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地緣政治

李安聽說皇帝要動用鐵甲炮車旅和炮兵旅,明白皇帝是真的震怒了,不過,如何更好的運用這支強悍的力量,非常考驗一名指揮員的戰術水平。天籟小說

雖說鐵甲炮車旅和炮兵旅的將士們,全都已經學會如何使用這些裝備了,但學會使用裝備,並不意味着懂得這支裝備的戰術,當然,也就不能將這一裝備的性能揮的淋漓盡致。

要知道,裝備永遠都不是致勝的唯一條件,良鞍配好馬,美女配英雄,好的武器,只有遇到善於使用的人,才能讓其揮最大的作用。

李安現在非常擔心的情況,就是皇帝隨便找一個不懂得運用這些武器的將領,讓其統領大唐最精銳的裝備去攻打吐蕃,如此,會極大的浪費這些裝備,甚至有可能因爲運用錯誤,讓大唐最精銳的裝備損失慘重。

見李安擡步要去皇宮見皇帝,李豫也跟了上去,並策馬緊緊相隨,身後是幾十名護衛。

“李侍郎,跟你商量個事情唄!”

李豫討好的靠近李安。

“廣平王有什麼事情,但說無妨。”

李安覺得李豫的心裡肯定有什麼事情,一年多的時間,李安現李豫成熟了不少,也穩重了很多,像一個皇孫的樣子了。

“李侍郎,此次出征吐蕃,是爲了維護我大唐的顏面,教訓膽大妄爲的吐蕃蠻子,小王身爲大唐皇孫,當然也要出一份力才行,不過,陛下拒絕了小王,不給小王爲大唐出力的機會,所以……”

李豫一心求戰,卻在皇帝面前碰了個釘子,心裡非常的不痛快,他過來找李安的目的,就是想要李安出面,在皇帝面前爲他說話,讓皇帝改口讓他去出征吐蕃。

李安只是輕輕的瞟了一眼,就看清了李豫的心思,頓了頓,開口道:“戰場上刀劍無眼,非常的危險,廣平王呆在京城等着前方的捷報,不是挺好的嗎?”

“李侍郎,鐵甲指揮車刀槍不入,怎麼會有危險呢?”

李豫脫口而出,覺得李安是不想幫忙,故意找託詞。

李安笑了笑,開口道:“廣平王沒去過戰場,可能還不瞭解戰場的情況,以爲有鐵甲指揮車,就一定能保證安全嗎?在戰場之上,是沒有安全位置的,只有打垮敵軍纔是最好的保全之法,若統兵之將指揮失誤,鐵甲指揮車也不能保證廣平王的安全。”

李豫一臉的不以爲然,反駁道:“李侍郎,吐蕃蠻子只有刀劍這些武器,我們有鐵甲炮車,不論何人指揮,就算讓小王指揮,也不至於戰敗被俘吧!吐蕃蠻子根本就沒有能力對付我大唐的鐵甲車輛。”

這不僅僅是李豫的觀點,所有見過鐵甲炮車的大唐百姓,可能都會有這種錯覺,覺得只要有鐵甲車輛就可以吊打吐蕃,讓吐蕃蠻子毫無反抗之力,從而輕輕鬆鬆的取得輝煌的勝利,就連鐵甲炮車旅的將士們,可能都是這樣想的。

不過,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觀點,鐵甲炮車的威力非常巨大,會對吐蕃帝國的冷兵器形成巨大的壓倒性優勢,但若是運用不好,也會成爲一堆廢鐵,比如後勤準備不足,孤軍深入,陷入僞裝的陷阱和泥濘,遭遇山頂巨石埋伏,遇到火攻等等。

鐵甲炮車武器的先進性是毋容置疑的,但萬萬不能自傲和冒險,不能因爲自己擁有強悍的武器就藐視敵人,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堅定一定可以擊敗敵軍,但在具體的戰術指揮上,一點要對敵軍足夠重視,決不能輕敵和大意。

李安沒有閒工夫與李豫繼續爭執,畢竟,李豫是大唐這個時代的人,思維方式具有時代的侷限性,有很多東西都看不清,也搞不明白,但經不住李豫的再三請求,李安答應李豫,會在皇帝面前,爲他說話,儘量讓他能夠參與對吐蕃的征伐。

李豫相信只要李安出面,他一定可以隨軍出征,從而滿足他的這一強烈願望,而李豫強烈要求參加對吐蕃的討伐戰爭,一是想去見見世面,親眼看看大唐的精銳兵馬是如何消滅吐蕃蠻子的,二是爲了獲得一定的名望,畢竟,皇孫隨軍出征,不可能只是看看那麼簡單,一旦大軍取得勝利,作爲皇孫的李豫,必然會獲得不小的名望,從而大大提升他的政治地位。

作爲一名皇族孫輩,若想得到大臣和貴族們的支持,必須展現自己的能力,必須有足夠高的名望,否則,大臣們是不會注意到的,而李豫現在要去吐蕃走一趟,爲的就是增加自己的名望,讓大臣們看到這個孩子是有出息的,是願意爲大唐帝國出力的,從而會博得衆人的好感,爲將來的地位做鋪墊。

“大家,李侍郎求見。”

李隆基正站在地圖前苦思冪想,聞言,咧嘴一笑:“李安來了,快讓他進來。”

“微臣參見陛下。”

李安習慣性的向李隆基行禮。

“李侍郎,你來的正好,朕正有事情要與你商議。”

李隆基說着,示意李安走到地圖前。

“陛下在研究地圖,是有什麼打算嗎?”

李安開口問道。

李隆基用手指着河西隴右,輕聲道:“李侍郎,這裡是我大唐的隴右道,也是通往安西的唯一通道,但上面是回紇,下面是吐蕃,被兩個強國夾成一條細線,這是非常不利的,這一次鐵路線遭到襲擊,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了。”

“陛下的意思,是要改變大唐的版圖,讓隴右道變得寬闊一些,安全一些?”

李安開口猜測,並相信李隆基肯定是懷有開疆拓土的想法了,而眼下吐蕃主動挑釁,這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不好好利用就太可惜了。

“哈哈哈!還是李侍郎懂朕的心意,沒錯,此次吐蕃挑釁在先,朕打算一鼓作氣,將這一塊區域全部拿下,這裡原本就是吐谷渾的領地,不該屬於吐蕃。”

李隆基非常霸氣的表態道。

李安笑了笑,開口道:“陛下說的是,這一塊區域不該屬於吐蕃,不過,陛下何不將眼光放的更遠一些,直接拿下吐蕃都城,如此,吐蕃的大片江山就全都歸陛下所有了。”

“把吐蕃整個拿下?李侍郎比朕還要貪心啊!不過,吐蕃這麼大的一塊,僅靠一戰,真的能拿下?”

李隆基感到非常的懷疑。

“陛下,據前方傳來的消息,爲了抵禦大唐的進攻,吐蕃已經調集大量兵馬,這些兵馬大部分集結在隴右附近,準備與我唐軍主力對抗,若派遣一支兵馬繞道插入吐蕃大軍的背後,必可讓吐蕃大軍潰散,只要殲滅吐蕃軍主力,吐蕃必然元氣大傷,如此,滅吐蕃輕而易舉,而且,陛下也看出來了,我大唐的隴右道太過狹長,同時面臨吐蕃和回鶻的雙面壓力,只有徹底擊潰吐蕃,讓吐蕃併入我大唐,才能徹底解決隴右道所面臨的巨大威脅,有了吐蕃,我大唐的領土看上去才更圓潤,否則,僅靠狹長的隴右道,安西和北庭遲早會失去的。”

李安開口分析道。

而李安所說的情況,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後世,這叫地緣政治,是任何一個帝國都無法迴避的現實。

而所謂的地緣政治,決定了一個帝國的現有領土,究竟能夠維持多久。

若一個帝國的領土是分散的,或者是狹長的,又或者被高山峽谷所阻擋,分成非常零散的個體,則這個帝國的地緣就非常不好,很容易就會崩潰,從而分裂成很多小國。

華夏很早就有一句名言,叫越國以邑遠,君知其難也,意思就是越國一個國家,在很遠的地方有一片領土,這片領土註定是非常難以統治的,行政成本會非常高昂,而且,很容易失去。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燭之武說的,就憑藉這一句話,讓秦國自願退兵。

這裡面就有非常高興的地緣政治理論,畢竟,當時秦國和晉國聯合進攻鄭國,一旦攻下鄭國,晉國可以非常容易的進行統治,而秦國就算分到一塊土地,也需要越過晉國,才能進行有效的統治,如此,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一塊分到的領土,很容易就會被晉國吞併。

而此時,大唐面臨的情況,與當年的秦國是差不多的,大唐在安西和北庭擁有大片的土地,中原一帶的土地就更大了,而連接這兩塊區域的通道,只有非常狹窄的隴右道,也即是古絲綢之路所經過的道路。

在隴右道的兩側,又是兩個比較強大的鄰國,吐蕃和回紇的力量都不弱,爲了維持大唐核心之地與安西和北庭的暢通,大唐帝國必須在河西和隴右部署大量的軍隊,而這必然會給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而且,若南北兩個強國聯合起來起進攻,則隴右道極有可能會被攻下,如此,安西和北庭的聯繫就中斷了,甚至有可能會永遠的失去。

安西、吐蕃、回紇是後世華夏帝國的固有領土,是缺一不可的,任何一個部分的失去,都會震動其餘兩個部分,從而讓整個帝國都不太穩定,而若是這些區域全部放棄,則華夏還如何能稱得上是一個大國,若僅僅只是一個小國,則隨時都有可能被外敵所吞併。

此時,這三快核心之地,大唐僅僅擁有一塊,吐蕃和回紇都是獨立的政權,完全不受大唐的節制,如此一來,安西的穩定性肯定會大打折扣。

後世華夏的辮子朝,也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安西一帶被外敵侵佔之後,立即派遣左宗棠前去收復。

因爲安西一旦失去,吐蕃和回紇這兩塊區域就相對孤立了,如此,肯定也會失去,這樣一來,辮子朝就會失去三分之一的土地,就會成爲華夏永遠的罪人,所以,即便國家再怎麼困難,也一定要全力以赴的收復安西一帶。

此時的大唐,僅僅擁有安西一塊土地,是絕對不完整的,從地圖就可以看出來,現在的大唐被分成三大塊,核心之地是最大的一塊,有一半左右,剩下的一半分別是隴右道與河北道,而若要讓大唐的領土看起來比較圓潤,則必須將吐蕃和回紇全部拿下,一旦將這個兩個國家併入大唐的版圖,則大唐就近乎是一個圓形了。

而圓形的領土,在地緣政治之中,是最爲穩固的存在,是能夠維持時間最久的一種地緣。

現在回紇與大唐交好,大唐自然沒有出兵的理由,可吐蕃已經按捺不住了,在這種時候,當然要藉助這一良機,將吐蕃徹底的滅國,如此,大唐的版圖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元寶了,上面凹下去的一塊,不久之後,也可以給補上,不一定非要動武,可以與回紇貴族談談心,聊聊和平統一的偉大議題,只要有足夠的利益,回紇歸降也不是不可能。

李隆基當然做夢都想佔有整個吐蕃帝國的領土,不過,這一口吞下這麼大的領土,他心裡有些沒底,畢竟,大唐帝國現在要花錢的地方有很多,而在他看來,攻滅吐蕃肯定會耗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這會嚴重影響大唐帝國的可持續展,必須慎重對待。

“李侍郎真的有把握,一口氣滅掉吐蕃?”

李隆基試探的問道。

“陛下,以我大唐目前的實力,只要指揮得當,完全可以一戰滅掉吐蕃,而且,爲了更好的控制吐蕃,必須從隴右道修一條鐵路直達吐蕃的都城。”

李安正色說道。

“好,既然李侍郎如此有信心,那朕就任命你爲徵西大將軍,儘快率軍攻滅吐蕃。”

李隆基興奮的說道。

“陛下,微臣不需要徵西大將軍這樣的名號,微臣只需要統領一支精銳部隊,直接插入吐蕃大軍背後就可以了,大將軍還是讓王節帥擔任吧!”

李安開口要求道。

“大將軍不要,只要一支精銳部隊,好,那朕就成全你,京城的精銳部隊,任由你挑選。”

李隆基大方的表態。

第四百零七章 水族箱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第八百八十一章 人品第九百四十五章 槍第一百四十一章 爬碉樓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第一千三百五十章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蒸汽機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第六百七十章 唾手而得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第八百六十八章 聖母心第六百一十九章 殲敵大半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前方就是石堡城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第七百五十八章 北進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唐必勝第六百七十章 唾手而得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第八百九十八章 一座金山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第八百七十九章 圖紙第三百七十二章 火車纔是戰略武器第七百八十二章 品茶品女人第一千四百四十章第八百二十五章 尋歡第三百四十二章 耕地機研發成功第五百四十八章 釣魚執法第四百二十八章 庫爾班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車帶皇帝遊玩第三百二十九章 蒸汽機第九百一十二章 有錢就好辦第四百零二章 燈光太美了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防刀衣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第四百七十章 又是這種行業第一千一百零四章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頂級美食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第二百四十章 美人按摩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美味烤肉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劉大傻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吾設此座久矣第六百一十九章 殲敵大半第一千四百三十章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十倍報酬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第八百九十五章 背詩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第一千零四十章 半夜送禮第九百七十五章 做樣子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第二百章 平南軍擴軍至五千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鋼化玻璃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羊睾湯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羨慕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一尾大魚第五百九十九章 好喝第九十四章 再次面聖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第七百六十二章 騎射第一千二百六十章第七百一十九章 決鬥第四百二十九章 都懷上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爨地大亂第一千一百二十章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第七百五十八章 北進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第八百四十一章 莎草紙工坊第一百四十一章 爬碉樓第八百五十四章 奧斯曼來了第九百五十六章 投懷送抱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第八百二十六章 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