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范陽請降

儘管安慶緒人尚未押回長安,可鄴郡大捷,安陽克復的消息,仍然在最快的時間傳到了長安。

這時候,永王李璘父子纔剛死了不到一個月,朝中諸王以及皇孫爲了東宮立儲之事明爭暗鬥,朝中羣臣全都身不由己。裴寬倚靠自己多年的威信以及守住長安的大功,再加上杜幼麟等杜系中堅的支持,還能置身事外,可大多數官員憂心國本空虛,又或者說經受不起那擁立之功的誘惑,一個個捲入了其中。所以,在這樣的時候,前方傳來大捷,不但意味着叛軍不可能再次威脅到長安,也同時意味着爭取到杜士儀的支持變得異常關鍵。

於是,豐王李珙這位皇子竟是帶頭上書,請求冊封杜士儀爲郡王,以此褒獎其功績。他這麼一起頭,盛王李琦不甘示弱,立刻請求拜封杜士儀爲三公之首的太尉。而在這爭得白熱化的立儲風波之中,東宮一系卻在那兩位皇子給出的重磅條件之外,竟匪夷所思地提出讓杜士儀兼范陽平盧節度使,在擊敗叛軍後經略河北道,以免叛軍死灰復燃。

儘管李隆基簡直要被這一個接一個的請求氣炸了肺,可現如今的局勢,已經完全脫離了他的掌控!

如今東宮一系的領軍人物,並不是南陽王李係,而是張良娣。原本打算不如回孃家設法改嫁的她竟成了一匹黑馬。作爲李亨的未亡人,東宮後院的女主人,在廣平王妃崔氏心腹婢女擊登聞鼓爲李亨父子三人鳴冤之後,張良娣親自造訪諸多大臣府邸,終於贏得了幾十名大臣聯名上書,讓李隆基不得不捏着鼻子用了豐王李珙的說辭爲自己開脫,隨即追封李亨爲懿肅太子,廣平王建寧王兩個皇孫卻沒有得到超贈親王的待遇。

即便如此,張良娣也已經心滿意足了。因爲這一番奔走,她終於如願以償把自己的良娣封號變成了懿肅太子妃。緊跟着,她便和之前那些支持太子一系的官員串聯,把庶次子南陽王李係給拱了出來。

張良娣被冊封爲太子妃,南陽王一系的力量登時空前強大,這時候,就連竇鍔都瞧出了這個外甥女兒想當太后的心思。張家固然是張良娣背後添磚加瓦的慫恿者,竇家其他兄弟幾個之中也有心動的,可竇十郎這些年眼看宮鬥連場,看都看得怕了,如今卻竟然連自家都捲了進去,他來找姜度訴苦時,便哀嘆自己當初就應該更加直接一些,把張良娣直接給帶出宮去,也免得現如今這麼一場麻煩。

可姜度對竇鍔放的這麼一番馬後炮卻嗤之以鼻:“她真要是與世無爭,願意聽你話的人,哪怕如今成了太子妃,也不會去趟這樣的渾水,可你那外甥女兒哪裡會安分,就算當初被你接回來,你再給她找好這麼一門婚事,她眼看如今東宮之爭那麼激烈,還得一頭衝回去。你們竇家三位國公,子弟更是十幾個,你一個人管得住那麼多?置身事外和我喝酒正經,不理他們就完了。我和幼麟說一聲,調上百十個人到你家守門,誰要是敢不知好歹去闖你家,統統趕出門去!”

“咳咳咳!”

竇鍔簡直都快給姜度嗆死了,指着人想要罵什麼,可想到天水姜氏因爲之前的姜皎連累,從姜度的叔父姜晦,再到不少子侄全都被貶嶺南,死的死病的病,姜度自己又沒有兒子,如今除卻姜度幼弟,尚了公主的姜慶初,姜家竟是沒什麼在朝廷官居要職的人了,不像竇家左一個兒子右一個兒子,就連他自己的兒子也在蠢蠢欲動,他就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要不是杜士儀這個早年的朋友,他此生肯定是在清閒的職位安安分分呆着,而不是如今當這個干係太重的左監門衛將軍。上頭原本兼任大將軍的宦官基本上都死絕了,碩果僅存的高力士則是被天子派去想要掌控禁軍了,所以他們竟已經是最高負責者!位高權重的同時,他也肩負着從前壓根沒有扛過的責任!

兩人都是貴戚子弟,彼此互鬥了多年,這會兒竇鍔正尋思該用什麼方式也給姜度找點麻煩,省得對方隔岸觀火看自己的笑話,外間突然傳來了敲門聲。

“二位將軍。宮中內侍監有幾個人要前去東市採買。”

“採買什麼?宮中太府的好東西堆積如山,楊家父子先後打理,也不知道給聖人添了多少家當,東市還能比那裡頭更好?”姜度搶在竇鍔前頭高聲回答了一句,隨即還不解氣,大步走到門口拉開了門,見是自己帶來安插在宮門禁衛的一個心腹,他便目光閃爍地說道,“怎麼,是有什麼不對?”

“雖說都並不是什麼顯眼的人,只是幾個品官,看上去也是理直氣壯,但我問了幾句內侍省中事,又問了是否有高大將軍行文,結果內侍省的事他們都不太瞭然,高大將軍的行文也沒有,所以特來稟報二位將軍一聲。”

當初長安被圍時,竇鍔還好,主要是看住十六王宅,可姜度那會兒卻是在三大宮中大開殺戒,宮中有頭有臉的內侍被他狠狠清洗了一遍,所以此時此刻他回頭揮手止住起身要過來的竇鍔,沉聲說道:“這事情我處理,竇十你別沾手。我去去就回。”

不是姜度信不過竇鍔,而是竇家幾乎就要被張良娣拖進那個漩渦去了,這會兒能少點麻煩就少點麻煩。然而,他在出了直房的時候,卻扒了身上的官服,只換了一身不起眼的便服,混在禁衛當中遠遠打量了一番那號稱要出宮去東市的幾個人,他便悄悄退了回來,對剛剛來報信的心腹說道:“再拖上他們一刻鐘,然後你就放他們出去,其他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

“是,將軍!”

所謂的品官,是內侍監中宦官的一種職銜。除卻那些有品級,有正式職司的內侍之外,宮中更多的是衆多低品執役宦官,品官指的便是那些能穿黃衣的,區別於穿白衣的白身,卻和後世用品官來指代有品級的官員不同。一刻鐘之後,當宮門口這七八個品官被放行時,被耽擱了許久的他們卻也不敢怨怒,反而賠笑稱謝了幾聲方纔離去。這一路上衆人三三兩兩說着話,想到當初前輩們鼎盛年間的光景,尤其是高力士楊思勖的煊赫,無人不羨慕。

“別提了,據說朝中已經有人奏請陛下明年改元。陛下雖是盛怒,卻也沒法反對。”

身爲宮裡人,每個人都明白李隆基爲什麼反對改元。因爲這次改元不是因爲任何寶符之類的祥瑞,而是因爲安祿山這場叛亂的平息。自詡爲聖天子的李隆基被叛軍一直打到了長安城下,而且還一度倉皇逃到馬嵬驛,如果不是安北朔方兵馬來援及時,怕不得一路逃去蜀中。這樣丟臉的叛亂,現如今卻在杜士儀迴歸之後強勢平息下去,據說現如今叛軍佔據的只剩下河北七八個州郡,李隆基的面子哪裡掛得住?

天子處於弱勢,他們這些宦官進入東市的時候,也就不如從前那樣受人巴結禮敬了。因爲各自都有各自不同的採買任務,所以衆人進了東市之後就都分散了開來,各自去採買各自單子上列出的那些東西。就如同姜度之前說的那樣,叛軍尚未來得及攻下長安就兵敗潰退出了潼關,左右藏庫被拿開慷天子之慨犒賞了義軍,而太府卻並沒有動過,裡頭有的是各式各樣極盡精美的貢品。可上頭吩咐他們來東市買東西,他們即便不明白也只能從命。

可現如今裴寬主政,杜系官員把持大權,誰也不敢如同從前那樣只憑一道敕書就***,而商賈們也比從前強硬多了,別說全送的事決計不幹,半賣半送也大多不肯,這就苦了這些宦官們,一個個使盡渾身解數討價還價,倒是成了東市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等到傍晚時分,這些人方纔重新會合迴歸宮中。其中一個到內侍省交了令,繼而就悄悄往興慶殿趕去。儘管在李隆基從十六王宅中了那麼一箭,被送回來之後,這裡又被姜度清洗了一遍,可李隆基好歹還能夠自由支配太府,重重的恩賞甩下去,總算也篩選出幾個能用的人,不至於事事被人轄制。

當此人幾經輾轉來到了李隆基如今養病的榻前雙膝跪下,從懷中取出一件東西呈上時,這位彷彿奄奄一息隨時隨地都會死的天子突然有了些精神,竟是支撐半坐着搶過了他手中的紙。

“果然是范陽史思明請降,好,好!”

李隆基臉上泛起一陣豔紅色,精神竟是空前亢奮了起來。前方的每一個勝仗,彷彿都是重重打在他臉上的耳光,尤其是在他許諾永王李璘儲君之位,李璘卻處心積慮想要將他這個君父一網打盡,還把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之後,如今支持他這個天子的人已經少得可憐到了極點。因爲每個人都知道他快死了,與其在他這個爲天下子民唾棄的天子身上下功夫,還不如去謀取擁立之功,可他不甘心,他不甘心和當年的祖母則天皇后那樣,在上陽宮中悄然而逝。

那些逆子,那些臣下,不是一個個都想去抱杜士儀的大腿,希望能夠繼承他的位子嗎?他非要讓杜士儀不能全功,非要顯示一下他這個天子的威嚴!只要史思明打着心向天子的旗號,重新歸降於大唐,那他至少還能保持一點最後的顏面,而且也能夠阻止杜士儀拿到幽燕的兵權!

“你明天出宮,再替朕見一次范陽使者,你告訴他們,讓他們給朕去敲登聞鼓請降,把事情鬧得越大越好,動作要快!如此一來,朕就可以名正言順地下旨河北罷戰收兵!”

第1234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第1255章 不是兵諫的兵諫第868章 公報私仇第113章 近鄉情怯第120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850章 激將法第712章 十銓注擬第483章 急於求成第1047章 國士自序有一個時代第944章 王權再易主第320章 有朋在側解千愁第253章 親朋知己,人生最樂事第582章 慶功之喜第478章 天倫之樂第762章 惟願郎舅再聚首第1239章 成王敗寇第255章 扮豬吃老虎第843章 用人須不疑第865章 慶豐年中暗流涌第170章 藏鋒之劍第1062章 人心所在第60章 家有長者,老而彌堅第1012章 君子不黨第144章 當場考問,對答...第1008章 故人已老第255章 扮豬吃老虎第1208章 不死軍魂第299章 見微知著,大獲全勝第708章 一身承闔族之重第218章 飛龍閣上與君約第1219章 納降第121章 曲如珠璣因定策第944章 王權再易主第548章 覆滅第930章 霸主將衰第510章 婚事眉目第1209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第275章 星光螢火,烹茶待君第2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49章 請君入甕第1244章 爲東宮一脈做主第262章 纔出試場,又爲試官第781章 詩品高下,河州刺史第14章 蝗患猛如虎第1080章 戰略資源,奇襲契丹第364章 宴集 揚名,當堂鎖拿第926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243章 苦肉計砸了第990章 異域團圓第375章 酒中豪客飲中仙第505章 腹心之謀,貴主之算第688章 雲州降格,舞弊之道第320章 有朋在側解千愁第819章 虛情假意第69章 纖纖決意第170章 藏鋒之劍第624章 兵荒馬亂,節度副使第1144章 長安保衛戰終章二變天第1194章 譁衆取寵第716章 宰相吵架,杜郎勸架第1015章 不蹚渾水第76章 蒙塵和氏璧第591章 當頭一棒第879章 不得不動第648章 拔解,軍陣第146章 試賦之道,靈動...第294章 風雪飄搖,十一郎歸來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第506章 了卻前事,調令回京第785章 蹣跚起步如幼童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421章 酒酣之際話家國第301章 問君心意第774章 斬首示衆第86章 翁婿or翁媳第1150章 過馬嵬驛不見君第106章 分道揚鑣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第251章 不求騰達,但求名師庇寒士第617章 度量和鬧事第896章 漠北亂局第942章 焦頭爛額的張守珪第88章 萬里奔波,啓殯路祭第1061章 聽壁角的長輩們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296章 表字君禮,忘年知己第97章 聲名鵲起第613章 冥頑不靈第1163章 東宮和右相第1035章 亂第233章 豪俠之道,飄零金枝第888章 義兒安祿山第1034章 軒然大波第580章 凌厲反擊第33章 越女傳人第648章 拔解,軍陣第142章 不死不休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