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章)“皇伯父當朝就與潘家爭執起來,雖是皇家事,自來皇家事也是國事。”
陳蘅想到了太上皇,亦想到了慈安宮那幾位太嬪、太婕妤,“不如將曉光接來宮中,送到父皇身邊教養。”
慕容慬低聲道:“爲這事,昨兒皇伯父就去找過父皇。你猜父皇怎說的,父皇第一句話就是問‘有昊兒那般聰慧?’”
定王凝了良久,答道:“與小殿下相比,曉光這孩子自是不如。”
“那有昊兒可愛有趣?”
定王又道:“自是不及。”
“皇兄瞧孤像閒得無事,專給人帶孩子的?”
定王無言以對,“這……這不是你老的孫兒麼?”
“孤的孫兒多了去,孤帶帶昊兒還成,昊兒將來要登基爲帝的,帶曉光這種笨孫兒,孤定會被他氣得少活十歲。”
雖沒有直接拒絕,但這也是變相拒絕了。
定王想着太上皇無聊,每日做得最多的,就是將嫡孫寫回來的家書翻出來看,還拿着筆在嫡孫畫的圈上標註一些文字,猜測着那圈應該是什麼字,要不,就讓李力士拿着嫡孫的家書誦給他聽,當是解悶。
再不,他就給自己的嫡孫寫信。
一個月下來,太上皇能寫好幾封。
白昊也時不時回上幾封,從一個月一封,改到一個月三封,就這樣,太上皇還不滿意。
定王想着,難怪慕容愷只拿朝陽當回事,這可不是隨了太上皇。
太上皇只當白昊是孫兒,其他孫兒都是笨笨的,別說帶,他都沒提見見。
世間最多情的是太上皇,最無情的也是太上皇。
就算慕容愷貶爲庶人,可到底是皇族,當初皇帝又沒說將他除名、出族,他的兒女自然就與尋常百姓不同。
潘家要養兩個孩子,這對定王來說就是打皇族的臉面。
定王又說不動太上皇,就私下問慕容慬:“陛下瞧這事怎辦?若曉琴、曉光去了潘家,讓百姓們如何看?莫非我皇族連兩個孩子都養不了?”
慕容慬一下朝就來問陳蘅。
陳蘅想到曉琴是莫靜之的女兒,心下就不大歡喜。
對曉光還真沒有任何排斥,“不如將曉光接入宮中。”
“曉琴呢?”
慕容慬問。
姐弟二人要分開麼?
陳蘅輕嘆一聲。
“潘氏與慕容愷,昔日可是我們保的媒,這人沒了,必須得風光大葬,朕下旨,令禮部照了郡王妃禮下葬。她到底給皇族添了兒子的,又是這樣死的……”
慕容慬不明白慕容愷是怎麼想的?嫡妻死了,是不堪受辱自盡,這名聲傳出去,他的臉上就好看?
可他呢,還攔着刑部,不許刑部動朝陽,說什麼要拿人就拿他。
他這是一再挑恤!
都察院的御史更是一封又一封地彈劾,說北燕受邪教迫害,怎能容忍邪教害人,且這回害的還是皇族婦人,這分明就是蔑視皇家。
陳蘅道:“我先見見兩個孩子,再與幾位太嬪商量商量,看誰願意照看他們姐弟,有個長輩帶着,總好過他們在宮外受苦。”
她前世養過柔柔,今生,她不想養別人的孩子。
想到白昊寫來的信,很是霸氣地告訴慕容慬,“你是我親爹,就別與庶母、繼母生小肉團,就他一個兒子,他要父愛,就要全部,不要分成幾份,而他只得一份。”
即便陳蘅養了兩個孩子,想到兒子,她就不大樂意了。
她可以私下多前照兩個孩子些,但不能讓白昊不快。
*
而此刻,因御史彈劾慕容愷,連帶着將刑部也給彈劾了,說刑部辦案拖泥帶水,不拿兇問案查真相。
刑部尚書與侍郎無辜捱了一回訓。
一散朝,刑部官員就領着差捕去了慕容府。
朝陽依偎在慕容愷的懷裡。
曉琴、曉光跪在靈堂的蒲團上,只巴巴地看着刑部官員。
來的一位三十多歲的官員,揖手道:“還請八爺通融,莫要爲難我等辦案,今兒朝堂上,刑部被百官彈劾,就連陛下也下旨‘照律查辦’!”
慕容愷厲聲道:“就憑一個小孩子的胡言亂語,你們就要捉拿朝陽?她是和親公主……”
官員道:“八爺,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她是妾,潘氏是妻,她當守妾的本分,既然有人將這案子報到刑部,刑部就必須插手……”
無果而終,被幾個御史罵得不輕,尤其是恩科高中的那位榜眼,更是將他們刑部說得一無事處,什麼“刑部法外開恩,竟也放過元兇”,這一句話出來比殺人還難受。
慕容愷看着潘夫人,“是你們潘家報的案?你們還要怎的,我不是已經答應讓你們潘家接走兩孩子,你們說潘氏提過曉琴與潘二郎的親事,我應了!人給你們,連曉光也可以帶走,你們怎麼還報官。”
潘夫人心裡不痛快。
今晨,潘安就遞了摺子。
誰曉得定王父子一百個不同意,直說潘家哺養曉琴姐弟是打皇族的臉面。
“八爺,我妹妹死了,身爲孃家人,難道不該給她一個說法。將心比心,這怎能怪我們?”
刑部官員道:“如八爺真要阻止我等辦案,只能請八爺與朝陽公主同去刑部說話。”
慕容愷深深一揖,“朝陽有身孕,受不得驚嚇,能否請大人通融一二。”
“八爺,這件案子鬧得頗大,不查個清楚,刑部亦不好交代。寵妾滅妻乃是本朝大忌。二位,請罷!”
刑部官員對着潘夫人一拜,“打擾了!”又取香燭,給潘如上了炷香。
慕容愷面有怨容,當初是他將曉琴抱回來的,可這孩子卻將事鬧大,生生連累了無辜的朝陽。
去了刑部,一切自是照了刑部的規矩來。
又七日後,潘如的葬儀結束。
韓姬領着潘老夫人,潘老夫人一手牽着一個孩子。
“曉琴、曉光,到了皇后娘娘跟前,一定要乖,要先行禮問安……”
她生怕兩孩子忘了規矩,一下車輦就一遍遍地教。
曉琴在潘如逝後,幾日之間似乎長大了許多,話少了,也曉得護着弟弟,此刻道:“姥姥,我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