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新任知縣的甄試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許賬房也要等到過年前才能回去,一時也急不來,範銘繼續過着平淡而又淡雅的過着讀書生活,這段時日他的經義進步不少,已經開始研讀《五經正義》。

五經自唐朝起就成爲了儒家科考的必修教材,是官方教材,爲經學義疏的結集,五經經官方頒定後,便成爲士子習經和科舉考試的統一標準。自唐代至宋初,明經取士,以此爲準。士子誦習儒經及應試,必須嚴格以五經的義理爲依據,不得另立新論,直到近些年纔有所放鬆。

當然,五經包含的內容是極其龐雜的,龔老夫子也只是讓他去陳攝精,並沒有真的讓他完全按照正義上的來理解,他認爲如此強迫性的一統,其結果是不可避免地窒息了學術空氣,反而阻礙了經學的發展。

這一天,正當他在書房中大聲朗讀之時,書房的門被推開了,一個夾帶着風雪的身影‘滾’了進來,範銘定睛一看進來的卻是陳/良,不由笑道:“陳叔,這麼冷的天,你這是在外面打秋風呢。”

“你這小子,沒心沒肺的。”陳/良一邊拍打着身上的雪子,一邊笑罵着。

“今天是什麼風把你給吹來了,陳叔,我這裡可沒什麼好東西招呼你啊!”自打上次三夫人婉容整頓了清河鄉之後,他和陳/良的關係是越來越親近了,或許同是農人出身的緣故,範銘發現他和這種相對來說比較純樸的人打交道還輕鬆一些,起碼不用事事都動心思防着對方。

“還不是爲了你。”陳/良毫不客氣的端起書桌上的一杯熱茶倒進了嘴裡,半晌吐出了一口白氣,“舒坦!”

範銘微微一笑,也不介意,搬來一張凳子,靠在土火塘邊,清河鄉雖說還算富裕,但能夠用得起炭火爐的人畢竟還是少,也就在屋子裡用土磚架了個塘火竈,倒也方便省事,還可以慪火,只要不敞開房門,一屋子都是暖氣,睡到天亮都不會熄,“來,陳叔,做這兒。”

陳/良撩起身上的羊皮圍脖的大棉襖子,騰地坐了下來,沒由來的感嘆道,“唉,還是你們讀書人好啊!”

範銘有點莫名其妙,問道:“陳叔,到底啥事啊!”

陳/良將手伸到火塘的上面來回的晃盪了兩下,等到手上以及身上的寒氣漸漸驅散了,這才擡起頭來望了範銘一眼,臉上的笑容卻是越發的多了起來,“你小子要走大運羅!”

範銘笑了笑,“這山溝溝裡,有啥大運能夠,最多踩一腳牛屎罷了。”

“你不信?”陳/良咂摸着嘴,“新任的知縣老爺一到楚丘縣,就要興學,到下面各鄉的村學中甄選學子入縣學,每月還有例錢,聽說還能進縣衙爲吏,你說你是不是走了大運了。”

“真的?”範銘一聽這消息,心思頓時不由的活泛開來了,這可是飛出鄉村絕好機會啊,也是他等了許久的,以前推辭了直接去應天府的機會,不就是爲了等待這個機會麼,只要進了縣學,才能夠科考的資格,纔能有升入州學的機會,也就相當於有了一個解試名額,想到這裡範銘忍不住的興奮了起來

,但隨即一想,目前也只是說甄選,憑自己的這點家境肯定是競爭不過其他的家境殷實的子弟,不由嘆了口氣,“陳叔,我家的情況你也知道,恐怕怎麼也輪不到我的資格。”

“扯,有我幫你,怎麼會沒資格。”陳/良大大咧咧的應了聲,從遞上拾起火鉗子夾起裡面冒煙的溼柴,丟了出來用腳踩熄了,絲毫沒有注意到範銘那感動的表情。

說實話範銘自己也沒能想到這陳/良會是這樣一個有情有義的人,從來到清河鄉開始,他的印象中陳/良就是一個暴躁而又自私的鄉下土地頭蛇,從來就是會欺凌弱下,但從這些日子的接觸以來,他注意到陳/良從來就沒有欺凌過鄉里任何一戶老實巴交的農戶,雖說他手段狠辣,但幾乎都是用在了一些潑皮和外鄉人的身上,反而是曹戶長雖然應天府來的斯文人家,那背後捅人的功夫讓範銘至今記憶猶新,或許陳/良這種人纔是清河鄉真正的守護神吧。

“陳叔!”範銘感覺自己的喉嚨彷彿被什麼堵住了,一時想說什麼卻怎麼也說不出來。

“你看你,都多大的漢子了……”陳/良嘴上責罵着,那稍顯黝黑的臉上卻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嘆了一口氣接着說道:“要說你是咱村裡如今唯一我看得上的讀書人,我問過龔老夫子,他說你是清河唯一一個有望踏入汴京的人,這可不光是你個人的事,這可是關係到咱鄉里臉面。”

範銘笑了笑,知道這是陳/良再給自己找臺階,“陳叔,我要再說什麼就顯得我虛僞了,有陳叔的這句話,我就是脫了一層皮也要甄試上去。”

“這纔對嘛!”陳/良開懷一笑,對於範銘他是打心眼裡喜歡,這孩子腦子好使,天資也好,最主要的是做事紮實,要不是自己沒女兒,還真想招他爲婿。

範銘也不知道陳/良的心思,接着問道,“陳叔,這甄試到底要考啥,啥時候靠,我也好準備準備。”

“大概是明年一開春的時候,至於考啥這我可就不知道了。”陳/良摸了那黑臉上的胡茬子,“這是你們讀書人的說道,要說還得去問龔老夫子,不過我估摸着龔老夫子也不一定知道,聽人說這甄試主要是看這新任知縣大人的喜好。”

範銘一時傻了眼,這叫個什麼說法,不過幸好,是要到明年才甄試,還有留了不少的時間去了解,清河離楚丘縣城也不是太遠,一來一回到也費不了多大的功夫。

“這事我讓人去打聽打聽,你嬸子的孃家有個表親在縣衙當差,興許知道些。”

“那就麻煩陳叔了。”範銘站起身來對着陳/良恭敬了行了一個長輩禮,這是他第一次發自內心的給這個時代的一個人行禮。

“你這是幹啥……”陳/良立即站了起來,一把將範銘攙住,臉上卻頗爲動容,“你這孩子。”

正說着話,書房的門再次的被推開了,進來的卻是範秦氏,範秦氏的頭臉上卻掛滿了雪子,仿似已經站在門外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範銘一下就迎了上去,“娘,你這是上哪兒去了。”

範秦氏擺了擺

手,掃了掃頭上的雪子,對站在一旁的陳/良道:“方纔你們說着話,我在外邊也沒敢進來打攪,卻也是聽了個真切,陳家他叔,我範家將來如果能有出頭之日,我定要天天燒香,供奉你的牌匾。”

“娘,你說啥呢!”範銘被範秦氏的一陣胡言亂語弄的哭笑不得。

陳/良也沒有絲毫的發怒,只是輕聲的說道:“老嫂子,這沒啥,範銘我是真心喜歡,把他當自家人,要不是我沒女兒,就恨不得將這小子招做郎婿。”

範秦氏沉吟片刻,驀然間眼睛中的光彩亮了亮,道:“他叔,我倒有個法子,可以兩全其美。”

“啥法子,老嫂子,你說。”

“你不是沒有女兒麼,我尋思着把我家婉兒認做您的乾女兒,你看如何?”範秦氏心想這可真是老天幫忙了,難得的一次機會,婉兒認了陳耆長做乾爹,這樣一來名正言順了,兒子也可以毫無顧忌的將婉兒娶回來,三全其美。

陳/良望了望範秦氏,又再範銘的臉上停頓了一下,看得範銘一陣心虛,他也知道老孃是什麼意思,但卻又不好明着阻止,或者說一個男人的責任感不允許他說不,也只得是默認了下來。

停頓了半晌的時間,陳/良終於點了點頭,嘆了口氣道,“好罷,我答應了,不過我可有個條件,從今天起婉兒就要住到我家去,直到你通過甄試爲止。”

範銘與範秦氏同時愣了一楞,但隨即有明白過來陳/良的意思,對陳/良投去了感激的目光,“放心吧,陳叔,我要是連這點都做不到的話也就不配做個男人了。”

“好,現在可終於像個漢子了。”陳/良用力的拍了拍範銘那逐漸厚實起來的肩膀,興奮的說道:“到時候你通過甄試的那一天,我給你擺流水席,讓全村都跟着樂和樂和。”

“我去叫婉兒來認乾爹。”範秦氏解決了困在心中的一件大事,臉上的笑容完全綻放了開來,就連褶皺仿似都撫平了一般,讓範銘看得又是一陣搖頭,但同時又十分開心,這還是他第一次看到範秦氏像這樣真正的高興過。

“乾爹!”婉兒跪了下來,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或許是由於範秦氏跟他說了些什麼的緣故,張婉兒的臉始終是紅紅的,始終不敢擡頭看範銘一眼。

“好好好!”看到婉兒乖巧的模樣,陳/良也一時開懷,上前一把將婉兒扶了起來,“今後就這麼說定了,待來日擺了香案,請了中人,也就正式是我陳/良的女兒了,範銘,你今後可要好好的待我家女兒,不然我可不饒了你。”

陳/良一語雙關,縱是範銘也有點吃不消,更不用說此時臉紅的像櫻桃一般的張婉兒了。

“罷了,我先回去準備準備,女兒家的閨房也得弄別緻點!”又轉身對範銘道:“你這些時日可得專心讀書,可別誤了大事。”

“我省得的,叔!”範銘將陳/良一直送到了院子的門口。

(本章完)

第一百八十四章 利害關係第三十五章 知縣大人的召見第一百八十五章 相逢何似舊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妥協是一門藝術第一百九十四章 涸澤而漁第二百二十二章 汴京故人第七章 毛遂自薦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細作’五代、宋的商稅 五代十國商稅第十六章 轉機第一百零四章 非常手段第二百二十五章 擇機而動第二百四十二章 細節第十六章 轉機第一百一十四章 借勢第二章 活着就是一種生活第一百五十八章 範銘,你不錯!第十五章 事情果然是這樣第二百零六章 到底還是有識貨的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細作’第一百六十四章 市道變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奇技淫巧第九十二章 王福東的條件第八十四章 這鋪成了第十七章 老子可不是病貓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曹司新氣象第一百七十二章 規劃的設想第九十五章 本縣乃是主官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中國古代漕運的社會意義第十八章 處置的辦法第十八章 處置的辦法第八十七章 潛藏的危機第二十三章 收了你嫂嫂吧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世迷幻第二百零八章 下一步的策略第六十九章 這或許是個機會第五十八章 似問非問第十七章 老子可不是病貓第七十五章 下馬威第八十四章 這鋪成了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二百零七章 閒暇第二百三十四章 帥司衙門第六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四章 曹府第七十五章 下馬威第七十七章 又是一個大包袱第一百二十二章 故意爲之第二百一十七章 詩、經之辯第四十一章 臨行第三十一章 總得有身好裝扮第八十六章 帶着鹽引回來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境的沉澱宋朝劃分鄉村五等戶的財產標準第一百八十六章 恨君不惜人第十二章 三夫人回來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涸澤而漁第四十六章 簡直是胡鬧第十二章 三夫人回來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其人之樂第二百二十二章 汴京故人第二十一章 誰在逃避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一百八十二章 動真格的了第一百三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魚上鉤了第八十九章 返鄉之行第十八章 處置的辦法第二百二十章 軍令狀五代、宋的田賦(兩稅)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外的收穫第一百三十八章 是機遇也是挑戰第十八章 處置的辦法第九十六章 是福不是禍第九十三章 扳回一城宋代政府與節日消費第二百二十九章 震驚第一百二十一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三十章 等待的煎熬第二百二十二章 汴京故人第五十五章 憐惜!憐惜!第二百三十章 前倨後恭第七十五章 下馬威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九十四章 動盪的楚丘第三十八章 臨行前的安置第六十四章 左右爲難第二百零七章 閒暇第八十二章 上面要變革新法第二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三十四章 倉促間的安排第三十八章 臨行前的安置第一百零九章 我不是兔子但會咬人第六十五章 明爭暗鬥第一百零九章 出事了第二百零六章 悠然上行第二百二十二章 汴京故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世迷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