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

這是夏正平內心的真實想法,他的確希望雛鳳何士元能夠出山,輔佐於他。亂世之下,英雄輩出,若是沒有能人輔佐夏正平,夏正平就難以在天下諸侯中取得地位,想要實現大夏的中興,更是難上加難!

只是,何士元臉上的那種淡然表情,讓夏正平有些失望了。他原本以爲,何士元聽了自己這麼懇切的話語,會做出一些激烈的反應,可惜沒有。

“難道先生不想出山,助我一臂之力,恢復往日的大夏嗎?”見着何士元陷入沉默,夏正平便是追問,“我的母親陳姬如果還活着,恐怕也不願意見到大夏走到今天的這個樣子!”

言罷,夏正平的哽咽之聲,便是在整個屋子裡傳了開來,其懇切之情,不言而喻!

何士元躊躇良久,方纔嘆息一聲,道:“殿下的母親對我有一飯之恩,我自當報答!”

這一句話出口,也就意味着何士元答應了夏正平的請求。夏正平聞言,臉上旋即流露出了欣喜之色,拱手道:“先生大恩,正平感激不盡!”

“想要恢復大夏往日的榮光,如果不清楚諸侯現在的狀況,怕是不行!”何士元笑道,“殿下難道就不想知道,前一陣子我究竟去了哪裡嗎?”

此時,夏正平方纔醒悟過來。大夏神朝崩亂的根本根本原因在於制度的腐朽,其表現在外的狀況,就是之前所說的諸侯並立,藩鎮割據的局面。

常言道,治病需要先治標,再治本。如今,大夏神朝,就像是病人一樣,想要恢復昔日的風光,首先第一點就是解決諸侯的問題。

而且,此時的大夏,已經病入膏肓,需要猛藥、急藥,方能立起沉痾,藥到病除。

只是,這個用藥的時機需要把握準確,否則就有可能引火燒身!

想通了這些,夏正平爲猜測得出來,何士元前一陣子的時間,大概是出遊在外,調查了一下諸侯們的實際情況。要知道,人們口中的諸侯,未必是真實的。就像襄王所表現出來的那個樣子,差點迷惑了所有人。

“這是大夏神朝的地圖!”見着夏正平沉默不語,何士元走到屋角處一份布帛卷軸旁,指着它,沉聲說道,“我遊歷在外,耗費幾年心血所繪。天下諸侯的形勢,藩鎮割據的地盤,隱藏在山間的軍械駐兵之地等等,在這一副地圖上,都有標註!”

何士元一邊說着,一邊將輪軸打開。夏正平看了過去,那一副地圖上,果然如同何士元所說的那般。

大夏神朝,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縱橫萬里,一應州郡藩鎮,天下諸侯疆域,周邊諸多異民族等等,只要是夏正平能想到的地方,在這張地圖上都能夠找到。

此時,夏正平心中駭然,越加佩服何士元的能力,也更加欣喜,道:“有此圖在手,天下一半,恐怕都在掌中了吧?”

“確實如此!”何士元點了點頭,目光緩緩在圖上移過,“我將這圖命名爲皇覽睽輿圖!”

“既然如此,還請先生教我,將來如何從巴州走出來?”夏正平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問依照現在的天下形勢,自己該如何發展,“萬里江山,打下來怕是非一日之功。”

何士元似乎看穿了夏正平的心思,不知從何處尋來一把羽扇,指點着皇覽睽輿圖,緩緩說道:“大夏的中部地區,荊襄九郡,爲襄王所據。我接觸過襄王,談論下來,明白他的心思!”

“襄王先祖名爲劉累,曾經給孔甲飼養過龍。後來因爲失職,而害怕治罪,逃離到豫州地區,成了劉姓的始祖。”

“大夏立國之初,劉鎮的祖上,曾經受封在豫州,國號周。因爲軍功的升遷,而逐漸併吞豫州、荊州、襄州等地,成爲一方領土最大的諸侯!”

“再往後,因爲家族某些情況,劉姓一支,所屬封地被瓜分,只剩下荊襄九郡,傳至今日,便有了襄王劉鎮。”

夏正平聽着何士元這麼說,便是點了點頭,這些情況,在皇宮的藏書閣都有記載。他身爲太子的時候,自然也讀到過。

“周之國號被廢,劉鎮一脈,常思復國。所以,從這一個角度來講,襄王將來可能北上攻取豫州,繼而收復舊周領地!”

“如此看來,襄王將來,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對手!”

這一點,夏正平已然明白,他點了點頭,靜心的看着地圖,揣摩着將來的發展規劃。

驀地,何士元的羽扇指向了雍州、涼州等地,那裡是雍王的封地!

此時,夏正平就聽到何士元的聲音:“雍涼之地,乃是雍王的封地。這裡的兩個州,都是曾經大夏從西域手中奪取過來的土地,民風彪悍,更有雍王先祖出自西域,深得民心!”

“所以說,這裡即便是苦寒之地,但因爲雍王的緣故,也是一方大的諸侯!”

夏正平此時咋舌,他沒想到,雛鳳何士元,竟然會給雍王如此高的評價。

不過,當他再一次聽到何士元的話,他卻不這麼認爲了,明白雍王強大,只不過是表象而已。

“然而,雍王畢竟要和西域等異民族作戰,常年無暇東顧,哪怕手上的士兵,身經百戰,也無法爭霸中原。”

“更何況,雍王雖然坐擁雍涼兩州,可畢竟他的封地涼州並不是完全的封地,窺視中原的同時,也得注意那些獨立的州郡。”

這兩句話,說出了雍王的最大弊端。那就是封地的不完整性,這讓他很頭疼。

因爲雍涼兩州,地處偏僻,靠近西域,因而導致涼州接壤西域的幾個州郡,並不在他的管轄之內。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沒人能夠改變!

如果雍王窺視荊襄九郡,卻讓背後幾個獨立州郡攻拔涼州,那最後的結果就是雍王將會得不償失!

“因此,雍王這一路諸侯,殿下不必考慮!”

“至於巴州相鄰的蜀州,乃是蜀王封地。蜀王年老,其子卻是雄心壯志,不得不重視。然而,蜀王的蜀州終究不是完整的,仍然有數個州郡獨立在外。”

“更何況,蜀王南有南蠻的威脅,楚王在北,海盜在外。他如果想要發展,必然會朝着巴州而去!”

“如此一來,怕是要巴蜀交戰,誰勝誰負也未必可知啊!”夏正平聞言,臉色變化了起來,巴州的地理因素,也同樣不是很好,“我身在永昌,這一郡城,更是四戰之地,如若舉兵,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法?”

夏正平的這個說法很巧妙,也同樣委婉的表達出自己的擔憂。事實上,夏正平也在隱晦的詢問着,自己這個小小的永昌郡守,又該如何發展?他知道眼前的何士元聰明絕頂,有着化腐朽爲神奇的手段,必能夠幫助到自己!

“殿下此言,怕是要考考我的水平了!”何士元笑了笑,不過並沒有和夏正平糾纏,便是拜了拜鵝毛羽扇,指了指地圖上的巴州地區,緩緩說道,“巴州在盆地之中,四周封閉,極少能夠有大軍壓城的情況。因此,殿下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取巴州爲家,以作後盾!”

夏正平自然明白,取巴州爲家的時機,究竟是什麼時候,怕是大夏皇帝駕崩的時候吧?

“取巴州爲家之後,殿下必然會和蜀王交戰,您可以趁着這個機會,攻拔蜀州諸郡!”

夏正平聞言,不由得心潮澎湃,沒想到何士元的這些話,竟然爲自己規劃了那麼好的前途。

“只是……”

何士元的鵝毛羽扇,從地圖上收了起來。那一句轉折,讓夏正平的心裡一怔,怕是明白,若是真的這樣子做,恐怕還會有很多波折。

見着何士元欲言又止的樣子,夏正平眉頭一皺,知道自己的猜測,怕是十之八九不離根本了,便是拱手道:“先生有什麼教誨,儘管說來!”

“只是巴州之地,雖然因爲封閉,而免除了大部分的兵災之禍,但是正因爲封閉,也導致了巴州之軍,出巴太困難了!”

夏正平聞言,不由得神色駭然起來,這個情況,不論是自己還是其他人,都曾經考慮過,但並未重視起來。如今何士元再一次提起,那就意味着這個情況很嚴重。

當下,夏正平跪拜在地,拱手道:“先生既然能夠點明這種弊端,那就說明先生有解決的方法,請先生不吝賜教,夏正平感激不盡!”

“沒有別的辦法!”何士元搖了搖頭,“好在,蜀王、雍王的實力不算是很強,更何況又和南蠻達成了聯盟。這樣子一來,殿下在取巴州爲家後,可以考慮借道南蠻,一鼓作氣,攻下雍州、涼州及蜀州,這樣子一來,便能夠坐擁四州之地了!”

“取了蜀州,可以打開前往沿海邊境的路線;取了雍州、涼州等地後,殿下若是能對異民族採取懷柔之策,那就相當於解除了後顧之憂。更有雍州、涼州等地,地勢較高,可以說是居高臨下的窺視荊襄九郡。屆時,殿下兩路出兵,天下何愁不平,大夏何愁不復呢?”

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三十章 詐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二章 賤民?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一章 大旱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十六章 六籍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二十三章 賈公舞劍,意在皇子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七章 狠角色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一章 大變革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七章 政事堂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六章 過蜀州第十一章 詐降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七章 官商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二十八章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十一章 詐降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八章 水師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