嬪,金城公主至今無子,一是因爲飲食之故,二是因爲心情抑鬱,至於別的卻暫時不好說。

儘管這只是天子派使節來的緣由,張興也唯有嘆息而已。爲了這次入吐蕃,他當初在隴右學過吐蕃語,如今在路上又少不得一番苦練,當地人的行爲舉止和相應禮儀亦是學得像模像樣,這會兒隨衆進入小昭寺後,他拜過佛像出來,在人多的地方轉了一圈,聽到尋常百姓唸叨的只是那些收成好壞家人健康之類的事,便知道要打開突破口,還得等那個人到小昭寺來。

來之前,杜士儀已經給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人選,那就是出身吐蕃四大舅族之一那囊氏的尚青。不說此人的身份特別,就只論其身爲那囊妃的侄兒,卻還跟金城公主學過漢文,先後到過中原兩次,這就是一個妙人

果然,他在小昭寺轉了大半圈,很快就看到僧人們開始驅趕一般的平民,口中嚷嚷着貴人將至。吐蕃一國較之大唐更加等級鮮明,莫說尚青如今是那囊一族中下一代族長的最有力競爭者,就憑那囊這一姓氏,尋常百姓便根本可望不可即。須臾,除卻那些來小昭寺拜佛的貴族官員能夠獲准暫且逗留,其餘人已經一個都瞧不見了。張興憑着敏捷的身手藏身於主樓神殿中,果然等到了一身華服的尚青親至。

在行禮拜過之後,尚青在佛像之前居中的地方盤膝坐了下來,卻屏退了左右。他因爲從金城公主學過漢學,對於佛的虔誠較之其他貴族更加虔誠,往日也常有如此靜坐,從者都不以爲奇。等到人全部退去,神殿大門徐徐關閉,他就開始轉動着佛珠,用吐蕃語念起了經文。掩身其中的張興仔細端詳,就只見這位那囊氏公子的神情中既有不一般的虔誠,卻也有幾分惶恐,稍一思量,他便捏着手中一顆佛珠,運足勁力屈指對着此人手中的佛珠彈了出去。

尚青閉目唸誦,根本沒想到這一遭,等到感到手中佛珠有異時,他不覺發出睜開了眼睛,繼而就發現剛剛轉動的那一串佛珠寸寸斷裂,一顆顆佛珠散落一地。面對這少見的一幕,他登時面色蒼白,使勁吞了一口唾沫後方才訥訥說道:“難道佛祖也不贊成興兵之舉?可那是贊普決定的事……”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隨即就閉口不再多言,親自彎腰拾起了那一顆顆佛珠,鄭重其事地收進了隨身皮囊。等到了門前,他喚來左右從者,竟是頭也不回地出去了。他這一次呆的時間,遠遠比平常來得少,可他身份尊崇,旁人哪敢置喙,眼睜睜看着他上馬揚長而去。

儘管只是瞬間動其心神,聽到了一丁點口風,可張興何等樣人,悄然回到驛館換了行頭,他就讓人去遞拜帖給尚青。等到從者一去,他再找其他人時方纔驟然發現,封常清竟然不在驛館。

這一路進吐蕃,李靜忠是個宦官,據說還是武惠妃的身邊人,他按照杜士儀吩咐的,對其客客氣氣,出手也大方,可要說共同話題,那就一丁點都沒有了。反而封常清雖沒讀過那麼多經史,可長居安西之地,對於各種風土人情熟悉得很,兩人一來二去彼此投機,封常清在張興的要求下,已經習慣了直呼其表字。

想想封常清精通各族語言,即便不告而出外理應不會惹禍,張興就暫時拋開了此事。然而,一個時辰後,尚青那邊就來了迴音,道是人感染了些許風寒,不便見客,改日再來拜上大唐使節。這下子,他頓時有些弄不清自己今日在佛堂的舉動是真的嚇着人,抑或是太過火了。可這會兒沒有後悔藥吃,他只得在房間裡來來回回踱着步子,回憶自己之前面見吐蕃贊普尺帶珠丹時的一幕一幕。

吐蕃君臣關係這些年一直反反覆覆,尤其是如今在位的尺帶珠丹更是將一論制改成三論制,而在前任吐蕃贊普在位時,論欽陵一族幾乎被連根拔起,數年前又有名將如悉諾邏被殺,足可見吐蕃贊普對於麾下大將,素來就是防範心極重的。

“奇駿兄,奇駿兄”

就在張興想着杜士儀的託付,漸漸有些心浮氣躁的時候,一個人影突然衝了進來。見是封常清,他立刻問道:“常清,你這是去哪了?”

“自然是去那些邏些胡商處打探打探。吐蕃貴族中,多有愛綾羅綢緞以及金銀飾品的,所以有不少胡商都能登堂入室,和一些貴族說得上話。這些天我扮成一家貴族的管事前去接洽,一來二去後,慷慨大方地買了他價值一百貫的東西,說是日後還會再來,自然就有人肯吐露一些消息。吐蕃西北的勃律當年被吐蕃擊破後,又分爲大勃律和小勃律,大勃律如今已經成了小勃律的屬國,而小勃律地處安西四鎮的西門,乃是吐蕃兵發西域的入口,故而雖然大唐早在開元十年就冊封了小勃律王,可吐蕃一直對此地虎視眈眈。從年初開始就有徹底吞併小勃律之議,現在這件事算是定下了。”

一口氣說到這兒,封常清端起茶杯毫不客氣咕嘟咕嘟灌了一氣水,這才繼續說道:“如今河隴精兵屯駐,吐蕃暫時不敢與之交鋒,就把主意打在了小勃律上,打算出兵攻佔,如此大小勃律悉入其手,異日也好當作是染指安西四鎮的橋頭堡。只是在帶兵的人選上,諸論尚之間爭議不下,所以至今尚未決定。

結合尚青之前流露出的口風,王昌齡高適和封常清一行人從西域回來時提到的動向,張興知道封常清打聽來的這個消息,無疑有相當的可信度。至於爲何連胡商都知道,實在是因爲小勃律無論相對大唐也好,相對吐蕃也好,實在是太過微小的國家,國內軍民加在一塊恐怕有沒有上萬人還成問題,而且如今小勃律國中有不少親吐蕃派,吐蕃根本就不擔心走漏風聲後小勃律有所預備,再預備難道就能打過兵強馬壯的吐蕃?

而安西四鎮中,距離最近的疏勒和于闐,抵達小勃律還要翻過重重雪山,可謂是即便得知都根本救不了

儘管安西四鎮距離鄯州遙遠得很,杜士儀這個隴右節度使也鞭長莫及管不到小勃律的事,但張興知道封常清長居安西,此刻便有意試探道:“依你之見,若真的安西四鎮要出兵,小勃律是否救得?”

“救?當年吐蕃就打過小勃律,正是被我大唐北庭都護張孝嵩命疏勒副使張思禮派兵救下來的。可如今的安西四鎮,說是兵強馬壯,但因爲碎葉鎮給了突騎施,根本重鎮只在於龜茲鎮,至於疏勒于闐焉耆,駐守的兵馬一旦調空了,就要引得突騎施乃至於突厥甚至吐蕃人趁勢進擊。若要去救小勃律,只有一個辦法,從龜茲鎮直接調兵,翻越好幾座雪山,可以這麼說,如張思禮那樣出兵五千,也許能夠打退一次吐蕃人,但絕不足以動搖吐蕃的決心,而且最終能夠剩下多少人就只有天知道了奇駿,絕非我言過其實,大唐在安西,出兵庇護西域諸國,所耗費比所得要多得多”

話雖這麼說,想到唐人在安西四鎮的地位,封常清還是與有榮焉地笑道:“可就因爲有安西大都護府在,大唐的士人或是商人在西域可謂是最受歡迎的人,否則少伯和達夫怎能夠在行囊散盡的時候,還被胡商引爲座上嘉賓?若無大唐軍馬庇佑,從河西到西域的這條商路早就斷了如若換成是我,小勃律被吐蕃佔了也就佔了,只需在蔥嶺以西,安西四鎮之外再設一鎮,屯重兵於此,與鄰近各國互盟,如此足可遏制吐蕃西進只不過,大食國也素來圖謀西域,所以說那裡不止是我大唐和吐蕃爭鋒,實則是三國較勁之所……”

西域素來是大食、吐蕃、大唐爭奪的重心,三國之間合縱連橫,情勢不斷變幻,因此,對此沒有太深認識的張興自然是仔細聽封常清在那口若懸河。直到對方終於心滿意足地說完了,他便笑道:“你既有如此見識,怎不到安西大都護府自薦?”

“世人大多以貌取人。”封常清用這一句話苦澀地做了解釋,隨即就問道,“奇駿兄此來既是出使,如今知道了河隴暫無戰事,吐蕃之目的在於小勃律,那接下來當如何?若是無功而返,只怕你這個使節要招人笑話”

“既然有你的克敵之策,那麼很簡單,虛言誆騙嚇唬人,也是使節常用的一招。”張興嘿然一笑,這才嚮往地說道,“從前只看戰國策士縱橫之術天下無雙,這一次我少不得也要試一試了常清,此事也少不了你配合”

“我?”封常清聞言一愣,心動之後便苦笑道,“我又非使節,如若奇駿對安西四鎮不熟悉,我一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出面恐是不妥。再說那李靜忠也未必肯答應。”

“大帥早先就對我說過,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我如今身爲使節,自然也可以便宜從事,當然,我自然會和那李靜忠商量。”張興示意封常清近前來,這才壓低聲音道,“便如此如此……”

第739章 人人皆道君粗鄙第879章 不得不動第512章 喜事將近第351章 明察秋毫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第575章 大敵當前第382章 東宮見太子第569章 論功行賞∥∥第90章 小僧舞棒,名動天聽第547章 誘敵之計第1187章 戮力同心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1249章 把水攪渾!第245章 從容面聖,天子意招婿第368章 翻臉第888章 義兒安祿山第386章 大膽十三娘第572章 戰雲密佈第336章 死則死爾!一千零四十三章 死戰第360章 翻舊賬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第283章 袖手觀狗吠第38章 手撥琵琶亦青春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橋...第960章 兒女婚事,牛相病危第194章 梅花風骨世無雙第408章 誰讓你不經嚇?第107章 珠玉輝耀動人心第769章 你輸定了!第201章 蟄伏待飛時第336章 死則死爾!第262章 纔出試場,又爲試官第174章 競相染指第637章 州學講春秋第66章 出宮第586章 羽翼漸豐,天子好玄第1173章 巧計攻雍丘第802章 千金易取,人才難得第964章 巧舌如簧第289章 君知我意,我體君心第346章 抗爭第737章 節度幕府第546章 利害之下的決斷第981章 滅國之功第1061章 聽壁角的長輩們第657章 親情如水第931章 遊說北歸第779章 郎舅之志第978章 新婚燕爾,御前言志第718章 斬盡殺絕第202章 靈犀第893章 國之柱石,一方父母第1144章 長安保衛戰第118章 行卷第99章 何謂大丈夫第949章 天寶第170章 藏鋒之劍第295章 先爲親友後蒼生第975章 瞞天過海第534章 天助我也第297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第937章 煽風點火第125章 此曲只應天上有第1171章 兵諫逐節度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第860章 道基弘方,既隆且昌第340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737章 節度幕府第184章 天子之怒第776章 山崩地裂第365章 報應不爽第185章 都堂唱第,狀頭登科第808章 分家第539章 出鎮一方第25章 盧門弟子第1161章 收復長安,駐防禁宮第1254章 比死多口氣第154章 今夜星光燦爛第354章 求親第1197章 誰死誰生第269章 恩怨幾許,豈可無回敬?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第264章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第685章 使君遊西域第643章 樹倒猢猻散第413章 撬動第1123章 獻策安祿山第673章 逝者已矣,生者猶不息第1053章 厚此薄彼第1102章 殺羅第1181章 兵臨城下,金蟬脫殼第849章 朔方雜牌軍第537章 求之不得的中傷第29章 詩未過半勢已成第79章 名動天下第550章 託君以軍權第1207章 不破之城第1035章 亂第20章 招搖逢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