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再度回京(三)

周培公是個謹慎低調的人,看過女兒就想回府了。但是被王爺留下了。王爺看過整部的《淸史》,對周培公這個人物的來龍去脈和人品、習性以及將來的結局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雖然也知道一個人的命運是有比人高級的生命安排的,不是他能給改變的。周培公現在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一個漢臣到了一品大員的官階也就到頭了。清朝統治者封了三個漢人的藩王,到頭來還不是給撤了藩?以後功勞再大的漢臣也不會封異姓王了。給田亮的國公爵位只是個空空的頭銜,就是他的能耐太大、對大清的貢獻太大了,其實就是想多給他幾個錢兒,比經常零敲碎打的來得實在。什麼事都是物極必反,到了頂峰的時候就會回落。《清史》記載,周培公完成了勸降王輔臣的大事,加上之前評定察哈爾王子叛亂的事,就這麼兩大功勞就等於挽救了大清的命運。但是皇上的寵臣、大學士明珠,最嫉妒的人就是周培公,老是在皇上面前詆譭周培公。說周培公可能會成爲第二個吳三桂,讓皇上小心他。後來皇上還真就疑心起周培公來了。在周培公丁憂三年爲母親守孝後,把他派往山東任職,因與總兵意見不合,難以繼續共事,僅僅在任三年就辭官回荊門家鄉。

其實這個時候他就應該激流勇退了,已經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再在朝廷任職,勢必會遭到明珠更大的陷害。

結果也是如此,周培公回到家鄉之後仍然關心着朝廷的政事,希望自己能復起。聽說北方少數民族首領葛爾丹率衆反清,連忙趕寫“平叛條呈”,送到京城,給康熙出主意掃平叛亂。他的主意被康熙採納,隨後被任命爲盛京提督,負責戍邊。實際上康熙懼怕他是漢人,又確實有大才,對滿族統治不利。結果周培公鬱鬱寡歡,再無建樹,康熙四十年,卒於任上。

如果這段時間返回家鄉,後邊的十一年會很輕鬆。周培公是個很有詩才的人,吟風弄月的、日子也不拮据了,不好嗎?是,爲國奉獻是高風亮節,建功立業也無可厚非。但是他沒有認清一件大事,就是他是漢人,皇上都嫉妒他的才幹,不如就找個機會衣錦還鄉。結果走錯了一大步,被康熙扔在盛京置之不理十一年。還讓盛京的官員監視他有沒有異動,何苦來哉?

明珠把周培公比喻成可能的吳三桂,根本就是連邊兒都挨不上。難道平時的人品就不能證明嗎?起碼周培公不是吳三桂那種反覆無常的小人,吳三桂賣主求榮,把滿人放進山海關,周培公就沒有背叛過任何人。吳三桂有云南省可盤踞,周培公有什麼?在山東辭職那就是光桿一人,一兵一卒都沒有,他有什麼條件成爲第二個吳三桂?被人不信任還要硬去拼,就弄了一個抑鬱而死的下場。

王爺很是爲周培公惋惜,但是有些話是不能明說的。他是皇上的親伯父,不維護皇上反而給周培公出主意,恐怕不大合適。再說了,王爺自己都是無職無權的人。但是他知道周培公是個睿智的人,有些小小的暗示還是可以能明白的,如果他不當那個盛京提督,後半生會很輕鬆地度過。

在飯桌上週培公也說過想回荊門,王爺當笑話地問他:“不想勸降吳三桂嗎?”

周培公大笑:“他是那能勸降的人嗎?如果他能被勸降,這些年的仗也白打了。”

王爺問他有什麼愛好,周培公說:“下官平生就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後畫一張大清的地圖獻給皇上。但是就怕皇上不允。”

王爺就把雲兒買的繪圖儀器給了周培公一套,說:“等你有行萬里路的一天這個東西可能有用。”其實王爺就是在提醒他要急流勇退。

周培公是什麼人?真的就理解了王爺的意思,在回京不久之後,以身體不好爲由,跟康熙請求回老家荊門養病。

康熙哪裡捨得?可是太醫給周培公把脈之後說周培公確實有病了。周培公的病都是在早年飢寒交迫中,在雄心壯志不得實現中形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好放他回家。其實也明白周培公是善於審時度勢,急流勇退,立了曠世奇功不被嫉妒纔怪。便賞賜他白銀萬兩,讓他回到老家荊門去了。

周培公一向低調,就是回到老家也沒成爲當地豪紳,而是在一處風景優美的山林之處買下一片竹林,建了房屋,每日看書、繪圖,也經常四處走走,五湖四海遨遊個盡遍,最後把歷經十一年心血繪製成的《大清全圖》託人獻給康熙。等康熙幡然大悟再去尋找周培公回到朝廷,他卻不知去哪裡雲遊了。

當康熙拿到周培公嘔心瀝血十一年畫成的《大清全圖》之時,立刻就明白自己冤枉了周培公。但爲時已晚,周培公已無致仕之心。這個空間的周培公的晚年就很幸福了,享受着養怡弄孫,天倫之樂,壽高八十,無病而終。

當時,王爺並沒有對周培公說太多,也沒必要說太多。聰明人指點一下就通透。

周培公離開京城就再也沒有回來,他很放心女兒,雖然女兒只是側室,並沒有得寵不得寵的擔心。其實這樣最好,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什麼事都不是一成不變。出了嫁的女兒也不能老是依賴孃家。在瑞王爺的羽翼之下,女兒不會有任何不測。現在的女兒不再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和其他的小姐妹也能和睦相處了,早就聽說翰林院的大才子、狀元郎李佩麟的女兒是個非常有才的女孩,琴棋書畫都很精通,現在她們兩個居然在一起和和氣氣地做針線。

雪兒和冰兒回到王府,還是每天參與府上的經商之中。他們在登記在第二次去雲南的時候用擺件和玻璃工藝品換來的寶石。雖然是隔空送回來了,但是還沒有正式上市出售。珠寶行建立起來了,賣的都是第一次去雲南的時候用鉤花換的那些。第二次去雲南得到的寶石只有一小部分是鉤花換的,更多的是用雲兒買來的那些工藝品和擺件換來的。還有從巨蟒肚子裡拿出來的,什麼種類的寶石都有,數量很大。寶石這東西和別的貨物不一樣,不能成批地賣,還得做成成品的首飾。而且府上的其它項目也要進行,這些寶石的本錢也不清楚,就沒怎麼出手。

雪兒帶去的擺件幾乎都是被人強行硬換的:一個樹脂做的小磨坊,店家就給了十塊紅寶石。一個把蓮花鑲嵌在玻璃球裡的擺件居然給了二十塊藍寶石。

雪兒曾經向阿什米塔夫人請教,是不是人家給高了?

阿什麼米塔夫人卻說:“您的玻璃荷花擺件肯定是印度人換走的。印度人信佛的比較多,荷花是佛門的吉祥物。而且,這裡的人從來沒見過這麼玲瓏剔透的玻璃。價格這個東西不是死的,用你們清國的話叫作“此一時彼一時”,在印度人的眼裡看,您的玻璃荷花是無價之寶,那就按照他的意思給價錢,如果在清國,您覺得他的寶石值錢,您就給清國的錢幣。”

還有黃楊木雕的彌勒佛、樹脂材料的仿玉白菜,都換到了高價。彌勒佛像換了二十八塊藍寶石,仿玉白菜換了一塊很大的金剛石,就是鑽石了。

兩位印度夫人也從冰兒、雪兒手裡換過她們喜歡的擺件。開始的兩件是雪兒送給她們的。因爲雪兒一直覺得不認識樹脂和玻璃擺件的人把價格給估計過高了,吃了虧,他們把東西強行買走,雪兒也找不回來了,只能對兩個印度夫人做點補償。可是這兩位把擺件拿走之後,很快就拿來回贈的禮物,分別是兩個精美無比的首飾盒子。本來上面的雕花就已經很漂亮了,還鑲有不少樣寶石:透明的、白色的、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還有黑色的、綠色的、黃綠色的……她們給冰兒雪兒介紹哪個是紅寶石、哪個是藍寶石,哪個是貓兒眼哪個是祖母綠。雪兒覺得盒子很重,打開一看嚇了一跳:裡面是裝得滿滿的小粒寶石。最小的有小米粒那麼大,還有綠豆那麼大的,很細碎,形狀也不規則。但是雪兒知道,這些是真寶石,她已經學會了鑑別寶石的方法。

兩位印度夫人還告訴雪兒,這些細碎的寶石是印度王室用棉花和大米跟尼泊爾王室換的,印度盛產棉花和大米,而尼泊爾的地理位置是越往北地勢越高,糧食作物生長就不是那麼高產。它盛產寶石和工藝品,他們國家有天然的寶石礦產,印度王室從尼泊爾買寶石是成車往回拉。

她們還告訴冰雪二人所有的寶石裡面金剛石是最貴重的,它的硬度非常高,當時的設備還沒有能夠鑽透金剛石的。金剛石的品相併不怎麼好看,色彩也不絢麗,就是在一定角度下被陽光照射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雪兒的擺件被阿什米塔夫人所酷愛,這些擺件她們在清國的京城也沒見過,所以帶回印度一定會很賺錢。這麼一說冰兒和雪兒才稍稍心安。這樣雪兒就把各種擺件拿出來供兩位夫人挑選。可把她們樂壞了,給王后挑選了一尊玉觀音。這尊玉觀音不是來自異域,而是大清出產的。別的就是異域的了,這是雲兒給隔空送過來的,需要什麼物件隨時送。

其它的擺件就有很多樣式了,比方說玻璃器皿的玻璃杯、玻璃果盤、玻璃花瓶、玻璃天鵝、玻璃茶瓶、玻璃金魚、玻璃珠子等等,還有樹脂擺件的動物造型,什麼大象啊、貓、狗、雞鴨啊,馬車啊、花籃啊,絲網花啊、招財貓啊等等,還有木雕的佛像、布藝的芭比娃娃、刺繡,還有銅質的奔馬、泥質的泥人等等、等等。這些來自二百年後的工藝品更是讓兩位印度夫人目不暇接。這些東西按照異域的價格都不是太貴,最多的也就是千八百塊錢,少的幾十元、十幾元,甚至是幾元錢。但是如果不是甘霖師父給隔着時空帶過來,再便宜也是見不到的,所以很珍貴。

兩位印度夫人的眼睛都不夠用了,她們是經營多年的人,知道什麼賺錢什麼不賺錢,用她們認爲比較便宜的寶石和香料、藥材換取了她們喜歡的、冰兒雪兒實用的互惠商品。雙方都沒有計較價格。結果是都賺了!

從冰兒雪兒這裡,兩位印度夫人得到了她們喜歡的各種擺件和布藝品,從印度夫人那裡,冰兒雪兒得到了十幾盒子裝着滿滿寶石的首飾箱、上千斤上萬斤的香料和珍貴的藥材。還有大量的印度棉花、布匹、大米等等物資。印度的氣候炎熱,非常適合種植棉花和水稻。這些都是百姓生活必需品,價格很低。

冰兒雪兒曾經在西雙版納采購水果,這裡有一個景洪縣城,城裡有集市,集市上就有來自緬甸翡翠礦坑開採的有一層風化皮包裹着的翡翠原石。大清時代緬甸開採翡翠礦也是很艱難的,翡翠原石遠遠不如異域的昂貴。但是翡翠首飾在京城卻是很值錢的,內務府就有切割翡翠石的設備。雖然是落後了一點,也比沒有強的多。

緬甸的翡翠商人在景洪出賣翡翠原石和現成的的翡翠石,還有加工好的翡翠飾品和翡翠首飾。冰兒、雪兒和兩位額娘先通了信兒,問她們可以不可以買回去一些翡翠原石在京城加工成首飾出售?雪兒的眼睛可以看到原石內部有沒有翡翠,這樣也不至於冒險,也不必用長途販運,選好了原石就由雲兒隔空拿走,到時候在內務府切割,直接做成首飾賣。這個翡翠生意也太好做了吧?雪兒就在衆多的翡翠原石裡面挑選有翡翠的,低價買來,做成首飾高價售出。加工首飾也是個艱辛的勞動呢。

開始大家還沒怎麼在意,後來內務府的人跟康熙說他們覺得很奇怪。這種原石純粹是屬於賭石性質,買來的原石大多都是“死心兒”的,就是一點翡翠都沒有。怎麼瑞王爺送來的原石裡面塊塊都有翡翠?他們哪裡知道大清國的潤玉公主的眼睛能夠穿透石頭看到裡面呢?在這個翡翠石的事情上冰兒、雪兒也給康熙賺了不少的錢。府上開的南貨店就是專門出售來自南方各省和印度、緬甸、尼泊爾等國的商品。

第四百九十章 螟蛉義女第一百八十八章 杯弓蛇影第六十二章 準備古董第五百八十九章 如意如意第五百八十八章 魚兒擔憂第七十三章 首逛京城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統領夫人五第五百零四章 籌備賣畫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西點出籠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麗回家第八百四十一章 李漁班主(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木雕產品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中生有第六十二章 準備古董第四百四十章 收倆徒弟第一百七十八章 異域支出第八百二十四章 哈達回家第八百四十章 李漁班主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式香包第三百四十二章 納蘭小店二第八百四十六章 再下雲南(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總管小妾七第五百二十九章 世子生病第六百零二章 繼續學藝二第六百章 繼續學藝一第七十九章 關於王東一第七十五章 再逛京城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玉樹臨風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絨毛動物第三百三十三章 冰窖暖棚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說幹就幹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東貴娶親第一百八十五章 返回王府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宗購貨十九第八百零七章 鰲拜提親第六百零一章 福晉看戲第三百零四章 統領夫人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實地勘察第一百七十五章 臨時決定第四百四十五章 有人訂貨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富察文靜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七百五十六章 鋌而走險第九十六章 資金到位第二百三十四章 鬥智鬥勇第八百零七章 鰲拜提親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名頂替第八百三十一章 清點貨存一第七百一十六章 北國邊陲第一百六十一章 總裁驗貨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統領夫人二第七十三章 首逛京城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縫紉鐵器第五百二十二章 雲兒畫畫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奶孃之子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楊氏掉包第七百三十章 蘇府被抄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挑選玩具第一百七十二章 互贈禮物第三百三十章 福晉請教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麗回家第七百三十一章 蘇府被抄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杯弓蛇影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宗購貨十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多種經營第五百一十三章 太后命令第一百四十八章 電腦系列第七十二章 首逛京城一第二百七十章 說幹就幹一第二百七十章 說幹就幹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總管小妾七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宗購貨十九第二百一十八章 挑選金魚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很多樂器第七百六十三章 伏龍洞裡第三百九十二章 試售冷飲第三百零七章 培訓教習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玉龍布莊八第五十章 潤玉格格一第一百零四章 英雄美女第六百七十五章 雲兒畫藝第一百八十一章 返回王府三第五百八十章 福晉試菜第八百八十五章 布莊着火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做準備一第三十一章 雲兒備嫁二第八百四十二章 李漁學戲第八百一十八章 第一側室(二)第七百零一章 太后壽誕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窗簾布料第五百五十八章 誥命進宮一第四十四章 福晉有喜第四百三十一章 擴大銷售一第六百三十章 冰兒之母一第九十五章 二次易幣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印度之行(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宗購貨十九第一百七十七章 準備返回第五百七十五章 壓花花邊一第五十三章 生日抓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