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鐵路的運力

在火車起步的時候,需要對各節車廂進行壓鉤處理,以利用前面車廂的慣性帶動後面的車廂,但在倒開的時候則是相反,需要對各節車廂進行繃鉤,目的同樣是爲了利用慣性,讓火車更容易啓動。

所以,在車輛停穩之後,需要繼續向前開動一小段距離,讓火車實現繃鉤,然後才能更輕鬆的實現倒開。

火車滑行了好遠一段距離才緩緩停下,並在停下之後再次緩向前移動一段距離,讓所有車廂全部繃鉤,最後加煤添火,倒着開動火車,向京城方向進。

當然,火車倒着開是有一定風險的,最大的風險是看不到後面的情況,萬一後面的鐵軌上有障礙物,則很有可能會直接撞上去,從而導致車廂側翻。

但火車一路上是直接開過來的,可以肯定道路上不會有障礙物,而且,以這個時代的人,看到火車這個大傢伙,肯定會立即躲的遠遠的,絕對不會站在鐵軌上等着挨撞。

火車倒開的感受,與正着開沒有絲毫的區別,至少對於坐在車裡的人來說,並沒有太大的異常感受,僅僅知道火車倒開了,其餘一切不變。

看到火車一口氣跑了七八十里,又順利的倒着往回開,車上的衆人全都興奮的互相恭喜起來。

更有一些年輕人,直接站在火車上蹦蹦跳跳,泄心頭的興奮之情。

“李侍郎,以在下所見,目前的度可達一個時辰百里,只需八個時辰,就可抵達洛陽城,若是再快些,估計六個時辰就可以抵達,一日一夜,就可以走個來回,實在是太快了。”

“火車能夠明出來,皆是李侍郎之功勞,我等都是託了李侍郎的福,沾了點光罷了。”

“有了火車和鐵軌,日後,我大唐百姓出行就方便多了,以前要走一個多月的路,日後只需一日就可以抵達了。”

衆人除了高興,還不忘在李安面前恭維和談論一番。

李安心情,當然更加的高興,看向衆人,正色道:“火車能夠順利研製成功,諸位皆是功不可沒,接下來諸位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鋪設更遠的鐵路,研製更加先進的火車頭和車廂,總之,大家以後要多多努力,讓鐵軌鋪向大唐的所有邊疆,讓大唐所有的老百姓,都能更快的出行。”

“是是是,我等謹遵李侍郎教誨,日後一定加倍努力。”

衆人全都笑着應和,顯然,對接下來的工作充滿信心。

僅僅大半個時辰的工夫,火車便重新返回長安城,並緩緩停在了出時的位置,一大羣相關人員和百姓,全都夾道歡迎。

“李侍郎,火車此時明出來,可真是解決了下官的一個大麻煩啊!”

李安剛剛走下車廂,一名工部官員,便一臉慶幸的迎了上來。

“怎麼回事?解決了你面臨的什麼麻煩?”

李安好奇的問。

“李侍郎有所不知,長安城至洛陽城的鐵軌,還有靠近洛陽城的一小段沒有完成,估計還得三天才能完工,但秋收已經快要到了,滯留在洛陽城附近的數萬關中勞力,很難及時返回家中,怕是會耽誤秋收,而如今有火車在,可以快將他們迅運回關中,以讓他們的家中,不會錯過秋收時節。”

工部官員欣慰的說道。

“哈哈,那還真是太巧了,放心吧!除了這個已經研成功的火車頭,還有兩個前期研的火車頭,只需要改換一些核心的部件,也可以上路,如此,三列火車輪流上陣,一定能將洛陽城方向滯留的勞力迅運回關中,你們的燃眉之急,算是解決了,哈哈!”

能解決數萬勞力,及時返回關中,算是幫了工部和戶部的大忙,也讓數萬勞力的家庭不會錯過秋收的農時,這讓李安非常的高興,並覺得自己辛苦這幾個月沒有白費,實在是太值得了。

蒸汽火車頭的研製,獲得極大成功,這件大事很快就彙報給了李隆基,得知此事,李隆基當然也是大爲欣喜,並大有體驗一番,巡幸洛陽城的衝動,不過,考慮到很快就要秋收,而且,鐵軌還沒有完全鋪設完成,所以,他決定押後體驗,先解決秋收這個大事情,然後再考慮乘坐火車,巡幸洛陽城的事情。

返回研中心之後,李安立即開始改裝最後兩個蒸汽火車頭,以讓這兩個還有缺陷的火車頭,馬上可以投入使用,以用最快的度將滯留在洛陽城的大量民夫運回關中,保證秋收的正常開展。

改裝的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很快,三個火車頭都可以拉動車廂了,爲了兼顧安全和運輸量,每一節火車頭只拉了二十節車廂,其中,十節硬座,十節空車廂,一次運力高大四五千人,一日一夜就可以往返一趟,可謂是非常的快捷。

長安城至洛陽城的鐵路全線貫通之後,距離秋收還有五日,李安派遣三列火車,在鐵路通車的第一時間抵達了洛陽城附近,並一次性將萬餘勞力裝入火車,運往長安城方向。

這些勞力爲建設鐵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讓他們坐着火車返回家鄉,也是對他們尊重和報答,只是,由於人數太多,不可能讓他們享受軟臥和軟座的高等待遇,只能讓他們享受最低等的硬座和無座,否則,以目前的運力,根本就達不到,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而這些勞力都是普通百姓,也不在乎這些,只要能快返回家中,不耽誤秋收,他們就非常的高興。

爲了查看這些勞力,在長途坐車後的身體狀態,李安特意等在大明宮北門的車站,就爲了看這些勞力一眼。

跟隨在李安身邊的,除了護衛等人,還有幾名醫術不錯的郎中,萬一有人身體產生不適,則立即進行救治。

“李侍郎,火車來了,第一列火車回來了。”

李安早就看到那高高飄揚的黑煙柱了,嘴角微微一笑,等待火車停下。

“李侍郎,這列火車昨日一早就出了,今日午後纔回來,看來比預計的要晚一些。”

李安笑了笑,解釋道:“這很正常,夜間行車,而且還拉了一車人,也不敢開的太快,不是嗎?”

“對對對,李侍郎說的是,夜間行車卻是不宜太快,以免生危險。”

在李安與下屬談論的功夫,火車便緩緩的停下了,在車馬打開的一瞬間,大量的百姓,攜帶各式各樣的工具,一股腦的跑下火車,漸漸的彙集成了巨大的人流。

看着這些活蹦亂跳的百姓,李安放心多了,看來長途的行車,並沒有給這些百姓造成身體的不適,這還是最不舒服的硬座和無座。

當然,也許是因爲這些勞力都是幹活的壯勞力,身體比較壯,若是老弱病殘,估計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尤其是無座的車廂,站着一夜,肯定會非常辛苦,也只有壯勞力才能夠承受。

一想到站在車廂裡,雙手握着車頂的扶手,李安總是不自覺的想到後世的公交車,作爲最常規的交通工具,他前世可沒少坐。

在大唐缺乏橡膠材料,否則,李安還真有造汽車的衝動,畢竟,蒸汽機已經造好了,研汽車幾乎沒有太大的難度,只要花費人力、物力和財力,一定可以研成功的。

“李侍郎,這一車拉了四千多人,除了幾十人出現嘔吐症狀,大部分人都沒有問題,只要稍微休息一下,就可以完全復原。”

一名郎中在看了所有勞力之後,向李安彙報道。

“恩,這幾十名出現嘔吐症狀的,是不是都在無座的車廂。”

李安關心的問道。

“回李侍郎,大部分都是在無座的車廂裡。”

郎中如實說道。

李安聞言,沉思了片刻,輕聲道:“看來無座車廂,真的不太好,連這些壯勞力都能累的嘔吐,若是體弱之人爲了省錢乘座無座的車廂,很有可能會被顛簸死,倒是應該將無座車廂,改成馬匹專用車廂,這樣,騎馬的客人,可以讓馬匹存放在這裡,下車的時候再取,這樣似乎才更合理。”

“李侍郎說的是,這些空車廂本就應該用來存放馬匹,否則,有馬的客人都沒法坐車了。”

屬下連忙應和,這個問題李安一直疏忽了,畢竟,就算長安和洛陽通了火車,但出行還是需要馬匹代步,而且,能騎馬的都是富人,若是不考慮馬匹的存放,以後,這些富人乘坐火車就會非常不方便,從而會讓鐵路系統少掙很多錢。

在所有勞力全部下車之後,火車在站內繞了圈,返回右側的鐵軌線路,並在清理和補給以後,立即開動,前往洛陽城方向,準備將剩餘的勞力全部拉回關中。

兩天的工夫,滯留在洛陽城的全部關中勞力,都已經返回長安城,並沿着官道,返回各自的家鄉,開始投入緊張的秋收工作中

秋收工作在緊張的進行中,而李安也讓研中心的工匠,加緊建造蒸汽火車頭,按照批量的標準,第一批二十輛,按照目前一條鐵軌的實際情況,二十多個蒸汽火車頭,應該是夠用了。

車廂已經建造率一百多節了,不過,這顯然不夠,還需要繼續大批量的建造,一批的標準,是五十節客運車廂和一百節貨運車廂,以保證日後的大批量運輸要求。

秋收的具體工作,自然有各級官員和小吏負責,像李安這樣的大官,當然不需要去過問,李隆基就更不用親自過問了。

爲了下一步將鐵軌鋪的更遠一些,李安準備了一番之後,前往大明宮面見大唐皇帝李隆基,以提出自己的構想,同時,也可以化解李隆基的各種疑惑。

“大家,李侍郎殿外求見。”

李隆基大喜,下令道:“快宣。”

李安進入紫宸殿之後,李隆基揮了揮手,讓所有太監和宮女全部退下,有些事情,他不想讓太多人知道。

“李侍郎,你這個火車真是威力不小啊!短短兩日,就將滯留在洛陽城附近的數萬勞力運回長安城,保證了他們家裡的秋收,否則,這些勞力至少也要大半個月才能返回家中,肯定會耽誤農時。”

李隆基興奮的說道。

“陛下,這就是火車的巨大運力,這會徹底改變我大唐的運輸狀況,日後,不論是行人,還是商隊,只需要大半日就可以從長安城抵達洛陽,大大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李安如實回答。

“火車的運力的確非馬車可比,大大方面了日後長安城和洛陽城之間的聯繫,這一切都是李侍郎的功勞,朕是有功必賞的人,李侍郎需要什麼獎勵。,但說無妨。”

李隆基笑着問道。

“陛下,微臣不需要賞賜,微臣只希望大唐能鋪設越來越多的鐵路,如此,微臣心願足矣。”

李安現在已經富得流油了,哪裡還需要賞賜,需要什麼好東西,自己都可以明,比李隆基擁有的還多,當然,楊玉環這樣的肉乎乎妹子倒是缺一個,李隆基又肯定捨不得,如此,還不如什麼都不要。

“哈哈!李侍郎的功勞,朕會記下的,以李侍郎之見,下一條鐵路應該鋪向何處。”

李隆基輕聲問道,他想聽聽李安的意見。

“陛下,洛陽城有大運河通往東北和東南,這兩個方向暫時並不繼急需鐵路,但安西和朔方,對我大唐極爲重要,而交通卻極爲不利,所以,安西和朔方的交通極爲重要,可先修建通往安西和朔方的鐵路,尤其是安西,距離京城實在是太遠了,最遠的位置,居然有萬里之遙,腿腳慢的,可能要走一年多才能抵達,就算是商隊,走一趟也需要大半年,這時間實在是太長了,一旦鋪設鐵軌,五至十日就可以抵達安西,軍需和補給數日可達,朝廷經費將大大減少,這會極大的方便大唐控制安西。”

李安說出自己的觀點。

第一千零九十章 棉甲第一千四百五十章第一千四百零七章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要求高第三百三十五章 有人搞破壞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三百萬貫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第三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七百五十六章 進攻計劃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第五百一十二章 可疑船隻第三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第七百八十二章 品茶品女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睡過頭了第八十一章 顏如玉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舌戰外相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第五百零六章 張氏商會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第七百五十三章 內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報紙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椰子樹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交通秩序第三百一十九章 陽光房第五百五十七章 室利佛逝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明輪椅第三百七十章 和親兩蕃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第三百二十章 太陽竈第三百九十五章 斬殺安慶宗第一百八十二章 特種團偵查隊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第三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三十二章 鐵路的運力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第七百三十三章 溝裡有魚第四百六十八章 話題突變第十章 密室裡的陰謀第八百四十三章 椰棗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慶功第八百三十六章 曉露第一百九十九章 輕鬆獲勝第七百九十六章 椰汁野雞肉第三百四十四章 耕地機訂單第一千二百八十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僱傭當地民夫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第三百零二章 左藏充盈第五百三十四章 虛假的情誼第四百七十四章 喂小雞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久等第四百一十四章 高原反應第七百零八章 積水很深第五百九十章 補償第二百四十七章 熊掌不敵豆芽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第七百八十五章 燒車第二百八十六章 造鐵軌不難第九百章 景區都有故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準備離開第八百章 水缸第七百一十章 精彩表演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大雪第一千零三章 狐狸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第七百三十六章 慶祝第七十九章 教南疆妹子滑雪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第八百四十四章 馴化椰棗樹第三百五十一章 火炮橫空出世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第七百一十五章 牆壁幹了第四章 做我老婆可好第七百三十八章 分而治之第八百五十三章 打開入口第二百九十七章 陛下來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驚雷是我放的第六百七十五章 全是美味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鐵人三項第八百二十七章 駐軍第四百九十章 量產第九百四十九章 補償第三百三十一章 蒸汽火車頭第四百五十章 統治階級的利益最重要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分配不均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妖精第一千四百三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