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替人君施恩

常樂坊一處尋常的官邸宅院書齋之內,一個老者正在執筆疾書,眼看已經快要寫完了,他卻突然丟下筆,將這張墨跡淋漓的紙揉成一團,憤而站起身來。然而,來來回回踱了幾步,他最終還是頹然坐了下來,有些苦惱地揉了揉眉心。看到案頭那一方印章正是兄長去世之前贈給他的,他更是心頭酸澀難當,到最後不禁捏成拳頭狠狠捶了下去。

張家本來就是不是什麼世家大族,即使他父祖也曾經爲官,可都是微末小官,直到長兄和他先後騰達,方纔算是真正掙脫了嶺南那片天地。如果不是因爲當年勸諫不要廢太子而失了聖心,又有李林甫從中作祟,長兄又如何會在嶺南鬱鬱而終?

想到這裡,張九皋便凝神靜氣,再次攤開一張箋紙,專心致志奮筆疾書了起來。他和兄長張九齡都曾任過多年的嶺南五府經略使,因爲安撫蠻人有功而賜爵,可他如今是因病歸長安,在中樞早已沒有多少影響力。雖說他並不企及什麼擁立之功,可一想到如今長安上下一片瘋狂地推舉賢王,卻沒人想到蒙冤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也沒人想到自己的長兄張九齡,他的心裡就大爲難受。

“家翁,家翁”

聽到這個聲音,張九皋手微微一抖,一滴墨汁登時污了字紙。他有些惱火地擡起頭叫了一聲進來,等到一個老僕匆匆進了書齋,他方纔不滿地質問道:“何事如此慌張?”

“家翁,杜相國親自上書,爲張相國請封”

“什麼”張九皋霍然站起身來,面上赫然又驚又喜,“到底怎麼回事,快說?”

那老僕也是識文斷字之人,定了定神就雙手呈上了幾張小箋紙:“杜相國的奏疏已經被人傳抄了出來,請家翁細看。”

張九皋連忙接了東西在手,等到一目十行看完,他已是熱淚盈眶。長兄張九齡執政時,就曾經斷言因失律之罪而被押送回京的安祿山是禍害,請明正典刑以正軍法,卻被李隆基大手一揮饒了。就是這小小的一個變故,便釀成了如今的大亂其後長兄被貶,倉皇出京,雖說後來總算勉強振作,在任上也頗有建樹,可終究英年早逝,六十出頭就去世了,追贈不過揚州大都督,仿照的赫然是外官之例。

而現如今,杜士儀竟是請求追贈張九齡爲三公之首的太尉,同時加開府儀同三司,另行官祭

“阿兄,阿兄你當初和杜士儀同僚時,曾言他年少謙和,博聞強記,風骨錚錚,才於卓然,沒想到時隔多年,旁人都忘了你的先見之明,他卻還記得你”

張九皋喃喃自語了一陣,眼圈已是完全紅了。他雙手顫抖地捏着那薄薄幾張小箋紙,最終深深吸了一口氣。長兄既然已經有人出面說了公道話,那麼剩下的就讓他來做吧

如果說,杜士儀上書請追贈張九齡太尉,又挑明瞭其對安祿山叛亂的先見之明,只是讓很多正在一心謀求擁立之功的官員們有些小小的尷尬,那麼,從嶺南五府經略使任上卸任一年多,正賦閒於長安常樂坊私宅養病的張九皋,就真正是一道奏疏石破天驚。

請追復廢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爵位和諡號

直到這時候,長安官民方纔想起來,在懿肅太子李亨冤死之前,還有三位同樣倒黴的皇子。只因武惠妃的讒言,他們就被李隆基這個做父親的貶爲庶人流放嶺南,不到數年就紛紛病故。那時候,暗地裡爲他們鳴不平的人不在少數,只是敢怒不敢言,現如今時隔多年,這樁舊案終於有人翻了

百姓們固然只是紛紛稱道張九皋能夠爲三王討公道的一片公心,可大臣們卻無不想到,廢太子李瑛當初可是留下了六個兒子慶王李琮無子,故而將這六子養在膝下,其中平原王李伸以及嗣慶王李俅兄弟是廢太子妃薛氏嫡出。如果追復了李瑛爵位,真的按照嫡庶長幼來算,嗣慶王算是承嗣慶王,不能再算是李瑛之子,可平原王李伸這個嫡長孫,卻比南陽王李要腰桿直多了

隨着張九皋的奏疏,當年那場被李隆基遮掩得嚴嚴實實的宮變,其內情亦是迅速從宮內泄露了出來。武惠妃矯詔召三王入南薰殿,欲圖連天子和三王一鍋端,奉壽王李瑁即位,幸爲三王識破,帶了內侍監的幾個高品內侍及禁軍解救天子危難,然而事敗之後武惠妃被囚,三王卻因此遭天子疑忌,光王李琚觸柱表清白,李隆基卻依舊不容,不顧光王重傷在身,廢三王爲庶人,將他們出貶嶺南。

這一系列真相一出,登時有吏部尚書齊潮等幾個相熟官員聯袂訪高力士求證,雖說高力士默然不語,但熟悉他的齊潮從高力士那黯然的表情就已經斷定,一切都是真的齊潮自己就因爲親近高力士的緣故被李林甫疑忌,好容易在外躲過一劫回朝任職,如今確認這樣的往事,他心裡頓時直髮寒,同時也有些幸災樂禍的快意。

古往今來,爲天子者無不有自己那一套帝王心術,李隆基做得並不算最出格,可他如今卻是最倒黴的。臨到晚年,令名盡毀,最要命的是,他藏着掖着的那些事全都被人翻了舊賬

然而,時昏時醒的李隆基卻並不知道這些。這大半年來他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幾次重挫,換成別人,又是氣,又是病,又是傷,早就一命嗚呼了,可他卻一直頑強地硬挺着,這一次中風也同樣不例外。即便他的身體已經動不了了,可他勉強還能夠說幾句含含糊糊的話,字裡行間卻都是探問外間的狀況。可無論他怎麼想方設法地打探,幾個御醫對於這些無不三緘其口。被天子追問急了,幾個御醫於脆對視一眼,齊齊告退了出去。

走出興慶殿時,爲首的御醫方纔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低聲嘟囔道:“若是陛下知道外間發生的事,再氣出個好歹來,我們誰能負得起那個責任?”

“畢竟推舉賢王是五日之後,陛下若是有個三長兩短,到時候我們幾個肯定要頂缸。”說到這裡,最年輕的這個御醫扭頭看了一眼大殿之內,突然覺得李隆基有些可憐,“想來陛下問歸問,但絕對不會想要知道,外頭究竟起了多大的波瀾。據說,杜相國除了請求上書追贈張九齡爲太尉,還有一封奏疏是請解招討元帥一職。”

“不止,杜相國還上奏請昭雪李邕和王琚等人的冤案,又或者說,由刑部和大理寺重新覈查天寶之後的案卷。同時,許受冤官民子弟爲已故的親友鳴冤。爲了這個,坊間不少人奔走相告,甚至還有不少人家放起了爆竹。如果不是登聞鼓那兒專門有四個御史趕去坐鎮,也不知道這一天會敲上多少回登聞鼓”

那個爲首的御醫說到這裡,搖頭嘆了一口氣。他已經快七十歲了,出生於武后末年,歷經中宗、睿宗、當今天子,比這些年輕人看得更深遠。歷來這些請求昭雪受冤官民的奏疏,要不就是與苦主有深切關係的子弟親友所爲,要不就是新君即位,要施恩臣民,故而要做做姿態除舊佈新,可現在杜士儀還沒等到天子退位,新君登基,就把這一系列事情全都攤到了檯面上,哪怕日後新君登基後照此辦理,這份恩德首先就會落在杜士儀頭上。

比如這一次,如果沒有杜士儀上書請追贈張九齡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張九皋會上書請追復李瑛三人的太子和王爵之位?

張說之後,張九齡便執文壇牛耳,而且他無論在外官還是在宰相任上,提拔過很多文人墨客。所以,即便杜宅閉門謝客,因張九齡追封之事,仍然有人不管不顧前來造訪。當杜士儀看着阿茲勒親自送上來的這幾份拜帖,他一看是王維杜甫王昌齡岑參,頓時笑了起來。

“摩詰經張文獻舉薦爲左拾遺,杜子美曾經一直後悔獻書張文獻而不成,他們倆過來也就算了,沒想到就連少伯和小岑都全來湊熱鬧又是舊友,又是僚佐,我這清淨是保不住了。傳令出去,開門,迎客”

杜宅大門敞開迎客,杜士儀親自設宴款待當年舊友僚佐,當這樣的消息傳開之後,還不等這幾位去杜家拜訪的人回到自己家,他們的家門口就已經聚集了一大片來打探消息的人。這其中,御史中丞王縉立刻遭到了同僚上司下屬的圍堵。

“夏卿,你和崔家是姻親,崔家又和杜家是姻親,你之前說什麼都不知道,可現如今令兄已經見到了杜相國,你還要藏着掖着不成?”

“何止令兄,王中丞,據我所知,令兄當年左遷後,你和杜相國交往甚密,甚至張河東相國在位時,新宅落成,你跟着杜相國過去,還曾經吟詩一首。”

“王中丞,現如今外頭就快要亂成一團了,你就好歹說一句話讓大家安心一下吧”

王縉只覺心煩意亂,到最後也顧不得是否得罪人了,重重一拍扶手站起身來,這才陰着臉道:“我是我,杜相國是杜相國,我卻不會扯着虎皮做大旗家兄後杜相國一科爲狀頭,彼此相交莫逆,我也因此和杜相國相交,但那是少年時事,如今怎會因私廢公?若是我自己,我可以在這兒撂一句明白話,南陽王乃是懿肅太子次子,論禮法當然應該承繼大位”

看着身邊人一個個露出將信將疑的表情,又是打哈哈,又是試探,好一陣子方纔漸次離開,王縉不禁氣惱得隨手抓起一樣東西怒擲於地。如果不是張九皋那追復太子李瑛的奏疏,南陽王李的優勢地位不可動搖,但現在這個變數太大了

把新君登基施恩於下的手段都給搶去了,杜士儀恐怕比他想象的那樣更加心大

第166章 宗祠訓誡,京兆...第511章 風生雲起第258章 聚散有時,贈君部曲第11章 印書第564章 負荊請罪,觥籌慶功第71章 龍飛鳳舞書酒籌第841章 等價交換第304章 門下省履新第1080章 戰略資源,奇襲契丹第853章 凱旋第803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986章 杜卿膽色世無雙第551章 錢糧人口,不可或缺第1161章 收復長安,駐防禁宮第1218章 重見天日第557章 天子之喜,崔氏之喜第97章 聲名鵲起第146章 試賦之道,靈動...第678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第952章 威逼利誘第1215章 大勝第31章 手足連心第329章 大難來時不離棄第611章 親疏之別第275章 星光螢火,烹茶待君第1203章 主心骨回來了第212章 美人計之下第257章 妙筆如刀,妓家商未來第947章 日月換新天第754章 風雨來兮第708章 一身承闔族之重第220章 金枝玉葉第1181章 兵臨城下,金蟬脫殼第681章 預備後手,宇文之謀第389章 勝敗之間第44章 盛氣凌人第664章 論功行賞,時不我待第1107章 狗咬狗第398章 下馬威第930章 霸主將衰第933章 一方支柱第335章 直諫的藝術第1201章 李隆基的噩夢第1215章 大勝第776章 山崩地裂第522章 拿人和蕃不心疼第1253章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第433章 萬歲池第490章 家務事第296章 表字君禮,忘年知己第592章 再得貴子,籌謀外任第754章 風雨來兮第299章 見微知著,大獲全勝第142章 不死不休第605章 虛位以待俊傑才第840章 薦君歸安西第305章 卓犖奇才,濟世之器第106章 分道揚鑣第606章 雲州集第652章 平定第263章 取士不避私,杜郎真君子第490章 家務事第24章 當世真隱第652章 平定第1064章 炸毛第1122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473章 極品好茶,利於美白第527章 親迎,卻扇第712章 十銓注擬第695章 奉呈忠心第1204章 招降第361章 欲撼張嘉貞,捶死王胖子第930章 霸主將衰第999章 決然第1083章 許君可汗,權相之殤第421章 酒酣之際話家國第564章 負荊請罪,觥籌慶功第169章 美人心計第1218章 重見天日第1181章 兵臨城下,金蟬脫殼第479章 江陵遇故跡第144章 當場考問,對答...第1212章 英靈在上第362章 洛陽縣主簿買春事件第110章 雷厲風行殺心動第930章 霸主將衰第2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653章 大丈夫尾聲歲月已老心不老第524章 師徒第101章 珠聯璧合訪張旭第1004章 雄城奠基第156章 最是護犢京兆公第977章 迎親日的大排場第1059章 御前爭桃子第502章 春宵一刻,今夕除夕第1097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229章 癡心妄想!第721章 捷足先登第982章 獻俘獻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