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前方的木寨城是姜姓部族的一個居住點,像這樣的居住點,他們一共有六個,還有一個更大的石頭城,也是他們的核心。

像這些小的木寨城都是分佈在外圍的,核心的石頭城在最中間的位置,這些木柵城的防禦力並不高,但在缺乏重武器的西部羈縻區,這樣的木柵城防禦力是足夠的,對付相鄰部族和盜賊野獸這些,這些是足夠用的,也是比較經濟的。

李安站在高地用望遠鏡可以看到木寨城上的旗幟,而木柵城的哨兵卻只能看到這邊的炊煙,他們沒有先進的光學儀器,無法看到李安這邊的情況,如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派人前去偵查了。

這個木柵欄的小族長是姜老七,被稱爲七爺爺,他們姜姓大族一共就分爲七支,每一支佔據一塊土地,最大的一支佔據的土地最大,弄了個石頭城,其餘的分佈在四周,對中間的一家形成拱衛,周邊六家的子弟之中,也有一些選擇去中間的石頭城生活,尤其是小族長的兒孫更多的都去石頭城內,那裡有識字的先生,可以教會他們很多知識,而在木柵城就沒有這個條件了,但絕大多數人還是選擇生活在自己的部族。

爲了防禦野獸和山賊,這些部族很久之前就是結寨居住的,如此一來就了可以對抗這些潛在的威脅了,就算是下地幹活,也都是一羣人一起去的,並不會單獨外出,幹活的時候,也會有少數人在附近巡邏,以及時發現潛在的危險。

這些寨子裡的百姓可都不是好惹的,幾乎個個都會一點粗淺的武功,彎弓射箭更是每一個男子所必須要掌握的技能,甚至部分女子都學會了使用弓弩,以儘可能的充實保衛寨子的力量。

這裡是大山深處,土地比較貧瘠,人們爲了更好的生存下去,除了種地之外,還需要時不時的進山打獵,以獲得更加充足的食物來源,而打獵所必備的技能就是使用弓弩,所以,使用弓弩也算是所有人所必須要掌握的,任何人都不能有例外。

“七爺爺,看來對方有不少人馬,會是商隊嗎?”

一名漢子問道。

姜老七回道:“還不能判斷,四郎,帶人去看看,先摸清楚情況再說。”

雖然李安是路過的,但畢竟要經過他們的地盤,他們不得不引起重視,他們的莊稼可都在外面,要是來了壞人,一把火把他們的莊稼給燒了,那他們的損失就太大了,而萬一要是敵對部落襲擊,他們也必須要做好非常充足的準備才行。

“是,七爺爺。”

這名叫四郎的少年,帶領幾名男子,騎馬奔向遠處的炊煙。

雖然這些寨子裡的百姓都不是軍隊,但他們的武功都不錯,算是準軍事組織了,只要將他們徵召入伍,必定能夠很快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李侍郎,有幾個人騎馬過來了,應該是過來查看我們這邊情況的。”

陳龍放下望遠鏡,開口說道。

李安笑了笑,點頭道:“這些部族的領地意識很強,我們現在進入了他們的居住地附近,他們派人過來查看,也是很自然的。”

很快,四郎幾人就騎馬奔到了李安這支隊伍的附近,零遠遠的勒馬停下了。

官兵的服裝都是統一的,四郎雖然生活在閉塞的山裡,但對此也是知道一些的,爲此,他馬上讓一人回去通報,自己則騎馬靠近了過來,看樣子是要問清楚狀況。

“你們是朝廷的兵馬?”

四郎也是見過朝廷兵馬的,感覺很像,但他所見到的朝廷兵馬都是劍南道的兵馬,與眼前的京城龍武軍兵馬的服裝是不同的,區別還是不小的,但總體的規格差距並不大,還是能夠判斷出來的。

陳龍走上前去,開口說道:“沒錯,我們是從長安城來的,要去東女國,路過而已,你們不用緊張。”

四郎見大唐兵馬正在有序的做飯,明知前方有寨子,卻在野外做飯,這份軍紀本身就讓他感到頗爲敬仰,心裡自然也就信任了幾分。

“多謝,告辭。”

四郎騎馬趕緊返回,他要第一時間把這個重要消息告訴小族長,對方是從京城來的大唐兵馬,人數比他們寨子裡的人還要多,其中,有一半都是身穿鎧甲的,這份實力讓他們不敢小覷。

“七爺爺,七爺爺,了不得了,了不得了。”

四郎剛一回去,便大聲的嚷嚷了起來,聲音特別的大,似乎顯得很是着急。

“怎麼了,不是官兵來了麼?難道是衝我們來的。”

早一步得知是官兵的姜老七,急切的問道。

四郎開口說道:“是京城來的官兵,看樣子來頭很大,說是要去東女國,從我們這裡路過。”

“哦,原來是路過啊!那有什麼好緊張的,又不是來攻打我們的。”

姜老七大大的鬆了口氣,眼神在責怪四郎大驚小怪。

四郎開口說道:“七爺爺,這京城離怎麼這裡多遠啊!爲啥京城的兵馬這麼大老遠的要從咱們這裡路過,這事情不對啊!似乎有大事兒要發生。”

“那是朝廷的事情,咱們管不了,再說了,能有什麼大事兒發生?”

姜老七不以爲然的說道。

四郎皺了皺眉頭,開口說道:“七爺爺,我上次去主寨的時候,聽說了東女國的事情,這與我們也有一定的關係,咱們不能獨善其身。”

“有這樣的事情?爲什麼沒告訴我?”

姜老七開口責怪道。

四郎開口說道:“當時也沒把這事兒當回事,所以就沒說,今日看到這麼多的官兵來了,如此再一想,就覺得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了,或許那個外鄉人說的是真的。”

“到底是什麼事情啊!你說清楚。”

姜老七顯得有些着急了。

四郎開口說道:“那個外鄉人是從東女國來的,他說東女國已經要徹底歸入大唐,以後就是大唐的郡縣了,大唐會直接派大官來治理,所有百姓都要交租,還要服兵役,啥事兒都不是自己說了算的,而我們這裡夾在東女國與大唐蜀地之間,搞不好也要改成郡縣,到時候,咱們種的糧食和打的獵物,就要拿出一多半交給朝廷了,還要處處被管着,如此,咱們的日子可就沒有現在這麼自由自在的了。”

很顯然,這是某些不喜歡東女國歸附大唐的人,在胡亂的造謠,在極盡可能的編造謊言,試圖動員大量不明真相的人站起來反對,從而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徹底成爲大唐的標準州縣,確實會喪失一定的自由性,但生活肯定會更加的美好,絕對不會出現生活倒退的事情,像這種造謠的人都是獨立的既得利益者,一旦徹底歸附大唐,他們的利益就無法得到很好的照顧了,如此,自然會蹦起來反對,並煽動不明真相的百姓跟着一起反對。

“東女國要徹底歸入大唐?真的假的呀!爲什麼呢?自己自由自在的不好嗎?只要接受大唐的冊封就行了,每年那點土特產進貢,這多好的事情啊!被外人管着終歸不舒服。”

姜老七開口說道。

“具體的情況,我也不太清楚,就停了一點皮毛就急匆匆的回來了,大兄一直在主寨,他應該什麼都清楚。”

四郎開口說道。

姜老七沉吟了片刻,開口說道:“不行,我必須要去主寨一趟,把這裡的情況告訴大伯,這可不是小事情,不是小事情啊!”

“七爺爺,那你走了,寨子怎麼辦啊!這些官兵說不定什麼時候就過來了,若是讓我們開門,那咱們是讓他們進去,還是不讓他們進來啊!”

四郎開口問道。

“官兵不是說了路過嗎?或許不會有這個要求,再說了,咱們寨子太小了,也容不下這麼多人,要進來也行,但不能超過三十人,就這麼定了,我要立刻去主寨,看看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姜老七說着讓人備馬,他要親自去主寨彙報這裡的情況,並從主寨打聽東女國的事情。

對於歸附大唐帝國,他們內心也並不排斥,但他們還是喜歡這種自治的羈縻州模式,而不希望被大唐朝廷派來的官員統治,因爲自己治理有很大的自主性,只需要每年派人送點土特產給朝廷就行了,且還能夠獲得朝廷的很多賞賜,一點不吃虧,而一旦徹底歸附大唐,成爲普通的州縣,則就失去了這種自主性,很多附帶的權利也沒有了,身上肩負擔子也更重了,所以,這些傢伙自然不想徹底歸附了,他們都想佔便宜,都不願意吃虧,而且,他們也都已經習慣了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被朝廷時時刻刻的盯着,這種感覺確實不太美好。

四郎的擔憂是多餘的,李安並沒有去姜姓木寨城的打算,只要隊伍休息好,就會出發繼續前進,對於這些木柵城,李安並沒有什麼興趣。

從姜老七的木寨城到本家的主寨,距離並不是很遠,大概只有二十里的樣子,還不算太老的姜老七是可以騎馬的,他騎馬很快就到了主寨,也就是本家的最大一個分支所在的主寨,裡面的人口超過一千,用的是土石木三種材料製作的寨牆,靠外的一層是石頭的,看上去比較堅固,也可以算得上是石頭城,在防禦力方面肯定比木頭寨牆要強得多。

“七爺爺來了。”

因爲主寨的規模大,人口多,所以,大門造的也非常的不錯,守城門的壯漢都有十幾人,他們看到姜老七,馬上就過去牽馬。

“我找族長有急事,快帶我去。”

姜老七開口說道。

身後的幾人都下馬而行,而姜老七並沒有下馬,在一名壯漢的牽馬下行進,這是考慮到他年紀比較大,下馬走路太慢也太累,而之所以不能奔馳,則是因爲裡面的老人孩子很多,若是騎馬奔馳則很有可能會撞到人,如此就不妙了。

雖然是主寨,但面積其實也並不大,從寨門出發沒多遠就能抵達議事廳,這裡比大唐的最小縣城差不多大,可以理解爲一座小縣城。

當姜老七抵達主寨議事廳的時候,才發現其餘幾個分支的小族長都來了,大家似乎都知道了要發生什麼事情似的,只有他姜老七是最後一個來的,這讓他的心情很是不好,覺得自己不被重視了,不論發生什麼事情,作爲小族長也應該第一時間通知到纔是,怎麼能讓他被矇在鼓裡呢?這個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老七也來了,這下全都到齊了。”

坐在主位的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頭子,是姜姓的族長,旁邊的是他的幾位兒子,各分支的族長,有七八十歲的,也有五六十歲的,年紀大的是姜老七的長輩,同齡的都是平輩。

姜老七有些生氣的說道:“發生什麼事情了,爲什麼沒有人通知我,我要是不來,是不是就不告訴我了。”

族長開口說道:“老七不要生氣,我一個也沒通知,都是自己來的,老二都已經來三天了,也不算什麼大事兒,至少,暫時還不確定,所以,也沒有去告訴你。”

“哦,原來是這樣啊!”

姜老七的心裡稍微平衡了一點,只要不是針對他就好。

姜姓族長看了看衆人,開口問道:“諸位,你們對此怎麼看啊!”

姜老二開口說道:“段兄弟與我們也不認識,他突然跑來跟我們說這些有的沒的,咱們也不能全信啊!誰知道他是不是誆騙我們的。” Www⊕ ттκan⊕ ℃O

“說的是,段先生怎麼會這麼好心,突然跑來爲我們着想,這對他有什麼好處?”

姜老三說道。

姜老七有些坐不住了,開口問道:“你們說了半天,說的到底是什麼事情啊!”

“老七,你既然都不知道是什麼事情,那你來幹什麼?”

族長開口說道。

“我是過來彙報情況的,有一支從京城來的兵馬已經到了我們寨子旁邊的空地上,說是要去東女國,足足有近千人呢?車輛也有近三百輛,穿鎧甲的士兵有三四百人,好大的一支隊伍啊!”

姜老七開口說道。

第三百零二章 左藏充盈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圍獵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車帶皇帝遊玩第二百一十八章 暗藏危機第二百九十五章 鐵輪馬車第九百四十一章 眼紅第九百四十三章 手電筒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廣告花燈第二百六十三章 與夫人共浴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戰馬神鵰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第八十四章 入宮見太子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絕色王妃第八百三十二章 冷熱交替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第九百八十七章 少陵原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皇帝也愛吃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致富最重要第九百三十八章 委屈的眼淚第九百三十七章 生氣的壽王第五百二十五章 易守難攻第五百九十九章 好喝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好箭法第二百零一章 練兵並追剿流寇第七百一十九章 決鬥第一千一百零七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占城條約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廣告花燈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第五百九十一章 婆露國第九百一十九章 下車透氣第十九章 有刺客!第八百九十二章 鐘乳石第五百四十八章 釣魚執法第六百七十九章 彈弓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第九百九十九章 中興之主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御審第五百一十七章 趕海第一千五百章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第四百一十章 地緣政治第六百三十六章 參觀學堂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第七百四十四章 起兵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第九百章 景區都有故事第六十一章 唐朝的煎餅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第六百一十四章 飛餅第六百八十四章 建築材料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橋很雄偉第二十八章 被激怒的橫野軍將士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斷氣了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成本很高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宮第二百六十章 水車第七百二十七章 粉塵很多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廣告花燈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御審第一百六十章 募兵三千第七百九十章 屍山第七百零六章 划船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第七十七章 天子之怒第八十四章 入宮見太子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第一千六百零四章第八百五十九章 水的比熱第四百四十三章 交通秩序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第四百一十九章 回到長安第八百四十章 改造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石棉第九百三十章 乾電池第二百八十五章 焦慮的士族第八百零五章 人力不足第六十六章 宣節校尉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本將不需要服侍第二百六十七章 奸臣的無奈第三十二章 羣衆路線第一千零八十章 夫君我要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