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奇技淫巧

趙武東謝過之後,向範銘投來感激的一瞥,他也是人精兒,自然聽得出剛纔範銘在給他紹介時所說的話都是爲了使其能給轉運使大人留一個好印象。如今目的已達,且不管這份好印象到底有沒有用,但是範銘的這份用心就值得他感激了。

可惜,範銘卻沒能看到他這眼神,因爲此時的他正隨着李思美的步伐快速的介紹着兩邊商賈的名字,因是人多,自然不可能再像剛纔紹介趙武東時一樣說的那麼多,但語速飛快的範銘力爭不漏掉任何一個,總得使他邀約來的這些人都能在轉運使面前露一小臉兒。

見範銘如此,李思美嘴角油然浮現出絲絲笑意,他雖沒再說話,但腳下還是配合着放慢了步子,隨着範銘的介紹將那和煦的笑臉看向兩邊的商賈。

自有唐以來,這也許是第一個正三品高官在大庭廣衆之下對商賈如何和煦的,親身遭逢此事,兩邊商賈們的心情激盪不言可知,與此同時,他們看向範銘的眼神也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如果說以前他們還僅僅只是將範銘視作一個有官方背景的生意夥伴的話,那麼此時他們就更多的將範銘看成了朋友,一個真正尊重他們,而並不僅僅是爲了錢而與之虛與委蛇的朋友。

哎!大宋各級衙門裡,能像範銘這般對待商賈的人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紹介完畢之後,商賈們衆星拱月的擁着李思美向園內走去,但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是,那在前導引路途的阮阮卻並不曾將衆人引向正廳,而是纖手虛邀,在兩邊花燈的琉璃光亮中引領衆人向後園走去。

宋時的房舍都極寬大,尤其帶着園子的就更是如此,中唐大詩人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置一園前後十五畝,尤言促狹,由此可見一斑。

王融安幫範銘買下的這個園子尤其的大,總其面積不下當二十二三畝,除了前面華美的廳堂之外,這棟宅子裡花費心思極大的便是後花園。

皓月當空,在如洗的月光下,清和明上閣中花燈處處,橘黃的燈光不僅增添了幾分月兒的明亮,更於無聲息之間沖淡了月光的清冷,爲整個園子平添出幾分溫暖之意。

“這月門倒也精緻”,側身之間笑說了一句的李思美剛一邁過那道月門,便覺一股帶着微微水霧的清涼之氣撲面而來,待轉過頭來的他看清楚眼前的一切時,一時之間竟是有些失神忘語。

不僅是李思美,緊隨其後而入的那些商賈們竟然無一不是如此,便在這瞬時之間,整個人羣驀然就此停住,驚詫而讚歎的看着眼前這一切。

在清寒的月輝及花燈光芒下,眼前呈現的是一副郁郁青青的秀山麗水,放眼望去,半坡型的麻石小路下水聲淙淙,竹葉搖響,其間有樓有臺,有亭有榭,悉數掩映在構思巧致的疊山壘石之間,其間更隱隱可見反射着泠泠月輝的漣漪水波,以及那水波之上如新月般臥波而立的小橋,樓臺亭榭及山石水橋之間則是繁花叢叢,竹林片片。

這山這水,這樓臺亭榭,還有這水波臥橋,眼前的一切是如此的渾融和諧,恰似一副絕品的江南山水長卷,乍睹此景。驚歎愛賞之餘,同爲文士出身的李思美竟是不

忍邁步,生恐一腳踏去便踏碎了這副絕美天然的山水長卷。

清和明上閣正在路府最繁華處,明明深知自己是在熱鬧的街市,但甫入此園,李思美恍然之間卻似走入了城外地青山秀水,一時間腦海裡無數首前賢吟詠山水田園的詩作涌上心頭,心中詩境與眼前山水融而爲一。這一剎那間,李思美渾似走進了一個迷夢,一個根植於每一個文人心中抹不去的山水田園之夢。

見到李思美一臉驚歎的樣子,範銘微微露出了一個笑容。近三個月的時間,耗費大量錢財及人力,他要的就是眼前這個效果。

中國的古人們對於營造園林有着一種特殊的偏好,然則園林營造之風開始地雖早,但在早期的很長時間裡一直追求的仍是樸拙之美,園林闊大有餘而精緻不足,當下的宋朝便正是如此。營園藝術直到明清之際才達到頂峰。而眼前這個清和明上閣。便是範銘綜合了後世蘇州拙政園、獅子林、隨園、留園、網師等名園地遊賞精華。再經本路第一治園名手李誡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出來,可以毫不自誇的說,眼前這座園林絕對是遠超時代水準之作。

對於見慣了粗疏園子的李思美及衆商賈來說,乍見這一超時代的清和明上閣,其視覺及心理衝擊就類似於在後世七十年代突然看到二十一世紀製作出的科幻大片一樣,最初的震驚過後就是不敢相信,這怎麼可能……?

衆人不說話,範銘也自無言。良久之後,才聽李思美一聲輕嘆道:“本使昔日供職工部時,也曾遍遊樂遊原上諸家園林,然則平生所見,此園經營之精,匠心之妙實是遠勝儕輩多亦”。

“多謝大人誇讚,大人請”,範銘邊陪着李思美往前走,邊輕聲笑道:“此園共有十四畝,於這十四畝之內建有樓臺亭榭及書齋、客舍共九十六間。中有小徑、曲橋及迴廊連接。力求清新典雅之詩意。概而言之,造園亦如作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後呼應,方稱佳構,最忌堆砌,最忌錯綜”。

聞言,李思美猛然停住了腳步,“哦,此園竟是出自你手?”。

“屬下可沒這本事”,範銘笑着搖了搖頭,“此園繫有李誡所建,屬下只是在其建園時提了些想法而已”。

“噢,你提的都是什麼想法?”,李思美邊走邊饒有興致地問道。“也沒什麼,只是去歲末時屬下曾往宿州一行,其間也曾遊賞過康樂名園,卻感此園雖大而拙,無奈卻失之於山水意境。這次正好得着這樣地機會,竊試以作詩之法用之營園,力求通過離奇之構思以表達胸中意蘊,當使一亭一池,一樓一閣,一臺一榭,一花一木皆悉心部署,以得平中見奇之詩趣……”。

此前在李思美及衆商賈們心中,範銘的形象就是一個平底生金,腦子靈活的經營者,或者再直接些就是個善於替衙門斂財的生意人。但此刻月輝花燈之下,在眼前山水畫一般的園林中,耳聽腳踏麻石小徑的範銘侃侃清談,這環境,還有他口中所說的一切,都爲他籠上了一層看不見,卻又能清清楚楚感覺到的讀書士子氣息,也就是在這一刻,許多熟悉他地人才猛然間想起,原來範銘是還有一個國子監士子身份的。

“造園如作文,必使曲折有法,平中見奇,說的好!”,李思美微笑着擊節而贊,“舉一二能反三,範銘讀書有成啊”。

“轉運使大人謬讚了”。

說話之間,幾人已來到園中那一泓小湖旁,此時湖畔竹葉叢中早設有若干座頭,每副座頭上各有香爐,酒甌,玉盞及下酒清淡小菜,隨着範銘向李思美束手邀坐,身後竹林中緩緩走出一羣妙齡女子,這些女子顏色姣好,身形婀娜,最難得的卻是氣度出衆,此刻身穿宮裝穿林踏月而來,其人本身便是一副極美的宮裝仕女圖。

衆客在仕女的導引下各於湖畔竹林中坐下,身前是反映着月光的湖水,身側是臨風夜唱的竹林,再加之身畔散發着微微馨香,正持甌添酒的宮裝仕女,眼前的一切不僅使諸客們暑氣盡消。更飄然多出幾分離塵脫俗之感。

這時最主要地應酬手段便是歌舞宴飲,但對於今日地座中諸客而言,縱然久歷歡宴,卻無一次能如今晚般帶來如此之多的驚喜與讚歎。

“娘地,啥事一跟範銘沾上,總得讓人有驚喜”,竹林中一商賈坐定後剛說完這話,便自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便是他自己也感覺到這樣的環境裡實在不適合說那些慣熟的口頭禪。

見他如此,旁邊不遠處的那個客人笑着道:“是啊,要不怎麼說範銘是七竅玲瓏心,下回一定得把我那兩個不成器地兒子帶來看看。這地方就是有讀書人的味道,往這一坐就感覺身上清淡了三分”。

“是,這地方也邪性,還真是能消俗氣的”,開始說話那商賈點點頭,“下回再有客人來,直接往這兒帶就是了。就不說別的。衝着這個園子,路府裡其它地方還真就拿不出手了”。竹林中三三兩兩地議論時,轉運使李思美已端起了面前的酒盞。

“好園,好酒”,放下手中的酒盞,李思美深吸了一口清涼的夜風,笑着向不遠處陪坐的範銘道:“下面該是什麼?”。

“請大人細聽”,說話之間。範銘微舉雙手清脆的兩擊掌。

隨着範銘的擊掌聲,一聲琵琶突然從衆客面前地湖中不遠處激盪而起,這琵琶之聲驀然而來,一來之後便錚錚而起,瞬時之間打破了清和明上閣地寂靜。

衆客座頭處懸有宮燈,而湖中卻是一點光亮也無,這一明一暗之下,就使得客人們眼前的湖面上益發的幽暗,幽暗之中,因看不清那彈奏琵琶的到底是誰。反而促使衆人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那破空而來的聲聲琵琶上。

宋時富貴人家凡宴飲必有歌舞以助其興。而今晚能應邀而來的客人們更是宴飲場中的行家,是以雖不習音律。但長年累月地耳濡目染下來,即使說不清到底好在那裡,但對於好壞本身的判斷力還是盡有的,這就如同好吃者雖不一定就精於做菜,卻一定精於品菜是同一個道理。

輕攏慢捻,挑、抹,勾,尤其是那極難的輪指應用,湖中琵琶聲響起沒一會兒,岸邊的小聲議論已經戛然而止,此刻,在驚歎精湛的琵琶技藝時,衆人心底最多的一個疑問就是,這彈奏琵琶的到底是誰?應天府府裡什麼時候竟有了這等國手?

(本章完)

第一百零五章 咱家的罪過第二十八章 楚丘縣的買賣第二百零九章 閒趣第七章 毛遂自薦第六十六章 冷遇第九十九章 你想怎地?第二百二十四章 商圈計劃第一百零五章 咱家的罪過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六十一章 卜縣丞的賞識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試之初第八十二章 上面要變革新法第一百七十七章 市易務的權責第九十三章 扳回一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二百二十九章 震驚第一百六十七章 意外插曲第七十四章 氣氛如斯第一百九十八章 魚死網不破第一百零一章 舊事重提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五十一章 這幫子讀書人那!第一百四十九章 讓人心動的消息第四十六章 簡直是胡鬧第十三章 好像要出事了第一百零八章 認親第九章 進學之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家人五代、宋的商稅 五代十國商稅從市易法看古代的官府商業和借貸資本宋代社會結構第二百二十五章 擇機而動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來做蟬第一百七十八章 那塊地如何?第九十八章 扯着虎皮做大旗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婚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一百四十章 拜碼頭第五十五章 憐惜!憐惜!第五十七章 一個進階的機會第二百二十九章 震驚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也得不了好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曹司新氣象第二百零九章 閒趣第九十四章 動盪的楚丘第一百八十三章 貓膩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京應天第三十六章 官途還是吏途第三十六章 官途還是吏途第二百零五章 來訛錢的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氣紛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意人第三十七章 咱也要去縣府第一百三十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一章 臨行第二百二十五章 擇機而動第二百一十九章 重開漕運第一百三十三章 國子監的薦舉名額第十四章 突來之禍第一百五十八章 範銘,你不錯!第二百零八章 偷得半點閒第八十五章 翁婿情深第九十章 要娶就一起娶第十三章 好像要出事了第一百四十章 拜碼頭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也得不了好第六章 勞其筋骨第一百七十八章 那塊地如何?第三十二章 甄試的準備第二百章 大壽之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戒訓第六十一章 卜縣丞的賞識第五十九章 厲害關係第十九章 說書人的行當第二百一十四章 上元開泰第一百二十一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借勢第一百六十六章 醉翁之意第六十六章 冷遇第一章 這狗/娘養的青春第二百零五章 來訛錢的第一百六十六章 醉翁之意第二十一章 誰在逃避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刀之死第九章 進學之路第十六章 轉機第二百零一章 這事不好辦第一百四十四章 這人是誰?第九十八章 扯着虎皮做大旗第二百一十五章 雪瑞豐兆第二百零八章 偷得半點閒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宋代政府與節日消費第二百四十二章 細節第一百二十五章 拔了皮都要揪出來宋代市易法的經營模式第一百零三章 就逼你了第六十三章 賭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