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成本很高

李安就這麼靜靜的聽着,聽着大臣們的談話,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今夜的主角就是李安,所有人都將圍繞李安而轉。

“這個電報機還需要電線連着,若是短距離的還好,若是距離太遠,實在是太浪費了,還是無線的好,也不知多久能研發出來?”

“區區電線算得了什麼,鐵軌鋪的那麼長,不也是照樣鋪設了,只要是對朝廷有大用的,投入大一些也沒啥,待李侍郎研發出無線的,不就好了。”

“沒錯,沒錯,有線的都研究出來了,無線的還會遠嗎?到時候,不論身處大唐何地,都能夠及時的聯繫,這太方便了。”

“電報機滴滴答答的,只有經過訓練的人才能使用,普通人根本就玩不了,還是直接通話方便一些,聽李侍郎說,直接與千里之外的人通話的機器,也能研究出來,真的很期待這一天啊!”

“是啊!是啊!若是真的能與千里之外的人通話,那就太方便了,想想都覺得激動啊!”

“不過,這麼厲害的機器,造價一定很貴,普通的貧民百姓,是沒有這個機會了,只有朝廷的各個重要衙門,纔能有這個機會使用這樣的機器。”

“沒錯,沒錯,如此國之重器,也只有朝廷才用得起了,也只有朝廷有這個財力了。”

一衆大臣繼續談論道。

這些議論自然全都傳到了李安的耳朵裡,聽着這些人的議論,李安表面沒啥表情,但內心卻是連連搖頭,在這些大臣看來,電報機是很厲害,很高級的設備,其實,只要普及了之後,這也就算不了什麼了,普通的老百姓也能用上。

當然,電報機不是電話,不是什麼人都能操作的,普通老百姓若要使用的話,只能花錢拍電報,如此,要傳達的消息就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送到指定的人手中,這比之前的送信方式快捷多了,可以讓老百姓之間的通信變得更加的方便快捷,另外,在成本方面,肯定要比傳統的送信方式要廉價的多,普及起來還是很有市場的。

在後世的電話普及之前,人們互相通信的手段要麼是寫信,要麼是拍電報,事情不緊急的情況下,自然是送信了,而若是事情緊急的話,一般都是拍電報的,價格稍微要貴一些,但速度更快,消息可以很快讓對方收到,而寄信的話,有可能大半個月才能收到,會很耽誤事的。

其實,送信的成本之所以更低一些,那是因爲大量的信件都是一起運送的,而且,有朝廷在其中承擔損失,若是專門將一封信單獨送到千里之外,那成本就太高了,遠遠超過發電報的成本。

大唐的送信機構還不發達,寫信的人也不是很多,如此,這就造成了送信的成本居高不下,還非常的耽誤時間,在電報機已經被髮明出來的當下,採用原始的送信手段,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要大規模推廣電報傳信纔是正道。

當然,此時的電報機還不夠成熟,要進行完善之後,才能進行大規模的配置,到時候,大唐的每個縣城都裝備一定數量的電報機,各種消息可以直接傳達到各個縣城,而由各縣把消息傳到各個村落,一天的時間是足夠的,除非那些偏遠和交通不方便的地區,纔會耽誤一些時間。

還有一點就是無線電報機要儘快研發,大唐的疆域實在是太遼闊了,若是到處扯線的話,不但對電線材料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同時,安全保障的壓力也很大,若是有人把電線給截斷,那麼,通信豈不是就要徹底癱瘓了,這一點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可大唐的天下這麼大,沿途不可能到處設防,偷竊電線的行爲是很難得到根治的,而只要出現這樣的情況,通信就會中斷,所以,爲了通信的穩定,大規模普及電報機的前提,就是要發明能夠長距離傳輸的電報機。

當然,無線電報機也是有侷限性的,就算是最厲害的無線電報機,也不可能傳播上萬裡的距離,最多也就是傳播幾千裡罷了,可這已經是足夠了,只要有中繼轉接,消息就能夠傳播到需要的地方。

試想一下,當大唐的每個縣城,都擁有一間擺滿電報機的機構,大唐的消息傳遞,將會變得多麼的便捷,老百姓的生活又會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李安這邊還在憧憬,多名大臣便圍攏了過來,他們搬起小板凳,坐到了李安的旁邊,反正皇帝還沒來,他們過來詢問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情況,也算是一種生活的消遣。

“李侍郎,可以直接通話的機器,什麼時候能夠研發出來啊!”

楊國忠首先開口詢問,其餘大臣也是一臉好奇的看向李安,表情之中略帶期待。

“這個,應該快了吧!具體的時間我也拿不準,總之,不會很長時間的,一定會讓你們用上的。”

李安開口回答道。

對於研發電話機,李安是非常自信的,因爲電報機已經成功了,電話機自然也就不遠了,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夠研發成功了,而只要電話機研發成功,大唐的通信就會更進一步,也會更加的方便。

而將這兩者混合在一起,搞出無線通話機,那就更牛了,倒是想將其逐步小型化,那豈不就是簡化版的手機麼,想想都覺得興奮啊!

“若電話機很快就能搞出來,那麼,電報機就沒有必要普及了吧!而且,這還是有線的,容易被人破壞,儘快研發無線的機器,然後再進行普及,這樣應該會好一些。”

陳希烈開口說道。

李安笑了笑,開口道:“左相想多了,電報機的產量是有限的,待第一批的電報機普及到京城附近的城池之後,估計無線的就能成功了,然後繼續普及,再繼續研究更好的機器,就這麼一步步的更替和普及,這纔是正道,若是一味的等待,則永遠也無法普及,畢竟,研發一直都在進行之中,將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先進機器,永遠都不會出現最好的機器,因爲之後會更好。”

“還是李侍郎說的對,一邊研發更好的機器,一邊適當的生產已經研究出來的機器,這樣一來,既不耽誤使用,也不耽誤研發,真是兩不耽誤啊!”

“這個機器的成本是多少啊!是不是很貴啊!”

“這個還用說,肯定非常的昂貴。”

幾名大臣說道。

李安開口回答道:“這個機器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僅僅是研發成本就幾十萬貫,是真的不便宜啊!”

“幾十萬貫,有這麼貴,這也太貴了吧!”

“是貴了點,不過,這個機器能把消息傳到千里之外,這個就值了,花再多的錢都值。”

“這僅僅是研發成本,製造成本一定更貴吧!”

李安笑了笑,開口說道:“製造成本也不便宜,一臺機器需要五千貫,不過,這是因爲機器裡所需要的好多零件都是新研發的,產量太少導致的,若是進行大規模的生產,這些小零件的成本就會被均攤,成本就要大大降低,如此,整臺機器的成本也就降低了。”

“一臺機器製造成本就有五千貫,若是製造一百臺,均攤幾十萬貫的研發費用之後,每臺機器的總成本大約需要一萬貫,果然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此說來,研發直接通話的機器,肯定更貴一些了。”

“是啊!這樣的機器太貴了,不過,也是非常的實用,如此,就算再貴也一定要研發,還要大規模的量產,尤其是邊關地區,一旦有緊急情況,通過騎馬坐車要好多天,甚至,最遠的需要半個月才能收到消息,有了這樣的機器,可以隨時得到消息,也可以隨時把朝廷的命令傳過去,可以節約一來一回的時間,如此,可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所有的大臣都看得出來,電報機在各個方面都擁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在軍事方面,可以及時的把敵情傳到朝廷,在朝政方面,可以把朝廷最新的政令傳達到邊遠的縣城,在救災方面,可以讓朝廷迅速掌握各處的受災情況,而在商業方面的應用就更加的意義重大了。

畢竟,其餘幾個方面的運用頻率是不高的,而在經濟領域,只要朝廷肯放開,運用的頻率將是極高的,尤其對於很多做全國性生意的大商人來說,信息是最值錢的一樣東西,只有及時掌握各個城池的商業信息,才能及時做好調整,讓自己可以掙到更多的錢。

李安看向身旁的幾位大臣,開口道:“諸位說的對,電報機對大唐朝廷極爲重要,花再多的錢也要普及,而且,電報機的投入雖多,但可以把錢掙回來的,而且能掙很多錢,三五年回本就不是問題。”

“哦,李侍郎有什麼打算?覺得該如何回本?”

陳希烈開口問道,其餘的衆大臣也都睜大了眼睛,好奇的看向李安。

李安笑了笑,開口道:“諸位都忘了鐵路嗎?朝廷鋪設鐵軌花了多少錢,製造火車又花了多少?可現在鐵路是掙錢的啊!若不是鐵路局的貪腐,鐵路掙錢會更多的。”

衆大臣一聽,似乎都明白了,嘴角帶着笑意,神情頗爲高興。

“李侍郎的意思,是要讓大唐的商人和普通老百姓都能用上,然後向他們收取一定的費用,就跟買火車票是一樣的。”

陳希烈開口說道。

李安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其餘的大臣,頓時都是先驚訝了片刻,然後,便非常認可的點頭,在他們看來,電報機要想回本,就必須將其民用,讓全大唐的老百姓,爲研發電報機買單。

在這其中,最讓大臣們看好的就是商人了,因爲商人都非常有錢,而且,商人們把生意做到全國各地,也確實需要及時的聯絡信息,以往,商人們聯絡各地的消息,只能依靠人力,派遣心腹之人去各地查賬,甚至親自去各個城市的市場上轉悠,從而瞭解各地的情況和商品的需求。

若是發現一個地區急缺某種商品,便會立即趕往這種商品的產地,購買大量的貨物,然後運輸到需要的城市,從而大掙一筆。

可發現商機的商人未必只有一個,若是別人早一步發現,並早一步把貨物運輸到急缺的城市,那麼,當這個商人再把貨物運到目標城市的時候,可能原先急缺這種商品的城市,已經不在缺少這種商品了,甚至,還有可能過多,從而造成價格的持續暴跌,讓這個慢一步的商人損失慘重。

而若是這個商人在發現某個城市急缺某種商品之後,不是自己辛辛苦苦的跑去產地進貨,而是拍個電報過去,讓遠在產地的屬下去進貨,那麼,就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從而有可能搶先一步把貨物運到,甚至,在原料產地的屬下,在得到指令的時候,還可以及時與商人溝通,告訴商人,產地的商品價格也漲了,好多存貨都被一掃而空,並運往急缺的城市,如此,商人馬上就會想到,自己的競爭對手早一步下手了,自己若是繼續買這種商品,那就會掙不到錢了,只有放棄這個生意纔是減少自己的損失。

這就是電報機對商人的巨大作用,有了電報機及時傳遞消息,可以讓商人更靈活的對市場做出反應,從而避免讓自己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讓自己可以更輕鬆的掙到更多的錢財。

而因爲一個重要的消息,所能起到的作用很大,甚至,可以讓商人避免幾萬貫的損失,所以,對於拍電報的費用,商人們也不會太在意的,甚至一出手幾萬貫都不會皺一下眉頭,而大唐的商人何其多,若是所有商人都去頻繁使用電報機,那麼,研發的費用,很快就能夠收上來,也就是說,商人的參與是電報機成本能否收回的關鍵因素,只有大量商人願意使用電報機,電報機的研發和製造成本,才能夠很快回收上來。

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第二百八十六章 造鐵軌不難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第七百五十九章 軍工船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第九百一十一章 財政平衡點第八百二十四章 反心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第八百七十五章 安全最重要第九十四章 再次面聖第五百六十九章 半圓形海港第六百七十二章 斬首示衆第一千五百零九章第一千二百零一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跑車兜風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第六百五十六章 體育比賽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第十四章 切齒之恨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抓活的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徹查第五百九十六章 人太少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第五十三章 神鳥已入腹中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第六百零二章 香蕉幹第十九章 有刺客!第九百七十五章 做樣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牀弩第五百四十一章 跨國投資第一千一百零六章第三百三十六章 紫紅專列第九百二十一章 萍水相逢第一千一百五十章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七十五章 安全最重要第一百零二章 虛驚一場第一千三百二十章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致富最重要第五百四十二章 談談人生第二百零八章 南詔大勝第六百五十四章 學業才重要第一千六百七十章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不是好人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火浣布第二十章 算定戰第七百零一章 書法第九百零七章 壟斷的絲綢第四百六十三章 密謀第四百二十二章 美洲美食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第二百零三章 假意和解第八百一十一章 看不見第八百五十九章 水的比熱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輕鬆獲勝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第六百八十三章 收木材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同地位有不同的考慮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第一百二十章 送贊普一份大禮第七百二十七章 粉塵很多第三百二十二章 皇帝的產業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紅果子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前往交州第三百四十八章 新鐵路開工第七百九十五章 圍獵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第二百一十三章 吾設此座久矣第九百三十六章 蓬萊池畔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第三百一十五章 索要人才和土地第二百八十八章 天譴流言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第八百四十四章 馴化椰棗樹第七百一十二章 胖子出馬第七百零三章 鬥獸場第六百八十九章 青樓第五百六十三章 圍獵第一千四百六十章第一千四百九十章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咖喱第四百八十二章 看的不過癮第八十一章 顏如玉第六十五章 陳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