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裂變無聲

“臣越王祈銘叩見上聖皇太后。”

“民女夕瑤拜見上聖皇太后。”

鹹熙宮內,朱祁銘與呂夕瑤雙雙對着上聖皇太后行大禮,姿容甚是嚴整。

稱呼中的“上聖”二字萬不可省去,因爲這二字顯示出了孫氏遠高於皇太后吳氏的那分尊榮,且一個“上”字十分清楚地表明,無論何時何地,吳氏都無法與孫氏並尊比肩。

當然,孫氏並無任何理由爲此自感得意。“上聖”二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虛飄飄地懸在那裡,如同鏡花水月一般。正因爲有了這道尊號,她纔不得不遠離所有的權柄,在享受萬人敬仰的禮遇時,無奈地旁觀後宮真正的主人——吳氏盡情表演。

“祁銘,你二人快快起來。”

此刻,上聖皇太后心情極好。瓦剌人不斷放出話來,將派人禮送上皇回國,並決意修復與大明已然破裂的關係,這讓孫氏喜不自禁。

世事就是這麼弔詭,以往大明展示善意越多,現實處境反而離和平越遠;而毅然決然地顯露己方的絕對實力與堅定意志之後,和平反而會自動送上門來。

北境即將重歸安寧,這當然合了孫氏之所願,但她最大的心願並不在此,而在於上皇早日回國。這不,上皇就要回國了!

孫氏笑盈盈地衝掌事宮女招招手,“賜座!”

正身後,朱祁銘瞥了呂夕瑤一眼,心中有分疑惑:夕瑤妹妹只是一個並無任何名分的素人,在鹹熙宮這個近乎神聖的殿堂裡,她有安然入座的資格嗎?

那邊上聖皇太后似有所覺,衝呂夕瑤緩聲道:“你今日切莫提謝恩二字。一想起那些往事,哀家心中便會不安,說到底,哀家終究是對不住你。”

呂夕瑤躬身,面色隨之一緩,“都過去了,夕瑤早將往事忘得乾乾淨淨。上聖皇太后這聲‘對不住’,民女可不敢承受。”

上聖皇太后微微一笑,“你不必拘謹,哦,內園的茶花開得正盛,你只管去那邊散心,哀家與越王說會話,午間留你二人在鹹熙宮用膳。”

“多謝上聖皇太后!”

呂夕瑤扭頭看向朱祁銘,朱祁銘點點頭。

一幫宮女躬身近前,簇擁着呂夕瑤進了裡間,繞道前往內園。

邀朱祁銘入座後,上聖皇太后久久凝視着他,目中滿是激賞之意,“越王,太皇太后與哀家都未看走眼,你不愧爲皇室宗親裡的芝蘭玉樹!”臉色微微一沉,“哀家知道你想救回上皇,可惜功虧一簣,你不必爲此感到愧疚,哀家知道上皇的性子,此事不能怪你。唉,上皇或許還不明白,我明軍對瓦剌人攻得越猛,他越安全!也罷,聽說眼下上皇到了蘇武廟一帶,瓦剌人對上皇禮敬有加,晚些時日回國就晚些時日回國吧,倒也無妨。”

救回上皇?朱祁銘暗中一怔。當初領兵出境時,他只想讓也先付出足夠沉重的代價,意在重創韃賊,至於是否渴望順便救回上皇,此事還真不好說。仔細回想首度見到上皇車駕時的情景,腦中好像有兩道截然不同的意念在猛烈衝撞,救駕的意願受到了抑制。

第二次見到上皇車駕時,他的確產生過救駕的念頭,可是,不知爲何,當時他突然想起了景泰帝,便對救駕之念極爲排斥,心中甚是糾結。

歸根結底,他的糾結源於心中潛藏的顧慮:上皇回國或將成爲一道擾亂大明中興進程的負面變數!

不過,上聖皇太后說得沒錯,經過大明將士的浴血奮戰,上皇的處境發生了驚人的逆轉,儼然不再是也先的階下囚。上皇車駕抵達蘇武廟後,伯顏帖木兒宰馬設宴,盛情款待上皇。也先對上皇十分恭敬,每兩日進獻一隻羊,五至七日設宴一次,逐日進獻牛乳、馬乳等飲品。上皇出則乘暖車,居則住窩兒帳房,路上遇到的韃子,無論男女,都向上皇行馬上叩頭禮。每逢筵宴,也先總是親自彈一種叫“虎撥思兒”的樂器,並親自唱曲,衆韃子齊呼上皇爲“中國聖人”,稱能在虜廷見到上皇是“天緣幸會”。

事實證明,韃賊“畏威而不懷德”,打不過大明,瓦剌人就只能服軟,極力保住他們的衣食來源,以圖在苦寒之地還能活得像個人樣。

朱祁銘定在座上想了會心事,良久後淡然應

道:“雖說上皇終歸都是要回國的,但被明軍救回與讓瓦剌人送回相比,其意義迥然不同。”

上聖皇太后幽然道:“你說得沒錯,若由也先放回上皇,大明便不宜再去清算瓦剌人犯下的罪行,只能報以善意。罷了,事已至此,悔也無益。”

朱祁銘心想此事可不像上聖皇太后說得那麼簡單,從面子上講,救回上皇能讓大明洗盡前恥,日後可以堂堂正正地面對萬邦朝使;從裡子上將,救回上皇能一舉拿掉瓦剌人求和時的本錢,令其卑辭重幣,大明則可以少施恩惠。

但誠如上聖皇太后所言,“事已至此”,朱祁銘又怎麼會在“悔也無益”的既成事實面前,毫無意義地忤逆上聖皇太后呢?

“臣謹受教。也好,也先吃了大虧,脫脫不花也吃了大虧,南圖大明不成,他們便只能內訌了!我大明大可寬宏大量,姑釋不究,任其自亂。”

上聖皇太后點點頭,旋即蹙眉,凝思良久,目含深意地道:“越王,你說,雙方一旦休兵講和,時日一久,瓦剌或將生亂。那麼,我大明會否生變?”

朱祁銘心中一震,他不得不爲上聖皇太后消息如此靈通而感嘆,甚至有些佩服她驚人的洞察力。

他深知,天下一旦重歸太平,大明的老毛病極易復發,內耗儼然成了大明承平之時怎麼也擺不脫的宿命!

就在數日前,朝堂上發生了一場耐人尋味的大爭論。

話說京城保衛戰過後,于謙仍是京軍各營總督,石亨續任京營總兵官,二人沒有因休戰而懈怠,而是緊鑼密鼓地調整京營中下級軍官,擇優汰劣,並加大練兵的強度,意在打造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精銳之師。可是,朝中有人偏偏選在這個時候,採取迂迴的方式旁敲側擊,劍指京城保衛戰的頭號功臣于謙!

令人詫異的是,掀起波瀾的不是朝中老臣,而是內閣首輔、戶部尚書陳循!

陳循與于謙一樣,同屬景泰帝決策圈內的核心大臣,陳循選在這個時候突然發難,表明朝中的人心又散了,即便在景泰帝自己的基本盤內,也在暗中發生裂變!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五十一章 中宮心機第二百一十七章 寒夜疑雲第四百章 巔峰對決第一百四十二章 軍營瑣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過門不入第一百六十一章 漸入佳境第三百六十九章 輕重緩急第三百五十章 絲絲入扣第八十七章 清飲第三百二十九章 暗中施壓第三百三十二章 小題大做第三十八章 奔向陽光第一百七十八章 君逼臣勸第一百一十二章 香消玉殞第一百八十六章 較量無聲第三百六十五章 或信或疑第二百八十章 齊大非偶第一百三十一章 平虜七策第四十四章 雲娘第二百四十一章 可信威脅第三百三十六章 眼觀六路第二百三十七章 逆境中的恬然第十二章 朝三暮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零五章 院裡春秋第三百九十二章 鏖戰猶酣第二百六十五章 冷暖自知第七十三章 陋室良言第二百七十章 財路第二百六十四章 社稷神明第四十六章 農家第二百三十七章 逆境中的恬然第五十二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四章 餘波激盪(二)第三十八章 奔向陽光第一百四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擊證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邦交風雲第三百五十六章 敗像已露第二百一十一章 欲罷不能第四十七章 善舉之難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機暗伏第五十四章 較量(二)第四十一章 又遇韃賊第七十四章 風雲詭譎第四百零七章 錐心之痛第九十九章 天威難測第三百八十章 盡在不言中第七十三章 陋室良言第一百三十九章 酣暢淋漓第三百六十九章 輕重緩急第三百八十七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寒氣逼人第二百五十六章 遲來的真相第二百二十一章 沖天一嘯第一百五十五章 多方博弈第一百三十章 信使第二百七十五章 底線第九章 孤獨王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月照離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意如此第二百九十三章 雪中離人第六十六章 殘局第一百八十三章 馬失前蹄第一百三十章 信使第三百六十七章 佳期如夢第一百六十三章 卿本無辜第三百八十章 盡在不言中第四百零四章 繁華依舊第四十一章 又遇韃賊第三百五十二章 誰是黃雀第二百七十七章 生死時速第二百二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四十二章 軍營瑣事第三百一十九章 杭葦居第二百七十章 財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聖意難違第一百九世八章 不如歸去第一百九十三章 觸景生情第五十章 禍根第八十五章 吉人天相第四百二十章 青松道長第三百二十六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四十八章 移禍江東第三百四十二章 芳心知爲誰苦第一百二十二章 命中定數第九十三章 重返清寧宮第五十九章 近水樓臺第三百零三章 兩處閒愁第一百七十六章 北境不寧第二百六十三章 一波三折第三百二十七章 隱秘的算計第三十四章 分化第二百五十一章 中宮心機第三百四十八章 移禍江東第七十章 約定第三百零三章 兩處閒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