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朝陽宮

朝陽宮,夏默宇此時正在殿堂上踱步,衆多幕僚,站在殿堂兩側,不時交頭接耳。

“報!大皇子殿下,太子宮的政令,要郭軒調一萬潼關守軍來濟州!”有人快步走進朝陽宮,跪拜在夏默宇面前,“皇宮太監總管,也被換了!”

“哼哼,太子這是要逼宮啊!”幕僚中有人拱手,“殿下,絕不能再等下去了!這是您奪位的最佳時機,只要以此爲藉口,便能夠登上太子之位!”

“不過,太子宮傳來消息說,此舉是爲了安定濟州民衆,以免外敵再犯!至於宮內人事安排,卻是早前奏過皇上的一件事情!”來報之人,訴說着自己在太子宮外竊聽到的信息,“至於別的,小的卻沒聽到什麼。”

“這明擺着的,就是爲了逼宮。”有幕僚忿忿,“假借此次大難,實則逼宮!花言巧語,只是爲了掩蓋這個目的罷了!”

“大殿下,您心裡一定要有個數才行?”有幕僚拱手,“若是就這麼任由那昭明太子這麼下去的話,非但處心積慮的事情做不到,說不定他到時候對我們,也是一網打盡啊!”

夏默宇年齡不小了,二十八九歲的樣子,饒是沉穩的神色,聽到幕僚的這一番話,也是愣了一下,隨即說道:“你先下去吧!”這句話,自然是對報告之人說的。

待那報告之人離去許久,夏正平方纔停下踱步,道:“列位幕僚大臣,你們覺得本殿下該如何做,才能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屬於自己的東西,自然指的是太子之位。

大夏神朝的諸多大臣,皆是知曉,當今的太子之位,本該輪不到那皇八子夏正平的,而是皇子夏默宇的。夏默宇,既是長子,又是嫡子,於情於理,都應當是他成爲太子的。

然而事情總是那麼的出乎意料,當年夏默宇出生的時候,恰好大夏靈帝正在臨幸後宮一名妃子,太監不知此事,稟報之時,攪了大夏靈帝的興致。當年的大夏靈帝,正是血氣方剛,與妃子交合興致勁頭上,一怒之下,便把那太監下了牢獄。又是懷疑皇后與大臣有染,便將皇后打入了冷宮。

可憐當年的皇后娘娘,真是悲痛到極點。原本以爲剛生產完畢,能夠母憑子貴,卻被告知打入冷宮,別提有多悲痛欲絕了。自那以後母子分離,皇長子夏默宇也不受夏靈帝待見。

《大夏書》記載,太和五年六月七日,靈帝幸許美人,子時交合。適逢太監李,於宮外奏報昭儀皇后生皇長子,請賜名。靈帝乃怒,下太監李於天牢。靈帝疑昭儀皇后不貞,乃遷昭儀皇后於幽若宮,幽若宮者,實爲冷宮。靈帝疑怒未消,憤拔劍,於醜時初刻,自許美人宮中出,裸身奔皇長子處,欲殺之。幸許美人相勸,靈帝方罷。

夏默宇一想到這些,心中竟是有些痛了。倒不是爲了那太子之位,而是爲了他苦命的母后。雖然貴爲皇后,然而常年居於幽若宮,早已爲大夏衆多子民所遺忘。

幽若宮,不是冷宮,但更像冷宮。那裡,大夏靈帝,再也不會踏入;那裡,外人不能夠自由出入,等於與世隔絕;那裡,有着錦衣玉食一般的生活,但終日裡只能面對下人和自己的影子。

就算身爲親子的夏默宇,想要進入幽若宮中見自己母后一面,都需要面呈大夏靈帝。

“稟殿下,小可有一計,管叫太子之位立馬得手!”一幕僚的聲音打斷了夏默宇的思緒,夏默宇扭頭望去,卻是朝陽宮新晉的幕僚,名叫秦嵐。

夏默宇心中好奇,這秦嵐雖是新晉,但其餘幕僚卻是以他爲長,可見秦嵐才學,深不可測,便順勢問道:“秦嵐,你有什麼樣的好計策,要獻於本殿下?”

“殿下明日早朝可……!”秦嵐附在夏默宇耳邊,“若是這般,太子之位何愁不是您的!”

夏默宇聽着秦嵐那般說,心中揣測,不由得露出笑意道:“此計甚妙!”

自不必多說朝陽宮中諸人,如何策劃奪取太子之位,且說太子宮中,夏正平送走了太傅張伯生,便是進了內堂。

“太子殿下,奴家恭候多時了!”此時儼然是晚間時刻,日頭行將落下,內堂一名妙齡女子,急忙走到了夏正平面前。

記憶之中,這是自己的太子妃,年長自己兩歲,是大夏靈帝后宮白妃的侄女。

“何事?”記憶裡,昭明太子對太子妃,屬於敬而遠之的類型,因而此時此刻,夏正平一臉嚴肅。

太子妃白氏,父親當朝宰輔,姑姑便是白妃。只是她父親別的不會,卻能討得靈帝歡心,常在靈帝耳邊,扇陰風,點鬼火,不知多少大臣遭了他毒手。昭明太子爲保太子之位,因而隱忍,對其敬而遠之。

如今,那太子妃白氏,卻有意親近,着實讓夏正平有些不知所措,因此神色嚴肅,怕白氏耍什麼花招。更何況,現在的情況又不同往昔,自己的太子之位難保不說,恐會連累身邊衆人,怎麼這個白氏會如此淡定?

夏正平自然有所懷疑,不由得多長了個心眼,只是神色上不曾表露出來罷了。

“奴家今日進宮,從姑姑那裡討得了一根金釵。回來時,本想找匠人整飾一番,卻發現太子宮的匠人已經被調走了,所以奴家想讓太子殿下,將這根金釵,帶到百工閣裡,進行一番整飾可行?”太子妃白氏,從頭上拔下一根金釵,雙手捧到夏正平面前,“大夏祖制,百工閣中,女子勿入!”

這一祖制,夏正平自然知曉。百工閣,多爲青年工匠值守,制定那般的規矩,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其中。

秉着敬而遠之的原則,夏正平本想拒絕,但一想到這點小事若是辦不到,恐怕傳到白妃耳中,又不知道會出什麼幺蛾子。儘管自己心中懷疑,然而還是壓了下去。

想到這些,夏正平便點了點頭道:“明天早朝過後再去無妨!”他從白氏手中接下那一根金釵,掂量了一番,心中不禁嘆道,若是前世有這麼十足的金子,死了也值得!

可惜,這不是前世。

次日,金鑾殿中,夏正平與一衆官員一道,行禮完畢後,方纔望着龍椅上的夏靈帝。只是衆多大臣及皇子皆是起身,唯獨夏正平依舊跪在地上。

“太子,你這一次可知罪?”夏靈帝神色古怪的盯着夏正平,“引諸侯兵馬,抗擊外敵,本是對的。然而,卻有意想不到的麻煩!”

那意想不到的麻煩,自然是那些勤王之兵,對濟州的燒殺搶掠。

“太子此舉,無非是爲陛下分憂而已。”

“陛下還請看在太子尚未弱冠的情況下,寬恕他一回!”

一個個面容蒼老的大臣趕緊跪在地上,爲夏正平求情。太子雖然不是嫡長子,但廢立太子是一國之大事,這些老臣自然要阻止。

“看來,太子在朝堂上的人還挺多啊?”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跪在地上的一衆人慌忙閉嘴,不再言語。

這話很明顯,是在警告衆人,太子有結黨營私之嫌。嚴重的話,這幫老臣通通掉腦袋,輕的話,太子之位同樣難保!

朝堂一陣寂靜,忽的一班大臣爲首的黑麪人,拱手啓奏:“太子殿下失策,皆是輔佐太子的衆多幕僚不曾竭盡全力。更有太子太傅張伯生,教導無方,老臣奏請陛下,將太子身邊幕僚下獄問責,革除張伯生太子太傅之官銜。”

丞相申不易真是好歹毒!夏正平聞聽此言,心中已是恨上了申不易。幕僚下獄,革除張伯生太傅官職,那豈不是把自己的左膀右臂給卸了?若是皇帝真的答應這麼做,自己恐怕不光光失去太子之位那麼簡單,很有可能被丞相申不易軟禁起來。

“北上勤王之策,皆是兒臣一人想出來的,無關他人!”想到這些,夏正平早已是渾身冷汗,趕緊辯解,“兒臣願意承擔所有的罪責!”

“太子殿下說的倒輕鬆,只是您承擔得起嗎?”申不易冷笑,“濟州城內,哀嚎遍地,死傷了不知多少百姓。更何況,諸侯藩鎮的軍隊,洗劫國庫,也不知損失銀財多少萬,這等事情,豈是你一個人擔責說的算?”

申不易的言語,句句如刀,不光光是割在夏正平的心上,更是割在了夏靈帝的心上。修造宮室,宮中選秀,哪一件樂事不需要用到銀財?太子可倒好,一條勤王之策,就讓這些化作了泡影,讓寡人如何享樂?一想到這些,夏靈帝的面色越發變冷,盯着夏正平。

夏正平早已見着靈帝的臉色,趕緊跪拜,前額叩地:“兒臣有錯,企望父皇饒恕張太傅等人!”

申不易扭頭望向夏正平,道:“那太子殿下您來說說,爲何要勸諫陛下,用您的那條,調集諸侯藩鎮兵馬,北上勤王的計策?”

真是好歹毒,這是要把太子殿下逼上絕路嗎?衆多大臣聞聽申不易這麼一說,皆是面色連變。這一招又是最狠的。若是太子殿下答不上來,那麼陛下便是會懷疑太子殿下外結諸侯,預謀叛逆;若是太子殿下答得出來,無非就是禦敵於國門之外,抵抗山戎的進攻,可這麼一說,問題就又來了。守衛濟州,爲何調集諸侯藩鎮的兵馬,而不是抽調潼關的軍兵?

潼關的軍兵,雖算不上距離濟州最近,但卻爲天子所掌。若是藉此發難,太子殿下依舊會被懷疑謀逆篡位,仍然逃脫不了這個罪名。

果然是掌朝二十五年的丞相,申不易這一問,真是夠狠的。

此時,夏正平的臉色便是變得極爲難看起來。他的確答不上來,亦或者說,他想到的答案,是沒法說出來的。諸侯藩鎮的軍兵,多爲久戰之兵;潼關之兵,皆爲新募,二者相比較,自然是諸侯藩鎮的軍隊作戰能力強些。

然而,若是這般說出來,豈不是在諷刺夏靈帝治國無方,不整軍備嗎?雖然事實上的確如此,但現在的環境之下,真的沒法說出來。沒有哪個皇帝,會喜歡別人在自己面前,說自己是個不學無術的昏君。更何況,申不易時時刻刻都在盯着自己的言行,這時說出口,豈不是自找死路?

申不易的那一張嘴,稍微說上兩句,就能讓自己的太子之位,頃刻間爲他人所有。

一時之間,夏正平竟是有些說不出話來,張了張嘴,卻只得將那幾句話嚥下去。

“怎麼?太子你答不上來?”夏靈帝黑着臉,“還是說,你心裡有鬼,不敢說?”

這下可好,太子殿下謀逆篡位的莫須有罪名,怕是要坐實了。一衆大臣,不由得搖了搖頭。太子終究只是個不滿十七歲的少年,難以應付眼前的局勢啊。

“兒臣以爲,當着衆大臣的面,太子殿下不便說出他的理由,還請父皇准許朝後,讓太子到我的朝陽宮說一說爲什麼?”說話的卻是夏默宇,“兄弟之間,應當是無話不說的。”

那一邊跪在地上的夏正平,擡了擡眼皮,卻並不說話。記憶中,皇長子夏默宇,經常與自己爲敵,怎麼今日大發慈悲的爲自己求情?

事出反常必爲妖,夏默宇必定是沒有按什麼好心,自己還是小心爲妙。

“那這一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了!”夏靈帝似乎有些不耐煩,“你身爲長子,需要在諸多兄弟裡立起榜樣纔對。”

夏默宇聞言,趕緊抱拳拱手答道:“兒臣遵旨!”

朝堂上的一種大臣,卻是有些奇怪。太子殿下的過錯,何時輪的上皇長子殿下來詢問了?莫非……

自是人心隔肚皮,難以揣測。然而,夏正平面色不改,跪在地上,心中卻已猜測出皇長子的用意。無非就是想利用一些事情,想要逼迫自己,來自動請求皇帝廢除自己的太子之位。那些事情,恐怕就是昨日自太子宮中發出的政令。張伯生昨日已經對自己講了,夏正平便是猜測,那些政令可能爲皇長子夏默宇所探知,今日朝堂,足以證實。

更何況,丞相申不易,向來主張,太子之位當爲皇長子夏默宇所有。

“宰輔卿家,朕的儲秀宮尚缺二十名豆蔻年華的女子,你辦的怎麼樣了?”夏靈帝的這一番話剛說出口,衆多大臣皆是掩面,不敢言語。

這都什麼時候了?陛下竟然還想着美色?

皇權旁落,丞相專權,諸侯藩鎮,洗劫濟州,靈帝陛下不思中興,反倒以享樂爲主,着實昏君之行爲,令人髮指!

然而朝政皆爲丞相申不易所掌,即便是錚錚諫官,也都是他的人,自己勸諫又有何用?不如不說,反而能夠落下個“賢良臣子”的美名。這便是諸多大臣的想法,因而他們掩面不言語。

朝堂之上無太多政事,靈帝慵懶,卻也熬過了許多時間,漸漸已是午時初刻,早朝便是散了。

夏正平這一個早朝,卻是驚出了一身冷汗,深怕出現什麼差池。他並不是擔心自己的太子之位,而是擔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太子之位廢與存,對於他來說,卻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身家性命搭進去,豈不是白白的穿越到這個世界?

對於他這個有着兩世爲人的太子來說,太子之位失去了,他還可以再奪回來,大不了遠離京都,逃到邊疆避禍。身家性命沒了,說什麼都是白搭。

今日朝堂,夏正平已是看見了諸多大臣的神色。丞相申不易把持朝政,忠臣賢人,皆是明哲保身,大夏的朝廷,已經腐朽到了極點。夏正平依照前世的觀點,進行判斷現在的大夏狀況,不禁搖了搖頭。

出了金鑾殿,夏正平本想着去一趟百工閣,把金釵的事情解決,卻是被夏默宇攔了下來。

夏默宇身後跟着幾名衛士,擋住了夏正平的去路,道:“你這位皇八弟太子,卻是忘了朝上所說?”

夏正平臉色微變,朝堂之上,皇帝卻是讓自己去朝陽宮,由夏默宇訊問自己。夏默宇的身後的衛士,足以證實這一件事情。那些衛士,可不是皇長子的私兵,而是大夏的特務機構成員,即宗人府衛兵。

宗人府,掌大夏皇族除卻皇帝以外成員的刑獄懲罰,可嚴可鬆,直接對皇帝陛下負責。

看來,大夏靈帝,對於自己還是有所懷疑的,要不然也不會讓宗人府衛兵,陪同夏默宇一道,去往朝陽宮訊問自己。

夏正平沉吟了許久,臉色才淡然下來,道:“王兄言重了,我怎會忘記朝堂之上的言語?只是你那朝陽宮距離太遠,本殿下貴爲太子,豈能走着去?”他身爲太子,自然要顯現出太子的尊貴之處,否則自己豈不是要讓這個夏默宇隨意拿捏?

夏默宇聞言,臉色一沉,但旋即眉開眼笑,道:“我當是什麼事情呢?這點小事,不勞八弟操心了。”

“你們幾個,去尋一座轎子來,把太子殿下,擡到本殿下的朝陽宮。”夏默宇轉身朝着宗人府衛士吩咐,“時近正午,你們去通知膳房,準備些吃食,再燙壺酒,一併送到朝陽宮。”

“八弟操勞國事,此次雖然名爲訊問,但是衆人皆知,那只是朝堂上的一個藉口,將你帶到朝陽宮,免得丞相等人發難於你。”幾個宗人府衛士領命,夏默宇方纔笑道,“朝陽宮舞女甚多,你我二人,邊吃邊聊邊賞舞,豈不快哉?”

夏正平面色不改,心裡卻是冷哼。前後不一,定然有什麼陰謀,否則此時此刻也不會如此這般獻殷勤。更何況,夏默宇似有謀劃太子之位的跡象。難道這夏默宇,真的會放下身段,力保自己嗎?

他看得出來,夏默宇似乎有什麼陰招,但他猜不出來,究竟是怎樣的詭計。縱然兩世爲人,又有曾經的耳濡目染,但身臨其境,終究只能隨機應變。夏正平站定,揹着雙手道:“既然王兄如此盛情,本殿下便隨你走一走。”

“然而,正事歸正事,訊問還是要問的!”夏正平瞥了一眼遠處走來的宗人府衛士,心道,就看看你這皇長子的鴻門宴如何擺!

顯然,夏默宇藉着訊問之名,邀請自己赴宴,必然沒有安什麼好心。不多時,幾名太監擡着轎子,便是來到金鑾殿外,把夏正平擡到了朝陽宮。

不偏不巧,膳房的吃食也送到了,此時恰好是午時三刻的時間。

《大夏書》記載,大夏靈帝,瑞和二十四年九月六日,昭明太子赴皇長子宴,醉酒失位。

後世有人評論:昭明太子失位,大夏中興始於此。

朝陽宮內,皇長子的諸多幕僚,早已拱手作揖:“臣等見過太子殿下!”

“免禮!”夏正平下了轎子,見着殿中兩側,一人一桌,明顯是夏默宇有所準備,只是不知道他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難道,真的是鴻門宴不成?

可,在堂堂的大夏皇宮,公然做這種事情,未免膽子也太大了吧?

夏正平搞不清楚,但他心中留了個心眼,緩步走上首座,便道:“本殿下已是戴罪之身,幸得王兄開脫,方纔從朝堂之中出來。”

“八弟說的哪裡話?我們雖然同父異母,但身上流的都是大夏神朝皇族的血脈,我怎麼可能忍心看着丞相發難於你,將你置於死地?”夏默宇坐在次座,舉起酒杯,“宴會之後,還請八弟配合王兄我,別讓宗人府的衛兵爲難。”

夏正平神色動容,自然知道皇長子說的是哪件事情。既然靈帝將自己交給皇長子,那麼皇長子就必須拿出一個結果來,否則不好說話。

“我必然不會讓王兄你爲難的!”夏正平說着,同樣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餘下諸人,同樣一飲而盡。

飲宴過半,殿內一側,末座之上的一名青年起身,舉杯走到殿堂中央道:“聽聞太子殿下好美酒,小臣近幾日偶得一瓶西域佳釀,本欲今日獻給大皇子殿下。不曾想,太子殿下駕臨朝陽宮,小臣便將這一瓶佳釀,貢獻出來。伴隨着這數名舞女,大家也能一同享受!”

夏正平不置可否,望向皇長子夏默宇。夏默宇點了點頭,看着殿中央的青年男子道:“八弟,這是我帳下幕僚秦嵐。家裡祖上數代爲大鴻臚,到了祖父那一代,方纔衰落。我見他相貌不凡,因此將他帶入宮裡。”

聽着夏默宇這麼一說,夏正平方纔看向秦嵐。怪不得能夠得到西域佳釀,原來祖上數代都是大鴻臚啊!大鴻臚者,掌西域、諸侯、邊疆民族諸事。現今大夏,這一官職,形同虛設。皇權旁落,外敵相侵,諸侯藩鎮,盡皆自立,大鴻臚早已沒了用武之地。

家裡和西域打交道,怎麼可能會沒有途徑得到西域佳釀了?夏正平的確喜歡美酒,心中不禁放鬆了下來,便是笑道:“呈上來,本殿下與你們分而飲之。”

須臾,夏正平就見朝陽宮門外,幾名侍者,端着一壺酒,穿過一衆舞女,給自己斟了一杯酒後,便是依次給餘下之人斟酒。

“西域佳釀,必然非同凡響!“夏正平笑着,便是一飲而盡,細細品味起酒液。

起初,酒液有些微甜,繼而甘冽清醇,直抵喉間,又如同烈火一般炙烤其間。西域佳釀,果然不同凡響!

“好酒!”

夏正平閉眼品味許久,竟是有些醉心於其中,睜開眼來,端起酒杯,想要再飲一杯,卻是發現雙手雙腳如鉛重,兩眼恍惚,耳中有奇異回聲。這什麼酒?怎會一杯就醉?

片刻之間,夏正平便是感覺到舌尖微麻,意識也開始變得模糊起來。他想要發出聲音,卻是發現自己的五官不受控制了,難以將想說的話,準確表達出來。亦或者說,此時此刻的夏正平,早已是失去了自己身體的控制權,即便存在意識,也只是模模糊糊,難以將周圍事物看得真切。

不對,這不是醉酒,這是中毒!夏正平剎那間就察覺到了不對勁,心中暗道不好,聯想到之前夏默宇的種種事情,方纔發現是自己疏忽大意了!夏默宇做的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爲了太子之位!自己怎麼就沒注意到呢?怎麼就那麼糊塗,中了他的陰謀詭計呢?

或者說,他年齡尚小,即便兩世爲人,然而依舊閱歷不足;即便耳濡目染宮廷爭鬥,然而切身體會,卻難以提起警惕之心;更何況,他穿越而來,繼承記憶,還尚未熟悉這些事情。種種原因,導致他麻痹大意,沒有注意到一些細節問題,因而中毒。

他心中懊悔,但又提不起力氣反抗,只能在恍惚之中,看着自己的手指,被人拿起,沾上紅色泥墨,按壓在一張帛書上。又在恍惚之間,見着一人,託着自己的右手,用手指夾住一根毛筆,在帛書上勾勾畫畫。

這,便是畫押簽字,要坐實某種罪名,任你有着通天徹地的本領,也難以推翻帛書上的內容!

隱隱約約之間,夏正平似是聽得有人高聲說話:“宗人府何在?查,大夏靈帝第八子夏正平,結連內宮,金釵爲證;外擅軍權,潼關守軍調撥爲證;此二者,乃是意圖謀反篡逆。縱然,刑不上大夫;然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本殿下以宗人府參贊之名義,暫且將其打入宗人府十八層地牢!”

好狠的皇長子!夏正平雖然無法說話,但意識還是有點清晰,此時他已然認清了夏默宇的面目。

那是一個僞君子,爲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竟是不擇手段!

夏正平心中恨恨,極爲不甘心,但身體無法動彈,難以開口說話,即便是意識,也越來越模糊。

殿堂之中,腳步聲雜亂,但是下一刻,昭明太子夏正平,便被一記手刀,打在頸椎上,昏死過去。

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八章 專賣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二章 賤民?第八章 奪權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十六章 六籍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八章 水師第一章 大旱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八章 專賣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十六章 忽悠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二十三章 賈公舞劍,意在皇子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十三章 宮刑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八章 專賣第十章 勸進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十六章 忽悠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一章 大變革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八章 專賣第三十章 詐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一章 大變革第八章 水師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八章第七章 狠角色第一章 大變革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七章 政事堂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十八章 曾經的大夏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