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伏天,即便是身在北方,這頭頂的日頭依然散發着陣陣叫人難以抵擋的熱浪,炙烤着整片大地,以及那些此時還出行在外的人。
走在官道上的十多萬京營精銳此時早已沒有了之前的意氣風發,個個都耷拉着腦袋,扛着槍,只靠着本能不斷挪動着腳步,繼續往西趕着路。不少人心裡都在叫着苦,本來只消到了宣化城便可駐紮,然後準備着與蒙人一戰,可現在,卻因一道軍令,卻需要繼續頂着炎炎烈日繼續趕路。
突然間,隊伍裡有一名步卒突然腳下一軟,便一頭栽倒在地。當前後周圍的同袍驚覺趕過去攙扶時,卻發現他已渾身抽搐,發冷不止,顯然是抵受不住日頭的連日炙烤而中了暑氣。
見狀,立刻就有人上前將他帶到一旁,還有隨軍的醫官上前爲其診治。只是連日來不斷有人中暑倒下,如今他們手邊已沒有了對症的藥物,最終只能將他放到一張擔架上拖了走,等趕到下一處城池時再作計較了。
當這消息呈報到這支軍隊的將領,五軍營副將張凱文這兒時,他也只能抱以一聲嘆息,然後囑咐道:“一定要好生看顧好這些得病的將士。還有,儘量不要讓其他將士與他們太過接近,以免感染了他們的疫情。”
待那名兵卒領命趕去傳令後,張將軍臉上的憂愁之意是更重了幾分:“這是三日來倒下的第二十四人。要是再這麼下去,趕到大同時,我們不知還要折損多少人馬呢。也不知陛下他到底是怎麼想的,爲何非要來大同呢。直接從宣府出兵不是更方便一些麼?”
正想着呢,一匹快馬突然潑剌剌地從他跟前的道路上衝過,只看其裝束,張凱文就認出了這是來自京城的斥候:“如此急着送遞消息,莫非是京城又出了什麼變故不成?”想到這兒,他的心裡不禁更加緊張起來。
來人頂着烈日幾日奔波,早已到了極限,直到看到那最爲醒目的團龍大纛時,此人臉上的疲憊之色才被欣然所取代。忙又加了一鞭,驅趕着胯下良駒以最快的速度向前,終於衝到了大纛下那輛碩大的,需要二十匹駿馬才能拉着走的龍輦跟前。在猛一拉繮繩,控制着馬兒猛擡前足人立着停下的同時,他已高聲報道:“陛下,今有京城羣臣急奏稟上!”
御輦之中,與外頭相比完全是另一番光景了。在寬敞如堂屋的車廂之內,赫然整齊碼放着十數塊冰塊,從而讓裡頭極爲涼爽。而那御案之上,除了放了幾卷文書之外,更是被西瓜、酸梅等水果所擺滿,看着完全不像是去打仗的,倒更像是外出郊遊。
而當今天子,此時只着一身輕袍,正端了一碗酸梅湯,站在那張須臾不離其左右的沙盤跟前,指頭輕點間,似乎是在盤算着什麼。王振則陪着笑,站在一旁,仔細聽着天子講述着自己接下來用兵的打算,不時還附和幾句。
直到外頭那斥候一聲稟報,朱祁鎮才從自己的想法裡回過神來。一面喝了口酸梅湯提神潤喉,一面給王振打了個眼色。後者當即會意,轉身就來到了車廂入口處,跟守在那兒的禁軍吩咐了兩句。
片刻之後,一份奏疏就遞進了車來。
雖然王振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又是天子跟前最得信重之人,但當着皇帝的面,他可不敢搶先看那奏疏裡寫的是什麼,所以便只能規規矩矩地拿着這份看起來頗爲厚實的奏疏送到了皇帝面前。
此時,朱祁鎮已經回到了御案跟前,落座的同時,接過了那份奏疏,沒有任何的猶豫,便打開迅速看了起來。不一會兒,他便微微皺起了眉來,而當看到後面那一連串臣子的簽名後,他更是露出了不快之色。
王振雖然沒有湊過去看那奏疏內容,但卻一直都在仔細觀察着天子的表情。一見他這番模樣,便小心地問道:“陛下,可是胡部堂他們又說了什麼不中聽的話麼?”
“不光是胡先生,幾乎留在京城的所有官員都在這奏疏上署了名,他們聯名上奏,讓朕不要繼續往大同去,而是回宣府!”天子說話間,很自然地就將這份奏疏遞給了王振。
王振也不見外,隨手接過,也草草看了一遍,臉上便露出了不以爲然的表情來:“陛下,他們這些文官身在京城,怎會明白您的高瞻遠矚呢?這一回陛下您好不容易纔能來北方一次,自然不能只留在宣府一地了,那讓其他各鎮的守軍怎麼想。只有也去大同看看,鼓舞我大明邊軍的軍心士氣,那等到與韃子交戰時,大家才能同心協力,從而一舉取得此戰的勝利。”
“你說的不錯,朕也是這麼想的。畢竟無論大同還是宣府,都是我大明北地頂頂要緊的重鎮,朕怎能厚此薄彼,傷了衆將士的心呢?要不是這一次時間緊,朕還想去薊州,甚至是遼東等地看上一看呢。”
“陛下聖明。有道是民不患寡而患不均,這軍中將士自然也是一樣的心思。”王振忙適時地奉承了一句,讓天子爲之得意一笑。
不過隨後,皇帝又略有些擔憂地皺眉道:“不過這些臣子奏疏裡提到的也不無道理。若是打大同出兵,大軍所需要的糧草輜重的補給就要比從宣府出兵難上一倍,這終究不是個好主意哪。”
“陛下仁德,此事老奴確實未曾想到。既然如此,那何不在抵達大同,鼓舞了軍心之後,再回頭去宣府呢?這樣豈不是兩全其美,既鼓舞了軍心,也讓朝廷少了一番辛苦?”王振立刻就給出了這麼個看起來相當天才的主意來。
而我們聖明的皇帝陛下在思忖了一陣後,居然也就撫掌道:“此法大妙,就照你的意思來辦。不過爲了保持軍中士氣,在抵達大同之前,咱們絕不可泄露這一消息。”
“老奴省得,陛下但請放心。”王振忙拍着胸脯保證道。
這一君一奴,兩個甚至連紙上談兵都不是太精熟的傢伙,居然就這麼三言兩語把接下來大軍的動向給決定了下來。他們混不知,自己的這一決定會給自身,給整支幾十萬的北伐大軍,甚至給整個大明江山社稷帶來多麼可怕的後果。
與此同時,在離着御輦並不太遠的一匹戰馬上,年已八旬,卻依然筆挺如鬆的英國公張輔也接過了一封書信。這是胡濙讓那斥候順路送來的,爲的自然就是希望讓這位老朋友能在天子面前多勸諫一番,從而好改變眼下這危殆的局面了。
不過,這一回胡濙顯然是要失望了。在看過書信後,張輔只是長長地嘆了口氣,便把斥候打發離開。
“潔庵,非是老夫不肯幫你向陛下進言,實在是無能爲力。早在陛下意欲往大同去時,我便已極力苦勸。可在王振的慫恿之下,陛下根本就不肯聽從勸諫,最終只能帶大軍跋涉這一場。
“而且,現在我們已到陽和地界,離着大同不過數日路程,再要回轉纔是真正的危險。所以縱然明知道從大同出兵多有不便,會給你們帶來更大的壓力,也只能委屈你們了。”
在心裡默默唸叨了這幾句話後,張輔又是一聲嘆息,然後手一用力,已把這一封信纂成了一團。此事是不能被旁人知曉的,不然軍中將領和朝中官員私下交通,即便天子不追究,恐怕王振一黨之人也不會放過這麼個好機會。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如今我們已趕到了大同附近,而蒙人依然沒有半點反應,顯然他們收到情報的時間尚短所致。所以只要我們能進駐大同城,至少陛下的安全是不用擔心了。”最終,他只能用這麼一句話來安慰說服自己了。
@@@@@
草原之上,也先正揪着滿身塵土的送信之人,用難以置信的聲音喝問道:“你說的都是真的?那明國皇帝居然不入駐宣化城,而是就這麼帶人趕去了大同?他們就不怕我們出兵襲擊麼?”
“太師,這是我們十多日前查到的消息,只是現在看來,他們應該已經快抵達大同了。”那人雖然被如此對待,但還是老實作答。
“豈有此理!我居然錯過了這麼好的一個機會!”也先勃然大怒,一把就將人推了出去。隨即,他雙目一瞪,便大聲喝道:“給我吹號聚集各族人等。是時候真個和明國的皇帝見真章了!”
本來,只要消息來得夠快,他大可以在半道上設下伏兵,那即便不能把大明軍隊徹底擊潰,也是可以取得一場不小的勝利,從而奠定勝局。感覺自己錯過了一個大好機會的也先,此時是再也按捺不住,終於決定主動出擊了。
而隨着太師的這一聲令下,整個草原的瓦剌部,及其附屬部落,就已迅速動了起來,一場大戰,就此緩緩拉開了序幕。
而無論是也先,還是草原上的衆人,甚至是大明的官民都想不到,接下來,作爲三軍統帥的皇帝朱祁鎮居然會一錯再錯,昏招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