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季的小麥

李隆基躺在柔軟的寬大牀榻上,懷中摟着肉乎乎的楊玉環,手掌輕輕撫摸楊玉環的粉嫩手臂,嘴角微微上翹,愜意的看向窗外的童話般雪景。

躺在這種溫暖舒適的環境中,摟着嬌滴滴的美人,看着移動的美景,這種感覺是一般人所享受不到的,在火車明之前,就連身爲帝王的李隆基也無法享受這等感覺,而現在,他隨時都可以享受。

此次,他巡幸洛陽城三日,表面是爲了視察工作,展現一國之君對洛陽城的重視,但實質的目的,卻是爲了欣賞沿途美麗的景色,雖然皇宮內也有很多美景,但規模太小,很容易看膩,而沿途的美景,不但氣勢恢宏,而且變化無窮,又是在不斷的移動中,車廂裡又非常舒適,如此,這種欣賞美景的感覺,自然相差千萬倍。

如果說看皇宮裡的景色,是看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那麼,坐在火車裡看窗外的景色,就是欣賞整個江山,感覺完全不能相比。

這也讓李隆基明白,爲何當初隋煬帝要乘坐龍舟南下,就是因爲站在高大的龍舟上,看着運河兩側的風景緩緩向後退卻,能產生一種難以言說的愉快感,感受到自己是整個江山的主宰。

“三郎,出宮遊玩就是比呆在宮裡強,以後要多出來走動纔是。”

楊玉環也愛上了旅遊,尤其乘坐火車的過程,是她最大的享受。

李隆基笑了笑,指着窗外的皚皚白雪,輕聲道:“阿蠻,外面下了這麼大的雪,朕真想下去堆個雪人玩玩啊!”

“既然三郎喜歡,那就下令讓火車停下,我們下去堆雪人,堆完了再去洛陽城。”

楊玉環笑着說道。

李隆基笑了笑,擺手道:“阿蠻,這火車可不是馬車,說停就能隨便停下,若是貿然停下,後面的火車撞上來,會翻車的,朕已經安排好了,要在渭南縣城外的火車站臨時停靠一下,到時候,朕要下去看看那裡種植的小麥,阿蠻可帶着宮女和太監,在雪地裡堆雪人玩,不過,只有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後,火車會再次出。”

“渭南縣,小麥?這麼冷的天,小麥還不被凍死。”

楊玉環疑惑的問道。

“這個,朕也不太清楚,上次巡幸洛陽城的時候,朕提出讓李侍郎研究能在冬季生長的莊稼,這樣一來,關中就可以在一年之中,生產兩季的糧食了,結果,李侍郎推薦了小麥,朕於是下旨,從國庫調撥小麥種子,吩咐各縣試着進行耕種,這個渭南縣最爲積極,種植小麥的畝數最多,朕此次順道經過,當然要來這裡看看了。”

李隆基選擇在渭南縣視察小麥生長情況,最大的原因就是路過,若鐵路線不經過渭南縣,他打死也不會大老遠跑去視察的。

“三郎,渭南縣還有多遠?是不是快到了。”

楊玉環看向窗外,在尋找小麥的蹤影,不過,外面白雪皚皚的,她所能看到的只有厚厚的白雪,就算有小麥,也一定被白雪覆蓋了。

“哈哈!看到外面的山頭了嗎?朕記得上次經過這個山頭不久,就到了渭南縣,估計很快就到了。”

李隆基記性倒是不差,幾個月前經過的地方,都記得清清楚楚,而且,上次經過這裡的時候,他正與李安商議耕地機的事情,所以,印象深刻了一些。

很快,火車開始緩緩減,並最終停了下來。

由於是事先安排好了的,爲此,渭南縣的大小官員,全都早早的等候在火車站,見皇帝的御用專列停下,更是恭敬的頷而立,等候皇帝的訓誡。

“三郎,外面寒涼,把這個狐裘披上吧!”

在車門打開的一瞬間,楊玉環感受到了一股刺骨的寒氣,連忙將狐裘披在李隆基的身上,這個老頭子是她所有的依靠,若是病了或死了,她的幸福生活也就結束了。

輕輕披上狐裘的李隆基,在走出車門的那一刻,還是感受到了無比的寒意,並將身上的狐裘緊了緊。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渭南縣的衆官員,全都跪在雪地裡,向李隆基行禮。

“天寒,都起來吧!”

李隆基擺了擺手,讓衆臣子起身,並對他們服從朝廷旨意,大力推薦種植小麥進行了表揚,然後,自然就是提出視察小麥的長勢了。

其實,爲了方便皇帝視察小麥,渭南縣的官員,將實驗小麥種植的區域就選在火車站的旁邊,以及火車道兩側。

只是由於大雪覆蓋,所以,李隆基看不見罷了。

“陛下,這雪地下面盡是小麥,微臣這就將大雪扒開。”

渭南縣縣令,親自彎下腰,帶着幾名屬下,扒開蓋在小麥上面的積雪,讓脆弱的小麥苗重見天日。

“哈哈!果然是小麥苗,都長得這麼大了。”

李隆基親自拔起一棵小麥苗,仔細的觀察了起來,水靈靈的小麥苗毫無凍傷的痕跡,顯然,李安說的沒錯,小麥是不怕冷的,更不怕被凍壞。

當然,現在還不是最冷的時候,若是氣溫繼續下降,小麥苗會不會被凍傷?這個只有通過實踐來證明了。

“李侍郎,看來你說的是對的,這些小麥苗果然能扛住寒冬的嚴寒氣候,看看,長得多好。”

李隆基將小麥苗,交到李安的手中,心情大好。

“陛下,多虧了這場大雪,若沒有大雪覆蓋,這些小麥苗至少會凍傷部分葉片,如此,雖然不會被凍死,但會影響接下來的生長,更會影響來年的收穫。”

李安認真的說道。

“是啊!大雪兆豐年,這個道理,朕還是知道的,接下來,就要看明年春耕的時候,能夠收穫多少了。”

李隆基也明白一個道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小麥種植是否划算,還是要等來年春耕的時候,才能確定下來。

爲了確定是否所有的小麥苗都長勢良好,李隆基視察了多個地方,並在視察只會,用白雪將露出的小麥苗蓋上,以防止小麥苗被冷空氣凍傷。

隨後,李隆基聽取渭南縣縣令的工作彙報,然後,又向李安詢問了耕地機和抽水機的生產進展問題,以及何時能夠搞出收割機,收割的效果又如何等等關於科技方面的問題。

看得出來,李隆基對農業和科技非常的重視,畢竟,農業是立國之本,而科技能夠提高農業的產量和減少勞動力。

就在李隆基視察小麥長勢的時候,楊玉環帶着十幾名宮女和太監,在火車站附近堆起了雪人,而且,堆了好多個,爲了讓這些雪人看上去更像人,楊玉環將自己不穿的衣服披在了上面,甚至,隨手拔下頭頂的飾,插在雪人的頭頂。

“阿蠻,你堆的雪人是你自己麼?”

李隆基讓羣臣先上車,自己獨自帶領幾名太監,走向正在堆雪人的楊玉環。

“三郎,你快看,像不像我。”

“像,很像,時間到了,我們該出了,這個雪人就放在這裡吧!希望回來的時候,還能看見它。”

李隆基笑着說道。

所有人上車之後,火車再次啓動,以永不停息的姿態奔向洛陽城方向。

由於在渭南縣耽誤了半個時辰,冬日的白晝時間又比較短,所以,註定不能趕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到洛陽城了,不過,夜禁制度擋不住皇帝,這倒不是很重要,而且,夜裡坐火車,還能體驗到不一樣的感覺。

果然,直到太陽落山,火車仍然沒有抵達洛陽城,但距離洛陽城已經不遠了,也就是小半個時辰的路程。

太陽雖然落山了,但大地已經被白雪所覆蓋,所以,只需要很少量的光線,就能夠讓外面的世界,不至於太黑暗。

朦朦朧朧的景色,有一種獨特的美,絲毫不弱於白天的景色,至少李隆基很喜歡這種感覺。

在日落的小半個時辰後,火車抵達洛陽火車站,並穩穩的停下。

東都的大小官員,全都前來迎駕,城門當然也是大開着的,皇帝來了,怎麼還能夜禁呢?

進入洛陽城之後,李隆基直接前往上陽宮休息,雖然乘坐火車的旅途並不辛苦,也不顛簸,但一路上看了太多的風景,疲累是必然的,當然,需要好好的休息一日了。

第二日一整天,李隆基都呆在上陽宮之內,陪着楊玉環在宮裡的雪地上堆雪人,並欣賞久違的洛陽城雪景。

又過了一日,李隆基才離開上陽宮,並前往洛陽城外視察,而視察的第一站,就是洛口方向的蒸汽造船廠,這個蒸汽船,對日後大唐的漕運非常重要,所以,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作爲研蒸汽船的最高技術人才,李安是必須要陪同的,另外,還要負責給李隆基講解蒸汽船的相關知識和作用。

“陛下,這些正在建造的,就是第一批蒸汽船,一共二十艘,還有一個月就可以相繼完工。”

李安指着船塢中的二十艘蒸汽船,開口介紹道。

“還是要多建造一些纔是,漕運對蒸汽船需求很大,可適當增加產量。”

李隆基覺得如此建造,一年不過百餘艘,實在是太慢了,遠遠滿足不了漕運的需求。

“陛下,微臣也想多建造一些蒸汽船,不過,眼下需要建造和研的東西太多,研中心有三萬多人,都不敷使用,能抽到造船廠的人才不多,目前,只能保持年產百艘的水平。”

李安非常無奈的說道。

現在,不但機械設備落後,而且,人力也嚴重的不足,想要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難度實在是太大了,或者說,根本就不可能。

“人力不足?那朕就分批徵百姓,讓他們負責幹粗活,是否可行?”

李隆基一聽人手不足,立馬想到的就是徵人力。

李安搖頭道:“陛下,萬萬不可,來年春耕之後,朝廷還要徵勞力鋪設鐵路,現在若是因爲造船,分批徵勞力,勢必會影響來年的鐵路鋪設,也會加重老百姓的負擔,對國力的損害也比較大。”

“可李侍郎不是說缺人手嗎?除了徵勞力,朕想不出還有更好的辦法。”

李隆基很是無奈的說道。

“陛下,不需要想辦法,日後,隨着耕地機,抽水機和收割機的普及,種地的百姓就不需要那麼多了,如此,必然會有很多百姓無事可做,這些無事可做的百姓爲了生存,必然可以充實到工匠的行列,如此,造船就不會缺人了。”

李安輕聲說道。

“恩,李侍郎說的是,耕地機的效率是耕牛的幾十倍,抽水機的效率也遠遠過水車,想必收割機的效率也不會低,如此,這些機械一旦普及下去,確實不需要那麼多種地的百姓了,人力會大大富餘,不過,目前,我大唐的土地都是分到每一位百姓手中的,這些百姓大部分只擁有幾十畝地,只怕不會選擇使用耕地機,他們若還是按照原來的辦法種地,李侍郎的想法,豈不無法實現。”

李隆基開口指出了李安想法的漏洞,那就是有少量土地的百姓不配合國家戰略,用原始的辦法,死守手中的幾十畝地,男耕女織,與世無爭。

“陛下,可逐步放開貴族對土地的兼併,如此,土地盡歸大貴族所有,機械化生產就有了保障,失去土地的百姓,一小部分給貴族做僕人,大部分則加入工匠的行列,如此,豈不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李安笑着說道。

“李侍郎的意思,是放開土地買賣,讓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買賣土地?這樣會不會引起動亂。”

李隆基謹慎的問道。

自古以來,土地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讓貴族大規模兼併土地,很有可能會造成大量老百姓瞬間失去生存能力,從而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

“陛下,是允許土地買賣,但必須進行限制,否則,很有可能會天下大亂。”

李安認真的回答。

“對土地買賣進行限制,如何限制?”

李隆基繼續問道。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馬六甲第一千四百七十章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第七百四十九章 有人來訪第五百五十二章 致富最重要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第八百一十四章 城內不能造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溫暖的浴室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第四百一十四章 高原反應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第二百九十二章 滾筒攪拌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第七百三十一章 城牆第二百三十三章 落魄的管家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第七百二十五章 南下出場第三百零二章 左藏充盈第五百五十三章 勘探隊第五百七十六章 絕色王妃第一百零二章 虛驚一場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第九百一十三章 妒忌第四百一十五章 完全就是碾壓第七百二十章 盾擊第四百六十六章 刺殺第三百九十一章 護送公主回京第九百五十五章 儘快下手第二百九十六章 視察黑藥工坊第八百二十七章 駐軍第五百五十五章 沒用的國王第二百九十九章 鋪鐵軌的可行性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怒的壽王第九百三十四章 憂鬱的孩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世界地圖第三百五十章 絞吸式挖泥船第九百一十六章 熊孩子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第七百零五章 腰窩第八百四十八章 未解之謎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雕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第九百八十五章 城外風景第一百七十四章 爨氏豪強被玩弄在鼓掌之間第七百二十四章 槍械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第五百一十一章 釣魚第七百章 火車站第七百零五章 腰窩第三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第一千一百八十章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第十六章 絕望和恨意第六百零二章 香蕉幹第一千五百零九章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第五百九十二章 風浪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第五百二十五章 易守難攻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第二百九十一章 籌劃黑藥工坊第一千一百六十章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第四百一十章 地緣政治第八百二十一章 預言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第三十二章 羣衆路線第五百五十六章 寧有種乎第六百六十七章 打架第四百九十四章 載重一噸第四百七十八章 子美生氣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皮邏閣有些害怕第五百六十二章 農耕民族最聰明第五百八十四章 野人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懸空通道第三百二十二章 皇帝的產業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敢死隊第四百零六章 前往萊州第五十五章 東女王是小娘第四百六十四章 新款式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第九百五十八章 海棠無香第六百四十六章 真能喝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造把槍玩玩第七百四十四章 起兵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婚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