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

燕王的政事堂內,燕不成神色凝重的坐在桌案前,他手中有一份帛書,那是夏正平六月一日祭天告地宣讀的文章,也同時包括敕封羣臣的命令。

在此之前,他已經將這一份帛書,傳閱給衆臣觀看了,現在是時候該聽聽這些臣子們的意見了。接下來燕國該怎麼辦,又是往哪個方向發展,一切都會取決於今日的朝會。

“諸位愛卿,你們說說看,這個漢王夏正平已經稱帝了,年號設置成了大統,你們聽聽這個名字!”燕不成的聲音很溫和,但是卻充滿着危機感,“大統,大統,那就是大一統的意思。或者更深一次的理解,就是他夏正平要重新統一天下!”

“爲此,諸位臣工,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嗎?或者說,你們是怎麼看待夏正平這一次稱帝的情形,我們該做些什麼。”

衆人聽着燕不成的話,不由得陷入沉思。他們並沒有預料到這個情況的發生,畢竟燕國和漢王之間,隔着數千裡的路程,即便有什麼風吹草動,也很難被它們捕捉到。正因爲如此,他們也並沒有發現夏正平稱帝的徵兆。如果發現了,他們今日並不是在政事堂內討論怎麼應對這一件事,而是在軍營之中,整頓兵馬了。

“啓稟主公,這個夏正平本就是奉着大夏靈帝的遺詔,而進行稱帝的。對於此種情況,我們很是無力。要知道,遺詔這種事情,都是有個說法的。若是沒有這份遺詔,也沒有傳國玉璽,我想這個夏正平也不敢如此的囂張。”

政事堂中,有人走出班列,不痛不癢的說了一番話,讓燕不成直搖頭。這個人真是不知道形勢,空長了一顆腦袋,竟是連一些問題都看不出來。

“臣下的觀點,夏正平稱帝,我們姑且不管他帶來的後果有多麼嚴重,至少他要威脅到我們燕國,還得三五年的時間。”又是有一人,很是樂觀的走出班列,拱手而道,“泱泱華夏,足有五千裡的橫跨,他想要威脅我們燕國,那得橫跨數千裡的國土啊!數千裡的國土,就算是馬車也得走上個一年半載的,更不用說那全靠兩條腿的了。如此算來,五年之內,夏正平他必然威脅不到我們燕國。”

“何將軍,此言差矣。大國之所以能長且久者,必然是建立在居安思危的境況之上。若是不居安思危,那麼最後的結果,必然是大國遭受侵犯,最終限於覆滅之地。”說這話的,使燕州麒麟李元直,此時他搖着鵝毛羽扇,似是在思索一般,“漢王夏正平,稱帝的確有他的合理之處,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沒有理由那麼樂觀估計,他威脅不到我們。”

“若是我猜測的不錯的話,這個漢王稱帝之後,用不了多久,必然是北伐中原。一旦他佔據了中原,那就必然會有心思北上,到了那個時候,也就對我們燕國有所威脅了。”李元直神色之中,流露出擔憂,“因此,有備無患,居安思危,我們一定要擴充軍隊,以對抗這個即將到來的威脅。”

“相國之言,確實不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居安思危,如果我們提早準備起來的話,那樣子我們也不至於到時候會慌里慌張的了。”身爲大將軍的軍務總管,拱起手懇切的說道,“請主公恩准相國之言,即日起加強戒備,擴充軍隊,吞草積糧,以防萬一!”

“準!”

演燕國如此,秦趙兩國也是如此。至於齊魯兩國,似乎並沒有什麼說法,只是顯得很平靜。

當然,夏正平稱帝,反應最爲激烈的,莫過於楚國了。楚國之中,自然是不缺乏有才之士,他們已經看得出來,夏正平稱帝之後,將會做什麼事情。這件事情,自然是北伐了。而北伐前進的首要地方,便是楚王的封地。正是因爲如此,此時楚王政事堂內,已經吵得不可開交了。

“什麼?你建議我家主公,投降夏正平?你這是在做夢,絕無可能!”

“若是不投降,萬一漢王夏正平,率領軍隊,進攻楚州的話,我們絕無可能生還啊!”

“一派胡言,楚州城防足備,更是有着申王、周王的支援,這個漢王怎麼可能攻下呢?”

“諸位,不要吵了,請讓我說一句。你們難道忘了,吳州之地,他們漢王是怎麼奪取的嗎?再者,我們雖然和漢王是盟友,但是你又怎麼知道他沒有吞併楚王封地的意思呢?”

楚王坐在桌案前,一時之間,竟是有些決斷不出來,該聽從何種建議。此時此刻,楚王手底下的臣工,儼然分成了兩批。

從他們的言語之中,自然是能夠聽得出來,其中的一批,是主張和夏正平戰鬥的,另外一批的,則是主張向夏正平投降,或者是依附夏正平的。

從聲音的響亮程度以及密集程度,很容易就分辨的出來,其中主張向夏正平投降的,佔據了多數。

實際上,這個現象很容易理解。畢竟,大家心裡,都還向往着大夏神朝的,希望再次看到大夏神朝的榮光。而夏正平又是打着大夏神朝的由頭,自然能夠吸引住他們。

“爾等佞臣賊子,怎敢叫我父王,如此行事呢?”忽的,政事堂的大門之外,走進一名少年,那人不是別人,正是當今楚王的王世子。

“父王啊!請求您將這些,剛剛勸告您投降的臣子,都統統殺死吧!”王世子的話,很是慷慨激昂,他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一絲的殺氣,“想我楚國先祖,當年得到大夏皇帝的冊封,坐鎮大夏神朝東南,開疆拓土,到現在爲止已經七百餘年了。難道,你們這些人,勸我父王投降,是想要毀卻我楚國的七百年基業嗎?”

他的聲音之中,充斥着不屑,也充斥着恨意。這種恨意,是對這些投降派的人的。在他的眼裡,這些人都得死。

“王子啊,您要知道,這個漢王夏正平坐擁梧州之地,巴、蜀、交、吳以及南蠻,有帶甲百萬,戰車萬乘,如此算來的話,我楚國又是如何抗衡?”

“殊不知,當年的一百五十萬聯軍,被他漢王打的山窮水盡,讓我們損失了多少人馬啊?”

“王子年幼,不懂得天下黎民的心思。一旦我們和漢王的戰端一開,到時候必定會是生靈塗炭的局面!”

“難道說,這種局面,就是王子殿下,想要見到的嗎?”

一時之間,許多人都被這一番話,震得沉思起來。實力相差懸殊,已經是一個註定的局面了,誰也無法改變,最終的結果,都是漢王勝出。就算是他楚王向周邊各個國家,發佈請求支援的命令,但恐怕也不會得到許多的兵力。

楚王搖頭嘆息了一聲,他坐立不安,很是發愁,最終沒有決斷出來什麼,便是宣佈了退朝。

“可憐七百年的楚國基業,難道就要毀於一旦嗎?”楚王世子,走出政事堂,不由得仰天嘆息,跟隨在他身後的,都是哪些主張戰鬥的人員。

周王的反應,並沒有什麼,他已經明白,夏正平稱帝,北伐中原的事情,早晚都會過來。或者說,他已經準備好了,該如何應對夏正平。

各國的反應,各路勢力的情況,早已經彙總成文書,傳遞給了夏正平。夏正平研讀之後,便是將自己關在漢王府後面的府衙之中了,似乎在研究着一些對策。數日之後,才從其中走了出來。

夏正平稱帝的消息,傳到的僅僅是天下諸侯的耳中,當然也傳到了海外一誒國家君主的耳中。比如說,新羅王朝,比如說扶餘國,再比如說暹羅國。

大統元年七月,暹羅國遣使而來,其中的目的,一個自然是賀喜夏正平稱帝,另外一個自然是相互合作之類的了。

當然,夏正平也沒有虧待這個小國來使,能夠答應的事情,自然是答應了。暹羅國之後,卻是天竺國來使,目的也差不多。而至於扶餘國、新羅王朝等,竟是整軍備戰,不知道想要幹什麼。但從他們整軍備戰的力度來看,顯然是爲了要和新建立的大漢神朝拼搏了一番。

新羅王朝雖然地處北方,但是他有着沿海海岸線,自然是能夠做到水師順着大海南下,從而攻伐夏正平所掌控的郡城了。

夏正平倒是沒有想太多,他在佈置着一些任務:“今日,朕得到消息,說是楚王之國發生內亂,這倒是個好時機。因此,朕決定,要北伐中原。”

他的話音落下,便是在政事堂衆人的面前,指着地圖,分配着一些任務:“陳旭何在?”

“臣在!”

“着你即刻前往雍涼之地,覲見雍王殿下,送去一些禮物,讓他起兵二十萬,攻伐荊襄九郡!”

“臣領命。”

“陸慷何在?”

“臣在!”

“着你爲巴州軍元帥,率領三十萬軍隊,出東平郡,北上攻伐襄陰郡!”

“臣,領命!”

“關長云何在?”

“臣在!”

“着你率領蜀州、吳州步兵共計五十萬,一路出北川郡,往西北而進,攻伐襄州各郡;一路出吳南郡,向西而進,攻伐楚州。”

“臣領命!”

一時之間,政事堂上的諸多臣子,神色興奮,慷慨激昂的答應着夏正平佈置下來的任務,顯然征戰天下,建功立業的時刻到來了。,

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十章 勸進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十五章 交易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二章 朝陽宮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九章 尉遲破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十七章 商量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二章 朝陽宮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七章 駁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七章 政事堂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十六章 六籍第六章 農政書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七章 政事堂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