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武力震懾與懷柔政策放在一起,效果必然更加的有效,而楊三郎顯然深諳此道,當時,他已經將一夥山賊全部活捉了,將其全部抓入監獄也沒啥不行的,這樣可以更好的震懾山賊,讓別的山賊不敢再打楊家的主意,可誰能保證這被圍的山賊就是一支山賊的全部人馬呢?若是有部分人馬沒來,是不是會恨死楊三郎,會不會展開報復行動。

都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一旦仇恨形成了就很難化解,部分倖存的山賊很有可能會展開猛烈的報復,就算只有一個人,可只要堅定了報復的決心,就能給一個家族帶來很大的恐慌。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若是光明正大的跑到尋仇,那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可若是躲在暗處,偷偷摸摸的搞事情,那就相當可怕了,而楊三郎很顯然就是擔心這種情況,所以,並沒有下狠手把山賊全部抓入大牢,而是選擇與山賊做朋友,或者說與山賊井水不犯河水,誰也別惹誰,大家相安無事是最好的。

古代的山賊爲什麼難以徹底剿滅,一個是古代的交通條件太落後,山賊躲起來確實難以發現,徹底圍剿的難度過大,還有一個就是中庸思想作崇,每個人都想明哲保身,都不太願意犧牲自己和家人,去照顧更多人的利益,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都以自己和家人爲重。

後世的國家概念,是先有國再有家,沒有國就沒有家,而在古代的時候,講究的是家國天下,比較認可的是先有家,然後纔去考慮國的概念,所以,古代的人都非常看重家庭和家族,爲了家族的利益,甚至,可以出賣帝國的利益,這種事情比比皆是。

就比如楊三郎,若是爲了大唐的利益,應該將被俘的山賊抓入大牢,可這樣一來,一旦有山賊漏網,他的家族就要活在未知的恐懼之中了,爲了避免給自己的家族帶來麻煩,他情願將山賊放掉。

而對於他的這種行爲,益州刺史和鮮于老頭並沒有任何的苛責,他們也非常理解三郎,明白山賊是剿殺不盡的,與其使用暴力鎮壓山賊,倒不如與山賊好好商量,讓他們儘可能的減少騷擾百姓,若是做的過分了,或者有壯大的趨勢,那就必須要派兵圍剿了。

將山賊的規模維持在一個可控的範圍之內,對於邊關將校來說,顯然是最爲有利的,在沒有外敵入侵的情況下,軍隊顯得有些多餘,也極度缺乏立功的機會,而山賊的存在就讓軍隊有了一點價值,自古就有養賊自重的說法,若是沒有了山賊,怎麼能體驗軍隊的重要性呢?

因爲有盜賊的存在,普通百姓和商人就需要軍隊的保護,如此一來,軍隊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收取保護費了,軍隊和衙役在普通百姓與商人心目中的地位就變得更高了,變得更加的不可或缺了,不論官兵是否積極圍剿山賊,但只要有官兵的存在,山賊就不敢做的太過分,就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情,至少,還是能夠保障普通商人大部分利益的,也沒有人敢說官兵的不是。

自古都說官匪一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官兵與山賊雖然是對立的,但也是可以合作的,只要官兵與賊合作,雙方都能夠賺的盆滿鉢滿,很容易實現雙贏的局面,而商人和普通百姓是輸家,朝廷也是輸家。

對於官兵與山賊暗通,朝廷一直以來都是嚴厲打擊的,沒有任何一個朝廷會放任官兵與山賊勾結,但這些勾結往往都發生在私下裡,一般情況下很難被人發現,想要取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一般情況下很難杜絕,而且,很多時候,官兵與山賊並沒有任何的聯繫,大家只是心照不宣而已,山賊打劫的時候,儘量避開官兵,而官兵進山圍剿山賊也往往會走個過場,隨便吹噓一番,便算是對百姓有一個交代了,這種情況下,又怎麼能找到官兵與山賊暗通的證據呢?人家壓根就沒有任何聯繫。

直接與山賊勾結的官兵,都是利益薰心之人,而心照不宣不肯努力剿賊的官兵,則更多的是爲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不願意把事情做絕了,給山賊一條後路,便是給自己一條後路,時不時的抽空打擊山賊,還能夠給自己帶來源源不斷的軍功。

自古官兵剿賊都喜歡吹噓,比如明明斬殺兩三人,便可以吹噓斬殺數百人,幾十人掉山溝裡找不到屍首了,幾十人掉入山澗被水沖走了,總之,有的是辦法給自己虛報功績,而有了這些吹噓的功績,便可以厚着臉皮向朝廷索要獎勵,還可以向被保護的商人索要保護費,真的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兒。

越是山高皇帝遠的地方,這種官匪一家的情況越是明顯,對於這種情況,朝廷也沒有太有效的辦法解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軍隊和將領挪窩了,今天在這兒駐守,明天就去別處駐守,從而避免長期待在一個地方與山賊勾搭上。

也不是所有人都經不住考驗的,也有一些官兵是真心爲百姓剿賊的,比如李安就是這樣一個心繫百姓的人,每次去新地方,李安總是很關心這個地區有沒有山賊,老百姓過的如何,甚至,有時間的話也會親自去部署剿賊適宜,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各地存在的難題。

這一次,李安的時間不是很多,怕是很難在大塔山有什麼作爲了,不過,李安現在已經盯上哪裡了,這一次過去也就是看看,看看大塔山到底是什麼情況,去東女國之後,回來的時候,說不定還要經過這裡,到時候,這裡若還是這種情況,李安就要好好與鮮于老頭談談人生了。

既然李安堅持要去看看,益州校尉自然不敢阻攔,不過,他立馬給身後的士兵使眼色,讓士兵回去報告情況,大概會派一些騎兵過來護衛,畢竟,剿滅山賊是小事兒,但李安絕對不能出事,在益州城這裡出事,鮮于老頭和益州刺史臉上都不好看,哪怕只是受了點傷,那也是不行的,他們要確保李安的絕對安全,不能讓李安出現一絲一毫的危險,蹭破點皮都是他們的工作沒有做好。

二三十里的路程並不算遠,騎馬也就一會的功夫,這裡的道路還算可以,坐車的時候可能會比較顛簸,但騎馬的話就沒有太大感覺了,不論道路是完全平整的,還是有些坑坑窪窪的,對於騎馬來說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半路上,遇到了幾十輛裝滿貨物的牛車,這些牛車行走的路段,距離大塔山並不遠,只有十餘里的樣子,在這個區域運輸貨物,是比較危險的,但負責運輸的不是別的商隊,而是楊家的牛車隊,山賊是不敢輕易打劫的,否則,可能會面臨報復,或者說,他們應該有什麼協議,不會打劫楊家的運輸隊。

這一組有五十輛牛車,車上裝的都是從鄉下收購來的蜀中土特產,運輸的目的地自然是益州城了,到了益州城之後,這些貨物就會被裝船運走,直接通過水路和陸路,運輸到京城長安城,這些土特產在當地是不值錢的,而若是將其運輸到京城,價格可以翻好幾倍,去掉運輸費之後,還是有的賺的,要不然商人們也不會如此瞎折騰,沒有利益的事情,他們纔不會去做呢?

“聽說大塔山時常有山賊出沒,你們就不怕被山賊打劫了。”

李安開口問道。

領頭的中年人一臉的自豪,開口說道:“哪個山賊吃了雄心豹子膽了,敢打劫我們楊家的貨,再說都是土特產,也不是很值錢,要不嚐嚐。”

說完抓了一把幹棗子給李安。

他們幹活也不着急,距離益州城只有十餘里了,等貨運到之後,他們就直接回莊園了,所以,路上歇一歇也沒啥。

“如此說來,山賊還怕你們楊家嘍!”

李安說道。

“那是自然,我們家三郎麾下有三百鐵騎,就駐紮在益州城裡,只要三郎的兵馬殺出來,再多的山賊都不夠砍的。”

中年人自豪的說道。

“既然你們家三郎這麼厲害,那何不殺入大塔山,把山賊全部剿滅,如此,以後大塔山就沒有山賊了。”

李安開口說道。

中年人詫異的看向李安,開口說道:“我們家三郎自然是有這個實力的,不過,大塔山太大了,山賊總是躲着也不好剿滅,,除非放一把大火,把大塔山上草木全部燒掉,如此,山賊就真的沒有躲避之處了,可放火燒這麼一座大山,這可不是誰都能做主的,需要朝廷同意才行啊!”

這貨倒也是挺明白的,知道地方衙門是沒有權利隨意燒掉一座大山的,一座大山所蘊含的資源是非常龐大的,若是一把火燒掉的話,那就太可惜了,只要不是迫不得已,是絕對不能隨意燒掉一座大山的,不能因爲一片良田裡有幾隻老鼠,就把一片良田全部燒掉,若是如此,天底下就沒有糧食了,哪片良田能沒有一些該死的老鼠呢?老鼠的存在只能證明這片糧食長得夠好,讓老鼠很是覬覦。

“你們家這黃牛一天要幹活幾個時辰,常年都這麼幹嗎?”

李安問道。

“不一定,多的時候一天六七個時辰,少的時候一天只有三四個時辰,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都要幹活,偶爾會歇息,反正是畜生,也累不死。”

中年男子開口說道。

“這樣倒也是挺好,這牛真是沒白養啊!幾乎每天都在幹活,我的家鄉好多黃牛除了春耕之外,平時都是在家養着,活的好不自在啊!”

李安笑着說道。

中年人點頭道:“一般人家的牛,還真都是專門爲春耕準備的,可咱們楊家能一樣嗎?咱們楊家的家主,那可不是一般人,非常的英明,幾個小點子就多掙了好多錢,牛吃的是草,可給人運貨卻可以實實在在的掙錢,這多好啊!”

李安點了點頭,發現趕牛車的五十人不是很專業,而且,年齡普遍老弱,要麼是很老的年紀,要麼就是還沒有成年,清一色的全部是男性,沒有一個女子。

趕牛車的人,居然全部都是老弱,這讓李安心裡有了一絲預感,而爲了印證自己的預感,開口問道:“這些趕車的都是什麼人,怎麼不是老就是小的,沒有一個壯年啊!這樣也能省不少錢吧!”

說完笑着看向趕車的衆人。

中年人點頭笑道:“您說對了,他們都是咱們楊家的佃農,每天干活給兩頓飯吃,能給家裡省下不少糧食。”

這證實了李安的看法,這些老弱都是楊家的佃農,體力好的壯年自然要下地幹活,給莊稼除草啥的,或者也能偶爾去益州城找點苦力乾乾,而這些老弱身子骨太弱,幹不了什麼重活,出去找活幹也沒有人要,負責趕牛車倒是挺合適的,趕牛車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要與牛熟悉就行了,累了走不動的時候,也能坐在牛車上節省體力,反正中年人好說話,也不會過分苛責他們,牛的力氣足夠大,不在乎再加上一個人的重量。

對於不給報酬,只給兩頓飯的東家,佃農家的老弱也沒能力反抗,而且,他們在家待着也確實啥都幹不了,出去趕牛車也算是散心了,還能混兩頓飽飯吃,倒也不是特別虧,報酬低於勞動又怎樣,這些老弱根本就找不到工作。

當然了,最讓他們不得不接受這個不平等要求的,是他們租種了人家的土地,主動權自然掌握在人家的手上,要是他們敢講條件不答應,東家可以把他們租種的土地收回,而這些佃農是沒有土地的,失去土地之後,他們很有可能連生存都沒有着落,儘管去工坊幹活是一條出路,可除了京城等少數區域工坊比較多之外,其餘的地區工坊是不太多的,哪裡會有這麼多的工作機會。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第四百三十七章 自行車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第八百二十九章 沙灘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錢最重要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第三十九章 游擊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第八百二十四章 反心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第七百一十七章 塗料工坊第六百四十一章 椰子樹下第八百八十三章 淋雨第四百三十一章 前往交州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第六百零一章 石斑魚第五十二章 大將軍是誰第三百三十五章 有人搞破壞第一千五百二十章第一百三十九章 挫敗政變第一百零七章 狂妄的代價第一百三十九章 挫敗政變第八百五十四章 奧斯曼來了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實驗成功第一千四百零八章第九百八十章 矛盾太深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第七百七十二章 談判第六百二十一章 統計損失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二百四十章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臉炭灰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安的身世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第一千五百六十章第三百九十七章 四夫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椰子第三百一十三章 鋼化玻璃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第二百零三章 假意和解第一百三十八章 斬殺吐蕃王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隆基的本命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明輪椅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久等第六百八十三章 收木材第一百三十四章 好箭法第一千二百八十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話題突變第五百二十一章 占城條約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畝土地第八百六十七章 直布羅陀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膽建設第八百四十八章 未解之謎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龍顏大悅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第五百一十一章 釣魚第九百七十三章 杜主編第六百二十四章 塔納爾第六百一十九章 殲敵大半第五百一十六章 前鋒營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崑崙奴第五十九章 君悅樓投壺比賽第七十九章 教南疆妹子滑雪第五百五十一章 商業考察隊第一千四百七十章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南北兩線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鬥團的訓練第八百零一章 透氣孔第五十四章 雄偉的長安城第一百三十章 吐蕃的承諾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第五百五十五章 沒用的國王第九百三十三章 彩虹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李禕相助第二百三十四章 府邸大改造第五百七十四章 滄桑的國王第七百五十四章 好機會第一百零七章 狂妄的代價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劉大傻第六百八十五章 磚窯廠第四百五十八章 飛機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第七百零六章 划船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成本很高第六百六十章 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