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安慶宗跑了

而眼下兩位公主卻極力控訴安祿山,這讓李隆基頗爲苦惱,以他對安胖子的信任,直到兩位公主在他面前控訴,他也覺得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誤會。

但安祿山的奏摺寫的清清楚楚,說兩位公主已經被她們的丈夫斬殺,如今,兩位公主就站在他的面前,這至少可以證明,安祿山在撒謊,而對皇帝撒謊,那就是欺君之罪啊!

李隆基沉思了一段時間,下令將被抓的刺客押入大殿。

“跪下,全都跪下。”

皇宮侍衛將三名刺客押入大殿,並上去一腳,讓他們全部跪在大殿上,其它的刺客,由於傷重暫時關押在牢房,並讓郎中爲他們進行簡單的在診治。

“你們是安祿山的部下?”

李隆基厲聲詢問。

“是,陛下,我們都是安節帥的老部下,平盧軍一營將士。”

一名刺客戰戰兢兢的回答。

“那你們爲何要行刺兩位公主,是安祿山讓你們這麼做的?你們必須如實回答,不得有半句謊言。”

李隆基正色說道。

“陛下,我等只是奉命行事,並不知道要殺的人是公主。”

“奉命行事,奉誰的命,行什麼事?”

李隆基繼續審問。

“是節帥的心腹嚴莊,親自給我們下達的命令,讓我們沿途部署,堵住兩蕃之人入京的道路,現兩蕃之人,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斬殺,尤其是女人,必須殺掉。”

“陛下饒命,我等真的不知道要殺的是公主,前日夜間,我們收到嚴莊的飛鴿傳書,讓我們截住一支南下的鐵甲炮車隊伍,若現裡面有女人,立即將其除掉。”

刺客被李安做過心理輔導了,如實回答所有情況,只有如實回答,才能更加的可信。

李隆基聞言,在大殿之內,來回的踱着步子,在仔細詢問兩位公主和三名刺客之後,擺了擺手,讓兩位公主留在宮裡好好歇息,並將三名刺客押入大牢。

隨後,李寒露和李芽兒被傳入大殿,並將更多的情況彙報給李隆基,讓李隆基可以更清晰的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通過兩位公主,李寒露李芽兒,還有三名刺客的供述,以及安祿山的奏摺,李隆基的頭腦中,已經形成了一個清晰的概念,對事情的起因和結果,心中算是有數了。

“大家,左相、李侍郎等一干大臣還在殿外候着呢?”

高力士小聲提醒道。

“宣他們進殿。”

李隆基語氣很小,顯得有些氣力不足。

在進殿之後,衆大臣先是詢問公主情況如何,有沒有什麼大礙,而後,便開始數落安祿山的種種欺君行爲,要求皇帝嚴懲安祿山。

而這些大臣能夠如此同氣連枝,自然是早就商量好了的,他們與李安都是一夥的,算是李安的堅定支持者,況且,他們也早就看安祿山不順眼了,自然願意配合李安痛打落水狗。

李隆基一直在沉吟,雖然他已經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知道安祿山是個心思毒辣的小人,但他卻不敢貿然對安祿山下手。

畢竟,安祿山現在已經是大唐的兩鎮節度使,手中擁有很大的實權,麾下兵馬高達十餘萬,他連公主都敢下手,膽子可謂大到極點了,所以,即便現在明目張膽的欺君,李隆基也不好立即下旨懲處,以防止安祿山狗急跳牆,做出造反的惡事。

“諸位愛卿,朕不能僅憑這點證據,就懲處安祿山,此事還需要更多的調查,都下去吧!”

李隆基顯得有些疲倦,讓衆大臣退下。

李安與李適之等大臣,全都非常無奈的退出大殿。

“李侍郎,大家讓您回去。”

李安停下腳步,與李適之等人拱手告別,轉身回到大殿之中。

“陛下,您有什麼想問的?”

李安知道,李隆基特意將他留下,肯定有不少事情要問他。

“李侍郎,你是從營州來到京城的,朕聽說是因爲你生存的村莊遭到覆滅,是奚族人乾的?”

李隆基突然問起了李安的經歷。

“不是奚族人,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微臣也不想多說什麼?”

“能夠覆滅一個村莊,除了奚族人,還能有什麼人。”

李隆基感嘆了一聲,並沒有繼續逼問。

“李侍郎在營州的時候,安祿山已經是營州都督了,李侍郎對安祿山應該很瞭解吧!還有當地的百姓,是如何憑藉安祿山的?”

李隆基開口問道。

“陛下,微臣拿不出任何證據,豈敢當着陛下的面詆譭大臣,今天的事情,陛下可派遣心腹前往北面繼續調查,如此,自然可知安祿山的人品,又何須微臣多說什麼呢?”

李安當然不會當着李隆基的面,說一些無法考證的事情,這並沒有什麼意義。

“李侍郎雖然什麼都沒說,但朕卻是已經聽明白了,對了,嚴莊這個人,李侍郎聽說過嗎?”

李隆基繼續追問。

“陛下,嚴莊這個人頗有一些小聰明,是安祿山的心腹幕僚,聽說安祿山對此人言聽計從,甚至,與其同牀而睡。”

李安開口回答道。

“原來嚴莊是安祿山的心腹幕僚,看來這件事情,的確與安祿山有關了,朕如此信任之人,居然……”

李隆基顯得頗爲心痛,頓了頓,開口道:“李侍郎可知朕不立即處置安祿山的苦衷?”

“陛下所擔心的,無非是安祿山狗急跳牆,在范陽起兵造反,如此,必會讓大唐經歷一場不小的災難。”

李安一針見血的指出李隆基心頭的擔憂。

“李侍郎說的很對,朕的確有這方面的擔憂,不過,李侍郎覺得,安祿山真的敢造反嗎?如果他一旦造反,能對大唐造成多大的損害?”

李隆基並不確定安祿山會不會真的造反,他只是出於保守,纔不立即處置安祿山的。

“陛下,微臣也不敢胡亂猜測,不過,安祿山連殺害公主,欺君罔上的事情都能做的出來,一旦察覺到危險,突然造反也不是沒有可能,至於對大唐能造成多大的損害,若麾下十餘萬兵馬真的都能聽命與他,對大唐造成的損害定然不會小。”

李安認真的分析道。

“朕打算先封賞安祿山,將其調入京城爲相,李侍郎覺得是否妥當?”

李隆基開口詢問李安,現在,他對李安的信任已經過所有人了,甚至,高力士和李林甫都不能與李安相比,畢竟,李安這些年對大唐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各種神奇的機械,全都是李安明的,而且,李安一直呆在京城,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每日做的任何事情,都在他的視線之內,也不存在不放心之說。

“陛下既然已經決定了,微臣當然全力支持。”

李安已經明白李隆基的真實意圖,自然順着李隆基的心思說。

在李安離開之後,李隆基立即下了三道旨意,第一,派遣身邊的心腹前往范陽,調查安祿山的所有情況,第二,以擊潰兩蕃立了大功爲條件,升安祿山爲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大唐的宰相,並讓已經抵達北方的郭旰,率領鐵甲炮車旅,安全的將安祿山護送到京城。第三,鐵路系統暫時停運,以防止兩位公主返回京城的事情快傳到幽州,讓安祿山心生警惕。

三份旨意下達之後,全都立即前去執行,以最高的效率,完全皇帝交代的任務。

在兩位公主返回京城之後,消息很快就傳開了,但由於兩位公主一直被李隆基藏在皇宮之中,所以,見到兩位公主的人很少,就算公主的親人也不曾見到完好無損的公主,所以,對於兩位公主到底是不是還活着,京城的八卦之人,也出現了不同的看法,甚至又冒出了很多謠言。

此時,安祿山的長子安慶宗是最爲緊張的,因爲他的父親安祿山已經向朝廷奏報,說兩位公主已經被兩蕃所殺,現在,若兩位公主活着回到京城,這豈不足以證明安祿山是在撒謊嗎?在皇帝面前撒謊,那可是欺君之罪啊!

安慶宗一刻也不敢耽誤,立即派遣心腹返回幽州,準備將這個消息告訴安祿山,讓安祿山有個準備。

“公子,情況有變,長安城火車站對百姓停業,只有朝廷纔可使用,我們只能騎馬回去了。”

一名準備坐火車前往洛陽城的心腹,返回安慶緒的住宅,開口彙報道。

“火車站好好的,怎麼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停運了,難道是爲了防止我們送信?”

安慶宗有些驚疑不定,在這種時候,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他非常的緊張。

“公子,好消息,陛下剛剛下旨,以平叛有功,封安節帥爲禮部侍郎,加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聖旨已經下達,正立即送往幽州。”

一名屬下跑回住宅彙報道。

“什麼,陛下下旨,封我父親爲宰相?聖旨送出去有多久了?”

“公子,大約有半個時辰了。”

安慶宗思索片刻,一拍腦袋,大叫道:“不好,父親被算計了,半個時辰前,我明明聽到火車出的聲音,而現在火車站卻停運了,這是故意防着我們,防止我們把兩位公主活着回到京城的情況告訴父親,所謂的加封宰相,不過是爲了剝奪父親的兵權罷了。”

“公子,那怎麼辦!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啊!萬一朝廷真的要對節帥不利,一旦節帥抵達京城,怕是會有殺身之禍,公子也很難獨全。”

安慶宗頓時感到一陣頭皮麻,他在房間內來回的踱着步子,開始思考對策。

“三十六計,走爲上策,我們必須立即逃離京城,說不定半路上可以遇到父親。”

安慶宗立即做出了決定。

在略作準備之後,安慶宗扮成下人的模樣,帶領麾下十幾人分批出城,悄悄逃往幽州方向。

安慶宗在長安城是作爲人質的,朝廷專門有人對其進行監視,在現其逃走之後,立即向皇帝李隆基進行了彙報。

聽說安慶宗逃跑,李隆基大爲震怒,先前他對安祿山還抱有一絲希望,可如今看來他錯了,安慶宗居然就這麼跑掉了,跑的是一聲不響,這讓他更加肯定,安祿山心懷鬼胎,並立即下旨,讓沿途關卡搜查過往行人,一定要將安慶宗捉拿回來。

而在得知安慶宗逃跑之後,李安高興的慶祝了一下,並立即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李寒露和李芽兒,讓她們也跟着高興。

“安慶宗真的逃離京城了,這倒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此賊合死。”

李寒露眼中兇光一閃,打算刺殺安慶宗。

“寒露,你可不能衝動啊!安慶宗自有朝廷處置,你不用動手的。”

李安連忙勸解道。

“這件事情不用你管,出了事情一點不會連累你。”

李寒露心意已決,帶着四名部下離開京城,去追趕逃亡的安慶宗。

李芽兒原本也打算跟去,被李寒露制止了,讓她留下來陪着李安。

“芽兒,這次安祿山北伐,怒皆部損失如何?”

“損失很大,幾乎已經不存在了,姊姊能夠召集的部衆已經不足五百,能戰鬥的勇士,只剩一百多人。”

李芽兒表情哀傷的回答。

“哦,原來損失這麼大,難怪寒露剛纔如此氣憤,一心想要殺了安慶宗。”

李安理解的點了點頭,並開口繼續問道:“芽兒,怒皆部現在已經名存實亡了,你和寒露還要回去嗎?不如就留在長安城吧!”

“這個……我還不知道姊姊是怎麼想的。”

李芽兒很想留下,但北方剩餘的部衆,還是需要有人照顧的。

“算了,此事以後再說,大兄送你一份禮物,拿着吧!”

李安知道李芽兒最近身子不方便,送了她一大包護舒寶,這個產業雖然已經讓給楊釗了,但李安手裡還有一套機器。

第八百七十一章 牛郎織女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野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前鋒營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第六百五十七章 開始比賽第八百八十章 鳶尾花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給御膳房發報第五百四十二章 談談人生第七百八十三章 極品女子第九百六十三章 競標第九百八十四章 護具第五百章 生財之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誰這麼大膽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第七百五十八章 北進第一千三百零六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睡過頭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防波堤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第三十三章 瘟疫謠言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第七十四章 救出月兒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第一百零一章 馬嵬驛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第四百三十三章 充氣輪胎第六百三十一章 寶石第八百二十四章 反心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第一千一百四十章第七百三十三章 溝裡有魚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第五百一十八章 高稅收不能忍第二百七十九章 逛燈會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第三十九章 游擊戰第一千四百六十章第四百五十章 統治階級的利益最重要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第七百零八章 積水很深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蕃有變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第二百零三章 假意和解第二百七十九章 逛燈會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火山的危害第四百零二章 燈光太美了第八百三十八章 威脅第五百六十三章 圍獵第三百五十六章 混凝土第八十九章 大明宮滑雪表演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第四百九十章 量產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用摩托第五百四十一章 跨國投資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第六百五十一章 羽毛球第七百九十六章 椰汁野雞肉第一千零九十章 棉甲第五百六十二章 農耕民族最聰明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唐必勝第七百五十八章 北進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好大喜功第二百三十五章 蔬菜大棚第八百四十八章 未解之謎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京城也有活海魚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滑雪玩第九百二十七章 誰來侍寢第一千五把七十二章第六百三十四章 青春的回憶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第六十六章 宣節校尉第一千六百零一章第三百零三章 李豫和李俅第六百八十九章 青樓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收穫很大第一千一百七十章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芽兒來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神箭第五百零四章 戰術演習第三百七十九章 王忠嗣回京第三百章 不醉不歸第九百三十六章 蓬萊池畔第一千零五章 猞猁第七百八十二章 品茶品女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朱麗娜第八百八十五章 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