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定風波還是避風波

自從大唐開國之後,便在門下省設政事堂,供宰相討論處理國事。本來有份列席的只有中書令、侍中以及尚書左右僕射,但高宗武后年間宰相名目繁多,掛同中書門下三品又或者參知政事或同平章事之銜的官員,也可入其中參議國事,多的時候能有五六人。期間重要的一次變化,便是中宗年間政事堂從門下省搬到了中書省。到了李隆基正式掌權的開元年間,動輒一堆宰相的年代方纔正式終結。

從開元到天寶,政事堂中大多數時候只有兩位宰相,少數時候三位,即便如此,也發生過大家爭吵得面紅耳赤,甚至不惜要動拳頭的鬧劇。

但眼下的政事堂無疑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景。此時此刻,吏、樞機、兵、戶、刑禮五科小吏垂手侍立在側,大氣不敢吭一聲,但目光全都在偷瞥第一次正式在此議事的杜士儀。而裴寬在沉默了許久之後,見杜士儀就是不肯開腔,他不禁深深嘆了一口氣,無奈地說道:“君禮,事到如今,陛下重病再加上又重傷,我一個人實在挑不起這麼大的擔子來你是右相,怎麼也該出一個主意吧?這到底是不是應該從諸王之中選一個人出來監國?”

“這種事本該是陛下決斷,我這個宰相本來就只是掛個名,裴兄你是知道的。”

杜士儀見裴寬還要再勸,他便搖搖頭道:“更何況,如今外頭流言傳得沸沸揚揚,什麼好聽的難聽的話都有;說一句實話,我這次回長安,本來就是勉爲其難,不樂意再趟這樣的渾水再者,如今陛下昏迷不醒,就我們兩個人商議這樣的大事,外人怎麼說?這樣吧,不用算我,裴兄可命人通知中書、門下並御史臺,尚書左右丞及六部堂上官,齊集商量宗室監國一事。如此一來,至少不會有人質疑什麼擅權專斷了”

杜士儀是當着政事堂五科小吏的面前說了這番話,因此,裴寬答應之後派人去聯絡各方,而這個消息也瘋狂傳開了。誰也沒想到,杜士儀竟然表示不摻和這件事,此前對那些串聯之皇孫態度謹慎的官員們,這下子登時炸開了鍋。

而拋出去這樣一個最大誘餌的杜士儀,此時此刻卻抽身出了宮。他並沒有先回自己家,而是徑直去了平康坊崔宅。他的妹妹和女兒先後嫁爲崔家婦,使得他和崔家的因緣已經深厚得不能用普通詞來形容。所以,看着崔家後院潑水洗地的衆多家丁,他沒有對崔五娘和崔九娘說什麼謝字,而是開口說道:“今後長安多事之秋,崔家此次回擊強硬,下次別人打主意時,要麼就得仔細考慮考慮,要麼就會用上更凌厲的手段。”

“沒有中書門下的制敕,沒有陛下的手諭,就憑一句話就想拿崔家人,簡直是癡心妄想伯父和阿爺當初又不是沒有被貶過,誰怕誰”崔九娘滿不在乎地冷笑了一聲,這才側頭看着阿姊說,“不過那些禁軍還真是丟足了臉,竟然被人說拱衛天子的人還打不過崔氏家丁”

“這不是什麼好話,真真你想得太簡單了。”崔五娘卻知道,崔家當年因政變而重新顯達,但伯父崔泰之和父親崔諤之終其一生,都不曾掌過兵,如今還擁有這樣的實力,肯定會引來別人忌憚。弟弟崔儉玄身爲杜士儀的妹夫,出任菖州都督,在劍南道握着一股頗爲可觀的兵力,但畢竟鞭長莫及。所以,想到如今承襲趙國公爵位的長弟崔承訓丨她突然出聲問道,“十九郎可否讓承訓或是阿椅典禁軍?”

這要是換成從前,絕對是一個極其離譜的要求。但現在天子鬧出了這樣絕大的風波,杜士儀連定立儲君都表示袖手不管了,再給自己爭取一點別的好處,自然絲毫不會手軟。

他微微笑了笑,這才淡淡地說道:“這正是我今天過來想說的。嗣趙國公是你們這一支之長,典禁軍這種事目標太大,更何況,如今的禁軍已經爛到根子上了,何必去碰這爛攤子?幼麟的飛龍騎纔剛剛開始編練,你不嫌棄的話,讓崔椅去給幼麟當個副手吧。我已經吩咐了杜隨,在前鋒營中擇選五百精銳交給他們,作爲教官以及根基,把這一支曾經跟着杜家人和崔家人保衛過長安,又有軍中精銳底子的飛龍騎捏在手中,纔是真正立足長安的本錢”

此話一出,崔五娘和崔九娘同時爲之大喜。崔椅現如今不過是當個六品祠部員外郎,雖是清流,但實在是學不到太多的東西,在這樣的年頭外放刺史歷練,則更是對子嗣並不興旺的崔家有利無害。等到姊妹倆答應下來,又一起送杜士儀離開時,崔九娘突然開口開口問道:“杜十九,你雖說撂下話不管東宮的事,可夏卿這次是一定會摻和的,你可有話要轉告他?”

“夏卿是夏卿,我是我,我不想對他動輒指手畫腳。”說歸這麼說,杜士儀想想王縉那素來功利的性子,沉吟片刻就開口說道,“這樣吧,你就對他說,太子和廣平王建寧王尚未追封,他既然當年和太子頗有交情,如今大可站在大公無私的立場上,先把諡號這件事解決再說。”

等到杜士儀回到宣陽坊私宅,就只見萬年縣廨已經派了人幫他修復受損的院牆以及大門,萬年令崔朋竟是親自等候在那裡。杜士儀當然不會當着人的面,對自己的侄兒兼女婿說什麼重話,當即邀了人到家裡說話。一進杜宅書齋,崔朋說到當時禁軍圍宅時的情景,火氣就不禁大了起來:“如果不是幼麟正好在縣廨,硬是壓着我不許出面,我點齊了差役和屬官,也非得攔住他們不可”

“你是覺得你兩個姑姑那時候放馬殺人,幼麟卻只知道躲在你那萬年縣廨,所以太軟弱了?”

“岳父,我不是這個意思……”

見崔朋臉色尷尬,杜士儀便搖搖頭道:“你這個主司還得和你五姑姑好好學一學。除了這一次長安保衛戰之外,別看你阿爺在外任風風火火,可你們崔家其他人這些年在長安也一向低調,所以這次猛地一硬,展示出戰力和決然讓人看一看,也就能夠打消很多人的小心思。至於杜家,我也好,廣元也好,這些年都已經太突出了,幼麟藏拙多年,長安之戰稍稍顯露出一點,如今軟弱一些,反而會讓人覺得這就是他的本性,反而易他行事。”

“啊?”崔朋這才意識到還有這樣的細微分別,見杜幼麟已經等候在書齋裡,他突然生出了一絲愧疚,當即上前長揖行禮道,“阿弟,是我剛剛太想當然了,幸好岳父提醒,我給你賠禮。”

杜幼麟不想姐夫難堪,連忙攙扶起了人,在其耳邊低聲說道:“我那時候只是得了阿爺囑咐,否則你以爲我忍得住?”

崔朋這才稍稍回覆了些自信。事實上,第一次官居主司的他主管的就是天下第一縣萬年縣,那種焦頭爛額就別提了。他低聲再三提醒杜幼麟今後多多提點自己,卻不敢在公務時間在杜士儀的私宅多做停留,很快就匆匆告辭離去。臨走前,聽到杜士儀說,自己的叔父崔椅會進入飛龍騎當杜幼麟的副手,他登時爲之大喜,再三謝過。

身爲崔諤之幼子的崔椅不比崔儉玄好勇鬥狠,官路一直不甚暢通,現在終於有着落了

只剩下自家父子兩人,杜士儀說話就隨意多了。杜廣元身爲長子,他對其可說是嚴父,除了請過王忠嗣教導武藝兵法,還把人丟到民家去養過,也把人扔到前方去當過兵,等人剛剛成婚又趕去了西域。可杜幼麟這個幼子兒時卻是在他身邊度過的,可稍稍長大一些後,就跟着王容一直生長在長安,可即便如此,卻幾乎沒讓他操什麼心。此次長安圍城也是一樣,在那樣的絕境之下,這個彷彿生長在富貴窩的兒子卻迸發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今天你跑去萬年縣廨躲風波,家裡其他人呢?”

“我把人集中到了阿孃的寢堂前,關上了每一道門戶,還在院子裡灑滿了豆子,總能阻上一阻。反正杜隨阿兄是一定會及時趕到的,所以大家都不慌張,更何況大家知道來的禁軍人不多,杜家家丁家將也有上百人,真正要打起來也能撐上一段時間。至於薛嵩和李懷玉,我把他們扮成隨從帶去了姐夫那兒。”

“很好。”杜士儀衝着幼子笑了笑,示意其坐下說話,然後方纔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今天一早,河北送來軍報,前方打了個敗仗。”

“什麼?”纔剛坐下的杜幼麟險些沒跳起來,見父親面色鎮定,他方纔訕訕又坐定了,“叛軍已經走投無路,怎麼可能……”

“沒有什麼不可能,安祿山麾下那些人,絕非浪得虛名之輩。我這次只是佔了一個以有心算無心的優勢,並不是說,我就真的高明瞭一大截。更何況,軍心會因爲很多東西而浮動,比如叛軍放出的謠言,也比如我方自己的重重顧慮。總而言之,我馬上就要趕回去,而且,我還會把你杜隨阿兄和前鋒營一塊帶走。我會讓他分五百人給你,你用這些人作爲飛龍騎的底子和教官,如何在宮中,在這長安城站穩腳跟,其餘的就都要靠你自己了。”

杜士儀說着伸出了手,見杜幼麟連忙伸手過來,他卻並沒有去握住兒子的手,而是笑着在他的手上重重一拍:“放手去做,不要怕砸鍋朝堂上是爭東宮還是爭皇位,你都不用管,只管給我捏着飛龍騎有事找你兩位姑姑,不是大事,不用報我”

這種立儲的事情,他不摻和反而省力。事到如今,大唐宗室還有什麼出色的人才,不妨全都拉出來溜溜

第334章 御前激辯,針尖對麥芒第1169章 巨敗之後鞭文武第399章 仇人不見,今非昔比第17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25章 此曲只應天上有第338章 親迎對詩第208章 贈君琉璃,願君榮歸第75章 掃席待知己第1101章 打死你這混蛋!第1206章 潛入和策反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第850章 激將法第422章 衆所矚目杜十九第500章 失心瘋第1189章 衆望所歸第1080章 戰略資源,奇襲契丹第831章 羣情激憤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571章 千里來投第973章 窈窕淑女第727章 家世之分,郡望之別第9章 宗主第731章 追根溯源,河西節度第757章 君子器量第923章 九天之上炸雷響第697章 蕃將投效,羽翼漸豐第589章 副使何人第877章 一波更比一波高第413章 撬動第928章 陳屍當場,依依話別第1167章 王忠嗣賜鴆事件第399章 仇人不見,今非昔比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第680章 走馬上任第236章 殺威,告急第87章 心悅卿兮卿不知第1218章 重見天日第1149章 自刎第116章 此去他日歸!第1136章 東西截擊第1226章 殺人祭旗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第1170章 內圖洛陽,外謀河東第557章 天子之喜,崔氏之喜第678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第300章 榮升第435章 謀後繼,接風宴第886章 第一名將第378章 舅舅第539章 出鎮一方第713章 量才而用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第891章 天公未棄第1258章 替人君施恩第1012章 君子不黨第1170章 內圖洛陽,外謀河東第589章 副使何人第196章 紅粉知己第884章 諫君寬仁,名士風流第640章 請君遊代州第93章 美人如玉劍氣如虹第53章 勳戚相邀約第875章 以退爲進,以死爲生第316章 紛至沓來的佳人們第357章 狗急跳牆第417章 憐卿真心第865章 慶豐年中暗流涌第469章 都督好茶第122章 貴客盈門賀生辰第1156章 偷襲和反偷襲第1160章 興慶宮大清洗第629章 巧言令色,雷厲風行第482章 宇文統之心第394章 小婿見丈人第968章 割袍斷義乎?第750章 千里奔救第1161章 收復長安,駐防禁宮第460章 運籌於帷幄之中第994章 圍困示威第892章 風雲變幻迷人眼第301章 問君心意第102章 知音伯樂第2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100章 大亂將起第720章 忽悠和跑官第614章 斬草除根之猛藥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膽忠心第1256章 不記名投票推舉第360章 翻舊賬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第322章 一日之內見三絕第114章 家業已傾頹第948章 野心勃勃第1056章 萬馬齊喑第158章 髒水和黑鍋第1234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第760章 段氏秀實第45章 針鋒相對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第984章 高家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